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9600000019

第19章 勤敬

爱民必先察吏,知人必慎于听言

【原典】

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魏叔子以孟子所言“仁术”,“术”字最有道理。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术”字之的解也。又言蹈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

【译文】

从事政务,首先在于爱民,爱护人民必须先督察官吏,察访官吏要点在于知人,而知人必须慎于听取言论。魏叔子认为孟子所说“仁术”中,“术”字最有道理,耐人寻味。喜爱一个人却能知晓他的短处,厌恶一个人却可以看见他的长处,就是“术”最好的解释。又说遵行大道、顺应时势的就是君子;违反大道、只谋私利的就是小人。观察一个人应当从他具体行为上去勘察,不在于虚假的名声和浮夸的言论;应当以提高自己的识见能力为先,访察别人的言论在后。

勤政之要务在“顺民心”

为政须勤敬,当官须勤敬。知民生在勤,知为臣在敬。勤而敬,无患天下无治。

当官勤敬的要务是爱民、养民,因为“民心顺,国家安”,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史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都是“管仲之谋”。而“安民”则是管仲之谋的一个重要内容。

管仲对“民”与“国”的关系有充分的认识。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因此,能处理好“民”的若干大问题,就是政治中最可宝贵的: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以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子所说的“顺民心”,就是要顺其“四欲”;“逆民心”就是统治者“行其四恶”。要做到“四顺”,不行“四恶”,统治者必须首先懂得顺于民就是为了取之于民的道理。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统治者肆其所欲,用刑罚和杀戮来压制人民,结果只能是“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国家的政令就无法施行,统治者的地位就危险了。

管仲还认为,能够保证人民的“衣食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如果物质生活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就无法对其进行道德的规范,而专恃刑罚又不能实行全面有效的控制,所以管子视“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为有国者的根本任务,它能使民“不移”“不偷”“不苟”“不憾”而使其“富”。在管子所说的“四顺”中,这是他最为强调的。

所谓“定民之居”,就是使人安居。在管子看来,把不同的居民归入相应的行政管理系统,就会秩序井然,不相混乱。“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为乡六,士乡十五”,“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立五正,各使听一属焉。是故正之政听属,牧政听县,下政听乡。”

所谓“成民之事”,就是使民“乐业”。当时将民划为士、农、工、商四类。管子认为,这四类民,若“勿使杂处”,把他们划归在以上的各乡中,不仅可以减少管理上的烦乱,而且可以使他们便于传授技艺,“不见异物而迁”,使“士之子恒为士”,“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农之子恒为农”。这也是最早的职业承继性划分。

从富民的目标出发,使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稳定、富强的基本条件。管仲说:“兹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正卒伍,修甲兵”,才能强化国家的武力。

管仲还认为,人民中间的不安定因素都是施政不当所造成的。他说:“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营;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只有统治者大力发展生产,使国家富足,并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创造了条件,人民才会乐于“留处”,才会吸引别国的人民前来归服。

春秋前期,政治的动荡造成了民众经常大规模的流动,争取民众就成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首要问题。管子为齐桓公谋称霸之道而首先提出“顺民心”,并把人民中的不安定因素归罪于统治者绝非偶然。“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说明他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顺民心则国兴,逆民心则国亡;“富民”“定民”“成民”,无一没有一个“民”字在于其中。

汉武帝时,以举贤良文学和上书言事的方式,招纳了一批文学之士,组成中朝(内朝),让他们参谋预政。当时,有个文士叫徐乐,他在上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天下之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所谓土崩,就是广大民众反抗统治者的斗争;所谓瓦解,则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

徐乐指出,土崩和瓦解是“安危之明要”,凡是国君都必须留意深察。而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自古至今,别无二致。什么是土崩呢,就是像秦朝末世的陈胜、吴广起义,凡是“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就会发生土崩。陈胜出身低微,既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也非王公大人各族的后裔,之所以一呼而天下从,就是因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土崩的条件。

那么,什么是瓦解呢?所谓瓦解就是吴楚七国之乱。七国谋逆号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但是最后却兵败身死。其缘由并非因为他们的权威轻于匹夫而兵力弱于陈胜,而是当时“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意外之助”。拿陈胜起义的天下风从和七国之乱的渐被平定相比,就足以证明“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如果天下已具备土崩的条件,即使像陈胜这样的布衣穷苦之士也可以首先发难,而危及统治者的江山;如果天下无土崩之势,即使像吴楚这样有强国劲兵之助,一旦发难,也会立即遭到覆亡的命运。其中的道理,明君应该深察才是。

称职的政治家要具备的四种品格

勤敬之于政务,首要的是治民,而治民的第一要义是爱民。做官的人,首先需要有政见或者施政纲领,那是对整个时局的看法,对自己所领导的部门的基本构想和设计。这见解或者从历史中来,或者从经验中来,或者从下属中来,但不能没有见解。官越大就越需要有见解,那是他的行为守则、思维准则和施政原则。

早在曾国藩做京官的时候,对于内忧外患纷陈迭至的原因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困惑不解中,他涉猎了魏源的《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以及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着作,自然地把对西方的了解和中国的现实联系起来。曾国藩从中领悟到,必须经历一个自上而下的大改革,才能使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振作起来,以重新恢复到康乾时代的太平盛世。改革的切入点应是整顿吏治,改变全国官场风气,以应时变。为此,他先后上呈《应诏陈言疏》《备陈民间疾苦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痛陈对统治危机的忧虑,阐述吏治弊病的极度严重,尖锐地指出:现在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官员办事的通病有两种:退缩与琐屑。

曾国藩认为,理想而又称职的政治家应具有以下品格:

一是责任。就责任方面而言,无论为人君,为督抚,为州县之官,均负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培养人才之责任,这在曾国藩的“应诏陈言疏”中固可知之,于其所作之“原才篇”中更可知之。他尝致官文书云:“弟与阁下均居崇高之地,总以维持风气为先务。”亦足见曾国藩理想中之政治家当负有维持风气之责任。

二是道德。就道德方面而言,欲领导社会,转移风气,必当律己以严,以身作则。此于曾国藩之“应诏陈言疏”中,于其所作之“原才篇”中亦可知之,其复李希庵函云:“今天下大乱,人人皆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者焉。吾辈当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共约同志者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耳!”足见曾国藩理想中的政治家应当具备严以律己的道德。

三是才具。就才具方面而言,既抱淑世之心,当有用世之具。“才须学,学须识”,曾国藩既称述武侯之言,“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复乐道孟子之语。盖舍多学而识,无以成其才;舍集民广益,无以长其智。既无用世之才具,空抱救世之热忱,于事终无所济。曾国藩生平虽好以德取人,亦兼顾才识。如复左宗棠函云:“尊论人才惟好利没干两种不可用,鄙意好利中尚有偏裨之才,惟没干者,决当摒斥。”而“原才篇”亦云:“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故曾国藩理想中之政治家当有用世之才具。

四是态度。就态度方面而言,于曾国藩所谓“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已可知其大概。盖自古官箴,为清慎勤;曾国藩亦尝以此自勉,并曾作三字箴。其清字箴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箴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勤字箴曰:手眼俱到,力求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同类推荐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本书讲述了伊丽莎白一世传奇的一生。尤其是晚年与她最宠爱的臣子埃塞克斯伯爵之间的交织着爱与欲、权力与意志、从爱上他到杀了他的真实故事。作者对相关史料进行了细致的爬梳整理。考证翔实。同时,本书对传统的传记写作技巧做了一次成功的突破。作者依据弗洛伊德理论对书中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剖析,使其成为传记文学领域中的传世名篇。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6世纪英格兰统治者。都铎王朝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作为女王,她维护国家统一,战胜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不列颠帝国海上传奇的奠基人;作为女人,她终身未嫁,舍弃了肉体的欢愉和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幸福。以坚韧的意志与清醒的头脑维护自己的统治。
  •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本书追忆了周祖训先生受其祖父影响,自幼立志教书育人,致力教育兴邦的事迹。
  •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她是我国20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她是著名诗人、作家,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算长,可是经历了繁华与优渥,贫困与疾病;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婚姻。她,就是林徽因。《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是一本优美动人的文学传记,以时间为脉络,用清澈的文字、全面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人生,进而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给人积极的人生启示。
热门推荐
  • 魔尊的嚣张异能妃

    魔尊的嚣张异能妃

    异能失灵,死亡穿越。解决了原主的事情,本想自由自在的却不慎被小皇帝弄去当书童,离那个人那么近,太危险,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但是相处后好像没那么恐怖。机缘巧合被送到悔意道长那里学道符,回到东大陆却接二连三发生事件,可那和自己无关,她和摄政王感情升温,终于确认了关系,可一切却发生的太快……魔尊归来,他却不再是他,本想离开却意外多带了个球。多年后儿子见了老子第一句话就是“你谁啊!我娘也敢动!”魔尊:“你老子!”
  • 重生玺之朗

    重生玺之朗

    文案/内容简介:如果说苏玺的死是悲剧,那苏玺的重生就是一碗热乎的狗血剧!某男:对不起,我不想伤害你,但我一直都把你当妹妹!苏玺抬腿ti飞:口胡!你明明是把我当宠物的!某女:对不起,我也不想这样,只是我们是真心相爱的,请成全我们吧!苏玺甩巴掌pai飞:放p!你们哪颗心不是真的!……某王子:哦!我美丽的公主,让我们幸福的生活吧!苏玺胳膊腿齐飞:哦毛哦!你个忘恩负义的大尾巴狼,赶紧洗衣做饭带孩子去!小萝莉苏玺很得意,让悲剧狗血一边去!看重生小萝莉如何在狗血里翻蹄亮掌,活出更狗血的人生!
  • 督军的第七夫人

    督军的第七夫人

    卖菜女被抢回来成了督军的第七夫人。传闻督军不举,却早有六房夫人。大夫人温婉,二夫人美艳,三夫人娇柔……洞房花烛夜,他割腕溅红,她惊呼!连环阴谋中的旷世缠恋,放眼国仇家恨,深宅起落,绵情大旗谁在背后摇主沉浮?督军第七夫人为大家拉开帷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丫头小子爱你

    丫头小子爱你

    高中的情窦初开,青春洋溢,充满幻想。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二女孩,收获了一份的爱情,爱情的道路上坎坷,最后却又完美。但却因为她的身世需要被迫离开。。。回到另一个国家,韩国。面对父母的反对,她该如何是好。他还在想她,她还在爱他。男孩面对在韩国的这个他爱的女孩,究竟会做出什么、?女孩的妈妈又会怎样对待男孩呢?
  • 全世界最简单的养生法

    全世界最简单的养生法

    老子:“大道无为,顺其自然。”你不用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需要顺应生命的自然需求就可以了。过分的锻炼、过分进补,不仅达不到养生的效果,反而会让生命遭受不必要的扭曲。这条史上最简单的健康秘诀跟一般所谓的“加碱”、“喝水”、“食疗药膳”不同,它很简单自然,简单自然到你每天都在用。
  •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侠纪

    武侠纪

    侠者,本应扬善惩恶,替天行道,倘若连天也变了,那就只能逆天改命!一个随家族败落而逃亡在偏隅之地的少年,是不幸,还是侥幸之下,得到一块神秘黑石,自此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踏出了一条追求武道巅峰,逆天而行的侠者之路。
  • 王艮杂著

    王艮杂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霸男神:一生御百女

    最霸男神:一生御百女

    简介:杨一生,脸似猪头,身如潘安,从十八岁出来当保安三年有多,现在还是个单身寡佬,结果一朝顿悟,摇身一变成了百女的男神,结果成就了统御百女,过尽千花酒绿的生活。其人赠送:一生百女,男神至尊!
  • 缺席的那七年

    缺席的那七年

    苑景闻原本是一家外企的同声传译,和他的BF幸福地生活在江城,却在一次旅行途中意外遭遇不幸,意外昏迷了七年,七年之后迎接他的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