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模样
昆虫的身体是由头部、胸部以及腹部三个部分组成的。
昆虫在头上有一对触角和复眼,还有三对附属器官组成的口器;在胸部一般是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脚,在很少的情况下只有一对翅膀和三对脚。
昆虫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经过多种模样和形状(变态),利用气孔(昆虫的一个器官)来呼吸。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蝗虫、蝴蝶、苍蝇、甲虫、蜜蜂等昆虫的话,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以上我们说过的昆虫的特征。让我们再来清晰地整理一下昆虫的特征吧。
·身体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有三对脚。
·有翅膀。
正如这个世界总是有例外一样,昆虫中也有没有翅膀的。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跳蚤也是属于昆虫类的。跳蚤虽然没有翅膀,但是却有发达的腿部。
在自然界,有很多与昆虫形态相仿的生物,这些生物大部分是节肢动物,比如蜘蛛、蚜虫、螃蟹、虾、蜈蚣等。由于昆虫也是属于节肢动物,所以可以说它们都是近亲。在与昆虫形态相仿的节肢动物中,对于哪种节肢动物与昆虫是关系更为亲近的“亲戚”,有两种学说。
一种学说认为,昆虫和蜈蚣都是从共同的祖先那里进化而来的,称为“多足类起源说”;而另一种学说则认为,昆虫和螃蟹、虾等甲壳类动物都是从共同的祖先那里进化而来的,被称为“甲壳类起源说”。
这两种学说到底孰是孰非,到现在也没有定论,而生物学家们也在不断致力于对昆虫的相关研究。
昆虫口器的形状为什么是
多种多样的昆虫的口器是由上颚、下颚、上嘴唇、下嘴唇组成的。
人类的嘴可以上下移动,但是昆虫的口器是左右移动的。
昆虫的上嘴唇是由额头的表皮延伸下来形成的,与人类嘴的作用相似。
昆虫在发现食物的时候,就会利用上颚咬住并咀嚼,起到弄碎食物的作用,这和人的门牙、槽牙的作用是一样的。
上颚打开的时候,下颚是闭合的,所以食物不会渗漏出口外。
但是昆虫口器的构造并不是都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昆虫种类的不同,它们食用的食物也不尽相同。所以昆虫口器的形状、形态是根据所摄取的食物的不同而进化来的。
比如吃草的蝗虫,它的上颚是和牛、马等动物的牙齿的形状类似,是呈臼(jiù)的模样。而和蝗虫同是属于直翅目的蟋蟀不仅吃草,还吃肉类,所以蟋蟀的上颚就类似于猫的牙齿,十分尖锐。
另外,雄性锹甲的上颚非常发达,用于雄性之间的打斗和攻击。
像天牛这样咀嚼树皮的昆虫,它们的上颚也是非常尖锐和结实的。
蝴蝶和苍蝇的口器是为了方便吸食花蜜和****食物,因此上颚不常使用,所以已经退化了。蝴蝶有像管子一样长的口器,而苍蝇口器的前端有缝隙,所以可以用在****食物上。
而蜻蜓口器的唇部和上下颚都比较发达,所以可以咀嚼食物。蝉的口器比较尖锐,所以可以刺穿树皮,汲取树木中的汁液。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昆虫的口器。根据昆虫不同的食性,口器可以分为5种:
·咀嚼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舐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昆虫的腿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昆虫长有前腿、中腿、后腿各两条,总共长有六条腿。
在一般的情况下,前腿是用于向前行进的,中腿则作为身体的支撑,而后是腿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昆虫在移动的时候并不是一次用到所有的腿,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腿一起动作。
昆虫的腿除了用于移动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
蜜蜂的前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花粉的采集。像螳螂、水蝽等昆虫的前腿的形态像镰刀一样,这样就很容易捕食食物了。蝼蛄(lóu gū,中国北方俗称拉拉蛄,中国南方俗称土狗)的腿就像铁锹一样又大又扁,可以用来挖地洞。
另外,还有生活在水中的仰泳蝽、龙虱等昆虫,它们的后腿非常长,并且呈扁形,还长有细毛,所以能够更方便地在水中游动。像蝗虫、蝈蝈等昆虫的后腿比较粗长,所以可以跳得更高更远。蚂蚁的腿部后端具有小刺,可以防滑。蜻蜓的腿也是长有小刺的,在天空中飞行的同时,腿就像编织篮一样交错在一起,更加方便运输捕捉到的昆虫。
蝽
蝽是蝽科昆虫的总称。种类繁多,如水蝽、仰泳蝽等。此类昆虫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所以又有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