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82300000004

第4章 伤寒用药说(1)

夫医者何。犹防之将也。凡视人疾。在究其浅深之异而疗之。且疾之袭人。若寇之侵境。方其至也。必瞰其势之强弱。先以安抚,次以讲和。戒严守御。以防其逆也。如坚然不退。至再至三。恣强肆侮。意谋土地也。当此之际。奈何必选将练兵。克期攻战。寇灭乃已。若怆惶无措。则地土陷矣。岂非将者。不识韬略。不知合变。以致误也。可胜叹哉。

夫今之医。不阅方书。不察脉理。临症茫然。当解而不解。当吐下而不吐下。畏首畏尾。颠倒错乱。助病日深。殊不知医乃司命。其可轻忽如此。大抵病之轻浅者。即为和解。深重者。即便攻击。故曰用药之时。胆欲大而心欲小。毋使君臣失职。佐使不当。反嫁疾焉。苟能如将之用兵。进退合宜。操存有法。何疾之不知也。余每察脉用药。觉有疑滞。幸承先师之诲。故姑撮其要领。以告后人云。

第一·白苔舌

舌见白苔滑者。邪初入里也。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乃少阳半表半里之证也。宜用小柴胡汤、栀子豉汤治之。

白色为寒。表症有之。里症有之。而虚症实症亦有之。凡风寒湿邪。国中皮腠。即为白苔。寒湿本系阴邪。

白为凉象。故舌苔白色。如白滑而腻者。湿与痰也。白滑浓腻者。湿痰与寒也。惟薄白如无,则为虚寒。白如积粉。则湿热或痰热也。因肺主卫、主气、又主皮毛。而太阳经亦主一身之表。凡受风寒。先入皮毛。内应于肺。其舌无苔而润。

或微白而薄。或浮白薄滑。外证必恶寒发热。而口不渴。此是风寒初感也。治宜辛温解表。如苔白而燥刺者。外证初在微寒。继即发热不已。此是温邪在肺。治宜辛凉清解。如苔白而粘腻者。外证必发热、头重。身痛而口不渴。此是湿邪在于气分也。治宜解肌去湿。如舌苔白燥、或白而边红。外证见发热口渴。咳嗽喉痛。此是风温入肺。治宜轻清凉解。

如苔白中带红。外证头痛身热。口苦、眼赤、胁痛、耳鸣、脉象浮弦而数者。太阳之邪已入少阳也。治宜清解少阳。或白苔浮滑。带腻、带涨。刮之有净、有不净者。亦有尖白根黄者。是邪在少阳经之半表半里也。至若此苔系是白滑而边淡红,邪在半表半里膈膜之间。即《金匮要略》所谓“舌上如苔。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之候。故用小柴胡汤以达膈膜之邪。即栀子豉汤亦为清热达邪之良剂也。

小柴胡汤柴胡(四钱)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二钱) 半夏(二钱)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钟,温服。

程应旄曰。方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营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也。

栀子豉汤(从金匮要略新补)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山栀味苦性寒。其子色赤象心。其花色白象肺。故为从肺入心。以治心中烦热而导之下行。兼除上下之邪热。豆形色黑象肾。蒸发为豉。其性轻浮。能引肾中水液上升,以降心中之热。而除胃外之邪。夫心肾相济。阴阳相和。

则烦热懊 等证俱解。而为清热退邪之良剂也。

第二·将瘟舌

舌见红色。热蓄于内也。不问何经。宜用透顶清神散治之。

瘟舌舌色如淡红、嫩红、或白中带红。外证初起微寒。继即发热不已。口渴甚者。温邪初起也。治宜辛凉清解。

如纯红或鲜红起刺者。胆经与营分邪热炽盛也。治宜苦寒清解。如不解,是温邪伏于少阴。而发于少阳之表。治以滋少阴之液。则少阳之热自解。如舌绛神呆。语言颠倒。小便赤涩。点滴如稠者。此热结膀胱也。急宜导赤清热。如舌色鲜红。神昏谵语。见于斑疹已透之后者。热痰乘于胞络也。治宜清热消痰。若舌色鲜泽纯红。外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者。温邪入于胞络也。轻则于清解药中,加广郁金、鲜石菖蒲等味以开之。重则用牛黄丸至宝丹等、以芳香开窍,又据《舌鉴辨正》谓“将瘟舌。即纯红舌。非纯而不杂。即瘀红之色也。”脏腑热极者、中时疫者、误服温补者,皆有之。宜三黄白虎加连翘。或大小承气等酌用。此舌亦有表证者。则两脸周身必发热、头晕、目眩、乍热乍寒、脉浮数。邪热在太阳也。宜薄荷、荆芥、葛根、生甘草、凉散表邪。不可遽用“寒凉攻下”。今此舌只用含有刺戟性之透顶清神散以吹鼻取嚏。因病在神识昏愦之际。乃是临时救急之法也。

透顶清神散猪牙皂角 细辛 白芷 当归上为细末。各等分。和匀。病患先噙水一口。以药少许吹鼻内。吐出水。取嚏为度。如未嚏,仍用此药吹入。凡瘟疫之家。不拘已未患者。皆宜用之。

此方取细辛、皂角。善能刺戟神经以开窍。配以白芷之芳香上达。当归之通脉舒筋。仿通关散之意以吹鼻取嚏。凡遇神识昏愦。人事不知之症。临时用之。即能开窍而苏神也。

第三·中焙舌

舌见红色。内有黑形如小舌者。乃邪热结于里也。君火炽盛。反兼水化。宜凉膈散、大柴胡汤下之也。

中焙舌图邪热传里。热结燥实。治宜急下存津。故凡苔见黑色。病必不轻。无论寒热虚实。皆有黑苔。惟以润、燥、老、嫩为辨。今此舌中黑而边纯红。系是邪热入里。灼烁胃津。故用凉膈散。去其膈中无形之热。再用大柴胡汤之表里兼治也。

凉膈散生甘草(二两) 大黄(二两) 连翘(四两) 山栀子(一两) 薄荷叶 黄芩 朴硝(各一两)每服一两。水二盏。淡竹叶二十余片。煎至一盏。去渣,入生蜜少许。不拘时热服。以利为度。

此方即调胃承气汤。加连翘、薄荷、山栀、黄芩、竹叶。为清膈热之良剂。汪昂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散火于上。而以大黄、芒硝之猛利。荡热于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

大柴胡汤柴胡(四钱) 黄芩 芍药(各一钱五分) 半夏 大黄(各二钱五分) 枳实(麸炒二钱)上 咀。每服八钱。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温服。

陈古愚曰。方用芍药、黄芩、枳实、大黄者。以病势内入。必取苦泄之品,以解在内之烦急也。又用柴胡、半夏、以启一阴一阳之气。生姜、大枣、以宣发中焦之气。盖病势虽已内入。而病情仍欲外达。故制此汤。还藉少阳之枢而外出。非若承气之承热气也。

第四·生斑舌

舌有红色而有小黑点者。热毒乘虚入胃。蓄热则发斑。宜用玄参升麻葛根汤、化斑汤解之。

生斑舌图舌苔纯红起刺者。外证必有烦躁不宁。耳聋颧红。胸前发斑。甚则神昏谵语。治宜清少阳之热。解营分之邪。或舌如芒刺。斑见紫色。目赤面红。神呆不语。治宜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丹皮、芍药。)去芍药,加焦山栀、银花、菖蒲等味。以解包络之热,至于斑色之轻重。前贤吴坤安分辨甚晰。其言曰。“凡斑疹赤者为胃热。紫色为热甚。

紫黑为胃烂。赤斑五死五生。黑斑九死一生。鲜红起发稀朗者。虽大不妨。如针头稠密。紫黑成片者难治。蓝斑黑斑者死。”又据《舌鉴辨正》。对于此舌之治法。大相悬殊。爰述其言曰。“全舌纯红而有小黑点者。脏腑皆热也。伤寒邪传阳明府。失治、以致邪火逼入三阴证。或疫毒直中三阴证。或实热人误服辛温药。燥伤三阴证均有之。不论老少何病何脉。

见此舌,即宜十全苦寒救补汤。(生石膏八两研粉 生知母六钱去毛 黄柏四钱 黄芩六钱 大黄 芒硝各三钱 生陈浓朴一钱 生枳实钱半 暹犀角尖四钱)倍加真犀角尖。连服必愈。旧说用元参、升麻葛根汤及化斑汤。误人多矣。”但舌苔有红中兼紫黑斑。或外证兼发斑者。心胃热极也。宜用三黄汤。(黄连、黄芩、大黄。)合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减治之。

玄参升麻葛根汤即玄参升麻汤加葛根。

升麻性主上升。为升发上行之专药。如若治伤寒失表失清,及温暑时邪,与胃热相抟而发斑之症。须防肺气上逆。转致喘嗽之患。葛根虽能鼓舞胃气。升津止渴而解肌热。若治发斑亦不相宜。是以先贤朱震亨先生曾有“凡斑疹已见红点。不可用升麻葛根汤。恐表虚反增斑烂也”之戒。至若元参。虽能滋液消斑。兹与升麻、葛根同用。恐是杯水车薪。无益于事。故《舌鉴辨正》有“误人多矣”之讥评也。

化斑汤即白虎汤加人参。

赵以德云。“石膏能治三焦火热。功多于清肺。退肺中之火。故用为君。知母亦就肺中泻心火。滋水之源。

人参生津。益所伤之气为臣。粳米甘草补土以资金而为佐也。”据是以观。则知是方以救肺为主。虽亦能清胃生津。惟治舌红而有黑点。热毒入胃而发斑之证。尚须参用承气法为是。

第五·红星舌

红星舌舌见淡红中有大红星者。乃少阴君火。热之盛也。所不盛者。假火势以侮脾土。将欲发黄之后也。宜茵陈五苓散治之。

发黄有如橘黄而明者。阳明热胜也。有如熏黄而晦者。太阴湿胜也。且以小便不利为湿热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发黄。最宜辨明症候而施治焉。兹以湿热瘀郁熏蒸成黄。故以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加茵陈以清渗湿热。

是属湿热发黄之治法。倘如失治之后。则郁热炽盛。灼耗脾液。而舌现红星。成为热毒传里之症。如《舌鉴辨正》所谓“全舌纯红而深红星。乃脏腑血分皆热也。中燥火者。中疫毒者,实热人误服温补者皆有之。其病多大热大渴。心胸胀满。皮肤燥痒。日夜不能眠。大便秘、小便涩不等。(均属里症)宜十全苦寒救补汤急投”者是也。

五苓散泽泻(二两五钱)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两五钱) 官桂(五钱) 木通 滑石(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上为末,每服五钱,入姜汁并蜜各少许,用白滚水调服。

《医宗金鉴》云。“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并泻水热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须桂上升。通阳之效捷、气腾津化。渴自止也。”又云。“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克也。”兹又加以滑石、甘草、木通者。因太阴湿郁蒸热为黄。既宣其气化。并渗其湿热。使黄从小便而解也。

第六·黑尖舌

黑尖舌图舌见红色。尖见青黑者。水虚火实。肾热所致。宜用竹叶石膏汤治之。

伤寒传热入里。则舌苔变黑。有自舌中黑起延及尖根者。亦有自尖根黑起延至中心者。治宜急清阳明之热。

以救胃中之燥。故以竹叶石膏汤主之。倘如热邪炽甚。则变芒刺干焦。急宜犀角地黄汤去芍,加花粉、麦冬、石斛等味。

以养胃液而退邪热。庶几外可得汗而解。内可热清而愈。然亦有仿用承气之例。而急下以救液者。盖因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故宜急清胃热而存肾液为治也。

竹叶石膏汤(从伤寒论新补)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粳米(半升)上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张仲景先生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急欲吐之方也。张隐庵曰。“竹叶凌冬青翠。得冬令寒水之气。半夏生当夏半。得一阴之气。参草粳米。资养胃气以生津液。麦冬通胃气之络。石膏纹肌色白。能通胃中之逆气。达于肌腠。总令津液生而中气足。虚热解而吐自平矣。”兹治舌见红色而尖见青黑者。是清胃热而存津液也。

第七·里圈舌

舌见淡红色,而中有一红晕。沿皆纯黑。乃余毒遗于心胞络之间。与邪火郁结。二火亢极。故有是症。以承气汤下之。

里圈舌舌苔淡红而起重晕者。乃是温病热毒传内之证也。热毒传内一次。舌增红晕一层。一晕尚轻。二晕为重。

三晕必死。因其邪热上乘胞络。外证必有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或发斑疹等证。症极危险。故先治以调胃承气汤。速清热毒而存液也。

调胃承气汤 炙甘草(三钱) 大黄(六钱) 硝(二钱)上 咀,用水一钟半。先煎甘草、大黄,将熟去渣。下芒硝。再煎三五沸,顿热服。

内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故君以大黄之苦寒涤热。臣以芒硝之咸寒软坚。

更佐甘草之甘缓。俾留硝黄于胃中。清热而解毒也。

第八·人裂舌

舌见红色。更有裂纹如人字形。亦有此形者。(介按∶此句指图形而言。)乃君火燔灼。热毒炎上。故发裂也。宜用凉膈散治之。

人裂舌年老之人。辄有舌中开裂。其苔则滑腻。或滑而微白。乃是津液干枯之体。而患寒湿之象。治疗适当。尚属不妨。惟不论男妇老少。凡患暑温燥热之症。而见苔色焦黄。或兼灰黑燥刺。致有裂纹如人字。或如爻字。外证身热口渴。甚则神昏、谵语。治宜亟与白虎汤合承气汤。以急下而救液。今治以凉膈散者。是使热降清升。上下通治之义也。

前贤梁特岩云。“不论白、红、黄、黑各舌,若中有裂纹。如川字、爻字、人字不等。或裂字直槽者。多由实热人误服温补药。热火在脏腑相争所致。大承气虽能下毒。而未能凉沁肠胃。宜以白虎汤合与承气。循环急服。不知者以为太重。

实则力求周密之策也。”凡实热内逼而见此舌。皆宜如此以治之。

凉膈散(方见前)

第九·虫碎舌

同类推荐
  • 佛说长者音悦经

    佛说长者音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孚远县乡土志

    孚远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朝鲜禅教考

    朝鲜禅教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算学启蒙总括

    算学启蒙总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我爱你:爱了整整一个曾经

    我爱你:爱了整整一个曾经

    他,上市公司的霸道总裁,多金帅气,身边美女如云,却偏偏对她一往情深。她,黑道上赫赫有名的雇佣兵,凡是听到她名号的人都会退让三分。“什么?女佣?”这是冷蛇这么多年听到的最滑稽的玩笑,她血雨拼杀这么多年,最后竟然去干保姆的活。好吧,为了钱,她忍了。他,阳光温暖,却一直在她的身后默默守护着她,为她挡风遮雨。又最后是否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 若只如初见:简单的幸福

    若只如初见:简单的幸福

    三年蜕变,一场抢人大战爆发!“是我的,你抢不走!”“呵,要试试吗?”“哼,来啊,怕你啊?”许晨无奈地看着两人厮杀,火药味越来越强烈,呜,搞什么啊!!林熙然天天送花给许晨,每天说早安,带着她晨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她准备生日狂欢。欧阳辰溪自然要更酷炫,抢走林氏的案子,轻而易举让林熙然的计划泡汤,趁着漏洞为许晨遮风挡雨。“晨晨,嫁给我好吗?”“嗯!”看着两人幸福地相拥在一起,欧阳辰溪黯然退场,“没事,我可以一直守护你。”心只有一个,也只属于一个人。<若只如初见:简单的幸福,新书各种求!>
  • 庭院中的卡农

    庭院中的卡农

    她,曾一度放弃她最爱的小提琴,因为遇见他,她又重新拾起她那份对音乐的热爱;他是从小备受关注的天才小提琴手,父母都是著名的音乐家,因为遇见她,他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奏.......他,温柔可靠,成绩优秀的学长,学校公认的单簧管王子;她,胆小却坚强,一个一上台就紧张的不得了的长笛演奏者;他,梦想是用热情奔放的小号打动了所有的观众;还有他,还有他们......一场华丽的音乐盛宴即将上演,天才们的对决即将开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天才?PS:本文有部分情节参照动漫《金色琴弦》(作者只是个喜爱看动漫的脑残粉,绝无恶意(*/ω╲*))
  • 天境传奇

    天境传奇

    她是天域门第一十三代嫡传弟子,也是江湖的绝色女侠燕无痕;他是天域门剑宗宗师,也是江湖人称医剑双绝玉树临风的玉面公子;他是以美貌文武集一身的京城第一公子东凌云;他是与正义对抗的冥影神教教主夜峰,被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四人会演绎出怎么样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当浮华散去,天下归初,谁会记得那时的他……那时的她……
  • 呢喃

    呢喃

    那日的家庭聚会,他高高地坐在远处,任家中的长辈对他说怎样的话,他都是僵硬地扯起嘴角,礼貌的回报一个笑容,奶奶拉起同样默不作声的温暖,“看看我这孙女,如今长得真是漂亮。”她扬起笑脸,将骨子里的清冷掩去,一直沉默的他看着温暖,浅浅开口,“你叫什么?”温暖朝他望去,面带微笑的直视他,“温暖,小叔。”易暖城勾起唇角,有意思,真的有意思,他不笨,她也不傻,在这深深地温家中,他们是两个寂寞的灵魂,虽各自清醒,但禁不住沉沦。
  • 毒诱天下:独宠妖孽妃

    毒诱天下:独宠妖孽妃

    (腹黑对上腹黑,强大与强大的碰撞)艾凝儿,21世纪的黑道大小姐。容貌绝美,慵懒腹黑。一身医术,一手毒术。唯一不会的是武。一朝穿越。不会武的她将用什么在这个尚武的世界掀起一番惊涛骇浪,谱写出一曲怎样的乱世华章?医术是她自保的武器,毒术是她报复的手段。
  • 天魔九剑诀

    天魔九剑诀

    “穿越?别特么逗我了,怎么可能?我堂堂护龙一族高手怎么会相信这些呢?“刘辰道。事事无绝对,华夏护龙一族高手,杀手界的魔影,做个飞机竟然失事了。他穿越到了唐朝,从此又是一个风骚的人生!战突厥、平波斯、还意外进入了修行界。几百年后,有人评价:刘辰一去修行界,修行界美女的质量至少倒退五千年!九天玄女美吧?到了哥面前照样得跪。什么魔族魔女?什么光明天使?老子眼里都是浮云!新人,求照顾!求推荐!求收藏!求人气和点击!天魔九剑诀贴吧已经建立大家可以去看看!
  • 贬仙当官

    贬仙当官

    大仙宋融因故被贬落凡尘,须造福苍生才能重返仙界。
  • 都市猎鬼传

    都市猎鬼传

    人死了之后便产生了魂,当魂拥有了执念不愿离开人界就成了鬼。鬼,轻者祸乱人身使人体虚弱生病,重者戾气四溢为祸一方。所以,自古以来人与鬼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道士这一职业便孕育而生。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道士的身影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兴职业——猎鬼人。他们以传统道法为基,现代科技为辅。法术与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不断与世间恶鬼相周旋。而猎鬼又不是一般的捉鬼过程,期间凶险万分稍不注意就有生命危险,所以猎鬼人是少之又少。以下便是猎鬼人的猎鬼经历,希望给各位看官留下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世人知晓猎鬼这一行当。
  • 梦御雪冥之亿年冰山

    梦御雪冥之亿年冰山

    寒林幽雪和她的妹妹寒林幽落小时候被折磨的生不如死,而寒林幽落生死未卜,寒林幽雪一心想着找到妹妹和找仇人报仇,但在这当中遇到她的另一半,事情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