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56100000024

第24章 拓展研究报告(9)

[7].黄四平,辛自强,侯佳伟等,家庭背景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关系及其趋势——基于北京某重点大学2007—2012年的调查结果[J].中国青年研究,2014(3).

[8].高强,李进.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现状与心态——对武汉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调查 [J].社会,2004(5).

[9].丁凤琴,王勇慧.“经济贫困”还是“心理贫困”:幸福感悖论新解[J].青年研究,2011(2).e 贠丽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模式研究——以长安大学为例 [J].理论导刊,2011(2).

[10].于明远.贫困家庭青少年状况调查分析[J].理论学刊,2007(1).

[11].陶传进,栾文敬.我国城市贫困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3).

[12].陈晓飞.贫困青年的教育关怀与高等教育公平[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13].刘娟,张开云,李倩.青年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9(8).

[14].高梦滔.城市贫困家庭青年就业与收入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三个城市的微观数据[J].管理世界,2006(11).

[15].贺寨平,李汉宗.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研究——以天津为例 [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09(5).

[16].唐钧,王承思,蔡京睿.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生活状况与需求——来自上海市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0(5).

[17].陆士桢,宣飞霞.关于中国社会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2(7).

[18].根据《中国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 7-2《全国按户口登记地、年龄、性别分的户口登记地在外乡镇街道的人口》计算.

[19].段成荣,周皓.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状况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1(1).

[20].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4(6).

[21].张秋凌,屈志勇,邹泓.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对北京、深圳、绍兴、咸阳四城市的访谈报告[J].青年研究,2003(9).

[22].雷万鹏.从多元需求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选择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3).

[23].韩嘉玲.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1(9).

[24].吕绍青,张守礼.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1(4).

[25].李夏丹.福州市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26].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郭静.我国流动儿童生存和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南方人口,2013(4).

[27].高明华.父母期望的自证预言效应——农民工子女研究[J].社会,2012(4).

[28].李运庆.区隔与认同:农民工子弟的人际交往现状研究——以南京市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为例[J].青年研究,2006(5).

[29].郭良春,姚远,杨变云.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少年城市适应性研究——北京市JF中学的个案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5(9).

[30].晓浩,王毅杰.流动儿童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策略选择——以个案叙事中时间指向为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31].辜美惜,郑雪,邱龙虎.我国流动儿童心理研究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2010(4).

[32].周皓.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代际传承[J].中国人口科学,2012(1).

[33].邹泓.北京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社交焦虑及对孤独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9(2).

[34].庄曦.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问题及路径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3(5).

[35].熊易寒.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J].开放时代,2010(1).

[36].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9).

[37].李培林,田丰.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J].社会,2001(3).

[38].安雅丽,杨淑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J].人民论坛,2010(32).

[39].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

[40].谢桂华.中国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回报与社会融合[J].中国社会科学,2012(4).

[41].彭国胜,陈成文.关于就业质量问题的研究综述——以青年农民工为例 [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

[42].李国新.关注新生代文化需求[N].人民日报,2011-10-20.

[43].杨冬民.社会排斥与我国的城市贫困——一个理论框架的分析[J].思想战线,2010(3).

[44].李永玲.中西方慈善理论发展研究衣服捐赠[J].理论学习,2008(9).

[45].张翼.家庭背景对人们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获得的影响 [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46].民政部.2012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EB/OL].中国社会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2201/66026/yjzlkindex.html

[47].候欣.关于北京成长向导服务发展的讨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

[48].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http://www.bjydf.cn.

[49].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http://www.ccafc.org.cn/templates/Project/content.aspx projectid=89.

[50].厉文斌.“重生行动项目”中的社会工作介入[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2011中国公益事业年度发展报告——走向现代慈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2].厉文斌.“重生行动项目”中的社会工作介入[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3].涂诗卉.浅析微博时代的公益发展契机——以新浪微博公益模式为例[J].新闻世界,2011(7):128~129.

[54].付晓静,潘陈青.媒体嵌入微公益的角色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01~205.

[55].王胜利.论公民在“微公益”活动中的角色扮演[J].新闻世界,2013(5):179~181.

[56].朱虹.解码微公益[J].中国国情国力,2013(8):36~38.

[57].丰武海.浅谈公益资源整合[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1):42~44.

[58].朱虹.解码微公益[J].中国国情国力,2013(08):36~38.

[59].支持数来自项目界面上点击“支持”的数量,支持数越高表明此项目越受欢迎,网络用语为“点赞”数。

[60].刘绩宏.利他网络与社交网络的拟合——关于微公益信息传播效果的改进[J].新闻界,2011(8):85~91.

[61].贝晓超.社交媒体线上救灾新模式——新浪微博成为寻人、捐助最便利通道 [J].新闻战线,2013(5):24~26.

[62].杨方方.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应该认识的几个基础性问题[J].社会科学,2004(3):56~57.

[63].唐钧.给慈善捐款免税找个充分的理由[J].社区,2005(5):14~15.

[64].饶锦兴.美国慈善事业发展印象[J].社团管理研究,2011(1).

[65].郜俊玲,周立.美国与香港地区慈善模式及其启示[J].决策探索,2010(4):31.

[66].双信托结构是指: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负责对捐赠项目进行管理和运作,新成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产信托则负责管理所得的基金会资产。基金会与信托公司相互独立,但拥有两位共同的理事——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

同类推荐
  •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系作者最新文字结集,作者的注意力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正在消逝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无限眷念。
  • 中文系是治愈系

    中文系是治愈系

    作为70后的大学教授,遇到90后的学生,将会发生什么?这是一本关于70后作者在大学中文系教书的实际体验,谈及人文、青春、成长问题的方方面面,既“文艺”,又“普通”,在幽默欢乐中反思中国式大学教育,作者入乎学术,出乎文艺,游刃有余,操文艺的刀,割学术的瘤。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酸甜苦辣兼备的真实的治愈。在70后老师和90后学生的交锋碰撞中,中国大学教育未来的希望可能正在萌芽。
  • 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 缀学集

    缀学集

    本论文集是多年文本研读和教学心得的集结。第一辑和第二辑是吴组缃和林纾两个专题研究。第三辑通过对鲁迅、莫言、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余华等多位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或比较研究,阐发个人的解读意见第四辑则从教学层面,对朱自清、余秋雨等作家作品,结合文学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附录自己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的见解。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半身魔之齐天

    半身魔之齐天

    人魔的恩怨,纠葛了数千年。萧羽,本该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因幼时的遭遇,走上了一条异于他人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快意恩仇天地间,经历了爱恨情仇,体会了喜怒哀乐,最终以不屈的意志,成就了一段属于他自己的传说。
  • 悲伤代言人

    悲伤代言人

    总会有一个人会成为你的过去,只是你舍不得忘记,,,让他永远住在心里。
  • 倾世狼主

    倾世狼主

    明衣,生于除魔家族,意外失去记忆,并救起一个妖怪,却被妖所吸引。习若,狼族未来狼王,意外被封印一百年。醒来的那一刻忘了自己是谁,还遇上一个跟自己一样忘记以前只记得自己名字的女孩,难道是缘分?可人妖可以在一起吗?
  • 长生觅仙录

    长生觅仙录

    看一个不经世事的山村小子怎样觅取长生之路。喜欢凡人流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本书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 麻辣娇俏妻

    麻辣娇俏妻

    高山,他活了三十来年,从没见过如覃四儿这般,没脸没皮、霸道野蛮、还做作的女人。以为她是一棵火辣的朝天椒,却没想到她只是一学会全副武装的刺猬,受了伤就蜇人,折腾别人,也不放过自己。这个神经病一样的女人,硬生生的闯进了他的生命,当他的心裂了一条缝,时光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 时空的穿越只为等你

    时空的穿越只为等你

    一个现代女孩儿莫名穿越到明清大陆遇到一个冰山美男,经几番波折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原以为就可以彼此天长地久,可是老天总偏偏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 做媒自缚

    做媒自缚

    京城第一媒婆不好当啊,原本以为给王爷做媒该是件名利双收的事情,可谁能想到这辈子能遇上的意外全在这次做媒里遇上了,先是人口失踪,后是遭人追杀,做媒做成这样倒霉的你见过么?唉……所以说,给王爷做媒是有风险的。
  • 释氏稽古略

    释氏稽古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鱼公主来袭:家养小萌妻

    人鱼公主来袭:家养小萌妻

    她是万千宠爱的人鱼小公主,在与龙族三太子大婚当日,被暗恋着三太子的二姐打入人界,被某酷男捡回了家。小公主很纯很萌很单蠢,某日,将自己洗白白送入某酷男房中,某男眼一眯,正想着怎么将这只小白兔吃下肚,可突然杀出来的某小蛇是怎么回事?他冷冷一瞥,怒喝。“给我滚”某蛇打滚卖萌装傻,双眼含泪对着她道。“主人,他又欺负蛇……”
  • 旧疾

    旧疾

    武林既非竹林亦非树林,谈及武林,必涉生死,欲尊生免死,唯和为贵。然今之武林,面有融融而乐之态,却难掩暗流翻涌之姿,天下第一大派敝甲门风光不再,掌门枉死,大弟子木镰秋被七大门派联手废去武功,却仍执意走向复兴之路,正所谓昔有江湖奈何今,一帛白衣渡武林。云落星驰天骤变,无刀无剑枉生情。纵使儿女万般柔情,面对门派重振的大义,亦只能锁于心间,凝成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