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57300000060

第60章 应急兵变(2)

密。顷由京中电话告知,我兄致弟一电,虽未读全文,而大体业已得悉。保护介公,绝无危险,足证吾兄爱友爱国,至为佩慰!国势至此,必须举国一致,方可救亡图存。吾兄主张。总宜委婉相商,苟能有利于国家,介公患难久共,必能开诚接受,如骤以兵谏,苟引起意外枝节,国家前途,更不堪设想,反为仇者所快!辱承契好,久共艰危,此次之事,弟意或兄痛心于失地之久未收复,及袍泽之环伺吁请,爱国之切,必有不得已之苦衷,尚须格外审慎,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尊意如有需弟转达之处,即乞见示,伫候明教。

弟孔祥熙叩文亥沪寓印

这封电报,态度比较委婉,措词比较谨慎,代表了孔祥熙同宋美龄商议后初步形成的营救******的缓和立场。

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长,主战主和派相持不下

12月12日凌晨******被扣,当晚情况不明的南京城里,也是一片紧张恐惧混乱不堪的局面。

那些平日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大员们,同样被西安事变惊得目瞪口呆。在国民党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许多人还沉浸在莫名的惊惧中时,少数人却抓住时机表现自己。戴季陶站起来在会议桌前走来走去,大声叫嚷着:“张学良犯上作乱,没有谈判余地,一定要出动大军明令讨伐!讨伐!讨伐!”接着,他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发表了一篇言词激烈的演说。何应钦等人也极力鼓噪,主张对东北军西北军开战,他们不顾国家面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威胁,不管******死活,只想逞勇斗狠。会议最后在一片沉默之中通过了几项决议:

一、张学良应先褫夺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所部军队,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

二、张学良背党叛国,送中央监察委员会议处。

三、行政院由孔祥熙负责。

四、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改为7人,加推何应钦、程潜、李烈钧、朱培德、唐生智、陈绍宽为该会常务委员。

五、军事委员会由副委员长及常务委员负责。

六、指挥调动军队,归何应钦负责。

孔祥熙没有参加会议,但他的收获却最大——此时的行政院长是******,******被扣,无法履行行政院长之责,他这个副院长自然地代行行政院长之职,虽然还有一个“代”字,可孔祥熙实质上就“相印”在握了。

13日清晨,没有参加昨晚会议的孔祥熙、宋美龄一行回到南京。他们没到******的府邸,没到政府办公处,而是直接到了孔祥熙的高门楼寓所。在这里,他们会见各方人士,处理各种问题更感方便。

陪同美龄到南京的宋霭龄正在安排大家吃饭,军政部长何应钦急匆匆赶到,没说一句客套话,就开门见山地报告了昨晚会议的决议。

孔祥熙来不及为自己的新职务表示一句谦虚,他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对昨晚的决议中讨伐事宜他刚想表示不满,宋美龄抢先开了口说:“敬之,我们准备派端纳飞往西安,探望委员长。”

何应钦不耐烦地说:“没有人准备去西安,我们已经命令讨伐,轰炸机倒是正在准备去西安,不过那是为了轰炸。”

宋美龄孔祥熙听了大感震惊,宋美龄一脸怒容:“你派轰炸机去西安,委员长的安全怎么保障?”

何应钦耸耸肩:“委员长?委员长早死了!”

宋美龄“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孔祥熙指住何应钦:“何敬之,你说这话有何根据?你现在最应该做的首先是救出委员长,而不是显示你指挥军队的威风。”

何应钦根本无意接受这种指责,他大声说:“不要再抱任何幻想,对背党叛国之徒只能讨伐消灭。”

一番没有结果的争吵之后,何应钦以一种无所谓的大大咧咧扬长而去。

宋霭龄及时提醒说:“看见了吧?南京戏中有戏啊!”

宋美龄早已镇静下来,她咬咬牙说:“绝不能让他们的图谋得逞!”

说话间,苏联驻华大使馆鄂山荫秘书已到门外求见,孔祥熙马上迎出来,他同样来不及寒暄,握住鄂山荫的手急匆匆地说:“请贵国政府协助解决西安事变,保障蒋委员长的安全。因为如果蒋公被杀,势必迫使中国投靠日本。那样以中国的人力物力供给日本军阀做侵略资本,不仅对亚洲而且对苏联,都将是严重威胁。我以行政院代院长的身份,请求苏联政府出面调停,务必保全蒋委员长的生命,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从长计议。”

“孔代院长的意见我一定尽快上报我国政府,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鄂山荫一走,孔祥熙又召日本驻华总领事须磨来家。孔祥熙这次是正襟危坐,板起一副面孔,简短地说:“请贵国政府约束在华浪人,勿在此滋生是非。西安事变盖因全国抗日情绪触发,日人苟有妄动,必使抗日情绪愈加高涨,两国就会兵戎相见。”

打发走须磨,孔祥熙马上布置中央银行及各财政金融机构,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因人心浮动挤兑存款和谣言造成物价飞涨。

下午,孔祥熙赶到国民党中央会议室,参加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第29次会议。会上,何应钦报告了飞机侦察西安的情况和国民党军队对事变的反应。他说:“从飞机上看,西安到处是游行队伍,到处在开大会,委员长一定是死了,这些受共产党影响的人一定是在庆祝,我们必须立即派军队进攻。军队的军官和士兵听到委员长被害的消息,都非常激动,一致要求向叛军发动攻击,我们只要下达命令,几天之后我们就会消灭这些叛军。”

孔祥熙发言报告的是在上海听到的关于西安事变的消息以及关于维护金融稳定的布置。说完规定的内容他开始发表他对解决事变的看法,他说:“据我掌握的情况,委员长在西安目前没有生命危险。要救委员长脱险,我们就不能动武,他们提出的条件我看可以谈。”

“孔代院长,对叛逆绝不可示弱,讨伐令要立即下达!只有让他们看到他们面临的危险,他们才会向我们投降!”何应钦振振有词。

“何部长说得对!严刑峻法才能让刁民生畏,大兵压境才能令叛军胆寒,像老孔主张的谈判只能使他们漫天要价,政府如果向叛逆屈服,那体面何在?威望何在?那样即使委员长回来,也会在全国人民面前失掉身份,今后扣押领袖、对抗上级的事件将层出不穷,后患无穷!”吴稚晖把何应钦的主张上升到了理论高度。

“我要问你们目前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是******的性命重要还是政府的面子重要?是要我们中国人自己商量解决问题还是让侵略者有机可乘?日本人一直在窥伺时机。我们自己打起来,国很快就要亡,到那时还有什么面子?各位还有什么身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孔祥熙站到了一起,壮大了主和派的阵容。

但是,主战派和主和派势均力敌,各不相让,会议以一通吵闹毫无结果而结束,主战派未能使会议通过讨伐令,主和派也未能使会议决定派谈判代表前往西安。

14日下午,国民党中央再次开会,仍是一片混乱。由于何应钦等人的活动,主战派人数上升,但孔祥熙因与蒋夫人宋美龄商量达成一致意见,也毫不后退,要求会议接受张、杨主张。

国民党中央常委、考试院长戴季陶指着孔祥熙严厉质问:“我们刚刚推你代理行政院长,你就应该不负大家之托,负起政府责任。可你居然主张缓和、和谈,******哪点对不住你,你不肯出力营救他?难道你想让蒋公死在叛贼手上,你好做正式行政院长吗?”

孔祥熙立即反唇相讥:“戴院长,我看你主张下讨伐令是别有用心!我主张和谈才是为了确保委员长人身安全,你们以为委员长现在有多大自保能力?如果战端一开,恐怕等不到政府的军队攻入西安,委员长就被乱兵打死了。你们口口声声营救******,可他人在西安被看管着,动武能救出来吗?”

会议,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再告休会。

结交大员,拉拢实力派,力主事变和平解决

会场争论没有结果,孔祥熙开始在会外做工作,争取一些国民党要员的支持。14日下午会后,孔祥熙首先会见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冯玉祥在事变发生后,曾致电张学良:“请先释介公回京,如世兄驻军陕甘别有困难,以及有何意见,均可开诚陈述。”并表示愿意到西安替******为人质。早在北伐时期,孔祥熙就与冯玉祥来往密切,私人关系甚好。这次有冯玉祥对事变的基本态度,孔祥熙与之谈起来就好切入得多:“冯公,这两天的会议开得很糟,那么多人要对张学良动武,也不知他们安的什么心。冯公作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一定要阻止他们讨伐啊!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意见,蒋夫人也是坚决反对讨伐的。”

“这正同我的意见完全相同啊。这几天我早看出有的人居心叵测,不瞒你说,事变第二天,那二陈就主张杀害苏州监狱关押的七君子,因为张学良八项主张里有一条就是立即释放他们及一切被关押的爱国人士,他们要以杀人向张学良示威。你说这边杀戒一开,不是逼张、杨向******开刀吗?他们这是救委员长的行动吗?孔代院长,我支持你争取和谈解决的办法。”有一点冯玉祥没有多谈,那就是他已经和孙夫人宋庆龄取得了联系,为保护苏州监狱关押的七君子,他派人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好,我们分头行动,要找更多的支持者,不许某些人借机搞阴谋。”孔祥熙像是交代任务又像是给自己打气。

冯玉祥走后,孔祥熙又召来了丁惟汾。丁当时任监察院副院长,孔祥熙照样打出自己和蒋夫人两张牌,动员他一起支持和谈,反对动武。丁惟汾听后建议说:“如要和谈,保证蒋公安全,我看可以请英国人出面调停。”

孔祥熙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英国人?英国人在这件事上毫无影响力,请他们出面白费时间,无济于事。真要找外国人的话,不如找苏联。张、杨的主张你研究过没有?那八项主张基本上就是共产党前一段提出的主张。只有苏联能对共产党施加影响,我们找苏联人才能有所收获。”

“只不知这苏联……”丁惟汾试探着问。

“嗯,我已经致电我国驻苏联大使蒋廷黻,嘱其探询苏联对此事的意向了,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孔祥熙的高门楼寓所进进出出了不少国民党高级官员,他通过分别与他们的谈话,使这些人转向支持和谈,壮大了主和派的力量。

但是,孔祥熙并没有仅限于在国民党中央做工作,他还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地方实力派人物身上。回到南京的当天,他即秘密派人到山西陕西进行联络,刺探消息,寻找能够在事变中发挥作用的人物。同时,他分别给各地的军政长官发去电报。要求他们表明态度,对张、杨的做法进行谴责,向其施加压力并进行规劝。他很自得地称自己这套做法为“乱其心、孤其势,怵之以力,动之以情”。

孔祥熙以代行政院长的名义,公开给各地发出通电,要求各地方当局“遵照蒋院长既定方针,以最大之努力与全国上下共策国家之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方实力派人物,平时与******矛盾不少,对老蒋可以说是又恨又怕,张、杨抓住******的消息,使他们中不少人大感高兴,认为替他们除掉了一个压在头上的独裁者。他们最希望的是张、杨马上杀死******,但是这又只能在心中暗想,不便公开表示。当张、杨发表通电提出八项主张时,有的人通电表示支持,有的人则对南京政府和张、杨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态度,坐山观虎斗。孔祥熙针对这些人的不同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语调,对他们进行分化拉拢。他在给宋哲元的电报中,以对宋无比信任的口吻,要求其“坐镇冀察,共挽时艰”,并要求其“劝张为宗”。对一直与******闹分裂闹独立,又曾发电支持张、杨八项主张的韩复榘,则在电报中声称******非常安全,无性命之忧,不日即可回南京主持国政,以使韩复榘不敢轻举妄动。他还特别提出要韩复榘给张学良发专电进行规劝,以消除误会,免阋墙之争,招致覆灭。这使韩复榘不得不考虑万一******不死,再回南京主政后自己的处境。对山西老乡阎锡山,孔祥熙要求他“即电汉卿,促其反省”,请阎锡山把******接到山西,充当中间人来进行谈判。孔祥熙还百般央求黄绍竑,请他无论如何在21日赶到山西,拉阎锡山帮助营救******。

孔祥熙为救******脱险,真是不遗余力,左右开弓。他的门口进进出出的是国民党高官,后院的电台则嘀嘀嗒嗒响个不停。

除了与地方大员的电报交驰,孔祥熙在这段时间里,对一些地位并不高的实权人物也给予特别关注,以图对张、杨部进行分化瓦解。如孔祥熙听说杨虎城的17路军24师师长冯钦哉是山西人,便想到利用同乡之谊进行拉拢。可是孔祥熙无法同杨虎城部队直接联系,便打电报给驻洛阳的国民党中央军第46军军长樊嵩甫,请樊嵩甫把电报译出后转交冯钦哉。孔在电报中大讲与冯的乡谊乡情,直说得肉麻兮兮,才提出要冯钦哉设法刺探西安详细情况,密报南京,并帮助营救******,使老蒋转危为安。冯钦哉一个地方杂牌军师长,若在平时要想攀附孔祥熙这样的大人物,那可是难上难。所以当樊嵩甫告诉冯钦哉孔院长有电报时,冯钦哉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他立即派了一个亲信秘密混出潼关,与樊嵩甫见面。看到孔祥熙电报后,冯钦哉又请樊嵩甫向孔祥熙转呈西安局势详情,并表示将有所行动——他不自量力地提出,要以自己的区区一个师,剿灭张学良的东北军,收容杨虎城的整个西北军。

同类推荐
  • 三十万言三十年

    三十万言三十年

    本书是一本研究介绍胡风的专著。作者以第三人称的手法,客观地蓦写介绍胡风案从1955年发生至1988年彻底平反的全过程。它通过翔实的资料,客观的叙述,展示了一个丰富、复杂的胡风。介绍了胡风从左翼文艺活动开始,逐步形成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亦给读者展示了上世纪特定历史年代,极左思潮对正常文学、文化生活的冲击与戕害。木书为研究现当代思想史及胡风文艺思想,提供了很好的文献史料。
  • 传奇将军牛化东

    传奇将军牛化东

    本书记述了牛化东同志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了祖国繁荣富强长达70年的革命经历和光辉历程。
  • 汪精卫的元首梦

    汪精卫的元首梦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名人传记丛书——巴尔扎克

    名人传记丛书——巴尔扎克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 韦小宝自传

    韦小宝自传

    俺,韦小宝,历史上有无此人已不可考,多半由金庸老先生杜撰所出,所以俺的出世多亏了这位金大侠。俺一直以为韦小宝是金庸老先生笔下最重要的人物。俺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恐怕在二十世纪所有小说人物中可比的不多。在《鹿鼎记》中,金老爷子将中国封建时期下层社会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全都附加到俺身上,金老爷子没用儒家思想教化俺,没用道家思想洗涤俺,只用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熏陶俺,让俺有了些流氓性质,有些了小人手段,有了些英雄气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俺这个不学无术的中国人的本性。
热门推荐
  • 校草,快到嘴里来

    校草,快到嘴里来

    两个闺蜜般的姐妹,回国后却遇见了他们........他们和她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校草你别跑!!!
  • 你配得上世上的一切美好

    你配得上世上的一切美好

    本书作者以自己十余年的青春奋斗历程告诉你:无论你过去经历过什么,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要始终保持一颗温暖如初、积极向上的心,困顿中要有所坚守,悲苦中应怀揣希望。依赖别人,不如建设自己;仰望梦想,不如超越自己;期待爱情,不如等待邂逅。如此,曾经的那些眼泪与痛苦,那些迷茫与挫折,都将变成云淡风轻的过往,微笑如一朵洁白的莲盛开在你脸上。你安静地行走在大地上,如花,如树,如风,如云,如最美丽的一处风景。
  • 傻女在古代

    傻女在古代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br/><br/>一女穿越,先是装傻,再携鸟走天涯!<br/><br/>美男必不可少,看女主玩转后宫!腾讯独家全版傻女续篇《九世鸳梦》增添部分!<br/><br/><br/>此外《男人是祸水》《京城四少》《穿越好事近》鬼恋完结文!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 被喝咖啡的上海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被喝咖啡的上海人(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直以来,上海人在中国都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如今的上海人,颇不受全国喜欢:上海人冷淡,自私,势利,排外。作品试图通过当地建筑、当地人的回忆来还原上海人最初开始活跃的租界时期,探寻上海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找到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历史、社会、自然因素。其中租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上海人的乡土本性形成的张力,全球各地大量人口涌入形成的移民城市结构,对上海人生存态度有着核心影响,由此能对上海人有更全面的了解。作为上海人,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着浓厚的情感。作品并不是严谨的人类学研究论文,通过一条街道,一个人物、一场变革的时空还原,整理当时报刊杂志的相关描写,用讲故事的结构,聊天的节奏,串联200年的上海变迁,上海人的内心由此浮现。面对熟悉的城市和生活,将自己抽离出来,换一个角度去解读,去追根溯源,才发现原来自己习以为常的日子,竟是如此不同寻常,这种人类学最直接的乐趣,在作品中跃然纸上。啸峰,80后上海人,互联网从业者。对人类学情有独钟,没有受过系统训练,坚信人类学可以走入更广大的读者群之中,这是他第一次人类学研究尝试,如果这篇文章能够让人对上海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就已经有了现实意义。
  • 神秘少女:BOYS们的小甜心

    神秘少女:BOYS们的小甜心

    为了一个交易,她要回国,但是她没有想到,回国后,她的恶梦开始了。高中她被四位大神缠住,被一个骚扰就算了,但是,是四个!555……“小美女,今天我来找你玩了。”“走开!”。“姐姐,今天你要去看我打篮球哦!”“哦。”“黑玫瑰送给你。你是我的唯一。”“我不要。”“今天你哪也别想去,你陪我”“不行。”表面高冷的她,但在熟人前却是那么呆萌的一面。大家猜猜看这美丽的鲜花落谁家?
  • 暮尽昔年忆他

    暮尽昔年忆他

    又是一年桃花盛时,他在树下,一人入画。挑起一支桃花,蓦然——良久,叹一句“我——想他。”心有魔债,画地为牢。
  • 五行农夫

    五行农夫

    体内有个五行气,妙用多多赚大钱。别人种田我打牌,亩产十万如小菜。小村花,大小姐,稻花香里犁犁田。大姑娘、小媳妇,农夫山泉有点甜,小农夫有理想,全球播种把地填。
  • 复仇公主的最终爱恋

    复仇公主的最终爱恋

    婷转过身,对郑钧说:“爸爸,这是我最后在叫你一声爸爸。我郑婷婷,在此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和郑钧断绝父女关系”。“啪”,又一个耳光在婷婷脸上落下。婷婷,大声喊道:“好,是你让我滚的。我现在就滚。不过,我会回来报仇的。简介:她,神秘,她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她,冷酷,但也有为他融化的时候。她是郑婷婷,她也洛婷婷。她有着不可思议的经历。小时候的悲惨遭遇让她不得不脱离那个冷漠无情的‘家’。然而被疼爱自己的义父收留,还有个爱搞怪的哥哥。长大后,她回来啦,他是回来复仇的,她和哥哥现在是‘影’的第二大统领,她义父是第一大统领,她已经查出来是谁撞死啦他妈妈,她要整垮郑家的产业。而她的最终爱恋呢?
  • 神的手机假面

    神的手机假面

    当神与你对话时,他会告诉你未来,他会让你选择无人知道的道路。——张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