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58600000011

第11章

论。云何为二至尽知故 释曰。下释有二。初正显用相。后问答释疑。前中亦二。初直显其义。后重牒分别。前中又二。先明应身。后显报身。此初也。文中二节。初显见粗色相。凡夫二乘而见佛者。依于分别事识见也。此识不知诸境唯心。执有外境而起分别。依此粗识分别佛身。但见应身粗色之相。不见报身微妙色相。故所见者名为应身。以不知下释见粗所以。迷相唯心故云从外。谓佛外从兜率天来。又不达色离分齐。相谓佛色相。但丈六等迷分齐。色相无分齐。是故名为不尽知也。转识现者。此有多释。有义。转识即是前七。谓前七识能起妄境。如于净空见花等。今由此识妄见佛身。故说依于转识现也。以佛唯是第一义谛故。唯转识妄所见耳。有义。前说其理不成。乃说无利他用故。本识亦能现妄境界。非唯前七名转识。即是黎耶三细之中第二转相。意显佛身从本识起故。于三细随举其一。谓见佛者有因有缘。缘谓诸佛大悲愿力。因谓众生本识善种。以悲愿缘击发识种。以于本识变现佛身。余处约缘但说佛现报化色相。此唯就因故说依于转识而现。有义。此说理未圆明。转谓本识理即可然。见佛因缘依法相义。不显真妄和合义故。此识既是真妄和合故。于此位说现佛身。欲显真妄因缘现故。因谓众生清净真体。缘谓众生无明妄念。众生真心佛体无二。忘念迷故。是时真如但随染相不显净用。由其本觉内熏无明令彼妄心而起厌求。有厌求故真用即现。厌求劣故用相即粗。厌求渐增。用相转细。如是渐渐乃至心源无明既尽。厌求都息。始觉同本用还归体平等。平等无二无别 何有报应色相可现。未至心源用相识中随根显现粗细之相。故说佛身转识现也。若尔但是从真现佛。何故说言转识现耶。答。以唯真如不能独现故就和合说转识现。谓随流生死妄有功能。妄虽有功离真不立。若返流出缠真有功能。真虽有功离妄不显。故真现佛必假妄缘。故就和合说其用耳。若尔乃是自心真用如何说言佛报化耶。答。众生真心即诸佛体故。花严经依此颂云。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造诸如来不增减经。又作是说。法身即众生。众生即法身。法身众生义一名异。既诸法身起报化用。何故不是众生心耶。若尔心佛自作众生。何故说言佛悲愿力。答。即此真心是佛悲愿。谓众生心与佛无二。诸佛悲愿既依真起故。亦即在众生真心。众生厌求。真用显现。何得不是佛悲愿耶。即是性起无缘大悲及即自体无障碍愿。若尔众生无始有心何不早起用而灭无明耶。答。真熏无力未厌求故。若尔本觉既先来有。何不早熏令厌求耶。答。无明厚薄性不同故。因缘前后有互阙故。若尔真心即是佛者。宁说修因而得成耶。答。以本始觉有差别故。若约本觉随染义边说众生心即名为佛。然其始觉亦修生觉至心源平等一际。何有差别说从生耶

论。二者依于至名为报身 释曰。下显报身。于中有三。初约识举人明其所见。次显依正二报之相。后结果由因释显报名。此初也。十解已上诸菩萨等转彼业识成能见智。即依此智见佛报身。故说依于业识见也。非谓业识即是能见。此识微细未能见故。说无明力转彼业识而成妄见。今由真熏转彼业识成能见智故。说依业而见佛也

论。身有无量至有无量好 释曰。下显报相。于中有二。初正报。后依报。此初也。身无分齐云无无量色。依身有相。相亦无边。依相有好。好亦无尽。或青黄等色无无量故。一色之中无边相故。一相之内无限好故。相以表德令人敬德而念佛。好为严身令人爱乐而亲近。故说佛身有相好等

论。所住依果至不毁不失 释曰。显依报言依果者。所依净土。能依正报无有边故。所住依果亦有无量大花王众所等具足。净土诸胜圆满。是故复云种种庄严随所示现皆真如。现无限量云无有边。当无终极云不穷尽。互融无碍云无分齐。随其业行所感何相。而所应者即皆常住。非如化土。所示现者三灾实坏。恶人损失故言随应住枝等

论。如是功德至为报身 释曰。此结果由因释报名也。如是依正功德报相无障无碍。不思议事皆因十度深行之熏。及由本觉不思议熏内外二因之所成就乐相圆满故名为报

论。复次凡夫至说为应身 释曰。上直显竟。次下重牒。于中有二。先应。后报。此初也。前说应身通凡所见。然其凡小所见既殊。今显梦异重明应身。故言复次凡夫见等。二乘见佛是出世身阿罗汉身金人身等。凡夫见者六道不同。地狱见佛如黑象脚以色属长者见三尺身。外道见为涂灰身等。又提谓等以人天德见为精神及天仙等。准此六道所见各殊。皆非出世相同苦谛。是故名为非受乐相。果不称因。非外因报。但随人现说之为应

论。初发意菩萨至法身位故 释曰。下显报身。于中有二。先明地前所见。后显地上所见。此初也。前明报身通地前后。今简比证重明报身。此文即显地前见也。文中二节。初正明所见。依比观门见真如理。是相似觉名少分见。异前十信故谓之深。异后真证故但云信。知彼等者。显分见相。以见真如异凡小故。知佛身土无来去等。唯依心现释。无来去妄心故。有来无所来。从妄惑故无智无所至。不离真如释离分齐 既彼色相不离真故。皆等真如无分齐也。此说地前所见报身。摄论等说地上见者。彼约地上亲证真如得证相应成就处说。今就地前少分见真比观相应少分见说。既非真见。与彼无违。但异凡小心外取佛故。约唯心少分显见。然此菩萨犹分别者。此即简异地上菩萨。以依观而得深解。未证真故有分别也

论。若得净心至违相见故 释曰。此显地上所见。文中三答。初明见胜。用相过前故云微妙。随位渐增故云转胜。非但异前所见转胜。而于地地见亦转增。乃至已下次明见极。有义。此中见究竟者至金刚。后用即归体穷其源故云见究竟。有义。此释深为不可业相。若尽更无见相。云何而言见之究竟。应言究竟穷极之义。尽地菩萨见佛报身。身相之极名见究竟。金刚后心更不见故。若离已下此明见妄。谓离业识即名为佛。诸佛唯是真如法身无有彼此色相可见故。此业识妄有所见。若离业识则无见也。若尔何用起现识耶。以于业识有色相故。答。据说前后言业相。初非业相时未有现相。但就本识随一而说。如依业识生灭相示。岂示性德唯业识耶。若无业识即无转现。随现色相故现色功。通业转现非独现识。由此诸德说转本识成圆镜智作佛体等

论。问曰若诸至能现色相 释曰。上明用相。次显释疑。于中问答。此初也。若谓法身无色相者。云何能现报化色相

论。答曰即此至能现于色 释曰。下答有二。先释法身能现。后释所现之色。前中亦二。先总举。后别成。此初也。谓此法身即是报化色象之体。故能现色。岂不适言无有色相。是法身亦非色体空。是色体能现色邪。若佛与菩萨法身无别。菩萨所见依体而起。既即不离诸佛法身。故是报化色象之体。若此法身非色体者。而亦不得法身名故。故此法身亦色非色无色不色。能现诸色而无有色。由此法身应广分别。然今且以四门辨之。释名。辨体。出因。显业。初释名者。略有四义。法是轨持义。身是依止义。即法为身故名法身。法谓功德。身谓理体。法之身故名为法身。法谓真理。身谓众德。法有此身名为法身。法谓法。身谓聚举。即众德聚故名法身。此四谛融同在一体故。一法身具此四义。言辨体者。略显六种。或唯真如为法身体。以一切法唯一真真故。故佛地说唯以所照清净法界而为法身。解四智等属报化故。或复兼以智为体性。以佛法身有大智故。无性摄论说。以无垢无挂碍智为法身故。经及梁摄说。唯有如如及如如智独存名法身故。此即五法总属法身。或兼众德为法身体。说佛法身具诸德故。大慈悲等修生功德无不皆是证理而成。融摄无碍皆即真故。或兼相好为法身体。说以相好严法身故。摄论依此说。诸相好以三义故皆属法身相即也。故归理法身智所起故。属智法身自是德法体聚法身。或通世间皆为法身。众生及器无非佛故。自他非身。身语业化遍六尘起诸化事故。一大法身具足十佛。十佛遍摄二世间故。或总前五混融无碍交彻相摄。境智相即事理镕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泯然无别合为一体以为法身。是谓如来无碍自在圆满具足法体义。言出因者。或唯了因为因照现本有真德法故。或兼生因为因。生成顺起胜功德故。或合二因为因。生了二果无别体故。或总兼果为因。应机现用为苦果故。言业用者。亦有四义。或自开觉。依理发生诸观智故。或他开觉智。报化诸妙用故。或俱开觉。理智镕融无别体故。或遍开觉。遍诸坐处起胜故。用既此法身。有如是名。具如是体。依如是因起如是用。故能遍作无碍自在一切境界。岂无色相而别见耶。且依一相而作是说。前遍诸教显六体义。今约出缠体相二大能起用大报化色相。故说法身名色体也

论。所谓从本至遍一切处 释曰。此别成也。文中总别有其三节。谓从本来色心不二者。总标所现色不异心。谓从因本至果以来据异而言色心不二。既因中色以心为体故。报化色不异真心。如水起波波性即水。以色性即智等者。明色即心显前不二。以彼报化色之本性即是本觉心智性故。而彼报化举体是智。色相都尽但云智身。如波即湿波尽是水。故新论云。以色本性智心自性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等者。明心即色显前不二。以本觉智真心自性名是报化色之体故。说此心智名为法身。报化色法依止体故。故新论云。以心本性即色自性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有其二义。谓此智性即色体故法身遍于一切色处。如水遍在一切波中。又谓。法身遍一切故所现色相亦遍一切。如波随水亦遍一切。故新论云。依于法身所现色身遍一切处

论。所现之色至而不相妨 释曰。自下重明所现之色。于中有二。初明所现无碍。后明所现难思。此初也。所现之色无分齐者此碍。以其法身无碍常遍故。此所现报化色相望无间断。横无分根。新论说为无间。无分故无分齐。通二义也。谓心能示十方等者。显无碍相。此中应言。随十方世界无量菩萨心身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土各各差别。以文倒故似为示现菩萨之身 义即不尔。即随十地菩萨所见示现无量他受用身无量庄严他受用土。随其所见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者。显无碍义。随一一地所见。报身皆遍法界无有分齐。为差别相即不相妨

论。此非心识至因义故 释曰。此明所现难思。遍余难也。夫言色者。质碍为体。分齐为相。相妨为用。如何可言各各差别皆无分齐不相妨耶。故此答言非心识等。以所现色是真如用。体既无碍。用宁碍耶。其犹一室能碍千灯。多明互融着遍无碍而亦不失明。差别相亦如无间所有众生。虽一一身悉遍彼处而亦不失受苦分重。故所现色自在难思。此非心识分别知。如前所难。是心识境不可以此而为难也

论。复次显示至真如门 释曰。上来别释二门义竟。自下第二合释二门。于中有三。先标。次释。后结。此初也。如前所言。不生不灭与生灭合非一非异。上显法义别释。真如及生灭门显不一义。今于此中二门相对。会相入空显不异义。故言显示从生灭等句。为复二门。本自无二为体差别令会入真。答。若本无二则无所会。若一向异。亦不可会。由非一异方说会耳

论。所谓推求至之与心 释曰。下释有二。先总举。后别名。此初也。上言显示从生灭门。入真如门云何显示。故即释云。推五蕴等。然此五阴不过色心。色蕴名色。余四名心。推此色心。离心无性。既生灭法总即色心。故知生灭即真如也

同类推荐
  • 法演禅师语录

    法演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宜都记

    宜都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闲居编

    闲居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字经

    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暗夜冰恋

    斗罗大陆之暗夜冰恋

    她,血魇,三十世纪的杀手女王;她,血殇,三十世纪的仅次于杀手女王的杀手,有朝一日,她们遭到了手下夜梦的背叛,一朝穿越,竟到了小说中的世界——斗罗大陆,她们,将会有怎样的蜕变?
  • 妖辉

    妖辉

    我们是妖精,不是妖怪啊!六界中,妖族受尽仙神打压,魔界不屑,人界屈辱,属妖族最为卑微低下。一段刻骨铭心的寻找至宝之旅,让六位本就毫不相干的六位妖精走在了一起,从而踏上了维护妖族荣耀的旅程......
  • 巫道成仙

    巫道成仙

    重生归来,以废柴四灵根的资质,她也定要凭借巫族法门成就仙道!且看废柴女的修仙之路!
  • 山海世界研究院

    山海世界研究院

    我们是探寻真相之人,在重重虚幻中寻找真实。我们是离经叛道之人,在大义凌然面前装糊涂。我们是自以为是之人,在苦口良药之后做大死。我们是山海世界研究院!
  • 西游战纪

    西游战纪

    天道自然,万物有始必有终,佛道一途历经无数元年,逐渐败落,从而九宵之上一群众仙人对佛道之人开始打压,至使仙道与佛道之间充满战火,导至人界灾难无数,也使得妖,魔,鬼三道趁机四起,为祸人间。天上地下大乱将起,斗战胜佛孙悟空决定转世轮回,重修前世今生,寻找救世之法...
  • 葳蕤自生光

    葳蕤自生光

    刚入职的女刑警一枚,不会炫酷的武功,也没有精湛的医术,穿越后如何自保?琴棋书画一窍不通,如何降服极品男主?还好上帝关了这么多门,还是留了几个窗的……
  • 血染之夏

    血染之夏

    鲜血绽放的时代里,没有爱情生存的空间,两个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在这个连信任都是奢望的世界中谱写下了一曲令人悲叹的华丽挽歌……你永远都无法得到你的爱,因为你是杀手,所以你没有爱……三界架空历史第三部开启。
  • 黑蔷薇的荆棘

    黑蔷薇的荆棘

    喜欢的可以加群:五九妖六妖六尔尔好友的背叛,爱人的离世,冥冥之中,竟都是自己无意间种下的恶果,她只想好好的活着,却不曾想,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好友的疯癫,爱人的离世,韩风的复仇,向蔷薇该和去何从?!陈锋的出现,又能否磨平她伤痕累累的心……
  • 恋人是只狐

    恋人是只狐

    疑惑少女倾伊人是一名普通高三学生,父亲早逝,伊人这个名字是妈妈在伊人出生前取的,本来希望伊人将来可以长得小巧,可爱,可天公不作美,伊人一出生就满身胎记,只有半边脸正常,一直被人嫌弃,直到有一天,偶然穿越异界,缠上冷漠妖狐。就是要缠着你!“狐神大人,回不了家,你要包养我”[好喜欢]“哼,愚蠢的人类”[怒]……………………[上一世,你收留了落难的我,却又被迫离我而去;这一世,我愿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你,只为能守候在你身边。]
  • 阿拉德佣兵

    阿拉德佣兵

    阿拉德大陆备受卡赞诅咒的煎熬在大陆上出现了一个成员不一般的佣兵团他们能打破卡赞诅咒吗?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