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37600000023

第23章 可敬的教育改革家

当告别了帕德玛河上的漫游岁月,泰戈尔开始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虽然他为孩子们请来了一位英国家庭教师,但他自己却是孩子们最主要的老师。

在童年时代,泰戈尔就曾深深地感受到学校机械教育的苦处,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探索着传授知识的最佳途径。他还著文对教育的基本原理、最终目的与教育方式等做了有意义的挖掘。但最终泰戈尔不再满足于仅仅写一些文章来研讨教育,而是亲身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

泰戈尔自己当年的学校生活本无丝毫幸福可言,当他面临着子女的教育问题,面对当时一般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制度的弊病时,他思想中一些新颖的教育方法渐渐成型了。诗人渴望着能将这些新思维亲身付诸到实践中去。

1901年,新世纪伊始,泰戈尔进行了一项伟大的尝试,不过并非在诗歌领域,而是在教育领域。

作为一位教育改革家的泰戈尔,希望创办一所由自己来管理的学校。

诗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校址的选择。加尔各答那繁华的街市、嘈杂的人声,使得泰戈尔不愿将学校建在那里。他一向认为,自己的定居之处和未来的学校均应选在有着安静幽雅的环境,并且十分贴近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地方。

诗人最终看中了桑地尼克坦这个“和平之乡”。还是缘于1836年,泰戈尔的父亲大圣人,在距加尔各答不太远的鲍尔普尔购买了一大块土地,并名之曰“桑地尼克坦”,意即和平之乡。大圣人很喜欢这处所在,经常前去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有时会隐居在那里,享受着一个人的宁静,沉思着、默想着。

当泰戈尔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曾经在追随父亲到喜马拉雅山游历之际居住在那里,而且他也和父亲一样,被桑地尼克坦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苍茫的红土荒原迷住了。于是,泰戈尔选中了心中的这块圣地,想在桑地尼克坦这“和平之乡”亲自建立起一所他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1901年,在征得父亲的同意之后,泰戈尔将新学校的校址定在了桑地尼克坦,建立起后来扩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学府“和平之院”。

当年的12月22日,泰戈尔在桑地尼克坦为自己创办的学校揭了幕。当时,这所学校的全部成员仅有包括他的长子在内的5名学生和5名老师。

在泰戈尔的头脑中,古代印度人们在森林静修的理想画面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他。在古木参天、远离尘嚣、深幽宁静的树林里,英明的圣贤和门徒们同住在一起,教学生们过简朴的生活,并教诲他们从小树立崇高伟大的理想。

古代印度的经典之作《奥义书》就是在这种清新宁静的环境下,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形成文字的。

泰戈尔自己热爱简朴的生活和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他希望把学校也办成理想中修身养性的学园,让学生和教师都享受到传授知识的快乐,从而一改自己小时候所受到的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移植到印度国土上来的那种机械死板、毫无生机的教育方式,泰戈尔想将古典理想与现代教育环境完美地结合起来。

在古印度,文人们并不像欧洲的文人墨客那样居住在城市里,而是住在乡村,很多人还隐居在森林中,过着遁世的隐士生活。

泰戈尔信仰世间万物的和谐统一,于是将他的学校建于景色宜人的自然环境之中。

学校设备十分简单,生活也非常俭朴,不设教室和桌椅。上课时,师生们就一同围坐在大树之下,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首先通过四肢五官来认识世界,永远同世间万物保持一种完整而又连绵不绝的和谐。

泰戈尔盼望以和平宁静的大自然给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以清新的陶冶,从而使他们既能愉快而又简单地通过自己的种种感受去认识周围世界,又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自己动手生活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设想之外,通过某些劳作或工业活动进行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最早也都发端于桑地尼克坦。

较之加尔各答舒适的城市生活条件,桑地尼克坦的生活显得异常艰苦,学校师生的饮食也是以素食为主。学生们必须学会自力更生,学习的同时还必须学做一些体力劳动以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

在学校的5名教师中,其中有3人是基督徒,还有一个是英国人。这样大胆的安排和聘任,在当时社会舆论界和保守派的眼中,实在是出格妄为。然而泰戈尔毕竟有他自己的考虑。他所聘请的教师,多是艺术家或富于艺术气质的人,他将教师和学生的住处安排在一起,在师生的共同生活中,老师自身的美好情操可以感染和熏陶学生。

泰戈尔还时常让学生们为周围群众义务劳务,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在教学过程中,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学习,不仅教给孩子们文化、科学知识,还注重音乐、戏剧、美术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们各方面得到健康成长。

泰戈尔讲究快乐、自由学习的气氛。他先让孩子们自由学习母语,并不一开始便强迫他们机械地背记外国语。

就在泰戈尔正辛勤地为自己祖国教育制度的完善进行创造性的拓荒之时,社会舆论却经常对他施以猛烈的指责和冷嘲热讽。

一些保守主义者认为他妄改祖先的教育体制,而请信仰异教的人做教师,更是对印度教教规的亵渎。激进的改革派也觉得泰戈尔竟敢遵照古制教育现在的学生,实乃思想保守、僵化顽固的典型。即便是那些怀有良好祝愿的人们,也认为建好这所学校只不过是诗人的白日梦。

由于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学校的资金和人手都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况且学校的吃、住几乎是免费供应的。为了继续维持开支,泰戈尔艰难地筹措资金,还把自己的部分房产和藏书变卖掉以继续着自己的教育改革事业。

泰戈尔忠实温良的妻子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珠宝首饰,并慈爱地关怀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她还时常抽时间来为孩子们烹制可口的饭食。

虽然在那个时代,教育者是印度被歧视、被凌辱的低种姓之一,但泰戈尔义无反顾地从事着教育事业,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理想的实践之中去。

泰戈尔事必躬亲,不仅参加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还亲自执教。他热爱儿童,真心真意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当他发现在孟加拉没有合适的初级读物和教科书时,便亲自编写了4册孟加拉文《初等课本》,入选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后来,他编的课本也被孟加拉的其他一些学校所采用。

此外,泰戈尔还坚持写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诗歌、故事、戏剧和童话等体裁。内容分外充实,迄今仍受到孟加拉和世界各国儿童的喜爱。

泰戈尔的辛劳没有白费,他留给后人的是无价之宝。他所首倡并实施的学生应进行劳动的主张,后来被印度民族主义运动领袖甘地归纳到今天印度称之为“基础教育”的制度之中。他废除了一切体罚学生的制度,后来还实行了男女同校的新举措。

泰戈尔正因为早年曾深受野蛮、机械的教育制度之苦,故而他痛恨压抑和束缚儿童的天性。他衷心地热爱孩子们,因此,能在他的学校里读书的孩子们是幸福的。

泰戈尔兢兢业业、费尽心力而又充满热爱之情建立的这所学校,终于在几十年后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一所国际大学。

这所“和平之院”的学生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带着健康的身心步入社会之后,纷纷撰写了对母校美好生活的追忆文章,后来集成书出版。从这本记载着当时流行的无数趣闻逸事的作品之中,后人可以体味到泰戈尔创业时的艰辛。

到后来的1913年,泰戈尔游历英国时,与友人谈到想将“婆罗门书院”改成一个东西方文化会合的中心。泰戈尔的想法得到了友人的支持与帮助,有英国学者与他一同来到印度策划此事。

1920年至1921年,泰戈尔再次去了欧洲,在他回国后,就将婆罗门书院正式改名为国际大学,宗旨:为世界和平、东西会合。

同类推荐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将星纵横

    将星纵横

    本书讲述了蒙巴顿、哈尔西、巴顿、尼米兹、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共八位著名将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欧战爆发勇斗德国潜艇、普升上将发动英帕尔战役、珍珠港被炸率舰队出海复仇等。
  • 达尔文

    达尔文

    达尔文,19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 传奇将军牛化东

    传奇将军牛化东

    本书记述了牛化东同志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了祖国繁荣富强长达70年的革命经历和光辉历程。
  • 最后一个汉人皇帝:崇祯大败局2

    最后一个汉人皇帝:崇祯大败局2

    18岁登基,少年天子崇祯,谈笑间铲除祸患多年的太监魏忠贤,一时间朝野为之振奋;随即起用大将袁崇焕,一举扭转辽东战局;他大权在握,励精图治,财色酒气不沾,阿谀奉承不信,每日上朝,勤奋工作,在位17年,堪称劳模皇帝的典范;衰败多年的大明帝国似乎出现了中兴的转机。但皇太极的一招反间计,诱他错杀忠臣袁崇焕;重新起用阉党为官,导致内官和外廷相互勾结;性格多疑,频频调换前线将领,导致军心涣散;出尔反尔,对起义军反复安抚又反复剿杀……机智与愚蠢,胆略和刚愎,高招与昏招,在崇祯皇帝身上融合得浑然天成;他以帝王之尊,在与皇太极、李自成、张献忠等旷世枭雄的斗争中,将时局的必然与人性的弱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热门推荐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虐恋成疯

    虐恋成疯

    一个女子本是平凡,却因相貌虐恋人生。当连行压在白绘肖身上时,在她耳边说“她欠我的,你必须换上。”如此她便失了身。当连恒压在白绘肖身上时,在她耳边说“我不在乎你的过去,我只要你的现在和未来。”那般坚定的话语,是誓言。“我的过去脏得很。”白绘肖强调。
  • 火影之天道传奇

    火影之天道传奇

    在看假面骑士甲斗的他,偶遇神仙送他去了火影世界,他将带着异能(不知道的去看终极一家)在火影世界有何发展呢?
  • 情陷三世:第一狂妃

    情陷三世:第一狂妃

    【PS:阅读本文请先收藏(215495331读者①群)】她,没有继承父亲的血统,成为卑微弱小的的人类,从小爹不亲娘不爱。美人大哥突然的出现,入学院,争霸赛上显光芒!她,五年的沉睡,再次醒来,麼麼的离去。她伤心之余,毅然踏进三界。她,千年前突然的崛起,驰骋三界,无人能敌!被人称为‘逆天煞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入魔界,灭魔王;上九天,诛邪帝,且看她如何君临九天!
  • 生命的原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生命的原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英国诗人库柏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也是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在作者看来,乡村生活是最接近造物主的生活。但作者同样也要庆幸迁徙和离别,因为正是在距离里,心中的童年,心中的乡村才被酝酿演绎成了一幅美丽深情的乡愁画卷。“原香这个词,是受了原风景的启发。每个人生命里都有一股最初的原香,对于游子,原香是一条路,不管生活在哪里,只要那熟悉的气息飘来,就会带你抵达童年。童年记忆是一味良药,能疗治现实里的伤痛。”“从小父母离异,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他们给予了我尽可能的爱和温暖,可我并不快乐。那段少小时光,有太多太多的缺失,总觉得童年没有尽兴。现在拿起笔来,抒写那段往事,我发现,我又在重新经历童年。吃着家乡的美食,和伙伴们疯得开心,那些往事里的人与事重新复活了。九姐姐的窗前,我闻着苦楝树下的花香。平哥活过来了,有一段美满婚姻。奶奶好好的,站在村口等我回来……”笔名:静水心然。姓名:陈艳萍。出生地:湖北天门。现居地:湖北武汉。自由职业,热爱文学。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却少有文字见诸于报刊。不是不想,是质量不高,不好意思投。出书,更是不敢想,但却是藏在心底的人生追求。很高兴豆瓣读书给我这次机会,挑出这几万字的文字,细细修改投出。
  • 机甲之国术宗师

    机甲之国术宗师

    这是修血脉之力,武力之尊,机甲至上的世界,叶子枫得到中国特种秘密部队龙头的记忆传承,看废材叶子枫修国术驾驶机甲称至尊的故事。
  • 邪王盛宠:废柴弃妃很猖狂

    邪王盛宠:废柴弃妃很猖狂

    现代顶级杀手,她是汐茜儿;异世草包废物,她亦是汐茜儿。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她接手了她的人生。废材,又何妨?弃妃,又何妨?那些自称为天才的人还不是被她耍的团团转,玩游戏是要靠脑子的!人尽皆知的废柴名号,呵,废柴,那她偏要站在众人仰望的高度!孤独一生也罢,桃花朵朵也罢,她都不在意,只要自己活的逍遥就好!可是为什么那个王爷非要与她携手一生并掐灭她所有的桃花?ps: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宠的上天~
  • 东征!东征!

    东征!东征!

    本书围绕着孙中山第二次东征的历史展开描写,记录了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风云历史,探寻孙中山和陈炯明反目成仇的历史真相,在波澜壮阔的岁月里,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是一部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20年代一段大革命的历史著作。
  • 星河巨妖

    星河巨妖

    新书《超级建帮令》超级建帮令终极任务:【地球篇】:在地球建立武门天下,弘扬中华武学。【神魔篇】:未开启。......大学生孙禅被一块从天而降的“建帮令”砸中了脑袋,于是现代都市多了一个武功盖世的大宗师。他是酒店小保安,顶级会所保镖,美女老板保护神。他是功夫巨星,陈龙,真子丹都自愧不如。他是拳王,泰拳,空手道全都不是菜。他是武门天下的开宗祖师,开武馆,收大明星、名人为记名弟子。人人习武,人人如龙,这就是孙禅的理想世界。
  • 末日大清洗

    末日大清洗

    清洗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1,2,3,4,5世界重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