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57300000013

第13章 山西首富(11)

孔祥熙精神倍增,把自己的家庭出身,在通州潞河书院因反清言论被讨论品行问题,成立“文友会”、谋刺慈禧,以及在横滨上岸寻找孙中山,前往纽约、芝加哥一次次拜会扑空,仍不堕志,终于在这里见到孙中山,得慰平生夙愿的经历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早就下定的追随先生矢志革命的内心思想,统统倒了出来。孙中山认真倾听,不时点头或摇头。

孔祥熙讲完,请求孙中山给予指导。孙中山肯定了他能有自发的反清思想,又积极追求真理的可贵之处。接着介绍了目前的革命形势。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反清革命团体已经组成了革命政党——同盟会,火种已经遍地布撒,一遇适当时机,就会掀起全国范围的起义,清王朝的覆灭已经为期不远。他鼓励孔祥熙今后关注形势发展,多做些实际工作。孔祥熙乘机提出了加入同盟会的要求,孙中山当即照准。

孙中山问孔祥熙回国后有些什么打算,孔祥熙脱口而出:“提倡教育,振兴实业。”

孙中山颔首称善,告诫说:“不论办任何事情,都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西北各省,风气开通较晚,振兴教育以启迪民智,实为革命之基础,从此入手,必有收获。”

孔祥熙感到这一夜的谈话,比十几年的读书收获更大,他向孙中山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后告辞出来,已是东方微明。果然,他在读完耶鲁大学研究生,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就决心回国办学。途经日本时,专门对日本的教育进行了考察。回到国内,清政府聘请他到邮传部任职,他坚决辞谢,到太谷办起了铭贤学校,开始了他独特的经历。

这一次遇到孙中山,是他到美国留学最大的收获,由此开始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机。第七章铭贤校长第七章铭贤校长

留美的最大成功——用美国人的钱

办一所培养中国人才的学校

孔祥熙在耶鲁大学的学习接近尾声,校方开始和各国留学生分批举行座谈会,探讨他们回国后能为传播美国文化和基督教义做些什么。

孔祥熙心里一直在琢磨着回国办教育的事,办教育是个投资很大的项目,家里虽然有些财产,但真正能由自己支配的并不多。况且办学只能博取名声,对民众子女有利,而经济收益却太少,要在国内拉钱办学困难很大。能否从富裕的美国人这里筹到一笔钱,他在寻找机会。

孔祥熙回欧柏林大学向原来的老师们辞行时,恰好听说到了一件事。一位义和团运动中被杀传教士的儿子,代表当地基督教会来到学校说,想出一笔款子,在山西为那些被杀的传教士们建立一座纪念馆或者纪念碑,托校方与孔祥熙商量,请他回国后费心办一办这件事。

孔祥熙听到消息,大喜过望,心想机会来了!他静下心来清理思路,搜集资料,准备了一番说辞。

当校方和孔祥熙正式商谈这件事时,孔祥熙施出了他的辩才:“为那些殉道的教士们建立纪念物的主意太好了!他们漂洋过海到中国传播基督的福音,本身就具备了献身精神,但不料死于变乱,真是太令人伤感了!为援救他们,当年我也曾竭尽全力。现在,为他们建一座纪念物,我当然是义不容辞。但是,不知你们想过没有,修一座纪念碑或者纪念堂,那些产生过义和团地方的人们,会去经常参拜吗?那些还没有皈依基督的人们,对这种纪念传教士的建筑有多少兴趣?如果我们修建的纪念物无人问津,那些传教士的灵魂能够感知吗?我们的一片苦心不是白费了吗?”

一位学校牧师问孔祥熙:“那依你的主意,这纪念物就不修了吗?”

孔祥熙恭恭敬敬地说:“牧师,我已经说了,这纪念物的修建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我将为此贡献一切力量。”

教务主任说:“我不明白。”

孔祥熙说:“我可以打个比方。大家都崇敬欧柏林先生为民众造福的精神,假如我们脚下的地方,不是一座学校,而是一座纪念碑,诸位是否能够常年待在这里?从世界各地来的留学生,是否会像现在这样对欧柏林先生的精神了解深刻、铭记在心?从这一个来比另一个,我的意思就是与其修一座死的纪念碑,不如建一所活生生的学校,更能使之传之久远。”

这位牧师高兴地说:“孔,你有很深邃的思想,这的确是个更好的主意。”

教务主任站起来摊摊手:“对此我有同感。但是,到底修建什么,并不是由我们这些人决定的,出钱人的意志比上帝的意志更管用。”

孔祥熙也站了起来:“我愿意听到学校与投资者重新协商后的意见。”

与教会方面商讨后一致认为,修建学校是个可以接受的主意,但是他们各有各的考虑。经过义和团运动后,许多传教士心有余悸。不敢或不愿再来中国,教会的地盘正在缩小,现在他们急于重新回到中国,去开辟新的阵地;而学校方面,也希望借着这个机会,让遥远的东方能有一所欧柏林大学的分校,扩大学校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

又一轮会商开始了,教会方面这一次派人参加了商谈。

“孔先生,作为出资方,本来我们的意见是不能更改的,鉴于你过去为教会方面所做的工作,因此我们愿意相信你提出建议的诚意,同意接受你把修建纪念堂改作学校的意见。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用我们的钱修建的这所学校,必须是所教会学校。就是说,它应该隶属于当地教会领导,只接纳教徒及其子女。我想,作为基督徒的你,不会对此介意吧?”

这显然不是孔祥熙的本意,他略一思索说:“尊敬的主教先生,你是否认为在中国的传教已经相当成功,不需要再作发展了?”

“当然不是!恰恰相反,我认为在中国的传教事业还需要有大的发展。嗯,你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谁为谁开路的问题。如果说我们的目的在于教育方面,需要以教会为开路先锋去发展教育,那么依你的意见是很好的,这所学校只为教徒服务。但如果说你们的目的是在传教方面,要通过办教育开通民智,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基督、皈依基督,那么这所学校就不应该是一所纯粹的教会学校,只为教徒服务。而应该是一所普通学校,不分现在的信仰如何,只要入校学习都应受到欢迎。”

“道理是对的,但让教会出钱却让不信仰基督甚至反对基督的人进去受益,享受教育,我感情上不好接受。”主教大人已经被孔祥熙说动,却还要再争一点什么。

孔祥熙大声地说:“基督的精神是仁爱,爱信仰上帝的人,更爱暂时未皈依上帝的人,而且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这一点,我想主教大人比我有更深的理解。”主教只好点头,不说话了。

一位副校长开口了:“孔祥熙同学,我们非常支持你回国后开办学校的想法,这说明你在欧柏林大学4年学习大有收获,当然啦,也说明我们这所学校的教学和教育都是成功的。你已经想到了把欧柏林大学的精神带回你的祖国去开花结果,校方董事会决定支持你。因为要办一所学校需要的经费是很多的,单凭教会目前筹到的款子并不够,学校准备同时追加一部分投资,让你把学校建得漂漂亮亮,气气派派。当然我们也是有条件的,就是你建的这所学校要作为欧柏林大学的分校,对它的最高管理机构要设在这里,至于学校的名字嘛,我们也已取好了,就是‘美国欧柏林大学中国分校’。这样你会高兴的吧?”

孔祥熙脸一下子涨红了,他腾地站起来,激动地说:“这个名字我不能接受!”

“噢,为什么?难道有什么不妥吗?”副校长很奇怪。

“你想想看,‘美国大学中国分校’,你把中国看成哪儿了?美国的一个州吗?要取这么一个名字,不仅我孔祥熙会被国人视为卖国贼,学校盖得再漂亮,也会被当地人砸个稀巴烂的。”

“有这么严重吗?”

“是的,有这么严重,甚至比这更严重。这关系到我国的地位和民众的感情。它可以在事实上作为欧柏林大学的分校,最高管理机构设在这里也是可以的,但是学校的名字,必须另取。否则……”

“好好好,我们可以让步,只要你承认事实上是欧柏林大学的分校就行。但我想问一下,你准备给它取什么名字?”

“我已经想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字,‘铭贤’。”

“铭贤?你这里的贤人是指谁?”

孔祥熙环视了一下在场所有的人,朗声说道:“指欧柏林先生,指在山西以身殉道的那些传教士们,还有,也指为这所学校捐款出力的所有各位!”

“啊!”在场的人都挺起了身子,有的眼睛里放出光芒,有的和邻座小声商量起来,看得出,他们对孔祥熙的解释似乎很感兴趣。

副校长却板起了面孔:“孔祥熙同学,我感觉你好像在用你们中国的文字耍弄我们。一个贤字,能有这么大的容量吗?这么多人都可以称为贤人吗?”

孔祥熙微微一笑:“副校长先生!在我们的文字中,凡是明智豁达、对民众有所贡献的人,都可以称为贤人。仅在我的先祖孔子的门下,当时就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以后历朝历代,被称为贤人的不胜其数。你说,欧柏林先生算不算贤人?那些传教士算不算贤人?今天在座的愿意为这所学校出钱出力的算不算贤人?”

副校长不再纠缠名字问题,却又提出学校应该建在北京,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对此,孔祥熙说:“这个问题,你可以和教会方面协商,人家的本意是要纪念在山西死去的传教士,建在北京怎么算呢?”

“那,起码也应该定在太原吧?”

“欧柏林先生立功扬名的地方是在哪里?不是首都,不是省会甚至不是通州大邑,而是在偏僻的乡下,这才更显出他的不计名利、重在务实的精神。这一点,我入校第一天就听到了,想来副校长先生比我更清楚。所以我的意见是同样建在乡下,就选在我的家乡太谷。”

在座的人鼓起了掌。他们为孔祥熙锋利的说辞击中了,各方都认为孔祥熙的打算适应了自己的要求,而且想得更深一些。

教会和学校都为能培养出孔祥熙这样的人才而高兴,75万美元的建校巨款当天就敲定了。

黄土高原上的奇迹——一座中西合璧的新式学校

1907年秋天,孔祥熙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后,即启程回国。船到横滨,孔祥熙照样又上岸走了一番,不过这一次已不像当年拜访孙中山,匆匆而上匆匆而返,他在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信马由缰地周游一趟,详细考察了日本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经费来源、人才目标等,从而为他的办学计划提供了借鉴。

当初,清朝派往国外的第一批留学生回国时,朝廷上下都觉着稀奇,不知这些人到外国几年,都学了些什么回来。连慈禧太后都雅兴大发,在颐和园兴致勃勃地接见了他们——其中包括后来的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那天的慈禧太后,望着一个个西装革履的精干小伙子,心情很好,就拉长声音问道:“你们年纪轻轻就到外国住了几年,可开了眼了。快给我说说,你们都从洋人那儿学了些什么本事呀?”这些留学生因为互相之间并不熟悉,事先有关官员也没想到慈禧太后会问话,也就没有安排代表发言,这时听了太后的话,谁也不知道该由谁回答,再说谁跟谁学的东西也不一样,大家就都愣着。慈禧太后咕噜咕噜吸了一阵水烟袋后,见没人回话,以为一两句话说不清,就扬了扬手中的水烟袋说:“好了,你们就说个简单的,告诉我这水烟袋3个字用外国话怎么说?”这些人洋话学了不少,可真没有学过外国人怎么叫中国的水烟袋,只好面面相觑,更无一人答言。慈禧太后执政多年,权倾天下,问什么人的话,也会立即听到回音,却想不到今天在留学生面前,连碰两次钉子,一时凤颜不悦,以为这些人什么也没学到,就挥挥手:“都下去吧!”

结果这批人都没受到重用。直到这些人在实际事务中渐渐露出了才干,朝廷才对留学生重视起来。

孔祥熙回到国内时,已经是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年,老佛爷自己病得不轻,也早没了对留学生的新鲜感,当然谈不上再接见他们了。不过孔祥熙倒是一回国,就接到邮传部的聘书,要他到京任职。当一个京官虽然也不错。但孔祥熙想到自己争取到的那75万美元办学经费,如果因到京任职而放弃,实在可惜,权衡再三,还是回绝了这项邀请,回到太谷去开办学校。

孔祥熙先在县城南街办了所小学,让美国人看到了他投身教育的决心和行动。于是办学经费源源汇到。有了那么大的一笔资财,他就在城东关外,选择了一大块北依象山、南傍凤山的水草丰茂之地,请人详加设计,盖起了一座黄土高原上绝无仅有的、可与欧柏林大学相媲美的花园洋房学校,座座西洋式的水泥楼房掩映于奇花异草之中,加上自来水和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使它处处透出一股现代化的气息,让大清国的国民们大开眼界,耳目一新。不要说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就是在上海、天津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地区,这样精美的学校也难见到。仅仅这所学校的环境建筑,就让许多人叹为观止,使孔祥熙获得了很大名声。没有几个人知道学校经费的真正来源,他们把它当成孔祥熙的私产,在刚刚进入20世纪的中国,有实力建起这样一座学校的,不是山西首富能行吗?

学校本身的形象就是最好的广告。当地富家子弟纷纷报名,就连太原城里的官僚富商,也想方设法把子弟们送到这里。不过,当地一些豪绅开始并不买账。

一天,在太原通往太谷的大路上,担任大清山西省巡抚高级幕僚的赫胜强带一队车马风尘仆仆迤逦而来,太谷土豪熊员外望见,赶紧上前拜见:“赫先生,什么风把您吹到这穷乡僻壤的太谷来啦?”

同类推荐
  •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上)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上)

    本书是为纪念辛亥革命员园园周年,经原作者史扶邻教授赞同,将他的两本专著《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家》的中译本合为一册,并将由其本人精选的散见于海外书刊他撰写的几篇有关孙中山研究的论文作为《附录》,结集出版,并与原作者史扶邻教授商定,将收名定为《孙中山与中国革命》。
  • 必知的外国数学家

    必知的外国数学家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鄞地医家传记

    鄞地医家传记

    本书所记述的是鄞地历代名医,通过对其背景、学习及行医经历的记述,刻画了鄞州名医群像,包括唐朝陈藏器,元代滑寿,元末明初的吕复,明代高武等,又有现在的董氏儿科传人、宋氏妇科传人、陆氏伤科传人。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热门推荐
  • 新墨武

    新墨武

    青峰从没想过他会刺青,他对此并没有偏见,但他毕竟是个三好学生;青峰更没有想过刺青竟然能带来如此的力量,而他竟然是传说中的九品资质;青峰更更没有料到他竟然成为了唐僧肉一般的存在,没有四个徒弟,但全天下的妖魔都想要吃他的肉;青峰更更更没有料到,冒着被煮了的风险也就忍了,可刺纹一品刺青是什么鬼?说好的九品资质的!青峰更更更更没有料到,他竟然会变得杀人盈野!天下无敌!可他明明就只是一个一品刺纹的小菜鸡!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本书实力等级:入墨、锻体、炼魂、点睛、夺魄、合神、渡情、凭虚、天玄
  • 山河图鉴

    山河图鉴

    一个超级倒霉催的小人物刘三在人生的最低谷荒诞离奇地经历了一次穿越,来到了战国末期的齐地,在这片战火纷飞、大秦将建的中国大地,展开了一段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生轨迹......
  • 盗墓之终极与长生

    盗墓之终极与长生

    什么?他是张起灵的妹妹?!秘密人物暗中守护,新人物登场。吴邪经历人生性格大改变,是天真依旧还是杀伐决断。
  • 至尊花嫁:女帝降临

    至尊花嫁:女帝降临

    女儿在世,当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她战时冷酷强大、闲时玩世不恭,她是女尊国的帝王,却重生在两千年后,被剥夺了姓氏,被迫女扮男装的本族柔弱后裔身上,好在伴她峥嵘一生的神兽随她的灵魂一同重生,还拥有皇家正宗的传承。且看她如何在变为男尊国的世界恣意遨游、睥睨天下!她戎马半生,她啸于九天。她此生只娶不嫁。他说:你这种粗鲁的女人也只有本小爷才受得了答曰:美人。性子虽然差了些,也可以考虑。他说:如果可以与你相伴一生,嫁你一次又何妨?答曰:身材魁梧了些,倒也不是不能将就,好歹也是个美人。他说:只有你配与朕分享天下。答曰:勾搭那么多女人,还养在后宫?这样不守夫道的男子孤怎么可能会要!
  • 医女惑古代

    医女惑古代

    牵扯不断,理还乱,前世的轮回,今生的注定!什么?她穿过来就是因为那个魔王的威胁,必须在今生给他儿子一个公道?什么?还不止他儿子一个?还有一大堆的欠债人?什么?你也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姓甚名谁?
  • 悠然见田园

    悠然见田园

    本是21世纪农村出品的林若水,在一次收割花生时,不小心跌入山崖,穿越来到了云朝。且看普通的小女子一枚,如何修炼自然功法,又如何在云朝活得云淡风清……
  • 首席的纯情妻

    首席的纯情妻

    田羽,田氏财团的总裁,美丽、腹黑、妖孽……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她”都是绝对的权威,只有那个女孩,会在“她”郁闷地狠踢自己的车子的时候,羞涩地问“她”:“你没事吧?”明明已经羞得耳朵尖都要滴血了,却仍是没有逃开,真是……好可爱!
  • 隐鬼斩杀禁书录

    隐鬼斩杀禁书录

    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蜜汁女主从此站上人生巅峰的励志打怪故事!“女王陛下,有兴趣加入泥犁组吗?”“不”“那女王陛下我可以手把手教你斩隐鬼吗?”“不”“qwq那能把踩在我手上的脚抬起来吗”“不”“女王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ovo”看伪受腹黑妖孽攻如何攻略伪攻傲娇少女,一路斩妖魔杀小三,踏平前路娶女主!
  • 血色妖娆之永生

    血色妖娆之永生

    血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猎人一族也在日渐凋零。然而,意外却发生了。血族始祖的复活。有着怎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七件圣武器又能否聚集起来。贝尔蒙特家族是否会想当初那般的神秘,有是不是可以再一次的击退血族的来袭。落依尼尔克斯与血族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纠葛。爱尔雅娜之名的女孩啊,你将拥有怎样的命运,又或者说,你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血族,猎人,这将是永恒不变的传说。
  • 火影之冰魔

    火影之冰魔

    水无月紫,为了摆脱灭族的命运,踏上战场,冰遁是他的一切,战场唯冰主宰。运筹帷幄,冰之枭雄霸气临天,决胜千里,梦魇成魔噬人夺魄。为了好友矢仓,成为水之国幕后强者,独自对抗传说中的霸者宇智波斑,少年有志不在年高,管什么写轮眼、轮回眼,在冰遁面前统统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