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34400000028

第28章 忆茅盾(1)

茅盾传略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920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武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年冬,赴新疆任教,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1940年5月到延安。1940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1946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9年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此外,还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文学论文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杂谈短篇小说》、《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还翻译了几十种外国文学著作。**********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其作品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表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雁冰先生印象记

吴组缃

直到去年春间,才和雁冰先生识面。

那是文艺协会的年会上,我到得很迟,远远看见台上坐着的,左边一排是几位官儿;右边,有一位穿咖啡色西服的。这人我不认识。请问了别人,别人诧异的说:“你们没有见过面吗?是老茅。”台上光线照例较弱,那些座椅又堂皇得很,坐在那里的人们被这背景衬着,多少都显出些“庄严法相”的味儿。这时候的老茅即雁冰先生,也有点这类神圣不可接近的样子。我不喜欢听这种例会上的演讲,只好傻瞪瞪的端详那些台上的“法相”,望来望去,眼睛还是落到这咖啡色西服身上。我潜意识里给雁冰先生摄下一张照片;一个架子不小,神气十足,体格很魁梧,道貌很尊严的影子。

过了一会,雁冰先生也许是坐得不安起来了,他偷偷从台上的侧门溜了出来,溜到台下人群中,找了个旁边的空位子坐下了。这时候咖啡色身影骤然小了许多,那端严法相也不见了,现出一个清癯的柔弱的脸,是个“江浙型”的脸,戴一副小眼镜,唇上留着一点秀气的短髭。他连连眨动着那似乎有点砂眼病的眼睛,并且习惯地耸了耸肩,而后从衣袋里摸出烟卷,点了火,轻松地,舒适地,但几乎是敛缩地,依在那位子角落里,吸着。我心里想,一个人在台上,和在台下,有这样的不同!但也并不太吃惊。

这天会散,我们只在聚餐的席间握了握手,因为人多,场面乱,彼此都没有说甚么话,连寒暄也没有。第二天为舍予兄祝贺创作二十年,白天的茶会人太多,我没有看见雁冰先生。晚上在郭先生家里吃饭,雁冰先生也在场。这次人少些,可是也有两桌多。大说大笑大唱,一直闹了两三个钟头。雁冰先生始终敛缩地坐在一边,微笑着。我不记得他说了甚么,或是做了甚么。散了席,以群邀我到会里去住宿,说雁冰先生也住在那里,可以谈谈天,同路的大约有四五位,一路走。一路七嘴八舌的谈笑。有谁忽然想起来,说:“阿哈!我们早就该给沈先生做纪念了!他比老舍还早呢。岁数怕也要大些?”于是许多人应和着闹起来,有的查问他的年纪,有的计算他从事文艺工作和开始写作小说的年数。雁冰先生现出着急的神气,笑着连说“没有,没有。”像一位小姐听到人家提及他的花烛佳期似的,简直是害羞的、快步抢到前面,躲开了。

当夜连我只有三个人在房里。雁冰先生把靠桌一张藤椅让给我坐,他自己坐在桌子侧面的小方凳上。我们随便谈着。已经不记得谈了些甚么——对,我曾傻里瓜气的问了他一些关于某某文化现况和对于自由主义者的态度之类问题。他只告诉了我几件他所目见的事实,谈了几个故事。没讲一句理论和空泛评语,也没有要“勉励”我或企图“说服”我的意思。随口我们又扯到别的题目上,渐渐的,我的潜意识里把原先所摄取的印象都重新添改过来了:他的谈锋很健,是一种抽丝似的,“娓娓”的谈法,不是那种高谈阔论;声音文静柔和,不是那种慷慨激昂的。他老是眼睛含着仁慈的柔软的光,亲切的笑着,只是一点似有若无的笑,从没笑出声来过,他是这样的随和,任你谈到甚么问题,他都流露出浓厚的兴趣,要接过去说几句;决不是一开口就是严肃的道理,否则不搭腔,他没有一点架子,也毫无甚么锋芒和尊严,你和他在一起,只觉得自由自在,你想说甚么,就说甚么;你要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要躺下来尽管躺下来,要把脚架到桌上去就架上去。总之,你无须一点矜持,一点戒备,他不会给你心里添一点负担的。他的身体很单弱,面色也不很健康;我知道他常患失眠,并且最近生过肠胃病。而且,他那套咖啡色西服毫不庄严堂皇,虽然并不破,也很洁净,可是看去至少也是十年以上的旧物了。

这是雁冰先生给我的最初的印象。这印象我以为是正确的,大致没有甚么走样。因为今年文艺节后,我们同在一间房子里住了三四天,每天至少有七八十来个钟头是在一起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最初的印象不须再加甚么修改;甚至那身咖啡色西服。当然,有些方面加深了一些,并且添了些新的。他把原是属于他的床位让给我睡,自己在书架下面另搭了张临时的。我睡的被子也有一部分是他的。这不是说明他对人客气,讲礼,因为他原非这里的主人;而是说明他和易近人,以及没有乖僻的脾气。他睡觉也叫同房的人欢喜,因为醒着时是静静的躺着,决不东翻西覆,烦躁的叹气,或是勉强找人说话,有些爱失眠的人总是这样的;睡着了,也不扯呼,或是锯牙齿,在房里和客厅里,他不但健谈,而且喜欢谈,甚至贪谈。京戏、相声,黑幕小说,托尔斯泰,医药,吃食,等等,等等,都是接过话头,随口说出来,那么自然,那么恬适,没有一点套头,没有一点成见。哪里人多,哪里谈得热闹,他就往哪里走拢,不管哪里有些什么人,正在谈什么天。晚上到了房里,他总说:“我们谈谈再睡。”常是海阔天空的谈到一二点钟,使人担心他的不很强健的身体。这个我了解,在乡间住久了,好容易遇见许多朋友,总想尽量过过谈瘾的。雁冰先生正是这样不甘寂寞的人。有一次谈到某位作家,大家都颇有微词。我平常自以为很宽大,持着我的“无所不容,有所不为”的信念,但对这位所谈的老兄的做法却不能不有些嫌厌。然而雁冰先生竟出来说好话了,可是并不曾替他掩饰,相反,先生承认了这些要不得,但说,他有很好的才能,只要慢慢规劝规劝他,他就可以好起来的。若是大家都鄙视,岂不是会把一个难得的人才糟蹋了。先生只轻言静语的说了这几句,有几位不能同意,于是两下还继续议论着。这时我骤然觉得鼻头有点发痒,眼泪几乎冒出来。我是不大轻易动情的,但这次我受了很深的感动。我常常在友人中觉到一些褊狭和琐屑的看法,而引以为憾,觉得痛苦,这回我可发觉自己是褊狭琐屑的了。我走到旁边和天翼说:“沈先生这个人崇高得很。唉,真不容易。”

回乡下的头天晚上,又谈起雁冰先生祝贺纪念的事来了。他还是讳莫如深,誓不肯认。睡到床上,我慢慢回忆着,最先,我记起他发表三部曲和《子夜》,轰动了全国的时候。那时我也是为他的观点新颖气魄雄大的作品所动,而对他倾心钦慕的青年之一,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再往前想,记得当我十三四岁刚进中学的时候,《小说月报》革新,接恽铁樵先生的手作主编的,岂不就是雁冰先生?那至少也有二十四五年了。如此一算,我吃惊的想,先生至少也应该有五十岁了。我很想马上从床上跳起来,把这话告诉大家。但是人都睡静了,我只好暗自兴会着,继续的想。

《小说月报》革新的时候,国内怕还没有第二本新的纯文学杂志,它一上来就是提倡现实主义的文学,介绍世界写实名著,选刊写实的创作。其后由郑振铎先生接编了,可是我知道雁冰先生还是在里面负责的。“一·二八”之役后,《小说月报》停了,傅东华先生主编了《文学》,另外在北平又有《文学季刊》出世,那都是《小说月报》的后身,精神是一贯的,不过随着时代的进展,显得更新颖了。抗战发生后,先生编刊《文艺阵地》,以至最近以群负责的《青年文艺》和《文哨》,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先生所培植的现实主义文学,早就大大的繁茂起来了。看吧,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艺刊物,哪种不是现实主义的面目?谁能否认现实主义文学不是全国以至于全世界文学的主流?于是乎我又想到,文协的众多朋友们,无论所谓“老作家”,或是“新作家”,他们优秀作品的刊登和推荐,没有经过先生之手的,恐怕还是占少数罢?直到现在,他还是一方面努力自己的创作与翻译,一方面热切的关注着创作方面的收获,从他的谈话里,我知道那些随时出刊的作品,很少他没有仔细读过的;而且,以一种似饥若渴的心情,甚至有点宽纵与溺爱的选拔着新人们的作品。

我要老实说,当我和先生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起过他的这一番不能算“小”的历史和行迹。这不能怪我,是他的那种忘了自己的为人和态度,使我想不起这些来。我也要承认,我有时是有点拘谨讲礼的,但他在我面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他是个老前辈,我应当把我那套规规矩矩的家数拿出来。这也不能怪我,他老是那么不拿身份,不顾尊严,甚至三番四次的替你擦火柴点烟,替你茶碗里冲开水,你怎么能够想起那些来呢?我想,他若老是保持着像那天文协年会时给我的坐在台上的那个印象,那么,我恐怕就不会这样的对他随便,而只好远远的对他恭而敬之到底了吧?人们是有这种根性的。然而他觉得坐在上面不惯,要走到人众之中,把他的“原形”现出来,这怪得谁呢?

夜已经很深了,外面下着雨。我竖起耳朵听听侧面临时搭的竹板床上,雁冰先生没有声音的躺着,也不知道他醒着还是睡着。我想对他说点什么,但是到底没敢惊动。我深深叹息了一下,心里说:

“他不是那庙堂之器,他也不要作那种俨然人师和泥胎偶像。他只是个辛勤劳苦的,仁慈宽和的,中国新文学的老长年和老保姆啊!”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八日莲花滩

【作者简介】

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

1929年秋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1932年创作小说《官官的补品》,获得成功。1934年创作《一千八百担》。作品结集为《西柳集》、《饭余集》。

1935年中断学习,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

茅盾与鲁迅

1920年年底,商务印书馆为了适应五四运动的新文化潮流,决定改组《小说月报》,责成编译所所长高梦旦来做这件事。他就交给该刊“小说新潮”的编辑茅盾来完成,并要求1921年1月出版该办的第一期。茅盾立即着手组稿。他早就读过鲁迅和周作人的文章,可是与他们素不相识,苦于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于是他想到了王统照,他曾经给王统照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过作品,就写信给王统照,请他帮忙组稿。

同类推荐
  • 文途沧桑

    文途沧桑

    罗飞是诗人,是本分笃实,从不炫耀或渲染自己的诗人。他钟爱诗,以生涯中的某些感触吟唱,却不去寻诗做。就我所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以后就只出过《银杏树》和《红石竹花》两本诗集,都是毫不矫揉的直白的抒情。从这个意义上,罗飞可称为胡风所说的“第一义的诗人”。《易·系辞》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因此,诗人所交往的,或谈得来,可以倾心相与的也是诗人。所以本书所收的文字,也以怀念和议论诗人的篇章为最多。尤为夺目(市语叫做“抢眼球”)的是对屈死的诗人阿垅,不但篇数最多,而且有整整一辑涉及他,据事实阐明真情,引文献为之辩诬,可谓对之一往情深。
  • 弯弯的沙河

    弯弯的沙河

    你来自那名不见经传的七十二条沟八十一个山头,你斗折蛇行,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寨,也串起了沙河场,然后你不顾儿“拖”女“拉”,你不惧屎污尿染,纵身跳进“坑”中,来不及整理行囊,又匆匆地裂开河谷平坝钻出重围汇入渠江涌进长江投身大海……
  • 缪斯情结

    缪斯情结

    本书收《当代小说的人生意识》、《社会形象与典型精神》、《诗自妖娆趣自高》等40余篇文学评论。
  • 拾螺记

    拾螺记

    十五夜,月亮升上天空,母亲坐在门口对我说:“在圆圆的月亮里面,有—棵菩提树,树下有—位老人,坐在那里打草鞋。”接着,念月亮儿歌:月光光,荷宝箱,猪衔柴,狗烧火,猫咪蒸饭气呵呵,鸡公洗碗铃铃响,猢捌挑水井边坐,一坐坐出个大窝窝,窝里栽上几株禾,收成够养老婆,老婆养不起,只好养猪婆,猪婆养得肥又大,它若不下崽,冬天牵到街上卖,卖了几块大银元,一家人留下好过年。
  • 情系俄罗斯

    情系俄罗斯

    本书作者从中、俄老百姓之间的日常交往入手,对他在俄罗斯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对中、俄不同文化理念的所思所想,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领域的描述和剖析。
热门推荐
  • 青春协奏曲之花样年华

    青春协奏曲之花样年华

    贵族学院的校草,碰上双重人格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段恋情会完美倒爆,还是波折不断?敬请期待《青春协奏曲之花样年华》
  • 梦理知花

    梦理知花

    算是个根据自己经历改编的小说吧,第一次提笔,文笔不好多多包涵。故事已弟弟为主线,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的故事情节。
  • 现代商务礼仪

    现代商务礼仪

    本书讲述了现代商务活动各方面的礼仪要求及注意事项,并根据近十年国内外商务交往中的一些新情况、新规范,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补新的内容。
  • 星际软妹成长记

    星际软妹成长记

    前世,沐依依因为一系列的事情,结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作死了今生,变成了一个小婴儿,正打算展开混吃等死的米虫模式,结果意外发现系统一枚,这个系统居然是个渣渣,没有一点用处,可是系统真会有那么废吗简介无能,求吐槽求毒舌求进步
  • 昆曲

    昆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女总裁的贴身邪少

    女总裁的贴身邪少

    (2016最火都市无敌文)嚣张霸道是我的标签,颠覆规矩是我的法则。兵王龙邪,历经战火洗礼之后回归都市,上演王者归来。美女们统统拥入怀抱,敌人纷纷跪在脚下颤抖,站在人生巅峰就是这么容易。吐血提醒:本书轻度YY,重度装逼,极度猥琐,正人君子勿进!!!
  • 无限英灵

    无限英灵

    作为纯粹新人进入无限世界的李谱,郁闷地发现自己要面对:A级难度任务、第一场就是五团大战、有二支敌队是超级强队。为什么别的人进入无限空间都是从生化之流慢慢升级,我就得面对如此绝境中的绝境!?是老实地做炮灰肉鸡,还是在强者夹缝中拼命求生存,成长为最精彩的轮回战士?
  • 血灵石记

    血灵石记

    跟随主人公一起进行冒险的故事,揭秘上古诸神的秘密。
  • 末行笔记

    末行笔记

    情节太平淡?那多挖点坑吧,战斗不激烈?来场大乱斗怎么样?无尽的虚空中,有着太多未知的秘密,嗜杀的魂族,拥有毁天灭地手段的修真者大能。科技能轻易毁灭行星的M7云星......神秘的华夏在无尽宇宙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何诗仙李白剑术当代第一?第一任皇帝,秦始皇因为何故死于沙丘行宫?秦始皇陵里又有什么秘密?老子为何骑青牛出函谷关?且看裴东来,一一揭晓。
  • 病娇乱投医

    病娇乱投医

    一次意外让田糕一病成了天才,开启了金手指。另一次意外让她成为了岑爷爷的老师住进了外科医生岑良的家里。从此,她成了岑良的长辈,岑良成了她的健康助手。岑良对爷爷说,这人平时的乖巧都是装的,骨子里还是个病娇,你能信我吗?爷爷说,我不信我不信!等田糕真的如岑良所愿要搬走的时候,他却不让她走了。有病吧?田糕最后发现,不仅自己有病,连岑良也有病!金手指女主攻略禁欲系男主。男女主都有病,这年头正常人已经不好意思谈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