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3800000017

第17章 控制系统的研制(4)

通过联合试验,人们明确了一点,即P—7导弹并不适宜对美国实施“报复性打击”——原因很简单,它无法飞抵美国国土。而携带新型结构弹头的 P —7A(8К74) 看起来似乎更有希望。对新型“小七”的试验是于1959年12月23日,从编号为И1—1导弹的试射开始的。新型战斗部的质量为3吨。总共进行了8次试验,其中7次试验全部完成了试验任务。1960年9月12日,P—7 A导弹开始装备部队。

由于“小七”能够飞行的距离远远超过勘察加军事基地所在地,所以早在1956年的时候,就决定在太平洋水域进行发射试验。为了保障这个名为“水域”的试验,需要部署游动的测量站点。这类测量站点所需设备的研制任务由НИИ—4МО承担,总指挥由研究院的副院长秋林19上校担任。

苏联的第一批游动站点首先建成了测量站点。它们装备了“拖网”遥测设备、“卡玛”雷达站以及光学胶片记录设备。为了消除天线和光学设备的摇摆,还设计了专门的稳定平台。

移动平台的主体由波罗的海造船厂以“顿涅茨克盆地”货船的设计为基础建造。最终建成了第四太平洋水文考察队,它由4 艘船组成,分别是“西伯利亚”号、“库页岛”号、“苏城”号(后来更名为“斯帕斯克”号),还有一艘移动通信船“楚科奇”号。考察队由后来升任海军少将的马克休特20领导。船队的主要人员和核心小组大多是从НИИ—4МО的工作人员中选拔的。

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涅捷林元帅向赫鲁晓夫汇报称,船队已经准备就绪,可以从列宁格勒出发沿着安全的航线向太平洋前进。由于担心可能出现的挑衅,赫鲁晓夫不允许船队穿过苏伊士运河或绕过非洲,而要求船队从北海穿越。这就需要在船上增加除冰加固装置。为此秋林火速飞抵列宁格勒,但是船厂却未能向他提供任何帮助,直到最后莫斯科直接干预并发出指令后,事情才有所进展。

1959年6月6日,船上升起了苏联海军舰队水文测量船的旗帜。同年秋,船队抵达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勘察加海域。

1959年9月18日,人们对测量船上的设备进行了测试,而当时编号为И1—1 T的P—7导弹是从“小鸡”军事基地发射的。10月3日,船队首次进入太平洋的开阔水域,沿航线向爪哇群岛前进。

10月22日,进行了“水域”试验计划中的首次 P —7 导弹试射。试验结果确认了海上测量船的工作能力。现在可以利用这些测量船来跟踪洲际导弹的全射程飞行了。但就在这“闪光”的时刻,船队的队长海军少将马克休特却在1961年4月被枪决了。

3.5 “E 舱段” 和无线电控制站点

科学界对于科罗廖夫在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58年6月20日,苏联科学院召开全体大会,总设计师被推选为技术科学分部“力学”专业的院士。

长久的梦想终于成真,此后科罗廖夫可以专心搞航天科技了。国家和学术界达成了共识:与制造威慑性武器、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相比,这个人类活动新领域的作用同等重要。科罗廖夫的下一个目标是月球,在这方面他同样打算占据尽可能多的优势。

为了把征服月球的想法变成苏联的国家计划,1958年1 月28日,科罗廖夫和俄罗斯科学院应用数学所的所长科尔德什院士联名向苏共**********发出信函。信中描述了月球计划的两个要点:第一,在月球可见的一面进行撞击; 第二,飞越月球并拍照其背向地球的一面。赫鲁晓夫同意了该计划,之后项目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

月球计划考虑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航天器:E—1(“月球—A”)用于撞击月球,并将苏联的标志物带到月球表面(落在月面的速度超过3千米/秒); E—2(“月球—Б”) 将飞越月球,对月球背面成像并通过无线电信道向地面传送图像; E—3(“月球—В”) 在月球降落,并在其表面产生明亮的闪耀光点; E—4(“月球—Д”) 计划降落在月面并产生氢弹爆炸。

设计师们首先面临的困难是将人造卫星从近地轨道推向地月轨道,这需要将其飞行速度从第一宇宙速度提高到第二宇宙速度。为此,“小七”运载火箭已经无能为力,必须要加装第三级助推火箭。

1958年3月20日的苏联政府决议中,人们开始考虑研制月球卫星,并基于P—7 A火箭研制三级火箭8К72 ,使其能够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并将月球探测器送到月球上(第一种方案),或实现月球飞越飞行(第二种方案)。该项目的设计、研究、制造过程仅用最短的时间——因为科罗廖夫还是担心大洋彼岸的对手会超过他们。

从一开始格鲁什科就承担了第三级火箭方案,又称作“E舱段”的研制工作。他相信,在太空中点火的航天推进火箭不适宜采用煤油和液氧。由他领导的第456设计局,已经有很多年在研究新的燃料非对称二聚联氨(庚基,公开出版物上又称НДМГ) 21。为了确定其性能,设计局与国立应用化学研究所一道,利用燃烧室模型进行了试验,试验用的氧化剂采用的是液氧。试验显示,与煤油相比,新型燃料能够提供大得多的推力。新燃料的冷却特性能与煤油相似,但是温度升高时,其较低的分解温度却要求采取特殊的措施,避免过热。

一切进展得都很好,然而在政府决议中并没有指定“E 舱段”发动机由谁来研制:第456设计局展开了与考斯伯格22领导的第154试验设计局(第154特种设计局,沃罗涅日) 之间的竞争。最终确定以PД—107舵机燃烧室为基础,利用完善P—7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余量来研制新发动机。

两个研究机构展开了研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的竞争。

第456设计局研制的发动机被命名为PД—109。它的结构体现了很多当时的最新技术。为了进行试验,设计局生产了12个截短的燃烧室和40 个常规的燃烧室、7 组涡轮泵组件、35 套自动控制装置,以及超过20种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头。

点火试验始于1959年,在试验台上的发动机点火试验中,安装了专门的压力舱,其剩余压力只有1毫米汞柱[6]左右——已经很接近真空了。燃烧室的研制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在以燃料箱来提供燃料组分的情况下,超过80次的燃烧室试验证明,推力并没有上升到计算值的大小。庚基出现了周期性的分解,甚至出现了燃烧室壁被烧穿的情况。

到1959年中,很多问题都得以解决,所有自动控制组件都安装到了发动机上。又进行了超过70次的燃烧试验,燃烧持续时间达到了250秒。

与计算结果一致,和传统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相比,PД —109发动机几乎将送往月球的载荷设备质量提高了一倍,也将后来载人飞船的质量增加了23%。但是时间不等人——科罗廖夫无法再忍受新型发动机研制带来的延迟。PД—109 发动机没有赶上首次月球卫星的发射,P—7A的第三级火箭安装了考斯伯格团队所研制的发动机。为了争取领先地位,总设计师不得不牺牲了运载火箭的效率。

采用常规液氧 —煤油燃料组分的 PO —5 发动机(又名 PД —0105 ,8Д714)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并试验完成的,总共只用了9个月。能够创造这个纪录是因为考斯伯格有几乎所有需要的东西:“小七”运载火箭的舵机燃烧室,还有他们自己研制的完善的涡轮泵组件。尽管如此,在这一型的“E舱段”发动机上依然采用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考斯伯格在选择燃料储箱的增压气体时没有采用氮气,涡轮发电机的燃料也没有采用过氧化氢。他同样用煤油和液氧取代了氮气和过氧化氢。此外,涡轮泵组件中的气体也不是简单地排出去的,而是通过气液分配器和舵机的反作用喷管,参与了对舱段运动的控制。原创的技术还有燃烧室系统,该技术减小了发动机的质量,并提高了其工作性能。

“E舱段”是在核心舱段“A”依然工作的状态下点火的——也就是说它点火时,“小七”运载火箭的中心舱段发动机依然在燃烧。可以理解,“E舱段”发动机的火焰可能会意外地损坏运载火箭的中心舱段并引起无法预测的后果。所以在A舱段的顶部安装了有热防护涂层的反射流板以及网格状过渡舱段。

“E舱段”的控制系统是在比留金的领导下研制的。最困难的任务是在与中心模块分离后的控制任务的“交接”,这不只需要修正第三级的运动,而且还要在6分钟的加速过程中将其可靠地控制到奔月轨道,并根据获取的速度准确地关闭发动机。此前在P—7A助推器工作的主动段,当所有三级发动机的控制系统都处于工作状态时,需要计算出后续的飞行弹道,并将其注入到弹载控制系统中。这些前沿的工作是由以斯捷克洛夫命名的数学研究所的学者们,与位于堡舍沃的НИИ—4МО的弹道学家们共同承担完成的。

运载火箭的无线电控制系统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工作由梁赞斯基负责完成。一开始,НИИ—4МО计划采用专门的设备“大象”系统建立独立的无线电控制站点。但是从1 号测控站获得的经验说明完全没有必要,该站点几乎完全拷贝了位于秋拉塔姆的1号测量站的工作。经验证明,为了缩短建设时间并提高效率,直接使用基地已有的无线电控制站点A和Б更简单,这两个站点都是为了修正P—7导弹的飞行而部署的。

无线电控制站点应该按相对于导弹飞行轨迹对称的两侧,从发射点到距离发射点276 千米的地方部署:A站点布置在塔尔图岗村(哈萨克斯坦科兹省齐林斯基区),而Б站点部署在托戈兹村(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基省舍尔卡斯基区)。无线电控制系统包含了8 个设备,都安装在汽车通用车体上。与A控制站点同时部署的还有备用物资13台汽车、2个用于天线定向的帐篷。在其镜像点配备了4台备用车。

在发射第一颗卫星的时候,并没有使用无线电控制站点——当时P—7导弹的运载火箭改型要实现轻量化,不得不将所有与无线电控制相关的设备都去掉了。但是向月球“发射”卫星没有控制设备是不行的。无线电控制系统应当在导弹飞行第110 秒,在级间分离前开始和火箭通信,而在第300~310秒期间,发出预备关机(A模块主发动机关机) 和主关机指令(A模块舵机发动机关机) 后停止工作。在这段时间内,控制系统应当对火箭运动进行修正,以便“E舱段”准确地在弹道学家们计算出的区域将发动机点火。

之后,人们对航天测控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行了改造。1958年7月12日总参发出指示,撤销位于依斯古珀村的5号测控站,位于新西伯利亚的12号测控站迁至科尔帕舍沃城(托姆斯克州) ,早先被撤销的8 号测控站最终还是在莫斯科郊区的晓尔科沃城重新部署。此外,各个测控站点的设施也进行了改造:老旧的炮瞄雷达 —2Д、“山谷百合”、 “额尔齐斯”等系统开始被新的弹道测量雷达“卡玛—E”所替代。

然而在征服太空的“月球”计划阶段,航天测控系统最重要的创新在于建立了临时测控站,以它为基础,后来建立了深空测控站伊夫帕托里斯基中心。该站于1958年部署到了斯米伊兹斯卡娅观测站(第41 E测控站) 旁边克里米亚的“猫儿”山上。临时测量站点(就像勘察加半岛上叶利佐沃附近的6 号测控站一样) 装备了由НИИ—885研制的基于全新工作原理的设备,该设备按照当时的特定条件,被称作“PTC—E1 ,2”。后来该设备经不断改进,成为探月飞船的多功能无线电控制系统,从飞船接收遥测信息、光学相机的影像,并确定远在几十万千米外的卫星的运动轨迹。为了记录接收到的信号,这些站点还配备了使用带孔胶卷的磁记录仪,为了复原影像,则使用了“伏尔加”照片放映机。

在所有这些繁琐的工作完成后,1958年9 月2 日公布的指令,确定于当月月初发射月球卫星。这条命令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在征服太空的领域内争取领先地位的雄心。他们跳过了制造地球卫星这一步,直接研制了研究月球和月球空间的“先驱者”23号航天器。1958年8月17日,在卡纳维尔角24发射了该系列的首颗重38千克的卫星,但是“雷神”火箭在飞行到第77秒时发生了爆炸。

由马克西莫夫25小组研制的苏联的深空探测器E—1则要重得多(187千克) ,其结构与第一颗简化卫星很相似,它的外形像一个球形容器,由两个半径为400毫米的半球形铝镁合金壳用48颗螺栓通过圆环框架连接。上半个球壳上安装了4 条杆状无线电发射天线,工作在183.6 兆赫; 2个质子捕捉器用于探测行星间气体; 2个压电式麦克风则用来记录流星体的撞击。在头部正中安装的纯铝制杆头部安装了传感器,用于测量月球的磁场。下半部球壳上安装了另外两个质子捕捉器和2个带状无线电传输天线。容器内的设备架上安装了2个无线电发送器、接收模块和遥测装置、科学仪器、银—锌蓄电池和******电池。

同类推荐
  •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本书是一部反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一部展示汉水流域历史渊源,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民俗风情,景观胜迹的富有资料性、可读性的文化著作,更是一部描写中国水利工程命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厚重、阔大的作品。
  • 辉煌60年

    辉煌60年

    2011年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为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局、中国航空报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了“辉煌60年”征文活动, 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以著书立说的形式, 发掘航空工业的光荣历史。活动得到老同志积极响应, 收到来自集团总部及所属成员单位老同志撰写的征文320余篇。经过专家评审, 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共计100篇。
  • 宋代矿冶业研究

    宋代矿冶业研究

    主要内容:北宋时期,特别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矿冶业生产发展迅速,与当时较为合理的经营方式,开采政策、收买政策等密切相关,从而为中国古代矿冶业开发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宋徽宗以后直至南宋高宗时期,总的趋势呈现出停滞或徘徊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与宋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发生逆转,导致过度的剥削矿冶业经营者和生产者密切相关。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乔·萨特——波音747总设计师,当之无愧的“747之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波音747从立项、研制、试飞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是第一次披露。747飞机的诞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乔凭借他的洞察力、正直、勇气,带领他的项目组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研制出了堪称工业界奇迹的747飞机。本书故事跌宕起伏,语言生动风趣,既可给航空业内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业外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热门推荐
  • 不败妖尊

    不败妖尊

    遭受侮辱该如何?杀——他人欺压该如何?杀——抢我宝物该如何?杀——杀杀杀,杀尽一切不平事,杀出一条通天大道。少年左凡,以瘦弱之身,偶得奇遇,而后开始崛起,以坚毅之心,斩杀一切,成就至尊。
  • 神级武神

    神级武神

    方辰,原本是地球上的一名普通大学生,一次无意中照镜子穿越到了一个同名的废材身上,后来得一枚能把任何生物炼化为灵珠、能把任何植物炼化为药珠的神奇光团。从此,方辰一步步踏上了逆袭的道路,仗剑高歌。修武巅峰,是为神!
  • 绝色神医不好惹

    绝色神医不好惹

    她,是舞御高中人人皆知的校花。她,善医善毒,一手银针可救人,亦可杀人。她,可以是活泼开朗的青春少女,自然也可以是沾满鲜血的地狱修罗。当她一次次被逼到绝镜,会爆发出何等力量?!她要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一个个眼睁睁的看着她反击!
  • 爱你的时间:傲娇小姐带回家

    爱你的时间:傲娇小姐带回家

    当南茨五岁时第一次遇见八岁的南夏安,爸爸要她叫哥哥,她高傲的仰着头对他说“我妈只生了我一个,我没哥哥”当她读小学时,他读初中,他给了这个傲娇小姐自己所有的宠爱,可是她不领情当她读初中时,他将要去法国,归期不定,她哭着挽留他叫他哥哥,那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叫他哥哥,可他还是走了当他们都长大了,他带着盛夏集团回到她身边,可是她已经变得和小时候不一样了他心疼现在的南茨,可是他不后悔当初的离开他说“我会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弥补我在你生命里5年的空缺”南茨冷淡的看着他“可是现在我不需要了”南夏安“你不需要也得需要,由不得你”南茨:......南夏安“我会用一辈子的时间证明你需要”
  • 梦回流年录

    梦回流年录

    有一个游离于宇宙之外的地方,它为执念生,为执念灭。她叫木槿,她叫沐兮。流年阁让她们相聚,又让她们分离。两千七百年的寻找,是都辜负了?
  • 一个小女人日记

    一个小女人日记

    想你,在心里,爱你,在每个平凡细微的日子里!可不可以答应我,不论经历什么,都一如既往的爱自己!就算每个日子都是平凡的,我依然是那么的爱你!
  • 樱桃子的恋情

    樱桃子的恋情

    此书写的是樱桃子和大野健一的恋爱故事,作者是丸野党,不欢迎樱花
  • 夫君别跑:异世小妞很嚣张

    夫君别跑:异世小妞很嚣张

    一朝穿越,惊才绝艳的她沦为常伴蛇鼠的无盐废材“千金”。夹缝求生,原意只想混个衣食无虞。不料,混吃等死中竟撞破惊天秘密。是为了仅存的一丝血脉温情放手去战,还是选择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苦苦挣扎中,却遇见了他——睥睨天下绝世无双,一袭玄衣俯瞰苍生的妖孽男;他轻轻为她捋起额前碎发说:“上穷碧落下黄泉,你的一切都交给我来扛!”且看女主如何收萌宠,战姨娘玩转异世大陆。
  • 虎扑豺狼鲨游记

    虎扑豺狼鲨游记

    美女、禽兽、外星人、高科技、武侠、异能……你想要的这里都有!→_→新书《飞沙传》开坑,书号2568133,敬请收藏!
  • 剑与羁绊

    剑与羁绊

    母亲疾病缠身,临死之前告诉杨凡一段身世,原来杨凡是杨家唯一的独子,为了避免卷进“杨柳之争”,杨凡的爷爷安排母子在小村子过着平凡的生活,从此和杨家断绝关系。杨凡得母亲之命,千辛万苦寻回杨家,却发现杨家已经是覆灭,只有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老人是杨凡的叔叔,他给了杨凡一封信,里面是杨凡父亲的临终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