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34400000071

第71章 忆丁玲(2)

历史常常具有惊人的相似和巧合,当瞿秋白曾说丁玲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时,他们两人的命运都落入历史的怪圈。瞿秋白先是受****路线排挤,后在福建被捕,在慷慨成仁前写下了《多余的话》,以至在死后多年还被扣上“叛徒”的罪名,到了“****”竟遭掘尸扬灰的下场。而丁玲在1933年被国民党逮捕,囚居南京三年。到延安后,又因《“三八节”有感》惹下文祸受到责难,1955年被打成“丁陈”****分子,1957年再被划为****,下放到北大荒,落难达20余年。所以当丁玲复出阅读《多余的话》时,自然就多了一种别人无法感觉的知音、知己的心绪。她深有同感地说:“正由于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不够健全,一个同志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就被揪住不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种过左的做法,即使不是秋白,不是这样一个多感的文人,也是容易使人寒心的。”可以说,对秋白相知之深,没有人超过丁玲。

丁玲与鲁迅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5岁的丁玲在湖南长沙周南女子中学读书,开始接受新文学。不过那时她阅读小说,兴趣多在故事情节,悲欢离合,所以对鲁迅的短篇小说未能引起注意,甚至对《阿Q正传》亦漠然处之。

1924年,丁玲至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此刻她的挚友王剑虹在上海病逝,她的心情陷于感伤、苦闷之中,无奈以读书来抚平那颗沉重的心。他重读鲁迅作品,感受迥然不同了。她觉得,是鲁迅指出了使人们身心沉重的正是多灾多难的祖国,鲁迅解剖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之深刻而细致,无出其右者。于是她开始如饥似渴地四处寻找鲁迅的小说与杂文,对鲁迅发表在《京报副刊》及《语丝》上的文章一篇也不漏掉。

1926年,当创造社对鲁迅发起笔伐围攻时,丁玲表示深深的不平与同情。当她得知鲁迅参加并领导“左联”工作时,她激动异常。

1930年5月,潘汉年为“左联”事找到丁玲和胡也频谈话时,丁、胡夫妇异口同声,参加“左联”。9月17日晚,“左联”在荷兰餐馆聚餐庆祝鲁迅50华诞,胡也频出席了。回来后,胡也频与丁玲备述与鲁迅见面时的情景,丁玲听后为之欣喜而感动。

1931年榴花盛开季节,在上海北四川路一所小学校里召开“左联”工作会议,丁玲首次参加,也是第一次面见鲁迅。给丁玲最深的印象是:鲁迅平易得很,与大家坐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

丁玲第一次到鲁迅家拜访是在1931年7月30日,这天由冯雪峰陪同前往。原委是,丁玲刚刚接手《北斗》的编辑工作,为插图之需,需到鲁迅那里索取几张版画。向鲁迅说明来意后,鲁迅热情地拿出多张版画,并一一作了介绍,期间特别向丁玲推荐了珂勒惠支的《牺牲》一幅,鲁迅还答应为这幅画写个说明。这就是刊发于《北斗》创刊号上的那一幅。

1931年春,鲁迅向丁玲索讨《水》的单行本。鲁迅也将自己的书,包得整齐四方,有角有棱,赠予丁玲。一日晚间,丁玲、鲁迅,还有冯雪峰在一起聊天。丁玲坦率地说:“我有脾气,不好!”鲁迅却说:“有脾气有什么不好?人嘛,总应该有点脾气的。我也是有脾气的呢!”大家为之首肯。

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鲁迅与宋庆龄等人多方奔走,全力营救。这迫使国民党政府不敢承认绑架丁玲是由租界地进行的,更不敢杀人灭口。此外,鲁迅又将丁玲近况告诉赵家璧,催其尽早出版丁玲的《母亲》,并将丁玲母亲的通讯处告知,再三叮嘱赵家璧将这笔稿费径寄丁母之处。

丁玲被捕后,社会上传言甚多。6月,盛传丁玲已在南京遇害,鲁迅痛惜不已,于6月28日作《悼丁君》诗一首:“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悲恸哀怨之情,溢于词表。

1933年5月22日,《东亚日报》驻中国特派记者申彦俊应约于内山书店拜访鲁迅。当时申氏问:“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您认为谁是无产阶级代表作家?”鲁迅毫不犹豫地答道:“丁玲女士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

1934年,尽管丁玲尚在缧绁之中,鲁迅与茅盾共同编选英译本中国短篇小说集《草鞋脚》时,毅然将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水》两篇小说编入集中,交付美国友人伊罗生出版。同时,在鲁迅、茅盾合编的《中国左翼文艺定期刊编目》中,对丁玲主编的《北斗》杂志,依然作了正面论述,给予了高度评价。

1936年夏,曹靖华受托将丁玲的消息与请求及时报告给鲁迅,鲁迅再秘密地跟刚从陕北抵沪的****中央特派员冯雪峰联系,冯雪峰即派张天翼到南京与丁玲具体联络,之后,丁玲终于逃出南京,奔向陕北。

然而就在这经由西安而北上途中,丁玲接到鲁迅溘然长逝的噩耗。她在无限悲戚与痛悼之下,以“耀高丘”的署名,给许广平发了唁函,内云:“无限的难过汹涌在我的心头。我两次到上海,均万分想同他见一次,但因为环境的不许可,只能令我悬想他的病躯和他扶病力作的不屈精神!现在传来的噩耗……这哀恸是属于我们大众的,我们只有拼命努力来纪念世界上这一颗陨落的巨星,是中国最光荣的一颗巨星!”

丁玲作品精选

我们需要杂文

有一位理论家曾向我说过:“活人很难说,以后谈谈死人吧。”我懂得这意思,因为说活人常要引起纠纷,而死人是永无对证,要不致有文人相轻,宗派观念,私人意气……之讥讽和责难。为逃避是非,以明哲保身为原则自然是很对的。

另外的地方,也有人这样说,“还是当一个好群众,什么意见都举手吧。”

甚至像这样应该成为过时的幽怨我也听到过很多了:“我是什么东西,说句话还不等于放个屁么!”

这些意见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我们还不懂得如何使用民主,如何展开自我批评和自由论争,我们缺乏气度,缺乏耐心的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也表现了我们没有勇气和毅力,我们怕麻烦,我们怕碰钉子,怕牺牲,只是偷懒——在背地下咭咭咕咕。

有人肯说,而且敢说了,纵使意见还不完全的正确,而一定有人神经过敏的说这是有作用,有私人的党派,长短之争。这是破坏团结,是瞎闹……决不会有人跟着他再论争下去,使他的理论更至完善。这是我们生活的耻辱。

凡是一桩事一个意见在未被许多人明了以前,假如有人去做了,首先得着的一定是非难。只有不怕非难,坚持下去的才会胜利。鲁迅先生是最好的例子。

鲁迅先生因为要从医治人类的心灵下手,所以放弃了医学而从事文学。因为看准了这一时代的病症,须要最锋锐的刀刺,所以从写小说而到杂文。他的杂文所触及的物事是包括了整个中国社会的。鲁迅先生写杂文时曾经被很多“以己之短轻人所长”的文人们轻视过,曾经被别人骂过是因为写不出小说才写杂文的。然而现在呢,鲁迅先生的杂文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书籍,最辉煌的文艺作品,而使人却步了。

一定要写得出像鲁迅先生那样好的杂文才肯下笔,那就可以先下决心不写。文章是要在熟练中进步的,而文章不是为着荣誉,只是为着真理。

现在这一时代仍不脱离鲁迅先生的时代,贪污腐化,黑暗,压迫屠杀进步分子,人民连保卫自己的抗战的自由都没有,而我们却只会说“中国是统一战线的时代呀!”

我们不懂得在批评中建立更巩固的统一,于是我们放弃了我们的责任。

即使在进步的地方,有了初步的民主,然而这里更须要督促,监视,中国所有的几千年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恶习,是不容易铲除的,而所谓进步的地方,又非从天而降,它与中国的旧社会是相连结着的。而我们却只说在这里是不宜于写杂文的,这里只应反映民主的生活,伟大的建设。

陶醉于小的成功,讳疾忌医,虽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却只是懒惰和怯弱。

鲁迅先生死了,我们大家常常说纪念他要如何如何,可是我们却缺乏学习他的不怕麻烦的勇气,今天我以为最好学习他的坚定的永远的面向着真理,为真理而敢说,不怕一切。

我们这时代还须要杂文,我们不要放弃这一武器。举起它,杂文是不会死的。

载1941年10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

羊群已经赶进了院子,赵家的大姑娘还坐在她自己的窑门口捺鞋帮。不时扭转着她的头,垂在两边肩上的银丝耳环,便很厉害的摇晃。羊群推挤着朝栏里冲去,几只没有出外的小羊跳蹦着,被撞在一边,叫起来了。

钻聚在这边窑里炕上的几个选举委员会的委员便陆续从窗口跳了出来。他们刚结束了会议,然而却还在叮咛些什么。捺着鞋帮的清子便又扭转过来,露出一副粘腻的,又分不清是否含着轻蔑的一种笑容。

被很多问题弄得疲乏了的委员们,望了望天色,蓝色的炊烟已经从窑顶上的烟囱里吐出来而为风吹往四方,他们只好又重新决定赶到前边的庄子去吃饭,因为在这晚上还要布置第二天的第一行政村的选举大会。然而已经三四天没有回家的指导员却意外的被准许回家。区党委的副书记曾为他向大家说了一阵牧畜是很重要的等等的话。他的唯一的牛就在这两天要生产,而他的老婆是只能烧烧三顿饭的一个四十多岁了的女人。

招待员从扫着石磨的老婆身边赶了出来:“已经派好了饭呢。怎的又走了呢?家里婆姨烧的饭香些么?”他抓住年轻的代理乡长的手,乡长在年下刚娶了一个才十五岁长得很漂亮的妻子,因此,常常会被别人善意的拿来取笑着。

站在大门口看对山盛开的桃花的又是那发育的很好的清子。长的黑的发辫上扎着粉红的绒绳。从黑坎肩的两边伸出着条纹花布袖子的臂膀,高高的举起,撑在门柱上边。十六岁的姑娘,长得这样高大,什么不够法定年龄,是应该嫁人的了啊!

同类推荐
  • 北大岁月

    北大岁月

    本书精选来自北大教授、北大学生及北大校园报刊上的美文佳作,书中让你重回到上个世纪上半叶时期的北大,重温这段感人的历史。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看螃蟹上树

    看螃蟹上树

    作者将文学与美食相互结合而镶嵌在“散文”这个美丽的框子里,是其创作生涯里一项全新的尝试。作者把她在人生道路上拾掇而得的饮食故事娓娓道出,让读者与她共同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爱情、家情、亲情、国情和旅游情。
  • 岁月归真

    岁月归真

    此书分为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等板块,内容包括:革命的友情洋溢在崇山峻岭、繁荣热闹的雷波物资交流会、千红万紫争芳菲、节日的歌声、借宿番家、双喜临门等。
  • 回不去的是曾经

    回不去的是曾经

    本书是青年作家陈伟军的小说新作,以南方一座小城及一个村庄为底片,以苦难、人性和一个迷惘青年的内心挣扎为叙述故事的底色,讲述了随着主人公东南身份的变化,他对自己和生活的态度变化及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直面人生苦旅,直剖扭曲的人性,昭示了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热门推荐
  • 妖妃惊华:绝色邪君宠妻无度

    妖妃惊华:绝色邪君宠妻无度

    北境有女,纨绔无知,不学无术。却于某日,脱胎换骨!抱大腿,进檀华,闯秘境,夺灵宝,创神阁……五境闻之变色,风云再起!——在此期间,此女幽幽叹息:“什么都有了唯独缺个床伴。”一男子渐步走进,望着此女:“你观本座够资格否?”此女看他一眼:“恐撑不过一个时辰,不妥。”男子淡淡一笑,一把将此女丢之床上:“夫人不妨试试,看看撑不撑的过一个时辰。”“……”之后此女未下的了床。
  • 破天戮道

    破天戮道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一位被断定活不过十八岁的武道天才少年,在家族被灭后,带着家族的仇恨,带着寻求打破命运束缚的梦想踏上武道。杀仇人,寻武道,名动天下,他开始了他的征程,开始了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问鼎之路,何其困难,无边杀戮,蔓延而…
  • 打黑

    打黑

    国内首部全景展现打黑风暴的纪实小说,深入第一线揭秘黑社会幕后的真实故事。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九渊魔罗

    九渊魔罗

    他日我若入魔罗,悲风杀气满山河。身化魔气九千九,斩尽天兵断云流。功名利禄尘与土,大道仁义皆荒芜。少年轻狂锋芒疾,杀气森森穷九幽。男儿饮尽碗中酒,万里魔途不回头。谁唤魔罗逆天行,蛟龙出海舞狂风。******新书《鲜血染征袍》已上传!
  • 夜色迷情:钦点豪门嫩妻

    夜色迷情:钦点豪门嫩妻

    他是游走在死亡边缘的黑道老大,一个不能有任何弱点的强者,因此她是随时都可以牺牲的附属品。所以...他看着她的肚子,冷酷地丢给她一颗药:“吃下它!”她慢条斯理地塞入嘴里:“嗯,味道不错!”...多年后,一次珠宝发布会上,首席设计师的绝色宝宝突然失踪闹得人仰马翻。坐在贵宾席上的他裤管被人扯了扯。他低头,震惊地看着脚边那张跟他一模一样的脸正笑得很灿烂……
  • 秋枫云雨熙

    秋枫云雨熙

    秋枫落叶黄,云雨晨熙照。缘分这样奇妙,心随你动,随你静止,可一切那么不真实,却希望与你擦肩而过不想再悲伤。那一遇,彼此不知,一切随缘,你我从陌生人到恋人;那一离,伤透了心,一切缘灭,你我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那一逢,回忆萦绕,盛情难却,你我不知道是否还能走到一起?
  • 伐魔剑

    伐魔剑

    异世大陆,人兽争霸。没有对错,只有成王败寇。
  • 玛丽苏重生记

    玛丽苏重生记

    玛丽苏穿越女主因为把空间秘密透漏给渣皇而被害死。死后重生为林家小娘子,美貌无敌,双商极高。林珑:我既然能为你打下江山,也能从你手中夺走。渣皇:呜呜呜!萧琰:娘子,渴不渴,我给你倒水。
  •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

    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的最佳方案只有两个,权力和剑。星河时代,势力交锋,强者碰撞,一个又一个怀着梦想的人前赴后继的涌入历史的洪流,试图挣脱命运的枷锁。一个小人物,懵懵懂懂中,沿着先辈的脚步,徐徐前行。有人在地狱仰望天堂,有人在墓冢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