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31800000040

第40章 跑江湖采访人生(4)

然而英国选民断定这位出身贵族世家,曾发誓“我当首相一天,就不会让任何人染指大英帝国”的丘吉尔,与人们普遍渴望民主自由、亚非拉各大小殖民地都纷纷要求独立平等的战后世界,是不相适应的。工党没有丘吉尔那样的显赫人物,但拍得出一份给英国人民以生活保障的“贝沃立治计划”,因而选民们就毅然抛弃了那不可一世的丘吉尔。于是,有着汗马功劳的丘吉尔不能居功恋栈,只好乖乖地从唐宁街十号卷了铺盖。他甘心吗?在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那套机器下,他别无选择。六十年代,倒是另一个保守党政客——在军事上从未立过功勋的麦克米伦,识时务,顺潮流,承认“改革之风不可逆”,从而拯救了保守党,也拯救了英国。

在战时,丘吉尔是英雄,因为他顺应了时势,推动了历史。在另一情况下,英雄也可能成为历史进程中的绊脚石。

英雄者,识时务者也。

十、精辟的结论

珍珠港事件之后两三年间,伦敦与远东之间的邮路中断,我的通讯随之也就稀少了。在那之前,我曾在《大公报》上开辟了一个《话说当今英格兰》的专栏,除了战事外,还报道了战时科教、妇女以至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其中《舆论·广播·宣传》一文当时曾特别引起国内读者注意。原因很明显:那时重庆压制舆论,不容许任何不够和谐的论调存在,且动辄赐以大帽子:轻则“破坏民主”,重则“泄露军事秘密”。一九四〇年七月初,英国政府也对舆论界设了一些禁区,规定了惩罚条例,并对那些不够驯顺的言论及行为严加惩处。这下子英国报界为之哗然。他们对政府的抨击反而变本加厉。一时就防空设备差,对人岛集中营的敌性侨民待遇欠佳等不许涉及的种种问题,向政府大举攻讦。《新闻纪事报》甚至在社论中对英政府发出警告说:“英国人民是决心打赢这场战争的。放心,他们的纪律是好的。但绝不准备接受高压。信任他们吧,否则谁信任你们!唯有法西斯苗头的萌芽才会使我们自取灭亡。”

英国政府吃不消了。七月二十三日这天,由首相亲自出马,向舆论界道歉,承认错误,收回成命。凡因触犯了条例已判刑的,立即赦免。凡因而被罚款的,马上照额退还。政府深得人心,民众士气因而大振。

当时的执政党是保守党。英共及工党非但在报刊上对政府时加抨击,还出版了两本风行一时的畅销书。一本是攻击《慕尼黑协定》的《罪人们》,另一本是《奸细》。二书的销数均打破了一百万册。对保守党政府最不客气的是《世界史纲》的作者赫·威尔斯。他在纽约对美国报界发表谈话,攻击当时在任的外交大臣说:“哈立法克斯代表的正是每个英国爱国者所痛恨的。如果有一天他去签订和约,那和约必然是危险的。由于他的宗教成见,他打心里反苏。”这下可惹怒了保守党中的死硬分子温特吞贵族,他在议会里愤然提出:“根本不该准许威尔斯去美国。”在场的内政部官员赶紧解释道:“威尔斯已年逾七十,远远超出兵役龄,不能阻止他出国。”

我就是通过这类报道,对当时《大公报》的读者说明,舆论统一并无助于民气的兴旺。反之,有怨气,让它出一出。既有助于改进政府工作,又能振奋人心,促使人们更积极地支持战争。

这当然是说给重庆当局听的,也为国内的言论界撑了撑腰。然而英国检查官肯让我利用伦敦报纸上这些对他们自己政府的抨击来激发中国言论界吗?为了防止通讯稿被扣,我就故意在文中加上一句:“以上种种,如果不被检查官剪掉,读者至少可以一睹英国舆论界在战时的活力。”这么将他一军。检查官果然就放行了,既没敢打红杠杠,也没剪掉。

在战时,新闻自由确实是件极为敏感的东西。作为一名外国记者,我尤其得时刻当心。我尽量不涉及军事方面的内容,侧重报道英国政府对舆论界攻讦的容忍,以迫使国内当局放宽言路。那个时期英国报刊的读者来函栏里还不时登载一些去重庆访问过的英国文化界人士对中国政府迫害知识分子所作的揭露或抗议。这些,我则很少漏掉。有些报道《大公报》没敢登,但胡霖社长也总有函电向我解释,并要我务必继续照发。不过,这类通讯还是登了不少,以致重庆《新华日报》于一九四四年九月一日以《祝记者节》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评。我佩服这篇文章绝不仅仅因为它对我个人当时的工作给予的支持和肯定,更是由于它对那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作出精辟的分析和结论。所以特在此将全文转录如下,以供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者们参考。

社论 祝记者节

前天《大公报》登载了萧乾先生的伦敦通讯《虎穴的冲击》,一开始就论到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的历史意义。他在讨论英美盟军的成功时,提出了这样一段教训:

“此举吾人最应注意的,是五年来的欧战,英美知己知彼,一面保护自身的长处(如言论自由的维系),一面无时或忘学习敌人的强点。”

他把言论自由等民主权利和向敌人学习并提,认为这是制胜的原因。萧乾先生在英国多年,是位记者,他的观察和结论,是应该重视的。他从英国的实际情形,深切地体验到,没有言论自由等民主权利,“有史以来军事上由惨败而至挺战的大翻身”,由退却转到反攻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事例,我们更容易了解,为什么罗斯福把言论自由列在四人自由的第一条,为什么丘吉尔把言论自由列在七项标准的第一项。正是因为他们重视言论自由,把纸弹的火力,动员并集中到揭露和打击法西斯主义,同时也热烈地欢迎人民批评政府政策和各种作战努力,揭露错误和缺点。提供建议和办法,才改正了种种错误,克服了种种缺点,使民族更团结,人民更积极,士气更提高。这样,美国便能雪珍珠港之耻,而转入反攻;英国便能雪敦刻尔克之耻,而走向胜利。英美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地中海到印度洋,从欧陆到缅甸,现在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政治上的民主,是最重要的关键,而言论自由,又是极重要的一环。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把言论自由确定为战争目的之一,在战时,要依靠他来打胜仗。在战后,还要依靠他来保持永久和平。早在去年二月十五日,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会议,在罗斯福亲自出席参加之下,曾通过议案,要求在战后全世界保证出版自由。美国******在他巨大的战后议事日程中列有国际新闻关系这一问题,已预定设立特别委员会起草提议,以便日后或由美国政府主持与其他列强谈商,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国际间的言论自由。今年四月二十二日,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会议,又通过决议,认为全世界新闻和通讯自由对避免未来战争十分重要,决定请由国际协定形式,保障此项自由。《圣彼得斯堡时报》的编辑鲍恩特,且提议向美国国会请愿,要求宣布美国的国策。“拒绝承认侵害新闻与言论自由的任何政府和个人。”这些材料,不仅说明言论自由在彻底反法西斯主义、保障世界持久和平中的重要,也说明了盟邦新闻界同人怎样重视言论自由,把言论自由看成和新闻事业血肉相连的东西。可以说,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健全发展的新闻事业;没有言论自由,新闻事业本身是会枯萎的。所以,新闻界同仁,随时随地都在团结一致,为言论自由而奋斗到底。

中国的新闻界同人,是世界民主的新闻战线中的一部分,地域尽管不同,任务却是共同的。每个记者都应该是反法西斯的战士,都是要争取和保卫言论自由。今天“记者节”日,我们竭诚向全国记者呼吁,亲密地团结起来,把笔锋瞄准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积极为争取民主进步。要求言论自由!

十一、眼花缭乱的一年

一九四四年春间,正当我身披黑袍、头戴方帽在剑桥钻研着意识流小说时,胡霖随中国访英团来到了剑桥。这位老板大概早已料到我不是搞学问的材料,劈头就问我;你即使拿到了剑桥的学位,回国去又有什么用?左不过是在履历上添了这么一条。接着,他又向我挑战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可是中国驻欧唯一的记者。(他报道过《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如今,你的机会来了,就看你有没有我这个魄力和决心了。

我一生逢到过几次挑战。那也是一次。当时,小论文已经写了十来篇,导师也还满意。只要再串一串,就可以凑出一篇毕业论文了。况且三年的奖学金又还剩一年,何必这么功亏一篑呢!

然而另一个更响亮的声音在召唤着我:你不是要采访人生吗?当初不就是为了怕教书,你才转到新闻系,好当上记者吗?如今,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到了。当人类这出大戏快演到高潮时,你是继续扎到故纸堆中啃天书呢,还是立即到热火朝天的地方去驰骋呢?

早在一九三五年春天同这位老板在北平来今雨轩初会时,他就已了解我平生最大的志愿是深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伏在案头。所以他泰然自若地对我说:你尽管慢慢地去考虑,明天再告诉我,怎么样?

可是我没等到第二天。我转过身去挠了挠头,咬了咬牙,接着就横了心说:“胡先生,我决定了:去!”

当晚我就向导师谈了我的意向。瑞兰德教授不免吃了一惊,感到失望,但他懂得尊重门徒的意愿。他摇着头,怅然地表示了充分的理解。

这样,学期一结束,我就搬出那套十五世纪的古老斋舍,告别了恬静优雅的大学城。在希特勒正向伦敦密集地祭起他那两件看家的秘密武器——火箭和导弹时,我在伦敦报业中心的舰队街开设了《大公报》驻英办事处。同时,经正式申请,成为随军记者。

在这之前,我从未拍过电讯(而且是用英文拍),从未管理过坐着五名洋女秘书的办公室,更没经营过广告业,没同油滑的广告商打过交道。我也不懂得怎样签订各种租约及合同。所有这一切,我都必须现学。更重要的是得尽快穿上军装,随部队奔赴硝烟四漫的欧陆。

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确实是我一生最忙碌,流动性最大,最为眼花缭乱的一年。当我坐在美军第七军那装满黄色炸药的车队中的一辆里,浩浩荡荡地驰赴莱茵前线,以便参加大桥争夺战的时候,重庆报社驰电要我立即赶回伦敦,直驱美国旧金山去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于是我乘护航舰,钻大西洋上的纳粹潜艇的空子,前往美国。后又在全美兜了个圈子,飞回伦敦,报道完英国大选后,奔赴波茨坦。

这一年,我拍了不少电讯,却没时间写通讯,因为无暇定下心来思考。那时,世界大事宛如过眼浮云。我就像个(不太合格的)气象报告员那样报报温度和风向。可我更渴望的还是去写我的特写通讯。因为那就不单纯是报道了,其中将包含我的感触体会,也容许我去描绘。

早在一九三四年,我就在《我与文学》一文中说过:“如果在经历中我见到了什么值得报告给大众的,自己纵不是文人,也自会抑不住地提起笔来。如果我什么也不曾找到,至少在这大时代里,我曾充当了一名消息传达者。”

这里,还没出校门我就把传达消息作为起码的、也是最低的目标了。我对热门新闻一直兴趣不大,更不屑于重复新闻发布官所宣布的。那些自然会有人去拍发。我想根据自己的亲身观察体会来写。这也许就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一个特点,是我从斯诺那里学到的。

回国时,我搭的是一艘蜗牛式的货轮。从伦敦到上海,它足足漂了三个多月。《南德的暮秋》就是在地中海上补写的。

同类推荐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本书为“中国人文讲演丛书”之一,以学术的普及为旨归,以思想的撒播为内涵,以学术的讲演为形式,搭建人文、经济、管理、法律各平台,再现国内一流学者的学术讲演现场。
  •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那一世,你为清石,我为月牙;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佛入红尘,红尘便是道场。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她从禅诗佛词中精选数十首经典之作,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本书分五辑,共收录作者《墓碑后面的字》、《信任开花》等85篇散文。
热门推荐
  • 妃同小可:上错船儿嫁对郎

    妃同小可:上错船儿嫁对郎

    她,一个小白。因为遇上仙人而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时代,错嫁给了他。学医术,过百关。以祸乱朝纲为目的的在各个王爷、公子之间徘徊。却不料爱上了不善言语的他。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却还是爱着他;明知道重任在肩,却“爱美人不爱江山”。为了他,她多次丧命。为了她,他费尽心机。冥冥中注定的姻缘,究竟是白头偕老?还是南柯一梦?
  • 我想静静:第四爱

    我想静静:第四爱

    祁静感觉自己越来越老了,现在就是年轻人的天下,看着他们闹,觉得像自己这样岁数的越来越没市场。好的,其实不怪他们,是自己剩女剩到没人要的地步。加上自己又是个女攻,觉得找到未来自己要过一辈子的人更是难上加难。终于找到空挡给自己放了个假,一个小女攻给自己介绍了一个本市的受,对方把那个手夸得天花乱坠,可是谁又知道那个受其实是乡非还是中二病呢,网上总归不可信。于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炎阳天

    炎阳天

    云幻起幻灭,风无影无踪。少年曾抬头问天:“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只是受人欺辱,一辈子做个奴才?”……天没有回答他,于是他屠了他所在的家族165口人。又问了天:“你觉得我是不是有点弑杀了?”终于,天回答他了。一道雷霆眨眼而逝!他死了?不,他站起来了。山巅之上,他拖着被雷劈没死,但残废了的身体。指着下方大地说了一句话:“今后就由我来决定你的毁灭和重生吧!”
  • 再见,我的首席大人

    再见,我的首席大人

    城市那端,是他盛世繁华的订婚礼。城市这端,是她拖着孱弱的身体走上悬崖。在一起四年,她只是他身边一个女人。即使他已有心爱的富家千金,还是执意将她桎梏在身边。她不求能有被爱的希望,只等着终有放开的一天。只是这样的委曲求全,也只是等来一个又一个算计,一场又一场阴谋。当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当失去所有珍贵的,当腹中生命悄然流逝,她终于万念俱灰,让人生凄凉谢幕。绯绯,过了很久,我才发现自己早已失了心在你那,爱得竟是比你还早。只是现在才察觉是否已经太晚。绯绯,你在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原始种田记

    原始种田记

    被道士收养的孤儿沐清玄在现代碌碌无为。意外被雷劈中,穿越到了一个火种世界。自带空间“金手指”的他,决心不再像前世一样毫无作为。于是他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只是想完成自己过上富足安康的的日子的他却…
  • 三十三悬疑系列

    三十三悬疑系列

    三年前,一个名叫玖庄的论坛发生了一起争议事件,一时间活跃在论坛上的名人红色九太岁遭到了一次群体攻击。具体原因不明,当这起事件发生之后,红色九太岁忽然消失了。三个月之后,红色九太岁的好友们聚集在了一栋别墅,红色九太岁的妻子突然出现,道出红色九太岁在那次群体攻击事件后死亡。在宴会的时候,做了一个抓数字的游戏,会有特大奖励。三年后,璜城的一个神秘城堡——幽灵城堡,对外发出了二十五张邀请函。邀请函很特殊,因为去参加宴会的人姓名没有明确写出来,但凡去参加宴会的都要用上邀请函上的代用名。各怀目的的二十三位宾客聚集到了幽灵城堡……
  • 那个我爱了十年的女孩结婚了

    那个我爱了十年的女孩结婚了

    《请许我》这部书有着九把刀《那些年》和辛夷坞《致青春》的影子,属于青春成长类小说。当然原因在于这部书有一半以上的情节是作者自身经历过的,而且情节相对其他两者还更加曲折。这部小说语言趋向网络化,里边也有不少爱情金句和段子、温馨恋爱场面、三亚厦门珠海等海滨城市真实描写,相信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小说除了刻画男女主角三度相遇又三度离去的故事,其他十几个配角人物几乎都可以在身边人找到相应的影子,都可以单独写一个个短篇故事。【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每晚21点,准时更新!】
  • 天郧神王

    天郧神王

    神界存在着一种强大的神祇,它需要死亡99次,重生99次。并且每次重生都需要达到人生顶峰!这样才能继承神祇之位。但是死亡重生之后,就会忘记前世所有经历的事情……
  • 傲娇大神的宠儿

    傲娇大神的宠儿

    此书已更为段子式的小说,从第五章开始更改。因为本作者快期末考的缘故,不定时更新,每次更新的字数也会不同,请各位看官谅解。
  • 无限吞噬进化

    无限吞噬进化

    吞噬进化;可以吞噬任何东西得到其能力。蚂蚁的力量。鱼儿在水中呼吸。鸟儿的翅膀。李小天元力亲和度为零的一个穿越人士。“我要让世人知晓!就算不能修炼,我也能登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