登陆注册
23753100000003

第3章 理论篇(2)

贝拉考上了重点中学,收到通知后,他高兴极了,连忙跑回家向爸爸妈妈报喜。他说:“听说在重点中学读过书的很多学生考上了哈佛大学,我现在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了,那么我也能考上哈佛大学了。爸爸妈妈你们说,真的是这样吗?”

爸爸高兴地说:“孩子,是这样的!”

妈妈也随声附和道:“你说的没错!”

请问,贝拉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如果你认为不对,那么根据在哪?

提示:很多学生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本质。

用已知推理未知,得到新知

逻辑的根本任务就是总结正确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他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获得新知识的思维工具。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一种推理的逻辑形式:

1.所有工人都是劳动者,所有矿工都是工人,所以,所有矿工都是劳动者。

2.所有服务人员都应使用文明语言,所有商店售货员都是服务人员,所以,所有商店售货员都应使用文明语言。

1、2两段话,从思维形式上看都是推理,虽然内容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形式结构,即:

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P。

我们再来看一件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某天清晨,一家工厂的部门经理到处寻找电工艾伦,因为工厂的电力系统出现了故障。可是很多人都说没看到艾伦,只有同事哈利若有所悟地指着艾伦的工具箱说:“艾伦来了,因为他的工具箱已经打开了锁,而昨天下班时,我看见他锁好工具箱才离开的。”

经理听到这话,觉得有道理,就在工具箱边等了一会。果然,艾伦很快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在许多人都不知道艾伦来没来的情况下,为什么哈利知道他来了呢?这是因为哈利借助逻辑推理得到了新的认识。即:

只有艾伦来了,他的工具箱才打开了锁,他的工具箱打开了锁,所以,艾伦已经来了。

可见,拥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多生活中的小困惑都能迎刃而解。从科学发展方面看,在科学研究中的任何一个联想或顿悟,都包含着逻辑推理。而且,推理往往会成为科学发现的先导,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英国医生琴纳看到挤奶女工的手指接触到长着天花的牛身上的脓浆,便被传染上了牛痘,但是疮口愈合后,这些女工便不会再生天花了。他由此联想到:给人接种牛痘可以免除天花。于是,琴纳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反复试验,最后获得了成功。从此,人类用种牛痘的方法免除了天花的威胁。从逻辑上看,琴纳的发现是借助类比推理进行思考的结果。

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事实和数据后,通过正确的逻辑推理而获得的。例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率”,就是根据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化学元素的各种性质,进行归纳而得到的科学规律。他所借助的思维工具主要是归纳推理。

最能体现逻辑推导作用的要算欧几里得几何学,其中的每一条定理,都是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或已被证明的定理,一步步通过演绎推理推导出来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赞誉欧几里得几何学是“一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推进,以致它的每一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以上事例说明,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逻辑都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思维工具。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每一项新突破、新成果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除去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外,重要的是人们的主观因素。显然,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觉地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逻辑,必然有助于发展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哈佛大学的教室管理条例中,有一条规定是这样的:“在教室晚自习的同学,最后走的要把教室门锁好。”有一天晚上,某系二年级学生A、B、C、D四人在一间教室里上自习,最后离开教室的那位同学忘记了锁门。凑巧的是,当晚有小偷光顾了该教室,偷走了教室里所有电子设备。

第二天早晨,管理员发现后,经过调查,证实当晚在该教室自习的同学只有A、B、C、D四个人,并且了解到他们离开教室后是直接回宿舍的。于是管理员就问他们是谁最后离开教室的,但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只是给出了如下的回答。

A说:“我回宿舍路过C的房间时,看见C还没睡。”

B说:“我和D住同一间宿舍,我回来时看见他已经睡了,然后我也马上就睡了。”

C说:“我经过B的房间时,发现他正准备上床睡觉。”

D说:“我早早就睡了,根本不知道谁最后回来的。”

管理员相信他们讲的都是实话,而且根据他们所说的情况,很快判定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是谁。那么究竟是谁最后离开教室的呢?管理员为什么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呢?

提示:回到宿舍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离开教室的顺序。

避免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

“逻辑”是个多义词,人们常常在言谈中听到,或在文章中见到这个词,但不一定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个词的涵义。这是因为“逻辑”这个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表达意义有所不同。例如:

1.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取代旧的事物,这个过程是合乎逻辑的。

2.他的讲话很有逻辑性。

3.“看人体艺术,就是思想不健康”,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4.大家都应学点逻辑。

在第1句中,“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说“历史的逻辑”、“生活的逻辑”等,其中的“逻辑”都是这个意义。在第2句中,“逻辑”是指思维规律。比如平时我们所说的“文章的逻辑”、“合乎逻辑的结论”、“演说的逻辑力量”等等。在第3句中,“逻辑”是指某种特殊的说法。这种用法常见的还有“强盗的逻辑”、“霸道的逻辑”等。第4句中,“逻辑”是指逻辑这门科学。如有人说“应当普及逻辑”、“逻辑不难学”、“我参加了逻辑考试”等,这里的逻辑都是指逻辑学。

逻辑不仅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思维工具,而且是进行表述和论证的思维工具。表述和论证不外乎通过说和写来进行。说话和写文章是人们运用语言传递思想信息的交际方式和途径。说话人人都会,但要把话说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文章更是如此,它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不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对于说或写,最基本的要求是意思表达清楚,做到这一点,除了注意语法规则外,还要注意逻辑,因为许多语句的语法错误,实际上是不合逻辑造成的。例如:

1.******的家乡是夏威夷人。

2.哈佛大学天文学家发明了一颗新星。

1句从语法上看,属于主谓不合的错误,实际上是逻辑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把“******的家乡”和“夏威夷人”这两个没有相容关系的概念联系起来,造成了判断的错误,可见,语言表达上的主谓失合,实际是运用概念的错误。2句从语法上看,属于动宾不合的错误,实际上也是逻辑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把“发明”与“发现”两个概念相混淆,而误用了“发明”这个概念,造成判断的失误。可见,语言表达上的动宾不合,实际也是运用概念的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语言虽然合乎语法规则,却不合乎逻辑。例如:

1.我把母亲和家人接到纽约一起生活。

2.因为所有的文艺都是文化,所以,所有的文化都是文艺。

1句从语法上看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上看,“母亲”和“家人”是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属于逻辑错误。2句从语法上看也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上看,违反推理规则,属于逻辑错误。

此外,有些语言习惯虽然不合逻辑,但已经约定俗成,不影响理解,可不看作逻辑错误,比如“救火”、“好容易”、“打扫卫生”等。

由此看来,要准确表达思想必须既合乎语法,又合乎逻辑,一般来说,语法分析是以逻辑分析为依据,这是因为语言是表达思维的,思维中概念不清就会用词不当,判断不当就会造句错误,推理不合逻辑就会使论述失去说服力。

人们在表达中,除去一般陈述外,还要对提出的观点或看法进行论证,以确定自己的观点,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论证是从事任何工作都要运用的一种复杂的思维形式。在论证过程中,正确运用逻辑推理是严密论证的必要条件。语言表达的论证性体现为具有折服人的逻辑力量。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指出,列宁演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他说:“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抓住了听众,一步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由此可见,逻辑对准确地表述和严密地论证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某食品公司的负责人因批准出售大批过期的奶油而被起诉。这位被告在法庭上对于批准出售过期奶油的事实完全承认,不过他却为自己辩护。他说:“保证公司的利益是每个负责人的责任,我这种行为不过是为了保护公司方面的利益,所以我认为自己这样做事是为了尽自己的责任。”请问,这位被告的自我辩护在逻辑上能否成立?

提示:保护公司的利益没有错,但前提是保护合法的利益。

有逻辑的头脑,才不吃哑巴亏

论辩是论战双方维护自身的观点,反驳对方的思维过程。逻辑的研究最早就是为适应论辩的需要而产生的。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希腊,在繁荣时期都出现过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文明盛世,各学派之间常常进行激烈的争辩。论辩中无论是证明还是反驳,都离不开逻辑推理,并且双方遵守逻辑规律,不得偷换概念或自相矛盾,否则,争论会得不出任何结果。

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往往由于双方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而争论不休,甚至有人利用人们缺乏逻辑知识,有意违反逻辑,进行诡辩。所谓诡辩,就是故意违反逻辑规则,用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言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例如有这样一个“旅行者诡辩”的故事:

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后,又饿又渴,发现一家酒店后,他径直走了进去。

“老板,请问汉堡多少钱一份!”

“3美元一份,先生!”

“请给我拿两份。”

老板给旅行者递过两份汉堡后,旅行者又问:“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

“6美元一瓶,先生!”

“现在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我想用两份汉堡换一瓶黑啤酒,可以吗?老板!”

“当然可以。”

老板收回了汉堡,拿来一瓶黑啤酒,旅行者一饮而尽,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离开。

老板急忙说:“请稍等,先生还没有付啤酒钱。”

“我不是用两个汉堡换的啤酒吗?为什么还要给钱?”

“可是两个汉堡的钱你也没有付啊,先生!”

“我没吃你的汉堡,为什么要我付汉堡的钱呢?”老板一时无言以对,听任旅行者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中,旅行者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进行诡辩,使自己听起来似乎有理。其实旅行者在对话过程中,是把“没有付钱的汉堡”偷换为“已经付钱的汉堡”。当老板指出他还没有付汉堡钱的时候,他又把话题由“未付钱”转移到“没有吃”,而由“没有吃”又推出“不付汉堡钱”。实际上,旅行者搞的一系列貌似有理的诡辩,都是违反逻辑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对付诡辩的办法。他说:“对于一个歧义的名词或歧义的表述,一个人的答辩应当像下面这种样子,说‘在一种含义上它是这样,而在另一种含义上它不是这样’。”“假如你事先不发觉问题的双关性,按你所了解的答复了,而提问的对方把问题看成和你理解不同的含义,你就应该指出:‘那不是我承认时所理解的意思,我是这样理解的。’”

古代欧洲的奴隶社会里,在决定是否处决死囚之前,法官都要抽签请神作最后的判决。规则很简单,法官在两张小纸片上分别写上“生”和“死”两个字,凡能抽到“生”字的死囚,都可以获得赦免。

有一次,一个无辜的农夫被官府里的一个仇人诬告,法官判了他死刑。仇人为了不让他得到赦免,就偷偷地请求法官在两个纸片上都写了“死”字。这样一来,无论农夫抽到哪一张,都难逃一死。但是仇人的诡计被一个善良的官员发现了,他不忍心看到农夫被害,于是借探监为名将此事告诉了农夫,要他当众揭露仇人的阴谋。奇怪的是,农夫却叫这个善良的官员不要把秘密泄露出去,他自有办法死里逃生。

到了抽签定生死的那一天,农夫果然被赦免了。由于他的机智,使仇人的阴谋彻底破产。请问农夫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才让自己死里逃生呢?

提示:虽然两个都是“死”签,但公众并不知情,还以为其中一个写着“活”字。囚犯随便抽出一个都是“死”字,但是剩下的那一个也是“死”字,如果公众只能看到剩下的那一个签,不就意味着囚犯抽中了“活”字吗?

同类推荐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遍看《论语》《道德经》《菜根谭》《资治通鉴》《增广贤文》《弟子规》等古籍,其中不乏关于为人、交友、读书、治家等人生重要问题的精彩智慧点拨,虽远隔千年,但置于当下,随时读来,仍如醍醐灌顶。弱水三千,取其一瓢,本书撷取老祖宗一代代人从亲身体验中总结出的实用智慧,加以深入解读,为当代人提供立身做人的正能量。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热门推荐
  • 魔妃太惹火

    魔妃太惹火

    绝色魔妃逃婚误入人界,狼狈的跌落在他的车前,从此赖上他。赖吃赖喝赖住赖床赖一切!什么,小女人,你只许搂着睡不让亲?不行,小女人,你惹得火,你得负责消!---------******----------本文狗血狂洒,天雷滚滚,是作者的精分之作,不喜者慎入!进入者,请自带避雷针若干,勿喷,谢谢!!!群号:238144524,欢迎妹纸们来闹腾!!
  • 异能奇侠

    异能奇侠

    龙若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毅然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外出打工,遭遇冷眼,瞧不起。他默默忍受。就像他说的那句话一样“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娶一个不是多漂亮却善解人意的媳妇。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父慈子孝。此生无憾矣。”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奋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雷电击中,却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超越常人的能量。被各种人物争相雇佣,想聘他为专业保镖。金钱,美女,权利他是选择违心享用还是默默后退。总想平静,却总是引起轩然大波,科学实验的变异人,奇诡无比的忍者,神秘的吸血鬼。强悍的中国僵尸,异土的入侵者。这一切都在冲击龙若的视野,不相信迷信的他,被迫一此次的接受现实。被迫一次次的去化解危机。
  • 错爱缠情之叔叔请爱我

    错爱缠情之叔叔请爱我

    人前,他是冷酷霸道的黑白两道总裁,人后,他是宠她入骨的温润大叔;她爱他,却又因为他的拒绝而一点点堕入黑暗;表面,她单纯甜美宛如白色玫瑰,暗地,她嗜血冰冷犹如罂粟;这样的他,遇上这样的她,是一段错恋的开始,从而也注定了半世的纠结;曾经,他已婚时,她未婚,她已婚时,他伤心远走天涯;那么,他们的结局又将会如何呢?
  • 应天命

    应天命

    天赋异禀的少年,却因为隐修的存在而屈居人下,本来被给予厚望的他,现在却成陪衬。在他落魄的时候,一块从天而降的不灭冰改变了他的命运。修炼一途是为逆天?我要说,顺应天命,道法自然。
  • 至道冰神

    至道冰神

    无敌从来只是一个称号,没有人能真正意义上的无敌。双拳难敌四手,再厉害的人始终会败在人海战术之上。一个被赶下台的天尊,死里逃生,意外融合九幽寒冰神玉,丹田扩充十倍,修神诀,练神技,他只想问:还有谁!!!还想用人海战术压倒我么?笑话!剑尘要向世人诠释,什么叫真正的无敌。一样的道路不一样的心境,剑尘誓要斩尽小人,拿回属于他的一切。
  • 优秀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

    优秀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

    本书要告诉你的学习方法包括:何谓正确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这些学习习惯?如何轻松高效地进行预习?如何利用好每一堂课?如何做课后复习和作业?如何做好一段时间后的复习?如何在考试中发军出色而获得较好的成绩?应该说,本书并没有完全包括学习方法的每一个细节。但是,本书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试图通过轻松、简单的方式,达到让读者接受的目的。
  • 龙皇战尊

    龙皇战尊

    【书友群:561230972(QQ群)】武中皇者,脚可破山河,手可摘星辰!战中尊者,一怒沧海寒,一震撼九天!龙中战尊,更能一击碎苍穹,一指逆乾坤!天龙大陆第一天骄莫尘被兄弟背叛,绝望而死,却在千年后,奇迹重生。得神秘石珠,修《龙凰古帝经》,所向披靡,战无可敌,成就最强战尊。你是神级炼丹师?你是圣级炼器师?想要我给你们的丹药、武器刻龙符?行,带着宝物来求我呀!【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跨世元极

    跨世元极

    元:始也。极:终也。跨越时间的长河,回到了曾经的太古的大世文明。那是一个人类刚刚起源的年代,甚至武器都很单一,到处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凶兽。人类完全是在一个夹缝中苟延残喘的生活。汪洋是一名军人,一次意外发生,被一伙神秘人派往到了过去完成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重大的让任何一名军人都无法拒绝。但是当他回到过去、恢复了记忆之后,才开始真正的了解这个世界,而这个时间完全与描述的不同。当他查看日期时才发现他已经身在几千万年前的另一个大世文明的原始阶段,并且与预测时间还要早上很多年。且看他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又会有着怎样的奇遇呢?
  • 奇幻大陆之源灵世界

    奇幻大陆之源灵世界

    几百年前的一个人物即将苏醒........................
  • 风孰与高-于谦传

    风孰与高-于谦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