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34400000079

第79章 忆萧红(1)

萧红传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因病早逝于香港。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呢,决不是艰难险阻,决不是洪水猛兽,也决不是荒凉寂寞。而难于忍耐的却是阴沉和絮聒;人的伟大也不是能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指示光明。

时代已经非复少年时代了,谁还有悠闲的心情在闷人的风雨中煮酒烹茶与琴诗为侣呢?或者是温习着一些细腻的情致,重读着那些曾经被迷醉过被感动过的小说,或者低徊冥思那些天涯的故人流着一点温柔的泪,那些天真、那些纯洁、那些无疵的赤子之心,那些轻微的感伤,那些精神上的享受都飞逝了,早已飞逝得找不到影子了。这个飞逝得很好,但现在是什么呢?是听着不断的水的絮聒,看着脏布也似的云块,痛感着阴霾,连寂寞的宁静也没有,然而却需要阿底拉斯的力背负着宇宙的时代所给予的创伤,毫不动摇的存在着,存在便是一种大声疾呼,便是一种骄傲,便是给絮聒以回答。

然而我决不会麻木的,我的头成天膨胀着要爆炸,它装得太多,需要呕吐。于是我写着,在白天,在夜晚,有关节炎的手臂因为放在桌子上太久而疼痛,患砂眼的眼睛因为在微小的灯光下而模糊。但幸好并没有激动,也没有感慨,我不缺乏冷静,而且很富有宽恕,我很愉快,因为我感到我身体内有东西在冲撞;它支持了我的疲倦,它使我会看到将来,它使我跨过现在,它会使我更冷静,它包括了真理和智慧,它是我生命中的力量,比少年时代的那种无愁的青春更可爱啊!

但我仍会想起天涯的故人的,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前天我想起了雪峰,在我的知友中他是最没有自己的了。他工作着,他一切为了党,他受埋怨过,然而他没有感伤,他对名誉和地位是那样地无睹,那样不会趋炎附势,培植党羽,装腔作势,投机取巧。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在政治生活中过了那么久,却还不能彻底地变更自己,他那种二重的生活使他在临死时还不能免于有所申诉。我常常责怪他申诉的“多余”,然而当我去体味他内心的战斗历史时,却也不能不感动,哪怕那在整体中,是很渺小的。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明天,我也许会想到更多的谁,人人都与这社会关系,因为这社会,我更不能忘怀于一切了。

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那时山西还很冷,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但我们都很亲切,彼此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之中在思想上,在感情上,在性格上都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接着是她随同我们一道去西安,我们在西安住完了一个春天。我们痛饮过,我们也同度过风雨之夕,我们也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一次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自己的精神,因为我们又实在觉得是很亲近的。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的能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对手是太少了啊!

那时候我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而致全力于著作。抗战开始后,短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她或许比我适于幽美平静。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至今我还很后悔那时我对于她生活方式所参预的意见是太少了,这或许由于我们相交太浅,和我的生活方式离她太远的缘故,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约一星期前收到)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分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止于打开局面,指示光明,而还是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泥于个体的褊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们要使所有的人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做出伟大牺牲。

生在现在的这世界上,活着固然能给整个事业添一分力量,而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和被处分的前途。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娱乐自己的得意。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

只要我活着,朋友的死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我的工作已经够消磨我的一生,何况再加上你们的屈死,和你们未完的事业,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要借这风雨,寄语你们,死去的,末死的朋友们,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那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萧军与萧红

萧红原是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大地主的女儿。她幼年丧母,父亲张廷举是当地有名的官僚绅士,不仅对佃户奴仆很残暴,对萧红也十分严厉。家庭环境和冷漠的亲子关系使萧红从小就养成叛逆的个性。1931年,专横的父亲逼着萧红嫁给一个旧军官的儿子汪殿甲(王恩甲)。萧红断然拒绝,和封建家庭决裂,逃出了父亲的控制。

她逃婚出走至北平,考入女师大附中,未婚夫汪殿甲尾随而至,两人因经济困窘回到哈尔滨,在哈尔滨道外正阳十六道街的东兴顺旅馆同居。1932年,汪殿甲以回家取钱为由,将怀孕中的萧红抛弃,险些被旅馆老板卖到妓院以抵还六百多元的食宿费。孤苦无助、重病缠身的她向报社投书求助,老斐(主编裴馨园)收到信后非常同情这个不相识的女读者,便派萧军到旅馆探望。萧军按照信上所示的地址找到了萧红。两人初识时,萧红是一个憔悴的孕妇,脸色苍白,神态疲惫,穿了一件已经变灰了的蓝长衫,拖了一双变了形的女鞋。

萧红对萧军的到来,非常惊喜,更没有料到来看望她的人正是她所佩服的作家三郎。萧红读过萧军以三郎笔名发表的诗歌和小说。萧军当时头发蓬乱、衣著褴褛,活似个流浪汉,然而,却散发着豪爽的英气,萧红不由产生信赖和亲切的感觉。年轻的萧红在那狐鬼满路的茫茫人海里,终于遇到一个知音,便打开心扉,把自己的悲惨身世,不幸遭遇,难言的屈辱,痛苦的心情,对爱和美的渴望与追求,尽情地倾述出来。萧军在萧红的床上,发现了散落的纸片上画着图案式的花纹,虽是胡乱勾勒的,但线条洗练流畅,显示着勾勒者非凡的艺术才情。接着萧军又看到纸片上有几节字迹秀丽工整的短诗,萧军被震动了!他感到无比的惊异,眼前的是一个晶明的、美丽的、可爱的、闪光的灵魂!他决定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这个灵魂!但是萧军心有余而力不足,适巧松花江决了堤,遂得以趁乱从旅社救出萧红。萧军与萧红在患难中结为夫妻,两人在道里商市街二十五号大院的一间小房同居。萧军送给妻子的礼品,不是什么珠宝首饰,而是比珠宝更珍贵的三首定情诗,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萧红与萧军的同居关系维持了六年(1932—1938),正式分手时,萧红已经怀孕,那孩子后来不久夭亡。1939年(一说为1938年),萧红另与端木蕻良结婚,婚姻关系维持了四年,直到她病逝于香港。

萧红和萧军爱情终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萧红来说,可能是萧军的过于自负、暴躁、大男人主义、家暴和外遇;但对萧军来说,可能是萧红的多愁善感、体弱多病和后来的分居。萧红在31岁逝世,而萧军历经沧桑,垂垂老矣,在1978年他整理注释了萧红写给他的旧信,编选成书,说明他心里深处应该想念过这个曾经共同生活的伴侣。

萧红萧军与鲁迅

1934年的深秋时节,萧军和萧红乘上一艘日本轮船,离开青岛,驶往上海。此行的目的,就是前去拜会文坛大师鲁迅。在此之前,萧军曾怀着虔敬的心情,给鲁迅先生写过一封信,而鲁迅的及时复信,则使这两位“小人物”喜出望外。

同类推荐
  •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彩云新天遇有时

    彩云新天遇有时

    本书精选近两年的散文、随笔75篇有余,其有爬崂山游记,作者多以赋、兴笔法,描述一个“驴友”眼中的自然物象与自在物象。与野人为善,成野人之美,感纯粹诗意之流转,想神圣华夏之道统,山水之爱,山水之心,野的行走,野的善美。部分文章已在网络发表,受到众多“驴友”与读者的喜爱。
  • 世象警示录

    世象警示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物特写,第二部分案例写真,第三部分警网快讯,第四部分小说事态。收录了《怀念母亲》、《追忆父亲》、《风正一帆顺》等文章。
  •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父亲是天,是铁的纪律,是人生的权威,是绝对的原则,是冷酷的理念,严峻的教导者,但这只是文化观念的表导意识。我们通过这套书,中要告知天下的儿女们父爱如山。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热门推荐
  • 灵仙演义

    灵仙演义

    命运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的一生,每个人的命格从他们出生起就决定了他们的一生。“我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少年黎光的传奇开始了
  • 十年夏安

    十年夏安

    夏安自以为能平凡的度过一生,没想到上错了学,交了不该交的朋友,本就不是一个世界,却要强求,最后只能撂下一句对不起,然后自己跑掉……“夏安安你个蠢货,她挨打你不会找我吗?自己挨打,你是抖m?”“小安,我真希望你能做我嫂子呢,虽然韩子言不是什么好货。”“姑娘,我不生气,真的。”
  •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篮球风之力挽狂澜

    篮球风之力挽狂澜

    一个普通校园篮球队,来了一个职业水平的转校生,从此从一个平凡的篮球队打到了省里国家级比赛,一步一步的走向职业,每一个一个小小的梦想,都得到了无限放大。。。
  • 花期似梦

    花期似梦

    王涛,苏玛丽和紫秀是三个80后女性,故事讲述了她们在深圳这座外来人口密集的新型大都市里对职业的追求、爱情的纠葛以及三个女人由友情连接在一起的命运进程……
  • 五系圣脉

    五系圣脉

    如今,血海深仇难报,天地亦蒙羞,若有来生,定当捅破这天,还我一个公道......君凌站在白骨崖上,衣袍破烂,浑身是血,眼神里透露出不甘,看着后面滚滚而来的人马,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遂一声大吼,跃身而起,向悬崖下面坠去......
  • 琉璃殇之春寂

    琉璃殇之春寂

    只是纪念一段逝去的感情,缠绕在心间蚀骨的疼痛唯有倾述至笔端,方能缓解。故事真实与不真实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真实的情感存在,不是么?
  • 创始元灵

    创始元灵

    孤寂一少年,命中注定无仙途,历劫难,命险途,终踏求真路。回首难堪望,今生已千年,是孤独。仙灵地,神通天,九霄任逍遥,仙途命短,永无悔。觅机伐戮求大道,醒来才觉道无恒,道无恒,再追寻。诛邪魔,斩妖灵,穿银汉,入荒宇,寻根源,唯我是尊闲。今朝回首,泪长眠!【仙侠第一奇书,仙侠第一全书,情感修仙新尝试,希望大家收藏推荐支持】
  • 九州异闻传

    九州异闻传

    汉安元年,汉蜀大地迎来浩劫,神州各地异兽作乱,各州百姓性命岌岌可危,此时以张天师为首的正一盟威道道师们挺身而出,他们降除了各地异兽,并为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镇压机关所防止它们再度返回地上,最终将各地的百姓们于水火之中解救了出来,并在这之上重新建立了新的文明;然至建炎元年,天下版图的不断扩张,西方与东方的不断接触却将这些异兽于沉睡中唤醒出来,而远古早已堕落的神代后裔也纷纷从致远之地侵袭而来,九州将再度迎来新一轮的浩劫....
  • 我的判官爷爷

    我的判官爷爷

    欢迎来到恐怖广播。。。哦不说错了,欢迎来到酆都城,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王铮。大家请看这里,这是酆都城著名的烈士纪念碑。。。还有这里是酆都文化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