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1100000005

第5章 肩负国家使命 开辟风雷洞天(2)

在众多的风洞中,陶祖贤始终对1.2米风洞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根据规划,1965年4月我国正式决定建造1.2米跨超声速风洞。2个月之后,由陶祖贤主笔的设计方案就出来了,这么快的速度,简直不可思议。此外,他还承担了气动总体设计。采访时,他激动地说:“当时受到政治环境、科研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遇到很多难题,都记不清改了多少次才把它弄好。”在他心里,1.2米风洞就像一个命运坎坷、备受磨难,又终于成为栋梁之才的孩子。它诞生在特殊的历史年代,陶祖贤已经想不起它经过了多少次反复论证、多少次“伤筋动骨”的大修大改、多少次调试,最终才落户在这阴暗潮湿、缺氧闷热的山洞里。但陶祖贤有足够的理由为这座风洞感到骄傲———它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跨超声速风洞的历史,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风洞系列的空白,它在跨超声速领域对我国飞机、导弹、卫星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无与伦比的。1.2米风洞竣工后,第一次试机的晚上,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原本宁静的山谷,带给大家的有成功的喜悦,有辛酸的泪水,更有心灵的震颤。巨大的震动使得放在设备台上的扳手等工具震落在地,怎么调试?如何测试? 谁也没有经验,谁也没有把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可控制的危险。工人们战战兢兢,谁都不敢上操作台,陶祖贤不惧危险,亲自爬上设备进行测试。1.2米风洞建在200多米深的花岗岩山洞里,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建设之初,山洞的石缝里到处是渗出来的水,到处流淌着泥浆,山洞极其黑暗、闷热和潮湿。时间长了,里面的工作人员都会因缺氧瞌睡甚至昏迷。现在,有鼓风机不断往洞里输送新鲜空气,可在建设当初哪有什么鼓风机。陶祖贤说,当时,在里面工作全凭毅力,实在不行就换班出去透透气。我们进到里面参观,昏暗的灯光下,一面五星红旗赫然亮在眼前。这面红旗不大,大约只有0.5米2大小,十分小心地悬挂在纵横交错的设备管道上,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特别显眼。站在这一面小小的红旗面前,回想风洞的建设历程,陶祖贤他们把最后的拼搏留给了它,把作风、传统、经验和对事业的忠诚也都留给了它。几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创造的丰功伟业,最后都凝聚在了这一面小小的、默默的旗帜上。

一座风洞,就是一座丰碑。

一路风雨 一路艰辛

空气动力学在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从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提议到聂荣臻元帅提交空气动力发展研究报告,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就已经认识到空气动力学在国防科学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国外相比,面对半个世纪的差距和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国家迫切需要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空气动力研究试验机构。但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毫无基础可言,更谈不上空气动力研究了。陶祖贤负责风洞设计正是始于这一穷二白的历史现实,但这是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这是必须托付的生命之重。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尽管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基础,但陶祖贤来到这茫茫深山里,就毅然蛰居下来,一住就是40年。“气动人”扎根下来就是一辈子,还把自己的子女也都留在了山沟,按他们的话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回忆说,当时条件很艰苦,人手不够,科技人员都参加劳动,每个人都成了愚公,用他们搞设计的手、搞计算的手,挖土方搬石头,移山造地,为未来的风洞做最坚固的奠基。陶祖贤已经记不得走过了多少田间的泥浆地,受过多少烈日闷热的蒸烤,就是这样,他白天穿梭在崇山峻岭中,夜里聆听着日夜奔流的苏包河水,枕着那遥远而又接近的梦想入睡,在这山水间孕育奋斗一生的事业。在他们眼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又算得了什么呢!

风洞的设计和建设始于1965年,陶祖贤那一代人注定了既要遭受自然生存的考验,还要面对祖国贫穷落后、科学研究条件极度匮乏的考验,更要面临残酷的政治运动的考验,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从陶祖贤个人的专业看,他学的是飞机设计,他的优势、他的志向本来都在飞机设计上,并且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当时我国最大的国营112厂。可设计飞机首先要有风洞,那时,我国的第一座跨超声速风洞正在按照某国的图样紧张地建设着,人才的紧缺迫切需要他这样的大学生加入。从此,陶祖贤再也没有离开过风洞。我们采访他时,谈到转专业的事情,他想也没想就说:“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科学的道路艰难曲折,充满风险,更何况没有任何现实基础。那个年代,国防科学技术的国际封锁非常严密,国内根本看不到什么资料,能有的资料仅是几张黑白照片,只能按照资料逐步分解、熟悉原理,再学习模仿。这些资料用的都是图解法,而不是解析法,并且文字都是英文。陶祖贤大学学的是俄文,好在他在上海上中学时英文基础比较好。从此,陶祖贤一边补习英文,一边刻苦学习专业理论。在马明德等专家的指导下,陶祖贤从查资料、看资料开始,靠他的勤奋、刻苦和顽强的毅力,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探求。“当时年轻,没包袱,有本事就弄吧。”他显得很轻松地笑着说。“男儿生身自有役,哪得误我少年时。”其实,在担任1.2米这座我国最大的跨超声速风洞设计任务之前,陶祖贤已经在那座按照苏联图样建造的风洞里摸爬滚打了7年。他整天泡在里面琢磨当时我国唯一的跨超声速风洞,对那些图样熟悉到了能背下来的程度,他以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参加了风洞从建设、调试到试验的全过程。正是这种刻苦的钻研和丰厚的积累,为他后来设计1.2米风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次次历练,陶祖贤渐渐地挑起了大梁,成为基地年轻有为的技术干部。正当他为气动、测量、柔壁喷管等技术攻关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来了,它就像洪水一样将这位意气风发的科研干部无情地卷了进去。1969年,在那个荒诞的年代,他也成了被批斗的“现行反革命”。可是,批斗陶祖贤什么呢? 连造反派都感叹:批斗陶祖贤太难了,一点儿把柄也没有。只好给他挂了个大牌子,笼统地写了一个罪名:反革命。由于证据不足,批斗起来也不能以理服人,只有高呼口号。其实那些造反派都是陶祖贤的下属,内心都眷恋着陶所长,他的人品和事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他们。领头的在没人的时候,想悄悄地跟他说几句话,刚张嘴要说什么,就被他制止了。领头的叹了口气,陶祖贤只说了一句:“有叹气的功夫,抓紧时间干事业去。”青春能值几何? 似水年华尚可追忆,叹息几声也就罢了,但空气动力发展的宝贵时光却一去不复返。陶祖贤被关牛棚、劳动、留党察看,一腔的热血和智慧就这样在无可奈何中消蚀着。尽管这样,他仍旧像一名踽踽独行的场外队员,默默关注着他热爱的风洞事业。后来,陶祖贤恢复了工作、职务,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风洞设计中。他不辞辛劳,时常奔波在国外,多次出访罗马尼亚、美国等国家,为中国空气动力的研究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陶祖贤认真地说:“我是老革命。”作为一名优秀的风洞专家,他的重要作用还在于他无私地培养了一批批的专家,而他们正在关键岗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我们在所里采访时,所里的同志都说:“老所长对我们晚辈就9个字:传技术,教思想,带作风。”“华发初生时,报国正当年。”陶祖贤退休后,仍然被所里返聘,继续关注和支持国防科学事业。当项目出了问题,进行不下去了,所里都会找到他,请他想办法、出主意。他去参加问题会诊,当其他专家都在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的时候,陶祖贤很少说话,但是他一说话,必定是切中要害。所里同志开玩笑地说:“老先生一说话,那肯定是打蛇打在 ‘7寸上’喽。”凭着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陶祖贤在行业里成了当之无愧的专家。

一如既往 一片深情

陶祖贤话不多,说起自己的成就也总是特别谦虚。唯有提到母校时,他微笑着有些骄傲地说:“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南航人,是南航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啊。”对母校的感情溢于言表。时隔半个世纪,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教过他的老师。“老师教得严啊,我记得云铎老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经常向我们提问,我经常被问得下不来台。呵呵,下来赶紧翻书,以防下次被问倒。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老师是那么亲切。长此以往,学了很多东西,也不容易忘记。”4年的勤奋努力,使陶祖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工程实践方面。陶祖贤至今还记得当时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个月下工厂实习锻炼。有一次,在金工车间,他利用废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个冷压模,后来居然被厂里利用起来搞生产。“我设计的东西还能用,它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他回忆起来感激地说,“是母校把我领进科学实验的大门。”陶祖贤学的是飞机设计,后来从事的却是气动研究,尽管工程学科具有相通性,但这和他大学时代积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是分不开的,这种基础和能力使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并且从此一往无前。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未变。或许,今天我们迫切想要改变的人才培养现状,需要回到很久以前去找寻答案。陶祖贤说,大学就是要讲学问,学生就是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打牢基础,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是很有必要的。他希望母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让学生打牢基础,开阔思路,同时要加强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他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最为现实的人才培养理念。

陶祖贤吃了一辈子苦,创了一辈子业,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经历了空气动力研究与创业的艰辛,经历了残酷动荡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家人分离、妻子离世的痛苦。这一生他都在做骨干,支持着国家的事业。他代表了中国钢铁脊梁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代表了拯救中国科学历史和命运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世事的大起大落,人生的悲欢离合,只化为“心事已定,胸怀海岳”的淡然和从容。他们这一代人影响我们的不是炫耀成功的光环,而是内心锤炼出的强大力量。当我们邀请他留下校友寄语时,他却谦虚地推辞了:“我不是什么杰出校友,国家需要我们,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采访结束的那个下午,我们和陶将军分别上了不同的车,准备从基地返回市区。我们还沉浸在感动中,相约道别时一定要和陶将军拥抱一下,但从司机口中得知,因为担心陶将军太累,已经直接把他送回家了。我们感到一阵失落,觉得很过意不去。陶将军一直陪着我们,最后连“谢谢”也没来得及说一声。我赶紧打电话,向他表达了我们的谢意和歉意。这是一次没有道别的采访。返程的车依旧在崇山峻岭中穿行,阳光和道路两旁的树影在车里晃晃地流动,似乎在默默地传达着这光影流转的气息。回想陶将军的身影,一副普通的眼镜,一身朴素的衣着,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背影……最后,是一首简而又短的诗:

往日

就这样诉说光线和历史,

轻轻翻开,悄悄合上;

就这样诉说一个人的年轻,

在你的、她的和所有人的身上。

一切离得太远,

绕过有水痕的下午:阳光、卵石、水草和风景。

……

从简单到繁复,

从单一回到集体,

越来越像旧相册中的某一个人。

……

重新翻开新的一页,

未曾相识,不曾分离,

……

凉风,已吹拂多年,

他们依然保留着当初的骄傲和激情。

……

(撰稿:黄 岚 审稿:孔垂谦 编辑:茅晓嵩)

注 释

[1].友寄语: 南航桃李满天下,神州处处增光辉。

同类推荐
  •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按照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新要求,根据作者20年的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参加国内外同类最新和最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集国内外业内关注的最前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重组。全书共18章(每周1章),每章以核心核念为主导,知识点系统、清晰,构筑线索新颖,信息量大,既适应学生自学,又为课堂教学留下空间,是社会学概论的创新版。本教材既适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也可以用于新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
  •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对联似飞鸿般飘逸而优美,不竭的智慧藏于其内,恣意劲爽蕴含其中。帝王将相喜爱它,女人雅士推崇它,于是,便有多少乐趣横生的故事流传至今!千年的妙联真味,值得追寻……
热门推荐
  • 许我一世倾城恋

    许我一世倾城恋

    一场非常奇幻的穿越,一同她喜欢的人一起穿越到一个未知的王朝,命运,爱情,她该如何选择,这一切的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 甜恋我的青春

    甜恋我的青春

    那年夏天我相信了一见钟情.....三个死党还有一个爱你的我
  • 全能废材女之炼药师

    全能废材女之炼药师

    她是现代鬼医莫雨琪,一朝穿越成青楼丑女,青楼老鸨她养母,对她宠爱万分。她有灵力,幻力,可以炼药师,炼器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溺宠小甜妻

    溺宠小甜妻

    被老妈逼着揣上户口本去相亲,没想到前男友带着未婚妻给她发结婚请柬,还嘲讽她是嫁不出去的老女人。某女大怒,晃了晃手里的户口本,对着某帅气的求婚对象说道“走,去扯结婚证!”从此,她成为他的溺宠甜妻,为此也得罪了各路女人,栽赃,陷害,抹黑,某男见招拆招,出手绝不手下留情。他宠她宠到骨子里,疼她疼到最深处……某男眯眼笑得腹黑,小白兔啊,还是乖乖等着吧!
  • 后宫无妃:蛮娇公主

    后宫无妃:蛮娇公主

    蛮娇公主,不可一世,宫中玩透,宫外潇洒。朋友遍天下,夫君难定。是文才蹈蹈,还是武技过人。是长相英俊,还是身材高大。是结党交朋,还是玉树临风。一朝为后,后宫无妃。蛮娇公主真言:要想我不快乐,除非你永远不会爱上我。对爱情,她执着;对婚姻,她深信;对友情,她真挚;对亲情,她依赖;对下人,她欺负;对天下,她立下汗马功劳。新一代女后,新一代独宠后宫,艳冠天下。依稀看,那女子身着红衣锦布,长发飘飘,于梧桐树下,拾起树枝,玉手挥挥,满城皆倾。书友群280915009,欢迎读者朋友加入。
  • 断翅翱翔

    断翅翱翔

    《断翅翱翔》是作者的“赵川三部曲”的第一部,后续的大体架构已经确定。为了让大家看的更爽一点,东杨西柳决定写第二部。但第一部的写实风格不会变,第二部嘛!定位已经明确,《重生在女权时代》至于风格,一定会让大家眼界大开。第三部有大体定位,但是还要看大家口味。期待大家关注《断翅翱翔》。——东杨西柳
  • 绝品兵王

    绝品兵王

    世家子弟萧宇,因为狂揍另外三大家族的天骄子弟,被爷爷发配军营磨练三年,后回到京城,进入龙组,掀起与各路纨绔天骄的争锋之路。
  • 梦魇之拾荒者

    梦魇之拾荒者

    平行时空只是人们美好的幻想,还是真实存在?梦中奇幻是人们虚构的世界,或是确有其事?闫飞,一个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青涩少年,一个因得了妄想症而被学校劝退的普通学生。当然,在其他人眼里,他还有一层身份——首次打破梦境与现实之间桎梏,纵横于两个平行时空的伟大存在!他,便是拾荒者,一名不折不扣的王者!
  • 势均力敌的爱情

    势均力敌的爱情

    在姜妍的爱情观里,爱情从来都不是敌强我弱祈求式的,也不是敌弱我强强取式的,而是应当势均力敌。
  • 大命尊

    大命尊

    圣元大陆,一个属于‘命从’和‘武道’的世界,修炼者在修炼自身体魄的同时亦需一起修炼命魄,使周身三魂七魄合一,在历经‘开天命’之后,方能点亮自身‘命从’,以致命体合一,归一羽化,成就无上命尊。而命从既是每个人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是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上的凭证。但大圣元大陆人口何止百亿,命从的种类更是花样繁多,从实物到虚物,从活物道死物,从基础的‘力速防’到诡异莫测的幻术到掌控天地的‘十二大法则’……这一切的一切更衍变出如‘妖蜃’,‘惊雷’,‘剑魂’,‘天火之神’等一系列不同种类的命从,又有各类武学将这些命从拓展到极致。而当杨易重生,为了解开封印于自身的命从而一往无前时,这浩瀚的苍宇注定就将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