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5500000024

第24章 高推预研和中推核心机(5)

中推核心机加工制造的总承制单位定点于西安430厂,其他有23个单位甘当配角,他们从不计较名利得失。当时经费不足,许多单位采取挂账办法,先干后付款,一切服从工作需要。430厂开始时杨乃适同志当厂长,后来汪鑫炎同志接任,都把中推预研任务当作工厂的头号任务来抓。1650K的定向结晶叶片,加工难度最大,周期最长,在林部长和洪飚副总师协调下,将加工周期从24个月压缩到17个月把叶片拿出来了,没有一种“拼搏、奉献”精神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我记得430厂负责带导流叶片整体机匣浇铸的是一位女同志,很年轻,我问她能不能搞出来?她说虽然这是第一次,但会全力以赴组织攻关,保证没问题,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420厂承担的一些紧急加工任务完成后,都由枉云汉老厂长亲自带车,将工件连夜送往试验现场;621所、625所承担的新材料、新工艺,都组织了专门的攻关小组,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保证了研制任务的需要。

自196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发动机总体性能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工艺、材料等不太熟悉,加上我还要主持高空台调试,工作量很大,这也是完成中推核心机高空台试验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国内是第一次搞,难度大,任务重。因此,在中推核心机总体方案和结构设计初步完成并即将下厂试制加工时,深感自己的担子太重,分身乏术,难以内外兼顾,我多次向林部长提出调011基地二所江和甫总师来624所工作的建议,得到林部长的支持。

1991年12月13日,航空航天工业部重新调整中推核心机研制指挥系统:张洪飚任总指挥,陈浚任第一副总指挥,焦天佑等6人任副总指挥,我任第一总设计师、江和甫(注12)任总设计师,任汝根任总质量师,唐智明任办公室主任,斯永华、陈爱华为副主任。

正是在这种最可宝贵的“中推精神”支持下,中推核心机研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只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就完成了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1992年底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台推重比8一级的中推核心机“呱呱”诞生了。

核心机地面台试验一举成功

1992年11月21日,群山环抱中的松花岭,阳光明媚,风和日丽。16时30分由部发动机总公司周晓青总工程师和430厂汪鑫炎厂长亲自率领的车队,载着凝聚了全行业24个单位智慧和心血的我国第一台中推核心机,经过3天长途跋涉,沿着被称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终于来到624所试验现场。夹道欢迎的群众顿时欢呼雀跃,群情激奋,掌声雷动,不少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经过认真而紧张的准备工作,11月28日中推核心机在地面台上进行首次启封运转,又进行了20多次冷运转和9次假开车,12月3日23时20分首次点火,一次成功。12月4日中推核心机连闯起动、点火、冷悬挂、一阶临界转速等难关,6次点火,均获成功。12月5日21时顺利达到11673转/分,超过慢车状态的9.48%,提前21天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任务,取得“三个一次成功”,即冷运转一次成功,点火一次成功,到达慢车转速一次成功,充分表明中推核心机的设计、制造和地面台的设备适应性改造都是成功的。

就在中推核心机第一次达到慢车转速时,12月7日航空航天工业部党组发来一份很长的、热情洋溢的贺信,指出:中推核心机的研制是我部突破航空发动机这个薄弱环节、推动航空发动机自行研究发展能力上台阶的关键步骤,必将为我国大中型涡扇发动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将与其他重点型号一道为建立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研制推重比8一级涡扇发动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谈到三大部件预研成果时指出: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开展中推核心机研制的决策是正确的,组织是非常得力的,成果是异常显著的。实践证明,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具有一支勇于无私奉献、敢于知难而上、善于拼搏攻坚的科技职工队伍,只要我们信任和依靠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技术关键是可以较快攻克的。贺信对完成今后繁重的任务提出了殷切希望:发动机是航空工业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涡扇发动机上不去,航空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希望。通过中推预研提高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究发展能力,是实现航空装备以自力更生为主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首台核心机实现慢车运转成功,标志着中推预研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下一步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又说:希望你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继续拼搏,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为进一步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全面完成中推预研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相信,经过发动机行业的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一定能够走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行设计发展的道路。

航空航天工业部党组的贺信,给整个624所和全体参试人员以巨大鼓舞。12月9日又进行了4次开车,通过调整使起动时间由117秒缩短到87秒,达到了设计要求值;最高振动值由6g降到1.2g,中推核心机运行情况良好。

按照所内分工,由我负责主持中推核心机的地面台试验工作。原计划中推核心机达到地面慢车转速11150转/分时应下台分解一次,专家组评审意见也建议要下台分解一次。但试验现场对于要不要分解的问题出现了较大分歧,较多的同志认为应按规定下台分解,另外一些同志认为用不着分解。作为技术负责人我十分认真地听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必须做出一种选择。

我仔细地检查了所有参数记录,一切都很正常,于是在会上说:原来试验大纲规定要分解一次,坚持下台分解的意见是对的。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现在一切情况正常,涡轮后排气温度比设计值低100℃,振动值不到2g,滑油回油滤检查也很正常,如果下台分解,重新装配,不但会耽误很长时间,而且这次分解装配在所内是第一次进行,能否达到430厂的装配质量还不好说,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从试验监测参数来看,我判断继续试验不会有大的问题。因此,我的意见这次暂不下台分解,可以继续进行高转速试验。这个意见得到了在试验现场的部发动机总公司周晓青总师和现场总指挥焦天佑所长的同意。

12月12日,陈浚总经理代表林部长来所检查工作,观看核心机地面台高转速试验。结果安全地顺利地推到了地面台上的最高转速13614转/分(换算转速为101.3%)。短短的14天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了地面台试验任务,为第二台核心机的加工制造赢得了宝贵的3个月时间,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参试人员的士气。

1992年12月29日,空军林虎副司令员受中央军委刘华清副主席委托,在空军葛文墉副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张国治局长,航空航天工业部林宗棠部长、朱育理(注13)副部长、张洪飚总工程师陪同下第四次来所视察检查工作。其间,林部长又在现场召开了中推核心机研制工作汇报会。林副司令员、林部长在会上做了激动人心的重要讲话。

1993年2月25日,经过试车考验的中推核心机首次下台分解,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第一台核心机完好无损。由于零备件和工装不足,与我原来估计的相近,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直到5月8日才完成中推核心机在所内的第一次分解、故检和装配工作,随后上台安装,开始第二阶段试验工作。由于核心机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多个喷口面积的试验,全面录取了性能参数,经过换算,其总性能和各部件性能均达到了设计值。

1992年11月28日—1993年6月26日,中推核心机共开车98次,运行545分钟。试验次次成功,次次安全,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整个地面台试验,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完成了试验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的。

1993年7月25日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发来贺电,对我国第一台核心机圆满完成地面台试验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核心机地面试验成功后,624所原党委副书记周振德同志赋诗一首,以致祝贺。

贺中推核心机初战告捷

周振德

1992年12月

千军万马世堪恢,机转炉红犹劲催。戴月披星冲要隘,殚心极力镂珍瑰[1]。捷音传蜀惊同道,喜报驰京动杰魁。倘若诗仙魂魄在,吟哦助兴岂三杯。

顺利完成设计状态的高空台试验

由于我国没有专用的核心机试车台,利用高空台模拟进口温度和压力来做核心机试验,在国内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这种试验方法我们要承担两大风险:第一要承担核心机的风险,这是全新设计的项目,难免出现意想不到的故障;第二要承担高空台的风险,高空台尚未调试完毕。当时,高空台还没有完成总体性能联合调试,很多规范和操作程序也没有制订出来,近200位参试人员分布在十几个厂房内的不同岗位上,任何一个地方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个试验的失败。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如何安全退出?如何保护高空台的设备?如何扑灭现场的火灾?这些问题都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据外刊报道,美国在高空台试验中,曾经发生过因发动机意外爆炸而把高空台损坏的严重事例。试验的巨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经中推指挥部和所里研究后,仍决定由我担任核心机高空台现场的试验总指挥。但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在紧急情况下要有“技术决策权”。因为发动机高空台试验风险很大,紧急情况下往往“千钧一发”,必须“果断处置”。试验时到场的领导很多,专家很多,参试人员也很多,我肯定会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所有领导的指示,也会虚心听取所有参试专家和科研人员的意见,但在试验时我必须要有紧急情况下的最后“技术决策权”,否则,我不知道该听谁的,整个试验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状态。这个要求领导同意了。焦天佑所长也很支持,他对我说:“现场试验的技术决策,我授权给你了,该开车还是该停车,紧急情况如何处置,由你说了算,我全力支持你。”

当时,的确有几位好朋友私下替我捏一把汗,悄悄地劝我不要冲到试验第一线去指挥,否则出了问题你就是第一责任人,想推脱都没有办法。我很感谢这些朋友的关心。但我想从1986年起,自己就是高空台和高推预研的技术负责人,当时在所里是既了解中推核心机,又了解高空台试验技术的人,领导认为我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俗话说“大敌当前,匹夫有责”,我不挑重担谁来挑?把难题推给别人,这不是我的风格,而且我是中推核心机的第一总设计师,又是高空台的技术负责人,一旦出了问题我仍然逃不脱主要的责任,自己内心也会终生不得安宁的。因此,尽管自己思想压力很大,然而有这么多领导和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关心,我还是同意去做中推核心机高空台试验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3年6月航空工业总公司在西安召开中推核心机工作会议,430厂汪鑫炎厂长和我在会上分别就第二台核心机加工和第一台核心机地面台试验情况做了汇报。航空工业总公司朱育理总经理、张洪飚副总经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430厂10月15日前完成加工和装配并发往624所,624所必须在9月底前完成上台前的一切准备,年底前在高空台上完成中推核心机主要的性能试验任务。

624所党委和现场指挥部对核心机高空台试验进行全所总动员,建立了强有力的现场指挥系统。要求: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大力协同,保证进度;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全所动员,务求全胜。

中推核心机的最大转速为16800转/分,根据多个单位的计算,其二阶临界转速为14500~15500转/分,很接近最大转速值,这对试验是很大的威胁。1993年6月在地面台上完成第一阶段试验后,我们又将核心机下台分解检查,并装上由北航李其汉教授和周明博士设计的“弹性支承+多孔挤压油膜轴承”,再次上台试车,摸清它对一阶临界转速的影响,以判断二阶临界转速的可能变化范围。试验表明,带多孔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弹性支承,具有明显的降低临界转速和减振的双重功能,决定在第二台核心机上应用该装置。

为了确保试验安全,在核心机上高空台之前,吴大观、张池、枉云汉等老专家强烈提出并坚持“不完成压气机、涡轮盘的破裂转速考核试验,中推核心机不能上高空台”的意见,我们在完成二、四级压气机盘和涡轮盘的加温超转试验基础上,又补做了涡轮盘和一个压气机盘的破裂转速试验,结果都达到了通用规范的要求。

另外,我们还采用调节筒和涡喷7发动机,按照核心机在高空台上进气加温加压试验的要求,对高空台进行3次模拟试验,既考核了高空台设备和各系统的完好性,又检验了开车程序的合理性,还训练了发动机和设备、系统操纵人员的操作技能。在完成一系列充分准备工作的前提下,8月24—25日顺利通过了航空工业总公司发动机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同类推荐
  • 蒋介石评传(下册)

    蒋介石评传(下册)

    《蒋介石评传》一书以史料为经,严谨的考证为纬,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蒋氏一生功过及其历史定位。书中旁征博引,搜罗大量原始珍贵文献,揭露出蒋介石戕害民主的真面目。作者对蒋氏的增恨,立论是否客观,或启人疑窦,但序文中由衷地表白,虽然在情绪上对蒋氏深恶痛绝,但在行文上却有史家的严谨。
  •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ChaoChungTing)(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由冯蓓佳、冯成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

    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

    我们不应忘记,那些站在世界历史殿堂里发出宏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留下遗迹的英杰伟人。他们手擎大纛,挥斥方遒,浓书历史,描绘蓝图,才有人类文明的飞速进步。人们总是要不断回溯历史,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总结历史经验,为的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热门推荐
  • 一夜回到2010

    一夜回到2010

    2015年7月8日,股票的继续大跌让4倍杠杠配资的乔靖云年内第二次被强制平仓,这一次,自以为跟上了中央救市步伐的他无可避免的破产了,一无所有了。伤心欲绝的乔靖云彻夜买醉,喝到了忘记了时间,喝到了不省人事。一觉醒来,他回到了2010年,他大一的时候!一切从来,乔靖云将如何改变命运呢?
  • 异能兵王在都市

    异能兵王在都市

    “啥,老头子,你说啥?”“我天生桃花泛滥?而且不能接触女人?”“说我是天煞孤星转世,一身绝世本领,身怕找不到婚缘?”“坑别人吧你!老子这是低调,什么杀手排行榜一百名以外,这次就看我把第一名给拉下来!”
  • 神明崛起

    神明崛起

    百年前,神魔大战,两位神王陨落。他们没有死。他们在等等待合适的人附体他,为了下一次利用他们决胜负......一个不知名的小村,一天夜里,一个犹如鬼魂般的龙行魂兽,来到了一间屋前,屋里有孩子的哭声。听到这儿它竟喃喃的说道:“终于有一个先天满魂力,一百年了我没有白等。”这屋里的孩子是谁?他的命运会就此改变吗......敬请期待神明崛起!
  • TFBOYS之两世情缘

    TFBOYS之两世情缘

    不知道幸福从何而来,,先后遇见他,他,他,受不了依稀可见的生活,腹黑少女一次次改变她的生活,好好的生活竟再次一团糟,她该如何是好?面对他们,她该怎么做?"这一切已经挽回不来了,收手吧......""既然已经来不及,就让她最后赌一把."心动,难过,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分叉口吗?她正因为太贪心,太贪心,可付出与得到是正比,她只能选其之一.泪痕滑落,捂着那条长长的伤疤,她又恨又无奈,她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只有...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如何拿捏?不同的时空,相同的人,而这次是她该把握的时刻!####关于TFBOYS的恋情,剧情虐心,表介意,看看吧!谢谢!!####
  • 南城北姬

    南城北姬

    “戚府七小姐果然是琴技一绝。”司徒南城拍手称赞道。戚北姬浅笑道:“献丑了。”悠悠的湖面上公子哥在喝酒吟诗,戚北姬在弹奏古筝,听说明日司徒南城就要出征了一年,杨木和戚北姬已经定下了婚约,再次回来已是物是人非。御书房内,戚国公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皇上不要…啊”人头落地,司徒南城把手中的宝剑收起。真的好像过了很久,“这一次的质子太子可有人选?”“皇弟心中有何人选?”“戚国公府的七小姐。”我等你又是一年,紫宫国的皇帝驾崩,太子暴毙,二皇子司徒南城登基后因慕瀛破坏合约举兵攻打慕瀛,只为了一个戚北姬。搅了汝馆的各个青楼,只为他的孩儿报仇。统一南北成为帝王却一夜之间白了头,只为了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人。
  • 腹黑萌宝:冷傲王爷神偷妃

    腹黑萌宝:冷傲王爷神偷妃

    盗墓神偷一朝穿越,天才沦为废材又如何?咱就未婚先孕有个天才萌宝来罩!不知道这天才宝贝他爹是谁又如何?咱母子名声远扬还怕没有人来倒插门?神兽、神器、神丹我全有,天下我遨游!不过,这个厚皮赖脸的妖孽到底赖着我干嘛!且看某位腹黑爷来追妻!
  • 倾夜思

    倾夜思

    纵火自杀,被世界抛弃的异色瞳女孩穿越到异代。冰冷的她开始倒霉自己遇上一个阳光男孩;“夜夜,你在干啥呢?”“夜夜,你的眼睛好漂亮啊!”“夜夜,你看我一眼吧”“夜夜……”这颗来自极寒的冰冻之心,逐渐在这暖暖的光下,开始融化……
  •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识人难,知人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在生活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看清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多一点对他人的了解,将会使我们在做事时减少很多失误,将会使我们赢得更多人的认可,以及更多的成功机会……读完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你会恍然大悟,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点点滴滴竟然是那么重要。对照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把这些我们平常认为的琐碎的事情归类分析,你会发现原来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那么困难——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性格特征。
  • 无魔剑士

    无魔剑士

    孑然一身,四处游荡,灵力满贯,举世无双。剑道路长,心存迷茫,命中缺魔,更是硬伤。一个誓言,踏上征程,只为守护,燃烧力量。修炼三秋成剑圣,提剑血洗心中恨,潇洒霸气走一生,世间唯我杜宇尊!
  • 军门秘密新宠:娇妻贴身69次

    军门秘密新宠:娇妻贴身69次

    婚后,沈小姐全部工资上交,所有个人财产被没收,就连买根鸡腿都要请示‘领导’。对此,沈小姐灰常不满,几次离家出走,扬言寻找新生活,却次次被抓。听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某天她问,“你会有小三吗?”某男很淡定,“如果是跟你结婚,就不会有,如果跟别人,那你就是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