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09900000042

第42章

是时精进波罗蜜已圆满。九大劫已超究竟。偈曰。定慧觉无间。释曰。先无上菩提。持诃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已圆满。于金刚三摩提位。此六云何名波罗蜜多。由至自圆德际故。复次波罗摩者。谓菩萨最上品故。是彼正行。名波罗美(眠履反)是彼正行聚。名波罗美多。互不相离故。经中说有三福业类。一施性福业类。二戒性福业类。三修性福业类。此三云何名福业类偈曰。福业福业类。此三如业道。释曰。此施等三。亦福亦业亦类。如应次第。譬如业道。彼亦业亦道。但业家道非业。故说业道。此三亦尔。于施性福业类中。身口业有三种。能发起故。意有二。亦福亦业。余诸法共彼俱起。但福非业非类。于戒性中但身口业故唯有三种。于修性中慈无量修。但福亦是福业类。与此相应故意。由慈门所生起故。与此观俱起故。意及戒亦福亦业。所余信等相应法。但福非余。复次造作福名福业。谓福前分行。此三是前分依止类。为成就此三。是故作福真实福业唯是故意。此三是故意所缘福业类。余师说如此。施者是何法。或说所施名施。此三中偈曰。由此施是施。释曰。若由此因施事得成。说此因为施。由怖畏求得爱欲等。施事亦成。此中不许彼为施因。为简别彼故说此言。偈曰。欲供养利意。释曰。于他由欲作供养及利益事故施。是故此二是施因。若尔则施但因非业。虽然若正由此法起故施得成。此正是施。此法何相。偈曰。身口及缘起。释曰。缘起是何法。是法聚能生起身口业。此名缘起。此中说偈。

慧人由善心  若舍财于他

此刹那善阴  说此名施业

偈曰。此大富为果。释曰。是施性福业类。能得大富乐果报。此施复何为。偈曰。为利自他二。不为二故施。释曰。此中若未离欲圣人。及未离欲凡夫。于支提施物。此施唯利益自身。不为利他。他由此无利益故若已离欲圣人。以物施他众生。除现报业。此施但为利他。他由此得利益故。不为自身。此业果报地。永已过故。若未离欲圣人。及未离欲凡夫。以物施他众生。此施为二利。谓自他。若已离欲圣人。于支提施物。除现报业。此业不为二利。谓自他。此施唯为恭敬知恩故施。若约通义说。此施以大富乐为果报。偈曰。胜别由能施。施类由胜故。释曰。此中能施胜者。偈曰。由信等人胜。释曰。由信戒闻等德相应故为胜。此人所行施。由施主有胜德。于与果最胜。若施主有如此德。偈曰。以敬重等施。释曰。若敬重心行施。自手行施。应时行施。不损恼行施。是故偈曰。得尊重大乐。应时及难夺。释曰。若施主能行四德施。次第得四种可爱胜果。谓得他恭敬尊重。于大胜可爱尘起受用意乐。应受用时即得财物。不过受用时。所得财物不可侵夺。谓怨亲水火等。说施主胜德义已。由施主有胜德故。施有胜类。复次所施物有胜德云何。偈曰。色等德物胜。释曰。若所施物色香味触等德随一相应。此物由此德胜若施如此有德物此施何。有次第应知。偈曰。妙色好名闻。可爱相软滑。随时乐触身。释曰。若施有色德物。得端正可爱色报。若施有香德物。得大好名闻。如香于四方名闻遍覆。若施有味德物。得报如美味。为一切世间所爱。若施有触德物。得柔软细滑身。复得随时安乐触身。譬如宝女身田。何德为胜。偈曰。由道苦恩德。施田有胜德。释曰。如世尊说。若施物于畜生。应受百倍果报。若施物于人道破戒众生。应受千倍果报。由苦差别。田有胜德者。如有摄福业类中说。一于病人行施。二于看治病人行施。三于寒时行施。说如此等施。复说。若与此有摄七种福业类相应。有信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不可校量。由恩差别田有胜德者。如父母及余有恩人。譬如熊鹿本生经说。由德差别田有胜德者。如经言。若施物于有戒人。应受百千倍果报。如此等。于一切施中。偈曰。脱人施脱胜。释曰。若离欲人。施物于离欲人。此施于一切财施中。佛世尊说最胜。偈曰。菩萨释曰菩萨所行施。此施是一切众生安乐利益事因故。此施若非离欲人所行。及不于离欲人施。此施于一切施最胜。除菩萨施。是佛世尊所说八种施。于中偈曰。及第八。释曰。最胜何者为八。一已至施。二怖畏施。三已施我施。四当施我施。五昔已施施。谓父及先亡等。六为得天道施。七为得好名闻施。八为庄严心施。为心资粮施。为应众理施。为得最上品己利施。已至施者。先旧师解。于已至及亲近人所行施。怖畏施者。此人见财物现前向灭坏。若施胜自灭坏。由此意故行施。所余易解故不分别。若施物于须陀洹向人。此施果报不可称量。若施物于须陀洹。百倍无量。如此广说。应知如经。复次偈曰。父母病说法。人后生菩萨。虽凡夫中施。果报无数量。释曰。此五人若皆是凡夫。于彼行施。约果报无数无量。于中最后生菩萨说法人。于四种胜田中。安立在何田。入恩田摄。何以故。此人是善知识。世间无明所闇。能施慧眼。能显示平等不平等。能生起无流法身。若略说此人能作佛所应作事。若人欲知诸业轻重相。略说应知。有六种因。偈曰。后分田及依。前分故意愿。此下上品故。故业有下上。释曰。后分者。若作此业已。复更数数随作。田者是处行损行益。依者谓业道。前分者。为得业道。身口故意。若由此业道究竟。故意者。如此如此我应作。如此如此我正作。愿者谓求当来用。有人由属后分故。成重品业。定安立果报故。复有人由属田故业成重品于田由属依止。此业成重品不由。余因依止谓业道。譬如父母及余众生。由杀生依止重。不由偷盗等重。所余应知亦尔。若人作业。此六因一切皆是上品。应知此业是最重品。若人作业。此六因一切皆是下品。应知此业是最轻品。经中说业有二种。一所作。二所长。云何业是所长。由五种因。偈曰。故意作圆满。无忧悔对治。由伴类果报说业所增长。释曰。云何由故意作。此业故意所作。非无意为先非匆促所作。熟研寻简择然后方作。云何由圆满。有人由一邪行堕恶道。有人乃至由三。有人由一业道堕恶道。乃至有人由十堕恶道。此中若人由此业量应堕恶道。此量未圆满。此业但是所作未是所长。若已圆满方是所长。云何由无忧悔对治。若人作业于中无忧悔心。不受善行为对治。云何由伴类。惑作恶以恶为伴类。云何由果报。此业已定能与果报。善业亦应如此思。若异此相所作业。但作非长。前已说。未离欲人。于支提施物。此施但为自利不为利他。此中若无能受用施物。云何此业成福。福业有二种。一弃舍为类。若由舍物此福业生。二受用为类。若由受用所施物此福业生。此中偈曰。支提舍类福。释曰。于中无受用类福。彼若不受云何有福。何因为证。若有能受必有福。若无能受则无福。随一无利益故。此因不成证。何以故。若福由利他故。成修慈等无量及正见应无福。是故应许此义。于支提福唯舍为类。偈曰。如慈虽不受。释曰。譬如于慈悲等观中。虽无能受及利益他事。有无量福生。从自心起。如此若有德人已灭。敬事心所作。从自心起福。若尔施恭敬等业。应成无果。是义不然。何以故。业生缘敬事心最胜故。譬如有人欲杀怨家。怨家先已死。此人犹想怨家起故意。造身口业生多非福。不但由欲杀意。如此大师已去世。若人由敬事心起恭敬施等事。最生多福。不但由敬事心。若于善田行施。及起恭敬等业种子。得可爱报。若于恶田应得不可爱报。偈曰。恶田有好果。果种不倒故。释曰。于恶田见果。从种子无倒。谓从蒲桃种子。唯蒲桃子生。其味甘美。从维婆种子。唯维婆子生。其味莶苦。如此于恶田由安乐利益他意。所生施业种子。唯可爱果报生。非不可爱。恶行亦尔。由田过失此种子或少果或无果。说施性福业类及有立破已。戒性今当说。偈曰。邪戒谓恶色。正戒离此二。释曰。恶性色。谓身口业说名恶戒。远离此业说名善戒。此远离戒有二种。有教身口业。能远离恶说名有教戒。但是远离性类说名无教戒。不但远离恶戒名善戒。何者偈曰。及是佛遮制。释曰。此业虽非自性恶戒。为守人及正法故。佛世尊立遮制戒。如非时食等远离所遮制名善戒。此戒有二种。谓有教无教。若人受此戒。由犯事故得破戒罪。若由略义戒性已说。偈曰。此清净四德。释曰。若具四德名清净戒。若翻四德名染污戒。云何具四德。偈曰。非邪戒因污。依对治寂灭。释曰。非邪戒所污者。如前所说。破戒相随一所不毁犯。贪等诸烦恼及利等染污。皆所不触。此戒依止。破戒对治。谓依念处等故。此戒依止寂灭起。不依止善道生胜类起。为得涅槃所回向故。有余师说。由五因故得清净。一由根本业道清净。二由前分清净。三非邪觉观所侵触。四四念处所摄持。五于涅槃所回向。有余师说。戒有四种。一怖畏戒。由无资粮忧恼重罚恶道怖畏所得。二望得戒。谓生死乐具及他恭敬利养好名贪欲所得。三顺觉分戒。谓能引解脱。有正见人。厌患生死。求出离所得。四无流戒。能对治诸惑。是无垢清净。说戒性已。修性福业类今当说。偈曰。寂静地善业修。释曰。寂静者何法。业与定地自性法俱起。云何说此法名修。偈曰。能薰心故。释曰。云何薰习。此寂静地善业最极能薰习心。能令心与德成一性故。及相续亦尔。譬如以花熏麻。前已说。此施以大富乐为果报。戒修云何。偈曰。由胜戒感天。修感相离果。释曰。施亦能感天道。戒由胜能能感天道。亦能感相离果等。修由胜能能感相离果。亦能感天道等。经中说。有四人能生梵福业。何法名梵福。毗婆沙师说。为校量能感相报业故。说梵福业。随一业菩萨所修。能令得诸相中一相。此业量说名梵福。先旧诸师说。偈曰。四业名梵福。劫生天乐故。释曰。随福业量。能感一劫天道生及乐报。此业名梵福。说此业有四种。何者为四。一若此地处。未经建立如来支提。于中造立如来薮斗波。二若此地处。未经建立僧伽蓝。于中造立僧伽蓝。三世尊弟子众已破。能更引摄令和合。四于十方众生。修四无量心观。此四种人。如梵先行寿量。于天道中生。受喜乐报。梵先行天寿量一劫故。佛说此人业同彼福业。于别部中彼师说此偈。

有信正见人  若修十胜行

即生梵福业  劫生天乐故

说财施已。法施今当说。偈曰。法施如实理。无染说经等。释曰。修多罗等十二部正教如实道理。无染污心显释文义。是名法施。是故此人自作最广大。自福减失及损他福。若人颠倒说法。或有染污心。为求利养恭敬名闻故说法。此人亦尔。说福业类差别已。复有三种业类差别。偈曰。福解脱决择。能感善有三。释曰。复有别三种业类差别。一福德分能。若此业能感人天可爱报。二解脱分能。若业已起。此人后时必定以涅槃为法。若人听闻生死过失诸法无我涅槃功德。诸佛恩德相应正说。毛竖泪落悲赞等事起。此人昔已有解脱分能善根。应如此决。譬如于夏月由见芽生知地坎坼中先有种子。三决择分能。于暖等位有四种。后当说。是世间所说。谓字印算量文章数。此五体相云何。偈曰。如理所成业。共缘起有三。字印及算量。文章数次第。释曰。如理所成者。正方便所生。有三者。谓身口意业。此中字印。若胜方便所作属身业。此共缘起。算量文章若胜方便所作属口业。亦共缘起。此四五阴为性。数若胜方便所作属意业。亦共缘起。四阴为性。此数即是心思。诸法众名今当说。偈曰。有诃覆下性。染污。释曰。若法有染污。有时说名有诃。或说为有覆。或说为下劣性。偈曰。善无。流美妙。释曰。若善无流说名美妙。异下性及美妙法。应知此名中。偈曰。有为善。应事。释曰。若善有为说此名应事。所余不应事此义自成。云何无为不应事。不可数习增长故。又无果故。一切事皆为得果。一切余法皆有上。何法独无上。偈曰。脱无上。释曰。涅槃是出离一切生死法。故名解脱。此法于一切法无等。何以故。善真实常住故。尚无法等涅槃。何况有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错位的皇妃

    错位的皇妃

    是命运的捉弄,才让她和他互换着身份来过生活是命运的怜悯,才让她在最绝望的时候遇上了他是命运的撮合,才让她在恨他的同时,衍生了无尽的爱一直以来,都习惯深爱深深伤害自己的人,即使以痛苦开始,也无法泯灭曾经的记忆
  • 小猫的爱恋

    小猫的爱恋

    张韩炜业,别名小猫,重生回去,找到自己的老婆,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然后慢慢骗回家的故事。很平淡的故事,穿插了身边的朋友情人的感情路线,还有小两口的奋斗路线,自然出现的各种路人甲路人乙无数没办法,小猫真的是太优秀了嘛!自然林小昭也是不赖的。但是,这么优秀的小猫只爱林小昭一个人,和谐友爱的文,偶尔生生小气,只为调情。别样的说明,只为了说明没有交代完的一些人的感情路线,还有就是为了完整的烘托两位主人公的感情生活。武英,室长,王茜茜,最后都会得到自己的幸福,高青青最终都会放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忍法仙力传承

    忍法仙力传承

    有一种术流传千古有一种人心系天下有一种道,名为天道
  • 浮图沧澜

    浮图沧澜

    沧澜界,宗派如林,正邪汇集,群雄荟萃,一位来自尘封小村子的少年,如何一步步完美蜕变,经历各种困难,穿古溯今,笑傲天地!
  • 楚宫策

    楚宫策

    和夏拍拍国师那张水嫩嫩的脸蛋儿,笑眯眯地站在师父面前炫耀道:“师父,这是我男人。以前是您劳心劳力照顾我,不过今后这个艰巨的任务就可以托付给他了!您老人家终于可以歇口气了。”和兰亭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养了这么久的徒弟居然被这个活了两百多年的老男人抢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来吧,我们决战!著名的小白脸专业户宋也容同学小心翼翼地探出个头默默举手:“我呢?”
  • 神甲至尊

    神甲至尊

    万古年间,妖魔霸世,横行猖獗,屠杀人族。后,神峰齐降,镇压诸妖,赐神甲天赋于人族。至此,妖魔凶残得已缓和,人族方得一方净土。……神甲大陆,神甲震天!少年张浩,掌王者之力,终有一日,他会捅破这天,成为那无上至尊!
  • 乐伴乐:人间五十日

    乐伴乐:人间五十日

    终于,他可以抛开一切直面死亡,但眼前却被命运点起生的光芒。罢了,随波逐流吧,明明这样想,帮助她重燃希望却成了他存在于世的力量。那么,或失败或成功,仅剩的五十日里,又会怎样。
  • 八卦战国

    八卦战国

    有节操,不恶搞越八卦,越文化上古先秦,一大波八卦与文化正在接近......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绝世倾城:妖孽王爷一宠成灾

    绝世倾城:妖孽王爷一宠成灾

    她,是远古白狐族的公主,从出生便有灵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是芪国受宠的四王爷,从小天生聪慧,母亲又是最受宠的妃子。当公主遇到王爷,当强者遇到强者,他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苍穹魔女

    苍穹魔女

    她,本是21世纪杀手卫冕之王,却在一次任务中错失死去;她,世家大小姐,花痴草包,却有疼她入骨的家人,但却被丫鬟嫉妒弄死。当再睁眼,王者归来,六界屈服,她,究竟又迷了谁的心,乱了谁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