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11000000002

第2章

论曰。受蕴谓三。领纳随触。即乐及苦不苦不乐。此复分别成六受身。谓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想蕴谓能取像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此复分别成六想身。应如受说。除前及后色受想识。余一切行名为行蕴。然薄伽梵于契经中说六思身为行蕴者。由最胜故。所以者何。行名造作。思是业性造作义强。故为最胜。是故佛说若能造作有漏有为名行取蕴。若不尔者。余心所法及不相应。非蕴摄故。应非苦集。则不可为应知应断。如世尊说。若于一法未达未知。我说不能作苦边际。未断未灭说亦如是。是故定应许除四蕴余有为行皆行蕴摄。即此所说受想行蕴。及无表色。三种无为。如是七法。于处门中立为法处。于界门中立为法界。已说受等三蕴处界。当说识蕴并立处界。颂曰。

识谓各了别  此即名意处

及七界应知  六识转为意

论曰。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此复差别有六识身。谓眼识身至意识身。应知如是所说识蕴。于处门中立为意处。于界门中立为七界。谓眼识界至意识界。即此六识转为意界。如是此中所说五蕴。即十二处并十八界。谓除无表诸余色蕴即名十处。亦名十界。受想行蕴无表无为总名法处。亦名法界。应知识蕴即名意处。亦名七界。谓六识界及与意界。岂不识蕴唯六识身。异此说何复为意界。更无异法。即于此中颂曰。

由即六识身  无间灭为意

论曰。即六识身无间灭已。能生后识故名意界。谓如此子即名余父。又如此果即名余种。若尔实界应唯十七或唯十二。六识与意更相摄故。何缘得立十八界耶。颂曰。

成第六依故  十八界应知

论曰。如五识界。别有眼等五界为依。第六意识无别所依。为成此依故说意界。如是所依能依境界。应知各六界成十八。若尔无学最后念心应非意界。此无间灭后识不生。非意界故。不尔。此已住意性故。阙余缘故后识不生。此中蕴摄一切有为。取蕴唯摄一切有漏。处界总摄一切法尽。别摄如是。总摄云何。颂曰。

总摄一切法  由一蕴处界

摄自性非余  以离他性故

论曰。由一色蕴意处法界。应知总摄一切法尽。谓于诸处就胜义说。唯摄自性不摄他性。所以者何。法与他性恒相离故。此离于彼。而言摄者。其理不然。且如眼根。唯摄色蕴眼处眼界苦集谛等。是彼性故。不摄余蕴余处界等。离彼性故。若于诸处就世俗说。应知亦以余法摄余。如四摄事摄徒众等。眼耳鼻三处各有二。何缘界体非二十一。此难非理。所以者何。颂曰。

类境识同故  虽二界体一

论曰。类同者。谓二处同是眼自性故。境同者。谓二处同用色为境故。识同者。谓二处同为眼识依故。由此眼界虽二而一。耳鼻亦应如是安立。若尔何缘生依二处。颂曰。

然为令端严  眼等各生二

论曰。为所依身相端严故。界体虽一而两处生。若眼耳根处唯生一。鼻无二穴身不端严。此释不然。若本来尔谁言丑陋。又猫鸱等虽生二处有何端严。若尔三根何缘生二。为所发识明了端严。现见世间。闭一目等了别色等便不分明。是故三根各生二处。已说诸蕴及处界摄。当说其义。此蕴处界别义云何。颂曰。

聚生门种族  是蕴处界义

论曰。诸有为法和合聚义是蕴义。如契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色蕴。由此聚义蕴义得成。于此经中。无常已灭名过去。若未已生名未来。已生未谢名现在。自身名内。所余名外。或约处辩。有对名粗。无对名细。或相待立。若言相待。粗细不成。此难不然。所待异故。待彼为粗未尝为细。待彼为细未尝为粗。犹如父子苦集谛等染污名劣。不染名胜。去来名远。现在名近。乃至识蕴应知亦然。而有差别。谓依五根名粗。唯依意根名细。或约地辩。毗婆沙师所说如是。大德法救复作是言。五根所取名粗色。所余名细色。非可意者名劣色。所余名胜色。不可见处名远色。在可见处名近色。过去等色如自名显受等亦然。随所依力应知远近粗细同前。心心所法生长门义是处义。训释词者。谓能生长心心所法故名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义。法种族义是界义。如一山中有多铜铁金银等族说名多界。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此中种族是生本义。如是眼等谁之生本。谓自种类同类因故。若尔无为应不名界。心心所法生之本故。有说。界声表种类义。谓十八法种类自性各别不同名十八界。若言聚义是蕴义者。蕴应假有。多实积集共所成故。如聚如我。此难不然。一实极微亦名蕴故。若尔不应言聚义是蕴义。非一实物有聚义故。有说。能荷重担义是蕴义。由此世间说肩名蕴。物所聚故。或有说者。可分段义是蕴义。故世有言。汝三蕴还我当与汝。此释越经。经说聚义是蕴义故。如契经言。诸所有色若过去等。广说如前。若谓此经显过去等一一色等各别名蕴。是故一切过去色等一一实物各各名蕴。此执非理。故彼经言。如是一切略为一聚说名蕴故。是故如聚。蕴定假有。若尔应许诸有色处亦是假有。眼等极微。要多积聚成生门故。此难非理。多积聚中一一极微。有因用故。若不尔者。根境相助共生识等。应非别处。是则应无十二处别。然毗婆沙作如是说。对法诸师若观假蕴。彼说极微一界一处一蕴少分。若不观者。彼说极微即是一界一处一蕴。此应于分假谓有分。如烧少衣亦说烧衣。何故世尊于所知境。由蕴等门作三种说。颂曰。

愚根乐三故  说蕴处界三

论曰。所化有情有三品故。世尊为说蕴等三门。传说。有情愚有三种。或愚心所总执为我。或唯愚色。或愚色心。根亦有三。谓利中钝。乐亦三种。谓乐略中及广文故。如其次第世尊为说蕴处界三。何缘世尊说余心所总置行蕴。别分受想为二蕴耶。颂曰。

诤根生死因  及次第因故

于诸心所法  受想别为蕴

论曰。诤根有二。谓著诸欲及著诸见。此二受想。如其次第为最胜因。味受力故贪著诸欲。倒想力故贪著诸见。又生死法以受及想为最胜因。由耽著受起倒想故。生死轮回。由此二因及后当说次第因故。应知别立受想为蕴。其次第因。邻次当辩。何故无为说在处界。非蕴摄耶。颂曰。

蕴不摄无为  义不相应故

论曰。三无为法不可说在色等蕴中。与色等义不相应故。谓体非色乃至非识。亦不可说为第六蕴。彼与蕴义不相应故。聚义是蕴。如前具说。谓无为法。非如色等有过去等品类差别可略一聚名无为蕴。又言取蕴为显染依。染净二依蕴言所显。无为于此二义都无。义不相应故不立蕴。有说。如瓶破非瓶。如是蕴息应非蕴。彼于处界例应成失。如是已说诸蕴废立。当说次第。颂曰。

随粗染器等  界别次第立

论曰。色有对故诸蕴中粗。无色中粗唯受行相。故世说我手等痛言。待二想粗。男女等想易了知故。行粗过识。贪嗔等行易了知故。识最为细。总取境相难分别故。由此随粗立蕴次第。或从无始生死已来。男女于色更相爱乐。此由耽著乐受味故。耽受复因倒想生故。此倒想生由烦恼故。如是烦恼依识而生。此及前三皆染污识。由此随染立蕴次第。或色如器。受类饮食。想同助味。行似厨人。识喻食者。故随器等立蕴次第。或随界别立蕴次第。谓欲界中有诸妙欲。色相显了。****静虑有胜喜等。受相显了。三无色中取空等相。想相显了。第一有中思最为胜。行相显了。此即识住。识住其中显似世间田种次第。是故诸蕴次第如是。由此五蕴无增减过。即由如是诸次第因。离行别立受想二蕴。谓受与想。于诸行中相粗生染。类食同助。二界中强故别立蕴。处界门中应先辨说六根次第。由斯境识次第可知。颂曰。

前五境唯现  四境唯所造

余用远速明  或随处次第

论曰。于六根中。眼等前五唯取现境。是故先说。意境不定。三世无为。或唯取一或二三四。所言四境唯所造者。前流至此。五中前四境唯所造。是故先说。身境不定。或取大种。或取造色。或二俱取。余谓前四。如其所应用远速明。是故先说。谓眼耳根取远境故。在二先说。二中眼用远故先说。远见山河不闻声故。又眼用速。先远见人撞击钟鼓后闻声故。鼻舌两根用俱非远。先说鼻者。由速明故。如对香美诸饮食时。鼻先嗅香舌后尝味。或于身中随所依处上下差别说根次第。谓眼所依最居其上。次耳鼻舌身多居下。意无方处。有即依止诸根生者。故最后说。何缘十处皆色蕴摄。唯于一种立色处名。又十二处体皆是法。唯于一种立法处名。颂曰。

为差别最胜  摄多增上法

故一处名色  一名为法处

论曰。为差别者。为令了知境有境性种种差别。故于色蕴就差别相建立十处不总为一。若无眼等差别想名。而体是色立名色处。此为眼等名所简别。虽标总称而即别名。又诸******处最胜。故立通名。由有对故。手等触时即便变坏。及有见故。可示在此在彼差别。又诸世间唯于此处同说为色。非于眼等。又为差别立一法处。非于一切。如色应知。又于此中摄受想等众多法故。应立通名。又增上法。所谓涅槃。此中摄故独立为法。有余师说。色处中有二十种色最粗显故。肉天圣慧三眼境故。独立色名。法处中有诸法名故。诸法智故。独立法名。诸契经中。有余种种蕴及处界名想可得。为即此摄。为离此耶。彼皆此摄。如应当知。且辩摄余诸蕴名想。颂曰。

牟尼说法蕴  数有八十千

彼体语或名  此色行蕴摄

论曰。诸说佛教语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色蕴摄。诸说佛教名为体者。彼说法蕴皆行蕴摄。此诸法蕴其量云何。颂曰。

有言诸法蕴  量如彼论说

或随蕴等言  如实行对治

论曰。有诸师言。八万法蕴一一量等法蕴足论。谓彼一一有六千颂。如对法中法蕴足说。或说。法蕴随蕴等言一一差别数有八万。谓蕴.处.界.缘起.谛.食.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觉品.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一一教门名一法蕴。如实说者。所化有情有贪嗔等八万行别。为对治彼八万行故。世尊宣说八万法蕴。如彼所说八万法蕴皆此五中二蕴所摄。如是余处诸蕴处界类亦应然。颂曰。

如是余蕴等  各随其所应

摄在前说中  应审观自相

论曰。余契经中诸蕴处界。随应摄在前所说中。如此论中所说蕴等。应审观彼一一自相。且诸经中说余五蕴。谓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五蕴。彼中戒蕴此色蕴摄。彼余四蕴此行蕴摄。又诸经说十遍处等。前八遍处。无贪性故此法处摄。若兼助伴五蕴性故。即此意处法处所摄。摄八胜处应知亦尔。空识遍处。空无边等四无色处四蕴性故。即此意处法处所摄。五解脱处慧为性故。此法处摄。若兼助伴。即此声意法处所摄。复有二处。谓无想有情天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初处即此十处所摄。无香味故。后处即此意法处摄。四蕴性故。又多界经说界差别。有六十二。随其所应当知皆此十八界摄。且彼经中所说六界。地水火风四界已说。空识二界未说其相。为即虚空名为空界。为一切识名识界耶。不尔云何。颂曰。

空界谓窍隙  传说是明闇

识界有漏识  有情生所依

论曰。诸有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为空界。如是窍隙云何应知。传说。窍隙即是明闇。非离明闇窍隙可取。故说空界明闇为体。应知此体不离昼夜。即此说名邻阿伽色。传说。阿伽谓积集色。极能为碍故名阿伽。此空界色与彼相邻。是故说名邻阿伽色。有说。阿伽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即阿伽色余碍相邻。是故说名邻阿伽色。诸有漏识名为识界。云何不说诸无漏识为识界耶。由许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故。如是诸界从续生心。至命终心恒持生故。诸无漏法则不如是。彼六界中。前四即此触界所摄。第五即此****所摄。第六即此七心界摄。彼经余界如其所应。皆即此中十八界摄。

同类推荐
  • 血证论

    血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建文皇帝遗迹

    建文皇帝遗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案汇录辛集

    台案汇录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鼓枻稿

    鼓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读史剩言

    读史剩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萤火的光芒

    萤火的光芒

    一个名叫柳思思的女孩进入了湖南的重点中学,她的愿望是什么呢?她是个叛逆期的女孩,她会愿望成真吗?
  • 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

    反映部队生活的优秀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 符文禁地

    符文禁地

    在符文之地,一个被称为符文禁地的地方,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类凭空出现了新人表示已经开了三个坑,不知道什么更,还是求收藏,求关注,求安利
  •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靖康之祸,宋金之战,中原战火燃烧。赵家皇室全部被俘,信王赵榛苏醒而来,灵魂却是千年后的特种兵赵榛。苏醒的特种兵成为信王赵榛,他在被俘中逃脱,要报仇!要抗金!要恢复河山!信王赵榛是在五马山重演历史失败?还是在烈火中崛起?且看他如何在纷乱的战火中抗金复土。解救家族!
  • 狼行夜

    狼行夜

    孤傲,坚强,却被理解成凶残和冷漠!皎洁的月亮洒下银色的光芒,照在身上!高山之巅遥望故乡,几声长啸做为回报,继续流浪!世俗的目光改变不了信念,生活的真谛,自己的王者!转身,只余下一个风雨中的身影……
  • 邪王追妻废柴三小姐

    邪王追妻废柴三小姐

    斗渣妹,欺渣男,神兽,炼丹药,哎哎,这货那里冒出来的,说好的不近女色呢?怎么偷看自己洗澡呢?某男无耻的在耳边呼着热气说,我只对你一个人色
  • 我以青春为誓

    我以青春为誓

    谁都在青春茫然失措,在铭心最无助孤单的时候,夏陈墨的出现像是阳光照进她的心,当他离开她的时候,她的世界已不再完整。“陈墨,别走好不好,我疼。”为什么他还是走的如此坚决。“夏陈墨我恨你,你为什么回来!”“铭心,你知道我爱你”青春疼痛,都在彼此心里留下最深的印记。
  • 三剑轮

    三剑轮

    传说上古邪帝遗落人间三柄邪剑:弑君、鬼阎罗、寒星。弑君代表着世间充斥着的怨怒与残暴,力量的集权是主宰一切的权柄;鬼阎罗代表着地狱无尽的欲望与罪恶,幽绿的光泽突显阴暗的冷淡,挥喝着人间的疾苦;寒星代表着世间无垠的冷酷无情,如冰川,如天山。由于梁国的兴起战乱不止,吴老将带着自己的孙女和领养的三个孩子将他们抚养长大经过漫长的武功修习后三个孩子成为了三柄邪剑的掌控者:老大尚荣军成为了梁国将军老二主存婴成为了强盗绿林中最强集团“牢”中的重要成员老三栾星成为了游走江湖的冷面侠客。昔日的兄弟经过集团的洗礼后最终刀锋相见,展开了一段人性欲望与生存、情感与内心波折的青春血泪史。这是一条不归路。
  • 不可不成魔

    不可不成魔

    这是一个死者才能修炼的世界,一个死者被生者瓜分的世界。我乃死者,不可不成魔。卿为生者,不可不成圣。魔与圣,不可不想思,亦不可不相杀。若我千千万万遍地穿越时间,改变过去,湮灭未来,你我能否逃脱这相杀的宿命,在那星光灿烂的时节重逢?我错了,原来能穿越时间的,竟不止我一人……
  • 英雄联盟之攀上巅峰

    英雄联盟之攀上巅峰

    大学走出的少年,意外接触英雄联盟比赛,渐渐崛起于电竞圈。而后受邀加入Szy俱乐部,最终与队友共同努力一起攀上巅峰!(PS:小说内容请不要对号入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