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61100000009

第9章

辩差别品

如是因界已列诸根。今于此中应更思择。世尊何故别说根名。在内界全及法一分。以增上义别说为根。彼彼事中得增上故。虽增上义诸法皆有。而极增上方立根名。谁望于谁为极增上。颂曰。

五根于四事  四根于二种

五八染净中  各别为增上

论曰。非一切根总于一事为极增上。眼等五根各于四事有增上用。一庄严身。二导养身。三生识等。四不共事。庄严身者。谓五根中随阙一根身丑陋故。导养身者。谓因见闻避险难故。及于段食能受用故。香味触三皆成段食。如有颂曰。

譬如明眼人  能避现险难

世有聪明者  能离当苦恶

多闻能知法  多闻能离罪

多闻舍无义  多闻得涅槃

身由食住  命托食存  食已令心

适悦安泰

生识等者。谓发五识及相应法。随所依根有明昧故。不共事者。谓取自境见闻嗅尝。觉别境故。有说。眼耳于能守护生身法身。如其次第有增上用。前二伽他即为此证。有说。眼耳俱能守护生法二身。亲近善士听闻正法。眼耳各为一增上故。女男命意各于二事有增上用。且女男根二增上者。一有情异。二分别异。有情异者。劫初有情形类皆等。二根生已便有女男形类差别。分别异者。进止言音乳房髻等安布差别。有说。勇怯有差别故。名有情异。衣服庄严有差别故。名分别异。有说。此于染净二品有增上力。故言于二受不律仪。起无间业断善根故。名于染品有增上力。能受律仪入道得果及离欲故。名于净品有增上力。半择迦等无如是事。命根于二有增上者。谓由命故施设诸根及根差别。由此有彼有此无彼无故。或于众同分能续及能持。于无色界要有命根。方有所生处决定故。彼起自地善染污心。或起余心。非命终故。意根于二有增上者。谓能续后有。及自在随行。能续后有者。如世尊告阿难陀言。识若不入母胎中者。精血得成羯罗蓝不。不也世尊。乃至广说。自在随行者。如契经言。

心能导世间  心能遍摄受

如是心一法  皆自在随行

有说。意根于染净品有增上力。故言于二如契经言。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乐等五受信等八根于染净中有增上力。谓乐等五于染增上贪等随眠所依事故。有说。此于染净二品俱有增上。说为耽嗜。出离依故。乐故心定。苦为信依。六依出离喜及忧舍。契经说故。信等八根于净增上。如契经说。我圣弟子。具信墙堑。具勤势力。具念防卫。心定解脱。慧为刀剑。乃至广说。此中即摄后三根故。彼于净品定有增上。若增上故立为根者。于爱见品诸烦恼中。受想二法有增上用。想应如受亦立为根。又诸烦恼于能损坏善品等中。有增上用。应成根体。又最胜故。建立诸根。一切法中涅槃最胜。何缘不立涅槃为根。又迦比罗语具手足及大便处亦立为根。于语执行及能弃舍。有增上故。如是等事不应立根。由所许根有如是相。颂曰。

心所依此别  此住此杂染

此资粮此净  由此量立根

论曰。心所依者。眼等六根。此内六处是有情本。此相差别由男女根。复由命根此一期住。此成杂染。由五受根此净资粮由信等五此成清净。由后三根。由此立根事皆究竟。不应更立想等为根。诸烦恼中爱过最重。故唯立受与彼为根。爱过重者。以契经说。爱与六处为生因故。又想非见烦恼生因。余因发生颠倒见已。妄分别想持令相续。离正对治不可断坏。故说此想与彼为因。受为爱因。俱通二种。受为过重。烦恼因故。通二因故独立为根。有余师言。想为余法。所映夺故不立为根。谓诸善想正慧映夺。诸染污想颠倒映夺。非增上故不立为根。又诸烦恼亦非增上。受于其中成增上故。唯受于彼可立为根。或损善品坏乐果事。下劣鄙秽如何立根。根是世间增上法故。又于诸法涅槃虽胜。灭诸根故不立为根。如破诸瓶。破非瓶体。又语具等亦不名根。不定杂乱太过失故。不定失者。何等语具立为语根。能发言音名为语具。此即是舌。若尔则应寻伺等法。及能引起语业诸风亦立为根。能发语故。谓寻伺等依唇齿腭咽喉等缘发起言音。非但依舌无异因故。又寻伺等于发言音是胜因故。又诸手腋管弦息等。皆能为因发言音故。不应唯立舌为语根。若谓了色亦由言故。不应独立眼为根者。理必不然。诸生盲人虽闻说色。不了青等差别相故。手于执取不应名根。口等亦能执取物故。足于行动不应名根。蛇鱼等类不由于足有行动故。出大便处于能弃舍不应名根。口等亦能有弃舍故。杂乱失者。彼所立根应成杂乱。口能执取及弃舍故。手足俱有执行用故。有如是等杂乱过失太过失者。彼所立根应无限量。若舌根异语根异者。应许鼻根与息根异。如舌能语鼻通息故。若此于彼少有作用即立为根。是则咽喉齿唇肚等。于诸吞嚼摄持等事。有增上故应立为根。或一切因于生自果。皆增上故应并立根。故迦比罗如童子戏。不应许彼语具等根。已说根义及建立因。当说诸根一一自体。此中眼等乃至男根。前此品中已辩其相。谓彼识依五种净色名眼等根。女男二根从身一分差别而立。命根体是不相应故。不相应中至时当辩。信等体是心所法故。心所法中至时当辩乐等五受三无漏根更无辩处。故今应释。颂曰。

身不悦名苦  即此悦名乐

及三定心悦  余处此名喜

心不悦名忧  中舍二无别

见修无学道  依九立三根

论曰。身谓身受。依色根故。即五识相应受。言不悦者。是损恼义。于五识俱领触受内。能损恼者名为苦根。所言悦者是摄益义。即五识俱领触受内。能摄益者名为乐根。初静虑中三识俱乐。亦此所摄种类同故。第三静虑意识俱受。能摄益者亦名乐根。彼地更无余识身故。即意俱悦立为乐根。意识俱生悦受有二。在第三定说名为乐。由此地中离喜贪故。除第三定。下三地中说名喜根。有喜贪故。此二心悦摄益义同。行相何殊分为喜乐。由行相转有差别故。若有心悦安静行转。名为乐根。若有心悦粗动行转。名为喜根。或复乐根摄益力胜。喜根摄益则不如是。由此第三静虑地乐。诸圣说为所耽著处。与意识俱能损恼受。是心不悦名曰忧根。已约身心悦不悦受。行相差别立四受根。所言中舍二无别者。中是非悦非不悦义。即不苦乐说名舍根。身心受中此定何受。应言此受通在身心。苦乐何缘各分为二。不苦不乐唯立一根。此在身心无差别故。谓心苦乐多分躁动。苦乐在身则为安住。不苦不乐在身在心。行相无差唯安住故。又心苦乐多分别生。在身不然随境力故。阿罗汉等亦如是生。舍在身心俱无分别。处中行相任运而起。又苦乐受在身在心。于怨于亲行相转异。不苦不乐在身在心。于中庸境行相无异。是故苦乐各分为二。不苦不乐唯立一根。已释乐等诸受根体。三无漏根今次应释。不可一一别说其体。应就三道依九总立。意乐喜舍信等五根。此九三道中即是三无漏。谓在见道意等九法。即是未知当知根体。未知当知行相转故。若在修道意等九法。即是第二已知根体。为欲断除余随眠故。于已知境数复了知。在无学道。意等九法即是第三具知根体。知自己知。故名为知。习知成性故。或能护知故。名为具知。九根相应合成此事。故意等八亦得此名。如是根名虽二十二。而诸根体但有十七。女男二根身根摄故。三无漏根九根摄故。如是已释根体不同。当辩诸门义类差别此二十二根中几有漏几无漏。颂曰。

唯无漏后三  有色命忧苦

当知唯有漏  通二余九根

论曰。次前所说最后三根。体唯无漏。是无垢义。垢之与漏名异体同。七有色根色蕴摄故。名为有色。此有色根命及忧苦一向有漏。九通二者。即前所说三无漏摄。意等九根名为无漏。余意等九是名有漏。有说信等亦唯无漏。此不应理。如世尊言。我若于此信等五根。未如实知是集没味过患出离。未能超此天人世间。乃至广说非无漏法。应作如是次第观察。又佛未转正****时。先以佛眼遍观世间。诸有情类有利中软诸根差别。此广决择如顺正理。如是已说有漏无漏。二十二根中。几是异熟。几非异熟。颂曰。

命唯是异熟  忧及后八非

色意余四受  一一皆通二

论曰。且无分别。此诸根中。唯一命根定是异熟。如何此命可无分别。定果命根非异熟故。如是命根亦是异熟。得边际定应果苾刍。于僧众中或别人所施思果故。诸我能感富异熟业。愿皆转招寿异熟果。圣所说故。有说彼由边际定力。引取前生顺不定受。业所感寿令现受用。复有欲令边际定力引前生业残异熟果。忧根及后信等八根皆非异熟。有记性故。经说有业顺忧受者。依受相应言顺无过。如言有触顺乐受等。何缘定知忧非异熟。离欲贪者不随转故。异熟不然。故非异熟。如何定知离欲贪者。忧不随转。忧是无知等流果故。阿罗汉等一切无知皆已断故。诸怨憎相彼无有故。诸阿罗汉离欲贪者。已断欲界诸灾患故。诸怨憎相亦皆无有。又彼相续多欢悦故。离欲贪者。忧不随转。故知忧根。越异熟法余根通二。义准已成。谓七色意根。除忧余四受。十二一一皆通二类。七有色根若所长养。则非异熟。余皆异熟。意及四受若善染污若威仪路。及工巧处并能变化。随其所应亦非异熟。余皆异熟。如是已说是异熟等。二十二根中几有异熟。几无异熟。颂曰。

忧定有异熟  前八后三无

意余受信等  一一皆通二

论曰。如前所说。忧根当知定有异熟。定言意显唯有非无遮非异熟。因无记无漏故。眼等前八及最后三。此十一根定无异熟。八无记故。三无漏故。余皆通二。义准已成。谓意根余四受信等言等取精进等四根。此十一一皆通二类。意乐喜舍若不善善有漏有异熟。若无记无漏无异熟。苦根若善不善有异熟。若无记无异熟。信等五根。若有漏有异熟。若无漏无异熟。如是已说有异熟等。二十二根中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唯善后八根  忧通善不善

意余受三种  前八唯无记

论曰。信等五根及三无漏。一向是善。忧根唯通善不善性。意及四受皆通三性。眼等八根唯是无记。如是已说善不善等。二十二根中几欲界系几****系几无色界系。颂曰。

欲色无色界  如次除后三

兼女男忧苦  并余色喜乐

论曰。欲界除后三无漏根。由彼三根唯不系故。准知。欲界系有余十九根。****如前除三无漏。亦除男女忧苦四根。准知。十五根亦通****系。除男女者。****已离****法故。除此无因须受用故。有说由此身丑陋故。此说不然。阴藏隐密非丑陋故。然佛置彼在男品中。如契经说。无处无容女身为梵。有处有容男为梵者。离欲威猛似男用故。如有称赞大梵王言。

同类推荐
  • 公门果报录

    公门果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蔷薇

    蔷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本事方续集

    本事方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anny's Own Story

    Danny's Own Sto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北朝杂记

    南北朝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傲睨九霄

    傲睨九霄

    修炼一途,功基为主。合天地之罡煞,融穹窿之气息。拥搏穹之力,铸穹之魂,赋穹之灵。受九劫轮回,跨神魔两境,化天下之圣……少年杨彻,天赋卓绝,乃是苏城三家家族之一的杨家外层族人,少年将怀着强者之心,闯向这精妙绝伦的世界……
  •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等。
  •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本书内容以员工核心品质——人品为主线,秉持深厚的人文关怀,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与平实的语言,生动系统地诠释了人品的价值,剖析了好人品才是每一个人的黄金招牌。本书对于企业和组织全面提升凝聚力与竞争力,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员工锤炼人品、提升工作原动力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书适合所有在职人员阅读,尤其适合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政府公职人员培训。
  • 罗锅富翁

    罗锅富翁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黄河滩区一个贫困的小乡村里,一个地主分子的遗孀在垃圾堆里捡到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是一个残疾婴儿。老太太一边捡垃圾,一边抚养着这个捡来的孩子。她自己成为孩子的奶奶。她告诉这个孩子,他的父母到酆都去了。她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做罗国。罗国在老太太的照顾下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他被大家歧视,他没有资格上学,没有资格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自己在一个偏僻的小庙里看芦苇,看小燕子飞舞。在一次回家的时候,奶奶离开了罗国,罗国马上成为一个没有人要的孤儿。那一年他刚刚六岁。罗国计划自己去四川酆都去找自己的父母。他不知道酆都在哪里,但是他觉得酆都就在西方。
  • 琴声晏然

    琴声晏然

    青晏:“今日一别,当无再见之日。百年之后,晏,亦不可伴走黄泉。但晏有憾无悔。青氏一族,传承上古之灵,自应守护这芸芸众生。观我大明,先逢战乱,后出妖邪,路有饿殍,民不聊生。今我辈十人,献己命而保天下,死得其所。然天下人中,晏唯负尔,若得那来世,纵踏遍千山万水,也定将你寻得,从此,再无离分”。魏公村樵夫:“卡。不错,这段剪了作宣传片。收工,领盒饭了。”
  • 泪中痕

    泪中痕

    他来自哪?父母是谁?为什么被抛弃?成了武鼎的执念,他为了解一切,踏上了修炼的道路,一路上披荆斩棘,一无所有的他,究竟能走到哪一步?没有神没有佛的世界,但他被人成为杀神,被称为活佛。贪婪是原罪,我要。。。。。
  • 综漫之圣罪羁绊

    综漫之圣罪羁绊

    七圣七罪,不属于神、魔、妖任何一方,世界上至圣洁至罪恶的存在,却无人知道七圣七罪的真实身份。神崇敬七圣,却不知道他们同时也是七罪,妖魔敬畏七罪,却不知道他们也是七圣。身为制裁者,他们本身的情感是被禁止的,但作为七圣七罪之首的某只却在毫无自觉的将情感带入他们之后离开,丝毫没有身为boss的自觉......千年的等待,某boss无意中掉入动漫界,与其他六罪接踵相遇,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未来......【猎人+死神+海贼王+吸血鬼骑士+火影+通灵王+其他】
  • 黑椒炒三国

    黑椒炒三国

    三国写了很多了,也看了很多。主角无敌,始终无敌!泡妞无敌,打架无敌,智慧无敌!一个十几岁的学生,能把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名人玩的团团转。看多了,就有些失落从内心升起。想找本自己喜欢的,却始终没有发现能满足自己胃口的书。无奈,兄弟自己下厨,小炒一盘三国,希望诸位能捧个场!
  • 大明狂儒:美猴王之父

    大明狂儒:美猴王之父

    第一部为吴承恩和《西游记》作传的长篇小说!本书略带魔幻的色彩,通过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无情揭露,生动地描写了吴承恩一生的经历和创作《西游记》的社会背景、人物原型与诞生过程,反映了吴承恩不平凡的一生和他追求真理、向往和平以及毕生追求的“猴王精神”。
  • 玄圭

    玄圭

    学院开学在即,朴素而又玄奇的他,姗姗来迟!“他?他是谁?”他是我们的朋友!“他怎么样?”他很公正“为什么?”他有永恒的眼睛“他在哪?”找寻太阳与月亮的足迹“太阳在哪?”在帽子上面“月亮在哪?”在袍子下面“他在哪?”在你脚下“怎么找到他”向西走5步,向北走7步,向东走11步,向南走9步“他在哪?”他就在你身后,一直关怀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