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09900000029

第29章

复次转轮王于二时中何时出世。偈曰。减八万岁时。无转轮王生。释曰。人寿无量时。乃至寿八万岁。转轮王生于世间。不减八万时。何以故。若人寿减八万。是人非此吉祥富乐器故。由轮成王位为法故。名转轮王。此王有四种。偈曰。金银铜铁轮。释曰。若人以金为轮。此人是上上品。以银为轮是上品。以铜为轮是中品。以铁为轮是下品。偈曰。四随下次第。一二三四洲。释曰。若人以铁为轮。此人为一洲王。以铜为轮为二洲王。以银为轮为三洲王。以金为轮为四洲王。分别世中说如此。于经中由偏显胜故。但说金轮。经言。若王生刹帝利种。已受灌顶位。于布萨时。白半十五日。王从头次第洗竟持八戒。布萨升上高楼。大臣等集皆悉围绕。于东方有轮宝出现。千辐具足有毂有辋。一切庄严无不圆备。如善巧工匠所作。一切皆金。来至王所。应知此王必是转轮王。若余转轮王生亦尔。偈曰。非二俱如佛。释曰。于经中说。无处无位。谓无前无后二如来阿罗呵三若三佛陀出现世间。有处有位。若一如来二如来。二转轮王亦尔。此中是义应思。是所许处。为约大三千世界。为约一切世界。余部说。诸佛世尊但一处出余处则无。何以故。勿许诸佛世尊功能有阙是一世尊。于一切处具有能故。若于一处一佛。不能荷负一切受化弟子。余佛于中亦无有能。于经中说云。舍利弗。若有一人。来至汝所问汝言。大德于今时为有沙门婆罗门与瞿昙沙门平等平等于无上菩提不。汝若被问。当云何答。世尊。若有一人来至我所。作如此问。我若被问。应如此答。于今时无有沙门婆罗门与我世尊平等平等于无上菩提。何以故。世尊。我从世尊吉祥口证闻此言。证持此言。无处无位。谓无前无后。二如来阿罗诃三若三佛陀出现世间。有处有位。若一若尔佛世尊。于梵王经说。此义云何。经言。梵王于三千大千世界中。我自在成此言。是不了说义。说何义不了。若如来约自性心。不作别故意。正说利益他等。于此境界皆自然成。若如来作别故意境界则随意无边。有别部说。于余世界各有诸佛如来。何以故。见多人共俱修菩提资粮。有多佛世尊。于一处一时出现无如此理。若出现余处则无有碍。是故必于余世界等成正觉。若尔此义中前所引经云。无处无时。谓无前无后。二如来出现于世。此义今云何。将此义今应思量。此经为约一世界说。为约一切世界说。若约一切世界说。转轮王不应出余世界。由遮俱生故。譬如如来。若汝忍如此。此义云何不忍。诸佛出现世。是大吉祥福。若多佛出多世界。无有过失。于世间无量众生。得与大福德己利相应。若尔于一佛田。云何二如来不俱出世。无用故。随本愿故。故诸菩萨发如此愿。于盲世间无将导无救无依。愿我于中成佛。为眼及依。为令敬恭及疾行故。何以故。若一佛则生他极重恭敬。又令他思惟如此。余佛最难可得。是故如所立教速疾修行。勿大师去已及般涅槃。我等无依止。复次是四种转轮王。由金轮等制伏天下。云何能制伏次第。偈曰。他迎自往彼。争伏胜。释曰。若王得金轮为具。剡浮洲诸国王。各自来迎候。各云我等国土。富乐平安丰壤。遍多人众。皆属天尊。愿天尊教敕。我等皆是天尊翼从。若王得银轮为具。王自往彼土。诸王皆下心归伏。若王得铜轮为具。王往近彼土。遣使去还与共讨争。然后诸王方下心归伏。若王得铁轮为具。王自往彼土。擐甲捉仗示攻伐相。然后诸王方下心归伏。一切转轮王。偈曰。无害。释曰。若捉仗制伏他土尚无杀害。何况余王。伏天下已。一切众生住王国土。王悉教令受持十善法。是故诸王死定生天。经中说。由转轮圣王出现于世。世间则有七宝现生。何者为七。一轮宝。二象宝。三马宝。四摩尼宝。五女宝。六长者宝。

七大臣宝。象等诸宝。是众生类。云何由他业生。若无一众生由他业生。此人先共造诸业。能感互相应报。此人若受生。余众生由自宿业生。与此人相应。此转轮王与余王。为唯七宝有差别。为更有余差别。有余差别。谓此四转轮王有三十二大人相。余王则无。譬如诸佛。若尔王与佛何异。于中偈曰。处正明了圆。佛相余无等。释曰。佛三十二相有三德。与王相不同。三德者。一处极正不偏。二极明了不隐昧。三极圆满无减缺。劫初诸人。为有王。为无王。无王虽然偈曰。初生如****。释曰。劫初生人。如****众生。各自在住。经中说。劫初生人。有色意生。具身身分。具根无减。色形可爱。自然光明。能飞行空中。喜乐为食。依喜乐于久长时住。偈曰。众生渐贪味。为懒惰储畜。由财雇守田。释曰。众生已如此成。地味渐出。其味甘美胜细蜂蜜。于中有一人贪爱为性。闻地味香试取尝之。遂便啖食。余人次第随学此事。初发段食在于此时。是时诸人由数习此食。于身生坚重二触。失先光明。从此有黑暗起。是时日月出现。由贪味故。是彼地味次第灭尽地皮干起。以此为食。于中起贪又失此食。次生林虅以此为食。于中起贪又失此食。次生舍利。不由耕种自然而有。以此为食。此食最粗变异有残。为除此残生大小便道。此道与男女根俱生。相貌亦异。是时彼人互相瞻视。由随先惑习气起邪思惟。由邪思惟罗刹所吞。****变异于心猛盛。即便犯罪。是****鬼。初发入心在于此时。是时彼人晚时为瞑食。晓时为昼食。相要共取舍利。于中有一人懒惰为性。长取舍利储宿为食。余人学之亦各储宿。是时于中即生我所。因此我所后取舍利。将已即尽不复更生。是时彼人即共分田。于自分田生重贪惜。于他所得作侵损事。初发偷盗在于此时。为遣此失皆共集聚。其中有一胜人。诸人各以所得六分之一。共雇此人为守田主。彼说此人为差(厕知反)多罗莎未(亡履反)差多罗莎未故。得刹帝利名。大人众所许。能染世间心。是故初生名摩诃先摩多王。一切王相传。此王为初。于中若有人心出家外。是人得名婆罗门。后时有一王。由贪惜财物。于民不行分施恩事。诸人由贫乏故。多行盗事。王于此罪人好行刀杖。治罚事初发。杀害在于此时。是时罪人覆藏说言。我不作此事。初发妄语在于此时。偈曰。次由十恶增。寿减至十岁。释曰。次第由此方便业道增长。故寿命渐减。于最后时。一切人皆寿十岁。是故一切灾横。二法为根本。谓贪味及懒惰。是时人寿十岁。是别劫出尽。云何出尽。偈曰。是劫由杖疾。及饿灾故出。释曰。别劫有三因缘故出尽。一刀杖。二疾疫。三饥饿。别劫出尽时。是十岁人非法欲所染。不平等贪所逼。邪法所遍。是人嗔毒转增上。若互相见即起极重嗔杀心。譬如今时猎鹿人见野鹿。是时诸人随有所捉或木或草。于彼人悉成极利刀仗。彼人作是思惟。我今必应在前。是故更互相杀。由此皆死。复有别劫出尽时。是十岁人由罪过多故。鬼神起憎恶心。于彼作诸灾横。是故处处遭阿萨阇病。由此皆死。复有别劫出尽时。是十岁人由罪过多故。天神龙起憎恶心。不复降雨。是故处处饥饿穷困。由此皆死。是时有三粮。一栴遮粮。二白骨粮。三筹粮。名旃遮粮者。此有二因。今时聚集彼时名旃遮。又奁子名旃遮。是时诸人饥羸所逼。聚集聚集。皆饥饿死。又为护惜来岁粮。及怜愍眷属。于将来时藏举少粮及种子。置奁子中。故名旃遮粮。白骨粮者。亦有二因。是人身燥涩既久。死后少时骨即白色。又无食饥饿。取此白骨煮汁饮之。筹粮者。亦有二因。是时诸人由次第传筹。家家分张粮食。今日家主食。明日妇食。如此次第。复次昔时曾有谷处。开圻以筹挑取。随得谷粒。以多水煮之饮以为粮。于经中传说如此。若人能于一日护离杀生。或能施一诃梨勒。或于大众起恭敬心能施一食。是人于刀杖疾疫饥饿劫时。不于中生。刀杖疾疫饥饿三灾起各几时。偈曰。七日及七月。七年次第尽。释曰。由杖杀害众生灾。于七日内起。疾疫灾于七月七日内起。饥饿灾于七年七月七日内起。是时于二洲人。亦有似三灾事起。嗔恚于彼增长。至重黑瘦恶色。及身羸弱于彼亦起。饥渴亦起。是各各所说三灾。于诸灾中应知。次第皆有。偈曰。散集劫有三。由火水风起。释曰。于一一定处。众生下散上集。故名散集劫。由七日出故有火灾。由大雨水故有水灾。由大风相违故有风灾。由此三灾。器世界极细分皆尽无余。此中有余外道师执说。如此邻虚常住。于此时中以此为余。云何彼乐执此义。诸余大物。后更生时。勿彼生无种子。为不如此耶。是众生业势力所生风。由功能胜说为种子。复次灾头风。亦为种子因。弥嬉沙塞部经中说。风从余现成世界。引载彼种子来。虽然诸外道师。不许芽等从种子生。若尔彼执云何。从自分生。乃至自分从自邻虚生。若尔种子等。于芽等中有何功能。离安立邻虚无别功能。由芽邻虚从种子出故。何因彼许如此。从非同类因果生。此不应理。云何不应理。若尔一切物生则应不定。是义不然。由功能定故。无不定义。譬如谷熟等。若是义不然。何以故。求那法种种不同。踏腊脾(蔽也反)法不尔。若物欲生必从同类物生。譬如从竹笪生从缕衣生。今不相应义起。此中何义不相应。引不成就义证不成就义。此中何义不成就。笪异竹衣异缕。此义不成就。何以故。是竹是缕。如此聚集故得别名。譬如蚁行。云何得知。于一缕和合中不见衣故。何以故。于中若衣实有。何法能障令不显现。若不具有。但有衣分。此则非衣。何以故。唯聚集为衣故。复有何一分衣异于此缕。若由观多依和合故衣成。唯缕和合中已应见衣。时无见有此衣。初中后不对根故。故知离缕无有别衣。若衣分分次第对根。不应说由眼由身证得为有分。由次第决证有分故。是故衣智但缘分起。譬如火轮。若缕有别色类事。衣无色等故。则衣不可得。若衣有种种色等别类。不生别类。此义不成。于无种种色等别边。不应见衣。或应即于此边见种种色。衣缕有种种事。衣应无种种异。是故知衣无有别物。复次火光烧照等有差别。此光于初中后。不应有色触及事等邻虚。虽过根若聚集则可证。如彼能作事。眼等诸根若生肤曀等。则不见散发等。但见聚发等。何以故。一发等于彼过根故。譬如邻虚。是故知。汝但于色等假立邻虚名。由此义故。色等灭时邻虚即同灭。若邻虚是物实异色等。不应与色同灭。若同灭异义则不成。随愚智类不可分别。此物是地水火风。此物中色声香味触。是德汝执言。诸物是眼耳所证。毛古贝红花郁金。若被烧彼智即无故。知彼智但缘色等起。熟所生德起时。由形貌相似故。瓶智更生。譬如色行。何以知然。若人不见形貌。不能知故。于婴儿言何足可重。今且止破彼执。复次于三灾中。何灾何为头。偈曰。三定二定等。次第三灾头。释曰。诸灾有三。火灾以第二定为头。下地烧然。水灾以第三定为头。下地烂坏。风灾以第四定为头。下地散灭。随诸灾上地说名灾头。何因三定地。由火水风破坏。偈曰。由等彼内灾。释曰。于初定地觉观为内灾。此觉观能起心燋热。与外火同。于第二定喜为内灾。此喜与轻安触相应。能令依止软滑。与外水同。于此定中一切身强违触灭故。说是苦根灭处。于第三定出入二息为。内灾此即。是风于定于三摩跋提。若如实有此内灾。于此定等必有如此外灾。云何无地灾。地名器世。此地与火水风相违。不与地相违。若尔于第四定有何灾。偈曰。四无不动故。释曰。于第四定离内灾故。佛世尊说。彼名不动。是故于中诸灾不起。故彼无灾余部说。由净居天威力故无灾。何以故。彼无复能得入无色界及住余处受生。定于彼般涅槃故。于彼无灾。若尔第四定器。应是常住。偈曰。无常众生共。宫殿生灭故。释曰。第四定不共一地相应。云何各各地住。与他不共。譬如众星。于中若有众生。生及死堕。宫殿与彼俱生俱灭故。此地非常住。此三灾起次第云何。若无间。偈曰。七火一水灾。释曰。先七灾由火起。后一灾方由水起。如此次第。更七灾由火起。随七火灾后各一水灾起。偈曰。七水灾已度。后复七火灾。释曰。由此次第七水灾已度。后复七火灾更次第起。偈曰。然后风灾起。释曰。从此后一风灾起。何因如此。于彼众生由定胜德。如自身住差别。所居处亦尔。此住几时经五十六火灾一风灾。若作如此义。分别立世论。则被随顺。彼论云。六十四劫是遍净天寿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绯闻女主角

    绯闻女主角

    说着“永远的爱”而离去的人,是因为爱的放弃,还是对爱的背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写这首诗的人,早已经琵琶别抱了。章晓凌已经自己就会这样孤独地过一生,可是偏偏很多人都不愿意放过她。好吧,既然这样,趁机都拿来炒炒剩饭,增加一点公司的知名度也不错。绯闻吗......还不就是那样?真真假假,谁在乎?
  • 谜都

    谜都

    一道黑影急速而来,带着凄厉的嘶喊,耳中嗡鸣不断,几乎要晕眩。想逃,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束缚,黑影来到了面前,可以看到狰狞的面孔,还在滴血的獠牙。突然,手中的玉戒光亮闪现,刹那间地宫灯火通明,散发出淡紫色妖异的光芒,黑影消失不见,无形的束缚也消散。可还是无法移动分毫,无限放大的瞳孔,眼前的东西足以让一切凝滞,原来……
  • 青丘红颜

    青丘红颜

    圣贤之上的是星空与道德;圣贤之下的是众生与红尘。当圣贤逝去,魂归星海,一个从山寨里走出的少年,被命运狠狠地在屁股上踹了一脚,坠入这个浩浩红尘。他从青丘而来,将携着红颜而去。
  • 冷曦恋歌

    冷曦恋歌

    冷宅的书房:“粑粑,今天我要和麻麻睡~”一个萌宝拉着一位帅气的男人的手臂撒娇。“浅儿,今天你妈妈要和我睡!”“为什么?”萌宝把水灵灵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奶声奶气的说。那男人嘴角上扬,露出妖媚的笑容说:“浅儿,你不是一直想要一个弟弟吗?”“嗯嗯。”萌宝点了点头说。“那今晚我就和你妈妈造一个弟弟给你玩好吗?所以浅儿今晚把妈妈让给我好吗?”“好的,粑粑加油!”萌宝边说边蹑手你脚的走出书房。房内的男人露出一个迷倒万千少女的笑容后,沉思着。。。。。。
  • 奇葩:灵异少女的爆笑生活

    奇葩:灵异少女的爆笑生活

    够了!真是够了!自从开学那天连续两次撞上训导主任后,她夏小西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红衣女鬼?童煞?喂,那个谁,你再在我家把你的头当球踢小心老娘收了你!
  • 星学院之日月灵环

    星学院之日月灵环

    屹立于瑞拉王国中央的魔法星学院,更是所有孩子们的梦想之地,我们的故事,便发生在这所神奇的学院中。森川大法师的女儿美星进入魔法星学院学习后,结识了小月、菲洛、北林和之江等,大家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学习魔法,共同生活。本书记叙星学院第三季,与动漫无关。
  • 恐怖手游

    恐怖手游

    张玄因为点开了一个名叫“恐怖游戏”的APP,从而进入了一个灵异恐怖的世界中,他必须完成"系统"颁布的任务才能活着回到现实世界,然而在这个充满着无尽恐怖世界里,他却发现,人,往往比那些嗜血的鬼怪更加可怕......
  • 废柴重生:毒医邪妃

    废柴重生:毒医邪妃

    她是一名令人闻风丧胆的毒医,小手随便挥挥变让人死于无形,重生后成为叶家懦弱的废物少爷,废物变天才懦弱变狂狂,欺负她?稀有丹药?小手挥挥丹药一堆,碰到渣男叫一妖孽出来渣男瞬间不见...
  • 金沙古卷:虫咒 尸降 噬魂灯

    金沙古卷:虫咒 尸降 噬魂灯

    十几年前,四川深山里一座普通村子莫名的出现一起诡异的自然事件,深山里的数十万虫子诡异齐聚某户人家,想要吞噬一个普通的12岁男孩。经过此事后,男孩杜小康发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从此有些不同:自己总能见到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场景在眼前重现。成年后,杜小康卷入一起诡异的灵异伤人案,并震惊的发现凶手是现实世界意想不到的存在。奇诡事件越来越多,杜小康发现事情的关键直指十几年前的‘万虫吞噬’事件,但离奇的事,这段重要回忆的关键部分,却被人为的给封印起来了……
  • 寻仙真途

    寻仙真途

    <真>.这本书本应该这么叫.可惜书名重复了.改来改去变成<寻仙真途>了.无疑,这本书的主题以修真为主,但不是大多数修真小说那么夸张,在平凡中修于行止.感悟.这应该更偏向于都市类的小说.但所谓的修"真",指的是道家的丹道.我不知道简介该去怎么写,因为我不想把这本书这么快就定性了.因为故事没写出来的我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我认为也就是这样才好玩.我写书没有草稿的,随时写随时更.所以会比较慢.虽然我也不知道故事究竟会怎么发展.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