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79600000052

第52章 治军韬略(1)

善于审时度势

【原典】

沅、季弟左右:

二十三晚接弟十五日信,系从景德镇送鲍公信绕来者。朱云岩今早业已启行,二十八九可到东流,三十日必到弟处帮守濠墙矣。鲍公二十六日拔营,余有一批抄阅。左军破侍逆股十余万,可谓奇功,然其不可及处,只在善于审机审势耳。顺问近好。

【译文】

沅、季弟左右:

二十三日晚上接到弟十五日的来信,是专差从景德镇给鲍公绕道送来的。朱云岩今天早上已经开始动身,二十八九日可以到达东流,三十****一定到弟那里帮助守护壕墙。鲍公二十六日开出军队。我有一批抄写来的信件寄给你看。左军攻破伪侍王的一股十多万人的敌军,真可以说是奇大功绩,然而这比不上他的善于审时度势。顺问近好。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

曾国藩的长处在于他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具有超出常人的战略头脑,长于从大处落墨,长于整体的战略谋划。曾国藩说:“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确实,曾国藩总是能总揽全局,抓住要害,能够从战略上胜人一筹,因而也就笑到了最后。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经说,曾国藩在两个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漏洞,其中之一就是战略谋划。

曾国藩超出常人的战略头脑,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出来。

咸丰三年(1853年),在太平天国战争初起之时,曾国藩就写信给王鑫,纵论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了“湖北省的存亡,关系到天下全局的安危”的观点:“荆襄扼长江之上游,控秦豫之要害,诚为古来必争之地。然以目前论之,则武昌更为吃紧。盖贼首既巢金陵,近穴镇、扬二城,远处所宜急争者,莫要于武昌。昔人谓江自出蜀以后,有三大镇:荆州为上镇;武昌为中镇,九江次之;建业为下镇,京口次之。今粤逆已得下镇矣,其意固将由中镇以渐及于上镇。闻九江、安庆,近已设立伪官,据为四窟。若更陷鄂城,上及荆州,则大江四千里,遂为此贼专而有之。北兵不能渡江而南,两广、三江、闽浙之兵,不能渡江而北,章奏不能上达,朝命不能下宣,而湖南、江西,逼近强寇,尤不能一朝安居。即使贼兵不遽渡湖南窜,而沅湘固时有累卵之危。然而鄂省之存亡,关系天下之全局固大,关系吾省祸福尤切。鄂省存,则贼虽南窜,长沙尤有幸存之理。鄂省亡,则贼虽不南窜,长沙断无独存之势。然而今日之计,万不可不以援鄂为先筹,此不待智者而决也。”

这个观点,可以说是独具慧眼。当时清政府为了扑灭太平天国,在南京周围相继建立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然而清政府的注意力只局限于东南一隅,用兵的重点也只在南京一城的得失,而并没有意识到必须着眼于与太平军争夺整个长江流域,才能最终攻下南京。曾国藩从全局出发,根据地理形势,认为必须首先控制长江中上游地区,先武汉,次九江,次安庆,只有这样,才能攻克南京。这个计划,表现出他在战略眼光上要高出清政府不知多少倍。

咸丰四年(1854年)年初,太平军西征部队由安徽向湖北挺进,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汉阳。湖北省城武昌戒严,清政府在太平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无所适从,一会儿救东,一会儿救西,被太平军搞得团团转。曾国藩在这个时候给咸丰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认为不能光顾眼前的得失,还要考虑到大局的发展。他说:“论目前之警报,则庐州为燃眉之急。论天下之大局,则武昌为必争之地,何也?能保武昌,则能扼金陵之上游,能固荆襄之门户,能通两广四川之饷道。若武昌不保,则恐成割据之势,此最可忧者也。如今之计,宜先合两湖之兵力,水陆并进,以剿为堵,不使贼舟回窜武昌,乃为绝不可易之策。若攻剿得手,能将黄州、巴河之贼渐渐驱逐,步步进逼,直至湖口之下、小孤之间,与江西、安徽四省合防,则南服犹可支撑。”

由此,曾国藩极力主张应该集中两广、两湖、江西、安徽的兵力,与太平军争夺武昌,进而由上而下,沿江攻占两岸重地。以着眼于发展为原则,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湘军开始向武昌进军,十月攻占武昌,而后沿江东下,连连突破太平军在田家镇、半壁山的防线,包围九江,占领湖口,使太平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这是曾国藩以上制下战略的初步胜利。

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曾国藩针对石达开率数万太平军入浙、入闽,又转入赣南,使江西湘军处于东、南、北三面受敌的不利形势,向咸丰皇帝上了着名的《通筹全局折》。在这个折子中,他全面论述了当前的形势,和湘军应当采取的应对之策。在这个折子中,他提出了两个原则。

第一个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就全局观之,则两利相形,当取其重;两害相形,当取其轻。又不得不舍小而图大,舍其枝叶而图其根本。”第二个是要分清轻重缓急,在一个时期,只能保持一个主要的战略方向。从这两个原则出发,曾国藩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论大局之轻重,则宜并力江北,以图清中原;论目前之缓急,则宜先攻景德镇,以保全湖口,先固南岸”。于是湘军收拢兵力,集中进攻赣北重地景德镇,不仅改变了被动局面,而且为后来进军安庆奠定了基础。

十一月,曾国藩从全局出发,又向清政府提出了全力进攻安庆,迫使太平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可以说最充分地体现了曾国藩的战略水平。太平天国的首都是南京,清政府多年来一直盯着南京用兵,为此还先后组织了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结果打了几年,不但南京没有打下来,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也全军覆灭,清军在战略形势上更加被动。曾国藩认为,之所以会造成这个局面,从根本上来说,是战略指导上的错误。

曾国藩说:“余于大利大害所在,均悉心考究。”他用兵十分强调“审势”,他说“用兵以审势为第一要义”,“势则大局大计”。他还说,“应该从大的地方去分清界限,不要斤斤于小处去剖析微芒”。这个大利大害、大局大计,就是战略重心的所在。

由于曾国藩始终坚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根据敌我各方面的形势来制订战略计划和进行战争指导,把总揽全局作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始终具有强烈的全局观念,所以湘军虽然在局部的战斗中不断吃败仗,但在战略态势上却越来越有利。而太平天国虽然在局部的战役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整个战略态势却越来越恶化。这是湘军最终能够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兵如对弈,谋势不谋子”,战略的根本在于它的宏观性和长远性,如表现在力量的综合运用上,就是计划性和有序性。一个具有战略头脑的人,要能够把力量的各种要素和各种制约条件加以整理,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进行排列,然后提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任何事业,某种意义上都是局部的事业,都在一定的大局之内,要想把事业做好,必须先观大局,认清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特别是大局的发展趋势,然后借势生风。不然的话,纵有千条妙策,亦难有所作为。

进兵宜稳,不应操之过急

【原典】

沅弟左右:

二日未接弟信,正深系念,兹接十九日信,慰悉一切。应复之事,条列如下:

一、守住庐江,余已大喜大慰,再破泥汊口,更为心满意足。以后神滕河、无为州纵不遽破,亦不要紧,弟进兵宜稳,不宜过急。

……

【译文】

沅弟左右:

两天没有接到你的来信,正在深深惦念时,接到了你十九日的信,欣然知道了一切。应答复的事项,条列于后:一、守住庐江,我已是大喜大慰,又攻克了泥汊口,更是心满意足。以后即便不马上攻破神滕河、无为州也不要紧。弟进兵要稳,不应操之过急。

……

稳字当头,慎中进取

曾国藩用兵极其稳健,“临阵之际,务宜稳而又稳。佯做败不可猛追,孤军不可深入。”“未经战阵之勇,每好言战。带兵者亦然,若稍有阅历,但觉我军处处瑕隙,无一可恃,不轻言战矣。”不轻言战,即不打无准备之仗。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功罪鲜明,成就极大的人物。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和罪,也大多和湘军有关。他所组建的湘军“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既为维护封建统治建立了功勋,客观上又为中国走向近代、走向世界起了巨大的作用,其功之大,是难以有人可以匹敌的。在军事方面,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军事家的第一人。蔡冠洛编《清代七百名人传》,将曾国藩归为军事人才。

曾国藩用兵极其稳健。他称赞李续宾,说他“用兵得一‘暇’字诀,不特平日从容整理,即使临阵,也回翔审慎,定静安虑。”又说:“迪安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

曾国荃在金陵前线时,曾国藩嘱咐说:“总以‘不出壕浪战’五字为主。”曾国藩所说的“浪战”,指胜负不分情况下的战争。即或有小胜,或仅小挫,浪战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士卒不但因浪战而疲困,且因浪战而对战事玩忽。与其如此,不如坚而守之,士卒身心强健,斗志昂扬,一战可胜。这就涉及战争中求胜的快与慢的问题。不浪战,或坚守不战,似乎胜之甚慢。实际上,养足精力,看准时机,战而必胜,虽慢实快。否则,欲速反不达。曾国藩这个于谨慎中求进取的战略,可以说是他的战略思想的核心。

曾国荃在围攻江西重镇吉安时,曾国藩曾经为他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下联是“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捷”。后来这一句对联的上联成为曾国藩和太平军作战的指导原则。不但在战略思考上,同时在具体战术扎营修垒上,也体现了这一原则。

太平天国起义后,势力很快就遍及长江流域,军力发展到五六十万人,占领了长江流域的许多重要城镇。而湘军编练成军后,兵力最初不过一万七千人,发展到最后也不过十二万人左右,相差甚为悬殊,太平军往往是湘军的几倍或几十倍。面对强大的太平军,湘军不得不进行防御,先求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乘隙制人而不制于人。

起初,湘军不懂扎营要领,屡为太平军所破。曾国藩力惩前失,努力吸取古代兵法的经验:“攻城最忌蛮攻,兵法曰:将不胜其愤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故仆屡次寄书,以蛮攻为戒。”此后,改变了战略:“此后不可再行蛮攻,坚垒须扼扎要地,贼所必争之区,致令贼来攻我,我亦坚壁不与之战。待其气疲力尽而后出而击之,自操胜算。”

曾国藩还积极学习太平军扎营之术,并博考中国古代扎营成法和历代战争的得失,亲定“扎营之规”,扎营修垒、围而不攻、困死敌人成为曾国藩对付坚城的主要战术。而太平军为了打破湘军的围攻,又往往在内线组织反攻,在外线用援兵破围,这样湘军又经常处在防御地位,从而使自己的攻坚战变为进攻中的防御战,形成攻势防御的态势。

为了能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达到围困太平军的目的,曾国藩对扎营修垒做了严格的规定。湘军每进攻到一座城下,统领首先根据利于作战的原则,选择地势险要的地方,要求湘军“每到一处安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即修挖墙壕,未成之先,不许休息,亦不许与敌搦战。墙子须八尺高、一丈厚,内有子墙,为人站立之地。壕沟须一丈五尺深,愈深愈好,上宽下窄”。此后湘军都依照这个规定扎营。扎营修垒,筑墙挖壕。正如曾国藩所指出的那样:“惟当酌择险要,固垒深沟,先立于不败之地。”曾国藩对部下李元度说:“扎营宜深沟高垒,虽仅一宿,亦须为坚不可拔之计,但使能守我营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中国近代名将蔡锷高度评价湘军的这个筑营措施“防御之紧严,立意之稳健,为近世兵家所不及道者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纪实性图书。它从默克尔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上全面讲述了在默尔克领导下德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本书以默克尔为主线,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全面而详尽地阐释了默尔克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对外策略。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女皇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女人,她的精彩人生不在于她遭遇的浪漫爱情故事,而在于她以女人的柔弱身体支撑起了一片中华的政治天空,创造了震惊男人群体的伟大历史功绩,以赫然在目的成就,得出了女人也可以成为政治家的结论。武则天的故事很多,比如她以颠龙倒凤的手腕,塑造了阴盛阳衰的典型;她以移情太子、羡色投资的方式,驾驭了唐高宗;她有短暂的尼姑生涯,却终成一代帝王;她以控制男人、大兴面首的雅致,想与男人们一较离低;她留下的千年无字碑,将自己的功过潇洒地转手抛给剐人,任凭后人评说。
  •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

    徐向前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位和他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的老人这样评价他: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找、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材料许多取自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这不仅是因为材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而且,这本回忆录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极富个性,许多议论也相当深刻和精辟。在老帅的这些回忆和论述面前,似乎一切其它的论述都是多余的。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将这些材料(包括红四方面军战史等其它史学著作、资料)加以梳理,并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一评论。严格地说,《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属于编著。
热门推荐
  • EXO之12个故事

    EXO之12个故事

    星空璀璨,落花缤纷,美妙时刻与你携手,幸福,不过如此。12个故事,12个主人公,12个结局,是否有不同的感触?新人写作,送给每一位爱exo的人。
  • 风流太子爷..more

    风流太子爷..more

    听说过官二代,富二代,不知道什么叫军二代?告诉你,就是家里叔伯,婶子,表叔,二大爷之类,都是在军队中任职,混的差的也得是个少将级别。权倾朝野的军二代叶庆泉深刻诠释:什么人才配叫作太子爷...,听说过官二代,富二代,不知道什么叫军二代?告诉你,就是家里叔伯,婶子,表叔,二大爷之类,都是在军队中任职,混的差的也得是个少将级别。权倾朝野的军二代叶庆泉深刻诠释:什么人才配叫作太子爷...
  • 随心而所欲

    随心而所欲

    Hey,man,don'tcare.我保证完成任务,如若不成便成仁。再大不了,我动用我的势力,一定将它手道其来
  • 凉枫羽,躲进风里说爱你

    凉枫羽,躲进风里说爱你

    昨日,他是一个在电脑前一边打着Dota,一边啃着方便面的堪称世界上最无情商的IT男。今日,他手捧娇艳欲滴的鲜花,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越发衬托出他孤傲的气质。“女神,嫁给我!”她,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她;我,亦不是从前的那个我。【宠文1v1,男女主皆身心干净】
  • 凡尘异世录

    凡尘异世录

    玉虚剑派宗主凡尘,在宗门后山发现一处宝藏,至宝出世给玉虚剑派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凡尘被仇敌逼入碎虚星域,原来必死无疑的他,魂魄附在至宝饕餮伏魔鼎上神奇转世!在成为东尘大陆范家少主之后他又会在这个人,妖,精,鬼,分割治理的大地上如何谱写自己的传奇?
  • 为他而绝世倾城

    为他而绝世倾城

    “凝儿~”腻死人的声音。“走开……”上官凝看着眼前这个男人,有些无奈。“凝儿~~”又来。她有时候真的搞不懂这男人。在别人眼里杀人不眨眼的寒亦殇在她面前却像一个小孩子。“我该走了……”上官凝说。“……”不语。接下来的是一个扑面而来的吻。“放开我,别这样子……”她不忍心伤害他,她知道,他们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可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到头来的后果,不敢想……“别离开我,凝儿,凝儿……”听似哀求的声音,像一把刀一下又一下地刺进她的心里,越刺越深,越刺越深。她只好忍住心中的不舍,将他昏迷。“我也喜欢你啊!我也爱你啊!可是,我们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终究要回去的,对不起,对不起……”说罢留下的只是泪……
  • 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苦儿流浪记

    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苦儿流浪记

    本书描写了一个可怜的弃儿露米流浪各地,饱受人生的各种艰苦辛酸,最后遇见亲生母亲的故事。这是一部很杰出的作品,故事的结构和处理方式都很好,形成不断的高潮,自然使你融入其中。它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幸福,必须得到周围人的爱的鼓励,同时又经过许多痛苦的磨炼,才能得到。
  • tfboys之遇见你的人

    tfboys之遇见你的人

    我们隔着岸,心却分一半。你离开的这些时间,我一直都在等你回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走了,我的心好痛,我的心也随着你一起走了。
  • 蛇鼠本一窝

    蛇鼠本一窝

    超级男生选秀活动开始了!她身为女生也要踊跃参加,谁让参赛条件上没有注明:只限男生呢!好在评委大人宽厚又包容,虽然海选就被拿下,她还是开心地想冲上去找他要签名。哪知男厕所里的一段对话让她洞悉他的真面目,这家伙镜头前后判若两人。他是毒蛇她是鼠,反正蛇鼠本一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