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34400000064

第64章 忆梁实秋(1)

梁实秋传略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8月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后,离家独身到后方。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抗战后回任北平师大教授。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曾携妻子游美,在美台两地轮流居住,其妻辞世后重返台湾。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梁实秋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怀念梁实秋先生

聂华苓

我认识梁实秋先生,正值我一生最黯淡的时候。在60年代初,生活宛如孤岛。我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两校教创作,在台大校园和大厦山上和学生们在一起,是我枯寂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再就是和海音、孟瑶一同于周末去梁先生家。

梁先生家一片春风,甚至他家帮佣的小姑娘名字也有“春”意:春绸。那是我听到的最好听的名字之一,至今难忘。梁先生、梁师母都是美食家。我们去他们家之前,就知道那天梁师母将给我们吃什么:饺子呀,薄饼呀,炸酱面呀,全是梁先生喜欢吃的食物。他那时已有糖尿病,只有望食兴叹,浅尝即止。我们可乐了,不但吃得好,还可听梁先生讲笑话,还可看梁先生故作馋相扮小丑——他是很好的演员。他妙语如珠,睿智之中透着孩子般无奈的天真,仿佛是报复我们那几个白吃:你们不准我吃,好!我就讲笑话,笑得你们喷菜,笑得你们流泪,笑得你们告饶。海音和我都爱笑,孟瑶也笑。梁先生的妙语,我们的笑声,巡回不已,皆大欢喜。梁先生用笑话代替炸酱面,才不致“馋”得很痛苦。记得他给我们讲过一个单身汉的故事。

某君从美国学成归国,找不着女朋友。他长得不错,只是个头太矮。他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找到女朋友。于是他将由美国带回的四百美金视若生命。他买了个特制的夹层皮带,将美金塞在两层之间,用拉链封好,日夜绑在身上。他外出购物,拿不出钱,就进厕所,解开皮带取钱。因此,他需要钱的时候,必上厕所。久而久之,有人知道了他的秘密。有天晚上,鬼使神差,他睡觉前把裤子连皮带一起顺手搭在椅背上。半夜醒来,裤子不见了。他到处寻找,在院子里找到裤子,皮带不见了,四百美金不见了。他从此发奋赚钱,身兼数职,非常节省,吃饭用鱼内脏下饭(我们正吃梁师母亲手做的鲜肉饺子)。他存了许多钱,还买了四栋房子出租。他每天必去看看房子,摸摸房子的砖头。但是,他还是找不着女朋友。因为他太矮了吧。他便订做了双高底鞋。在人多的场合,他必站在高处显眼的地方。他还是找不着女朋友。还有什么毛病呢?单眼皮,他去医院动手术割眼皮。医生得从他手臂上割下一块皮,粘在眼皮上,要等手臂的皮在眼皮上粘牢了,他才能将手臂放下。一连好几天,他举起手臂贴在眼皮上。眼睛成了双眼皮,仍然找不着女朋友。

梁先生说那是真人真事。我们逼着问:是谁?是谁?他笑而不答。梁先生讲笑话时就是那副真真假假的神情。一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梁先生是否讲的真人真事。那简真就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嘛!

吃喝谈笑之中,偶尔也谈文坛旧事。我们巴巴地问到徐志摩、陆小曼、冰心、老舍、沈从文……三四十年代的作家们,那时他们都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我们对那些身为作家的“人”,远比任何文坛事件有兴趣。例如,我们会问:“冰心是什么样儿?”梁先生笑笑,想起了他的秋郎时代吧?“长得不错。”他没多说。从他那一笑之中,我就可以想象冰心年轻时清丽的模样。

梁先生那时还没从师范大学退休。他不喜酬酢,很少外出,也很少有客人,对外界的事也似乎没兴趣。我和海音、孟瑶似乎也为他们夫妇俩的生活添了点儿乐趣,每过一阵子,他们就邀我们去玩。只有文蔷一家从美国回去看两老的时候,他们就不理我们了。那时我觉得梁先生挺寂寞的。

1964年,我由台湾来美国之前,去看梁先生和梁师母。

“你没有路费吧?”梁先生在谈话中突然问我这么一句话。

“您怎么知道?”

“我知道。你需要多少?”

我到美国的路费,就是梁先生借给我的。我到美国后申请到一笔研究金,才还给了在西雅图的文蔷。

我和梁先生通信多年;信虽不多,但一纸短笺,寥寥数语,却给我这海外游子无限鼓励和温暖,我也对至情至性的梁先生多了点认识。

1972年,我和安格尔去西雅图,正值梁先生和梁师母在文蔷那儿。杨牧(那时候他还叫叶珊。在我心目中,他永远是躺在我爱荷华家中地板上,手指自己鼻尖说:“我,叶珊,二十五。”)已从麻州大学转到华盛顿大学去教书。他邀我们和梁先生夫妇相聚。我们一起开车去文蔷家接两老去一中国餐馆。八年不见,相见特欢。梁先生和安格尔一见如故。我隐约感觉到两老都有些异国飘零的心情。他们非常钟爱女儿,也非常享受儿孙的绕膝之乐,但他们似乎不知如何安顿自己。他们说,女儿女婿太忙,忙得他们心疼,要帮忙吧,又插不进手,而且,女儿女婿也不要两老动手。父母的慈爱,儿女的孝心,在美国全无法表达,宛如交响乐中的钢琴、小提琴,各自美则美矣,却无法合奏起来。

从那次见面以后,就没再见到梁先生、梁师母了。那已是16年前的事了。我们仍然偶尔彼此写封短简,就是我到国外去,也告诉梁先生一声。1974年春,我和安格尔在亚洲七八个国家旅行了三个月,也到了台湾,梁先生梁师母仍在西雅图。六月回到爱荷华,就看到梁先生的英文信。那是他写给我的惟一一封英文信,为的是要安格尔也立刻看到,不必经我翻译。他迫不及待地要我们知道他丧妻的悲痛。梁师母在去超级市场途中遭梯子击倒去世了,那天是4月30日。梁先生的信是5月4日写的,正是为梁师母悼祭的日子。读着梁先生的信,我可以看到在心中哭泣、挣扎活下去的梁先生。我非常担心他如何打发以后的日子,因为我知道他如何依赖梁师母。

几个月之后,1975年初,我又收到梁先生从西雅图来的信,告诉我他在台湾认识了韩菁清女士,并已结不解之缘。“我的友好几乎都持反对或怀疑我的态度……”我将信译给安格尔听。我俩立刻各自给梁先生写了信,告诉他我们十分高兴他又找到幸福,不必为外间闲言闲语所扰。我们也告诉他,年龄的差别不是幸福的障碍,甚至文化的区别也不是,重要的是彼此了解、尊重、体谅、宽容和忠诚。我和安格尔就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和谐的婚姻。

梁先生立刻又来了信,又是迫不及待地,表示“感激涕零”。他忽然成了个恋爱中的惨淡少年,需要支持,需要保证,需要信心。梁先生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位给人支持、给人保证、给人信心、大仁大智的人,没料到他在爱情面前也会如此脆弱。就因为这点儿“脆弱”,梁先生才更可爱、可敬、可佩!

梁先生返台以后,我们通信渐少。知道他在台生活很好,也就心安了。据马逢华先生来信说,梁先生去西雅图还问起我近况,马先生说很好,大概他也心安了吧。他在马先生那儿看到我的一本书:《爱荷华札记——三十年后》,马先生说他“爱不释手”,带回台湾了。1978年,我回祖国大陆探望我的哥哥和妹妹,安格尔和两个女儿薇薇、蓝蓝也同行。30年后又饮长江水,心情激动,回到爱荷华,在百忙中,一口气写出了《爱荷华札记》。1986年,我和弟弟华桐专程回去“寻根”,姐弟俩从重庆坐船,经三峡沿江而下,回到每一个我们生长的地方。战乱的苦难,家庭的变故,儿时“不知愁滋味”的嬉戏,我们重新又“活”了一遍。每到一地,见到亲朋故旧,真个是“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梁先生早在70年代初就一再提到,我应该回内地看看。直到1978年才成行。那年我见到的第一位作家就是和梁先生有不寻常友谊的冰心。她是我想象中的模样:一座非常典雅的象牙小雕像。年代久了,象牙雕像变色了,但还是细致得逗人喜爱。她爱说:“是吗?”尾音往上一扬,眼角、嘴角轻轻一翘。她说话很好听,一个个字珠圆玉润地溜出来。她谈到****以后第一次文联大会:“我去了,见到好多老朋友。有的人残废了;有的人身体很弱;有的人拄着拐杖上台去讲****受迫害的情形。台上哭,台下也哭。”

我也见到梁先生的朋友沈从文先生,那是1980年,在一个作家宴会上。年轻人已不知沈从文是何许人也。一个年轻人带着姓名地址去接沈先生来参加宴会。字条上“沈从文”三个字写得模糊不清。年轻人挨门挨户找“沈从文”,总算给她找到了。沈先生听人唤他“沈从文”,大概只有苦笑吧!我在多年前曾将《从文自传》的片断译给安格尔看。他十分佩服沈先生。宴会上有一位红光满面、微笑不语的老人。我要安格尔猜他是谁。安格尔猜不出来。我对他耳语。

“啊,沈从文!”他大叫,热烈握他手。

我发现沈先生很少吃菜。他说平时只吃面条,吃很多糖。

我问:“为什么吃那么多糖呢?对您身体不好呀!”

沈先生笑眯眯地说:“因为以前我爱上一个糖坊的姑娘,没有成,从此我就爱吃糖。”

梁先生,这些都是您想听的话。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讲,满以为见面时可以告诉您。但您已经先走了,又是迫不及待地,走得那么匆匆。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5年出生于大陆,1949年抵台湾定居并从事创作。1964年,由于《自由中国》停刊事件,离开台湾,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致力于世界文化交流。1967年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前往爱荷华大学进修创作。

自五十年代起,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梁实秋与闻一多

闻一多与梁实秋一生中有过三次相处较多的机会。

第一次是在北平清华学校。闻一多比梁实秋年长三岁,早于梁实秋进清华读书,可是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却将他们连接在一起。在五四运动中他们都是积极分子,闻一多被选为出席全国****的清华学校代表,而梁实秋则被推举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评议会的评议员。他们在学生运动中建立了联系,但是他们个人的友谊,还是从“小说研究社”开始的。

同类推荐
  • 总是元曲最销魂

    总是元曲最销魂

    《总是元曲最销魂》打破以往对于元曲的赏析形式,试图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元曲的大致风貌,呈现每一首元曲的来龙去脉,并从中介绍一些元代名士的奇闻轶事。元曲不如唐诗那么蕴藉、含蓄,令人一唱三叹、吟咏不已,也不及宋诗的精炼。就风格而言,其类似宋词的长调,写的铺排,感情一泻千里,淋漓尽致。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少用冷僻典故,更贴近现实生活,易于流传。
  • 就这样若无其事爱着你

    就这样若无其事爱着你

    爱情是一种遇见,不能预期,也无法等待,当它发生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是冥冥中的注定,还是前世今生的轮回?有些人注定只是匆匆的过客,而有些人,却会一步一步融入你的生活,融入你的心。那是两列相向而来的火车,他在这边,她在那边,不知道对方去往何处,只知道时间在在铁轨上奔跑,带走了一些人的苹果,带走了另一些人的云朵。那美丽的女子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似乎正是为了一朵莫名其妙的云,却不想正好与他的眼睛撞了满怀。几许哀怨伴着几许欣喜的眼神,在他的心底扎下了根。因为陌生,因为转瞬即逝,因为怕失去,就宁愿不拥有……彼此相望,若无其事。
  • 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的本体论

    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的本体论

    《金刚经》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佛教经典,其所蕴含的佛学理论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哲学,特别是对禅宗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打开一扇窗

    打开一扇窗

    “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是宁波市委于2011年提出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实践活动。本书是镇海区“三思三创”主题先进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全书分10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报告了镇海全区主题实践活动的情况和9位先进个人的事迹,为镇海区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一次文学上的提炼。本书对于进一步学习实践“三思三创”精神,构建和谐宁波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热门推荐
  • 王爷,勿惹小妖妃

    王爷,勿惹小妖妃

    【性情刚硬冷酷的战神VS吊儿郎当放纵不羁的小狐狸】长孙帝延。流风国赫赫有名的战神王爷,冷酷无情,手段狠辣,最厌恶的便是娇娇弱弱的女子。此生已准备孤独终老,却不曾想克星来得猝不及防!*慕苍苍。皓月山庄的“慕二爷”,吊儿郎当逛青·楼,色迷心窍抢花魁,一袭男装不知迷倒多少闺中少女。“慕二爷”就像游戏人间的花蝴蝶,谁知道冷不防招惹了长孙帝延那个死断袖!*初相见,她是被迫和亲的王妃。他以为她是柔弱的千金小姐,不屑多看一眼。谁知道恰恰就是此番看走眼,差点让他注定孤老终身……♣♧♣♧针锋相对篇:军营中,他是战神王爷,“他”是太子一党——军师容倾城身边的新晋帮手。比单人作战,身边能力卓绝的心腹惨败,自己更是差点被一副文弱身躯摔倒在地。比谋略,他亲手带出的队伍对上一群游手好闲的兵痞,竟然输得一败涂地。比口才,“他”句句都是人身攻击!面瘫?断袖?棺材脸?惧女?不举?死变态?这些说的都是他?长孙帝延面色如墨,将营帐掀开大部走进去想要给某人一些教训,然后脸上多了几道指甲印木讷讷地退了出来——“一个男人,为什么,会有胸?”某王爷自言自语,半晌都回不过神来。♣♧♣♧实力宠妻篇:当洒脱不羁的小狐狸怀有身孕,当一切阴谋暗暗来袭。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心绪紊乱。她在王府里惨遭构陷,被迫出逃。襦裙染血,裙底鲜红一片,她面色苍白如纸,“英叔,他还没有回来。”管家不忍看这一副惨景,“王妃,王爷马上就回来了。英叔跟您担保!”“可是我等不到他了,孩子也等不到了……”传言,战王妃谋反叛逃,坠崖身亡。原本以国为天的男子满头白发,宛如魔魅,一路杀向都城——“长孙帝延,你想谋反?”他冷酷如数九寒天,“本王不想谋反,只想让你的江山为苍苍陪葬!”
  • 延龄故事

    延龄故事

    她衣延龄曾经有一个倾国倾城的母亲,无奈,美人却生不了天仙相貌与她。因为遭到恶人暗算,生母失去了动人的容颜,惨被君王抛弃,甚至想跟衣延龄玉石俱焚。但侥幸被救,原本已是大幸,当她懂事,为了拯救自己的乡土,承父命,生父残忍将她远嫁友国。岂料面容未见,先被休妻。无奈,她只得跟从十五岁的嫡女姐姐入了宫。以为命运就此画上了句号的她,又因一次选妃代嫁,兜兜转转还是成为了他的妻。春宵一夜,少女心酥。当微醉的王掀开面纱,却道出了那句她永不可遗忘的话......
  • 我的超级神宠

    我的超级神宠

    超级神宠,超级世界。发现惊喜,发现爱。奇幻之旅,由此开启。
  •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本书通过各个城市的历史概况、男人、女人、名人、商人、城市文化、风俗、性格特征等诸多方面描述了42座最具有代表性的性格城市,并品读这些城市人的性格。
  • 仙蝶

    仙蝶

    她是妖没错,她是魔没错,但是她竟然是妖是魔也是人!!!他能变身没错,他能切换不同的身份没错,但是该死的为什么他也有千年凡龄?修炼,术法,心法,功法。延续了千年的爱情,还能在延续么?欲度升仙,情爱的感情线上,是不是也要经过不段的修炼放能眷属?欲度,西取,一路好山好景,好空气,欢喜加收藏。路很长,要慢慢走。
  • 太极高手在都市

    太极高手在都市

    中华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动荡,早已不复当初!但,高手一直在民间。他虽然没有飞天遁地那么夸张,却也非你所想花拳绣腿那么简单!随着情节的铺展,本文会带你领略现代都市中真正的武侠世界!不惑之人,偶有所得,洗经伐髓、脱胎换骨,重返青春年少!......................
  • 百花情

    百花情

    她,因彼岸花而去,因彼岸花而遇见他,又因为他而踏上问鼎六界乃至万千大世界之巅的道路。这一路她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一段段爱恨情仇从此开始。
  • 位面星云系统

    位面星云系统

    公孙掷偶的一个位面星云系统从此开启了漫长的为位面探索。《苍狼完结》,《漫威世界完结》,《小骨完结》,《蜀山战纪未完》,《幻城未完》,《青云志未完》,《画江湖之不良人未完》,《第五波未完》,《古剑奇谭未完》等更多剧情。
  • 当风铃响了

    当风铃响了

    小时候(铃雪)生活在一个破碎的世界里,但一位邻家的一位小男孩(尔然/凤羽)(饰两角色)一直陪在她身边。后来因为铃雪家发生了变故,两人就此分开。读高中时铃雪与(微涵)成为非常好的闺密。多年以后铃雪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认识了学长(凤宫),那是她第一次发现有一个这么在乎她的人,在经历了各种事情后,铃雪选择…
  • 易段天机

    易段天机

    虽然出身名门,但经脉被废!看着天之骄子的哥哥,墨天羽原本应该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但是在心里总是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你注定不可能碌碌无为过完一生!注定此生命运多转,哪怕自己刻意逃避纷争,但命中注定的,谁有能躲的过!尤其是剑指至亲至爱之人。。墨天羽如何选择,是遵循命运的轨迹,还是保持本心,在命运的轨迹中寻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