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3800000041

第41章 注释(2)

38.贝克尔,卡尔·亨利·艾米尔(1879—1940)——德国军事工程师,第三帝国火箭计划第一任领导人。1911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工程学院,1908~1911年在弹道试验室做技术助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炮兵排。战后研究化学和冶金学。1922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领导隶属于陆军局的弹道和弹药部。1937年以将军头衔成为帝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第一任会长。在受到希特勒严厉批评之后自杀。

39.多伦贝格尔,******·罗伯特(1895—1980)——德国工程师,重型火箭机械制造奠基人之一,中将。中学毕业后,他应召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重型炮兵。1918年被俘。1930年毕业于柏林的沙洛腾堡高等技术学校,同年,受贝克尔袒护而进入隶属于国防军陆军局的弹道和弹药部,以大尉军衔成为实际上所有火箭研究的技术监管人。1937 ~1945年领导了派纳蒙多火箭中心。1945年投降,成为美国俘虏。在以战争罪被审判之后,在贝尔飞机公司作科学顾问。

40.冯·布劳恩,维尔纳·马格努斯·马克西米利安(1912—1977)——德国火箭—宇航技术设计师,现代火箭制造奠基人,液态燃料重型弹道火箭创建者。贵族出身,以游手好闲闻名。但是,在读了欧波特的《星际空间火箭》之后,他彻底地迷上了宇宙航行。1930年冯·布劳恩进入柏林技术大学,参加了星际报道协会。他还曾在瑞士苏黎世高等技术学校学习。1932年被多伦贝格尔的“火箭科学小组”接纳。从1937年起担任派纳蒙多火箭中心技术领导人。为得到这一职务,他不得不加入纳粹和党卫军。1945年,冯·布劳恩携带技术资料和派纳蒙多火箭中心研究人员一起,向逼近的美军投降。在美国,他领导了布利斯堡(得克萨斯州) 军事武器的设计和研制。1950年开始在亨茨维尔(阿拉巴马州) 的雷斯顿斯克武器库工作。从1956年开始,他是美国星际弹道火箭研制规划领导人。1960年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飞行中心主任,以及Saturn系列运载火箭领导人。

41.里德尔,******(1902—1968)——德国工程师,液态火箭发动机设计师。以“里德尔爸爸”载入火箭历史(因为易把他和冯·布劳恩小组的其他火箭研究人员混淆,例如,克劳斯·里德尔)。他曾在海兰德化学工厂工作。1930年,他在那里结识了热心于宇航的马克斯·瓦尔。他和瓦尔一起设计出用于火箭汽车的发动机。瓦尔因爆炸逝世后,他仍留在这一地区工作。1932年,他投奔布劳恩,并为其火箭设计出第一台发动机。他领导了派纳蒙多火箭中心的设计局。1945年向美军投降后,他被送往集中营。战后大约一年,他在英国工作,后来到美国,在北美航空公司领导一个研究小组。

42.航向、横滚、俯仰,均为运动物体的角度坐标,表征物体相对三个坐标轴的偏离。简单说就是,航向——机头偏左或偏右;横滚——偏向左机身或右机身; 俯仰——机头向上或向下。

43.这张照片显示,装有脉冲空气火箭发动机的Fi—103飞航导弹,是应德国空军订购,由“西派纳蒙多”研究人员研制的。史称V—1。

44.“闪电战”第一阶段,德国向英国目标投掷了8070(另有资料称是9017)枚飞航导弹Fi—103(V—1)。英国防空部队歼击机以机载武器射击,消灭了1847 枚 V —1 导弹。地面高射炮火击落1878枚,气球拦截消灭232枚。向伦敦发射的V—1导弹,总共被击毁53%,只有32%在目标爆炸。轰炸带来的损失并不大:炸毁民宅24491栋,死亡5864人,重伤人数17197。

45.由于荒唐的诉讼,火箭科学研究所的下列人员遭到逮捕:所长克列伊缅诺夫,枪毙; 总工程师郎格马克,枪毙; 发动机总设计师格鲁什科,判刑8年; 分部主任科罗廖夫,判刑10年。

46.为明真相,应该指出,火箭科学研究所的改组在大逮捕之前就开始了。1936年末,包括重工业人民委员部(НКТП) 在内,火箭科学研究所被分解成许多人民委员部,比如从中分出了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НКОП)。克列伊缅诺夫完成了将研究所从重工业人民委员部转交给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的工作,预示了经费的提高。这时候,研究所的名字也由火箭科学研究所改为第三科研所,成为一个保密单位。但是,除掉克列伊缅诺夫之后领导层的变更,导致主攻科研方向的改变。制造火箭炮成为第三科研所的主要任务。此后,1940年,研究所改由弹药人民委员部领导。

47.寻找、征募德国军事技术专家,并送至大洋彼岸的行动被称为“别针行动”。战后几年之内,送至美国的此类人员超过1500人。

48.在“逆火”行动框架内,在10月1日、2日、4日、14日,英国人完成四次А—4火箭发射,仅成功两次。

49.第29中央设计局(“图波列夫囚徒设计所”、“沙拉舍克”)即保密设计局。它由苏联内务部创建,从事航空技术预先研究工作。设计局人员是从被判有政治罪行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中挑选的。图波列夫本人于1937年10 月以危害国家和间谍罪被捕。许多后来著名的航空设计师曾在该设计局劳动,如巴尔基尼、斯捷奇金、缅希舍夫、别特里科夫,等等。

50.喷气式截击机РП是科罗廖夫在飞机Пе—2 基础上,安装了格鲁什科设计的液态火箭发动机РД—1而完成的。

51.在研制远程火箭Д—1和Д—2时,科罗廖夫准备利用火箭炮БМ—13的丰富使用经验。这样,取决于所使用的弹药,Д—1应该有12~13千米的飞航距离,而安装有弹翼的Д—2应该有60~115千米飞航距离。在设计说明书中,科罗廖夫没有忘记注明,以液态燃料代替弹药可以使这些火箭的飞航距离达到150千米。

52.地下工厂“密特威克”(德文Mittelwerk)是为了批量生产飞航导弹V—1和弹道导弹V—2而建立的,工厂建在康施泰因山的石膏矿内,在北豪森城附近。工厂全靠战俘、******和从各国强行驱赶到德国的百姓的双手建设起来。工厂建成以后,约有4 万名被关押的人员在此生产火箭。地下工厂的工人中,有俄罗斯人、波兰人、捷克人和法国人,以及南斯拉夫人和意大利人、德国人,都住在多拉—密特尔堡集中营。该集中营对待工人的残忍和劳动条件的恶劣,完全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以及其他纳粹的“死亡工厂”相同。

53.乌斯季诺夫,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1908—1984)——苏联军事领导人,国家和党的活动家。1922 ~1923年服务于红军,后来从专业技术学校和列宁格勒军事工程学院毕业。1934年在海岸炮兵研究所任工程师、使用和试验局局长; 1937年任设计工程师,及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工厂”的副总设计师和厂长。卫国战争开始前不久,被任命为苏联武装力量人民委员。在这一岗位上,他为取得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保证了大规模武器生产并成功地进行了新武器的生产。1946~1953年,任国防部长; 1953~1957年,任苏联国防工业部部长; 1957 ~1963年,担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后担任苏联国防部长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6年)。

54.马林科夫,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1901—1988)——苏联国家和党的活动家。1919年古典中学毕业后,应召加入红军。1920 ~1930年,为苏共(布) 中央组织部工作人员。1927年,任中央政治局技术秘书,1934~1939年,任苏共(布) 中央直属机关处长; 1939年,任党中央干部局局长兼党**********秘书。在卫国战争年代,马林科夫任前线委员会成员、国家国防委员会成员、航空工业政委,协调许多国防工业重要企业的工作,其中包括制造氢弹的企业和第一座核电站。1953~1955年,是苏联实际领导者。

55.祖勃维奇,伊万·格拉西莫维奇(1901—1956)——苏联工程师,国务活动家。1935年他毕业于列宁格勒工学院,1935 ~1938年工作于列宁格勒许多企业,历任车间主任、工厂生产长(电器仪表)、第210厂厂长。1938~1939年,领导苏联国防工业人民委员会第五总局。1939~1940年,领导苏联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第七总局。战争年代,任苏联电子工业人民委员会领导。1946~1947年,任苏联电信工业部部长。1949 ~1953年,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在任期间,他将大部分无线电工业企业的任务改成研制和生产火箭技术设备。他是组建大科研组织的倡议者。

56.巴特里普基,是位于莫斯科东北方向的城市,18 世纪末发展为避暑胜地。此后它三易其名——先名为加里宁村(1928年后) ,后叫加里宁格勒(1938年后) ,1996年后改称科罗廖夫。现在,科罗廖夫是一个巨大火箭宇航中心,此地有“能源”火箭设计集团的主要生产力量、飞行控制中心,以及许多为宇航服务的设计局。

57.格雷特鲁普,赫尔穆特(1916—1981) ——德国火箭工程师,控制系统专家。在派纳蒙多中心,他的职务是弹道火箭和可控火箭组副组长,以德国火箭设计行政机构最高代表的身份,协商与苏联而不是美国合作。1946~1953年,作为НИИ—88第一分部的研究人员,在戈罗多穆尔岛领导了火箭Г—1、Г—2、Г—4、Г—5的研制。所有这些设计仅停留在了纸上。回到德国以后,根据苏联不允许格雷特鲁普参与火箭技术工作的要求,他转而从事电子银行系统的研究。

58.弹道火箭Г —1(另一个标识是 R —10)是在火箭 А —4/V—2基础上设计的,其理论飞航距离为600千米。Г—1的主要特点是:在保存А—4尺寸的条件下,减轻其干质量,并显著增加其燃料容量; 简化其弹载控制系统,方法是将其部分功能转给地面无线电控制系统; 尽可能地简化火箭本身; 采用可分离头部和携带的箱体;减小尾翼面积; 已广泛采用轻金属方法减轻壳体重量。因为要实现Г—1的设计方案,意味着要引入一系列革命性的新工艺技术,还需对其进行大规模试验台检验,这在戈罗多穆尔岛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难以实现,所以,最终科罗廖夫设计的Р—2火箭入选。

59.巴特里普基的军用机场,在此地发展成为火箭—宇航中心之前,就已为试验火箭飞机所启用了。1940年2月28日、3月10日和19日,在第三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帕拉领导下,科罗廖夫设计的РП—318—1火箭飞机在此机场进行了成功的试飞。火箭飞机由试飞员费多罗夫驾驶。

60.格鲁什科,瓦列金·彼得洛维奇(1908—1989)——苏联工程师,火箭发动机设计师。1912年开始他对宇航学充满兴趣。从1923年起,他开始和齐奥尔科夫斯基通信。1924年开始发表涉及宇航问题的科普大众读物和科学论文。1929年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后在燃气动力试验室工作,并组建了研究电器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的分部。1934~1938年一直在火箭科研所工作。1938年被治罪,1940年前在内务部第四特种设计部设计小组工作,该部隶属于图申斯克第82航空发动机厂,后被转移到喀山,在隶属于第16 厂的内务部第四特种设计局以总设计师身份工作。1944年被提前释放,1956年彻底平反。1946年格鲁什科被任命为希姆基第456设计局总设计师。从1974年起,身为科学院院士的格鲁什科成为科研生产联合体“能源”的总设计师。他的主要工作是,对制造和发展火箭发动机及宇航器的最重要的问题进行理论和研究试验。在格鲁什科领导下,研制出了使用低沸点和高沸点燃料的大功率发动机,用于所有现代国产运载火箭和许多远程军用火箭的第一级和大多数第二级; 广泛采用了化学点火和自燃的燃料; 火箭采用万向接头挂架,以控制火箭飞行; 设计出了第一种向发动机供燃料的装置。

61.比留金,尼古莱·阿列克谢耶维奇(1908—1982)——苏联火箭和火箭—宇航综合设备领域的工程师、设计师。1926年中学毕业后,先当钳工,后在中央航空流体动力研究院(ЦАГИ) 任机械师。1930年图波列夫派其到莫斯科高等工业技术学校(МВТУ)学习。1935年开始在ЦАГИ和试飞研究院(ЛИИ) 工作。1944年起,在火箭技术第一科研所控制分部工作。1946年比留金成为НИИ—885弹道火箭自主控制系统总设计师。1966年成为科学院院士。1969年担任莫斯科无线电技术、电子和自动控制学院教研室主任。

同类推荐
  •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今天,我们穿的、住的、用的都可能是科技带来的创新成果。那些看似柔弱的纤维却比钢铁还硬百倍,战机只要刷上特殊的材料就能躲避雷达的探测,这就是特殊材料的魅力。
  • 朱育理文集

    朱育理文集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所编的《朱育理文集》是朱育理同志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担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领导期间发表的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充分体现了朱育理同志深刻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航空工业深化改革绘制航空工业发展战略蓝图高度重视质量。
  • 辉煌60年

    辉煌60年

    2011年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为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局、中国航空报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了“辉煌60年”征文活动, 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以著书立说的形式, 发掘航空工业的光荣历史。活动得到老同志积极响应, 收到来自集团总部及所属成员单位老同志撰写的征文320余篇。经过专家评审, 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共计100篇。
  • 脱水蔬菜加工技术与设备

    脱水蔬菜加工技术与设备

    目前,脱水蔬菜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此类食品已成为一种适应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生活方式的流行食品;在我国,它不仅在方便食品领域大量使用,而且也是旅游、边防、地质等部门解决吃菜难的有效方法。
  • 心芯相印

    心芯相印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上航空事业道路的历程,进而成为企业、事业单位的高层有效管理者。书中有不少篇幅再现了作者传奇般的经历。本书文字朴素、语言通俗、内容真实、感情丰富。适合青少年、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冷公主的帅校草

    冷公主的帅校草

    她,天生就是一个冰块,从小在韩国长大,却是中国人,和自己的两伙伴回国后,就去了新的学校,会无聊怎样的事呢
  • 是应篇

    是应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源:我希望你还记得我

    王源:我希望你还记得我

    自己看吧,我也懒得说了,就是王源和女主是青梅竹马,可是王源却错人了自己的青梅竹马,先说一下,我的这个小说是看了别的小说的剧情写的,有些地方会有些相似表建议。
  • 金字豪门

    金字豪门

    由数部中短篇小说集合而成,讲述一些不太容易为人所知的故事。
  • 蜜汁娇妻,甜甜甜!

    蜜汁娇妻,甜甜甜!

    身为酒店试睡员,英子菁最霸道的试睡经历,就是试了酒店集团的少东家。少东家宠她宠到上天入地,英小姐却并不领情:“我的事情,你不要插手!”男人眉眼一笑,轻轻揽她入怀,指尖挑开她的樱唇:“好,我不插手……我只,动口……”——生活不止有眼前的宠爱,还有夜晚和发糖。【【此处高亮:试睡员是酒店质量测评员,职业体验酒店房间的床铺适睡度,以及检测相关软硬件设施,然后评分以供其它顾客参考。纯洁的孩子们不要想歪了哦~~】】
  • 我恨星期一

    我恨星期一

    简介:一家绩效至上的杂志社,来了一位天真烂漫的职场新鲜人,遇到一群亦敌亦友的公司同事,所发生的一连串荒谬怪诞、爆笑逗趣、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宛如电影般天马行空的情节,欢笑之余却又令人感到真实得不寒而栗。
  • 泪尽人散

    泪尽人散

    她,时而冷酷无情,时而调皮可爱;他,时而腹黑冷漠,时而温柔体贴。两年后的再次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喂,这是我的位置,请让一让。”“你的位置?有你的名字吗?”“......有你的名字?”“没有!但是有我的口水。”“......”
  • 共和纪

    共和纪

    这是太一的世界,是传说的神弃之地。五族共存在这天地之间,然仰望苍穹已无敬畏,只有弱肉强食——强者为主弱者为奴的规则,众生哀鸣。一个普通的跛脚少年与一个长着胎记的少女在生存中挣扎着,在风云际会中逆旅而行,劈开一条自由与尊严同在的强者之路。作者希望能写一部有理性有逻辑有热情有侠义却不发昏的玄幻小说。
  • 重生之大开发商

    重生之大开发商

    主人公李忠从2016年穿越到90年代末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筹集资金做房地产开发和网络。在大潮中,玩转资本市场,处处领先一步并回避风险,兼职爽翻天!
  • 宠妻入骨:腹黑总裁,请慢用

    宠妻入骨:腹黑总裁,请慢用

    爱情里的不是疯子就是傻子,而他,既是疯子又是傻子。腹黑总裁追妻三十八势。某男:老婆我们来交流一下技术吧。某女点头,拿出公司文件。某男:地点约在床上。某女:滚!某男:顺便学习新姿势,咳,老婆别打......我说的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