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30500000056

第56章 写给新作者的话——小小说为什么会“一稿多投”?

一看这标题,不少编辑不气得吐血,也要暴跳如雷,然而这确是不少小小说作者的“共识”。一方挥舞大棒狂吼这样做违反职业道德;另一方则态度暧昧,心底里阳奉阴违。双方都有难言之隐,可又彼此奈何不得。显然,对一稿多投是编辑不悦、读者不爽、作者不睬。

各位看官,我先说一个故事。我写过一个几乎是生活中的翻版的小小说,名叫《拔牙》。小说写好后,分别投给了三家会发小小说的报刊。其中一家杂志至今没有回音,一家报刊的大编斩钉截铁地说是“不用”;还有一家刊物的编辑“百忙之中”回了个邮件。这个邮件谁看了都会“气得吐血。”他是这么说的:“这样老掉牙的故事还寄给我?”好在我这人是属牛的,偏不信这个邪,就像丑婆娘对自己生的孩子,十难看还老是搂在怀里亲着。过了些日子,我把它投给了对我还有一些好感的江苏镇江的《金山》,没想到编辑张静老师很快就把它登出来了。之后,《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幸福。阅读》等多家杂志先后转载,年终还收入陈永林主编、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名家小小说精品2009》一书。

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就会理解投稿者的无奈和无奈之后的应对举措。

我在单位也是靠写新闻吃饭的。新闻界反对“一稿多投”的声明就如同任何单位对公车私用所制定的廉政制度一样,苍白而无力。在道上混了这么多年,凭真诚、敬重和仅有的一点小聪明赢得了一些编辑的信任和好感。每每一个稿子写出来,至少有三家报刊会用。旁人觉得我老是写文章、尤其是写那些慧眼识得、肆意渲染、添油加醋的颂扬性文字要开夜车、要劳其筋骨。殊不知,我半个小时就可以来一篇。报刊一用,单位年终发奖金,国家级一篇300块、省里200块。单位5000元封顶,写多了没有奖。我也就知趣,不多写,就几篇像样的文章一稿多投,你说轻松波?

话题扯远了。朋友问:为什么要一稿多投,有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我的回答是:有!并且你看过我的理由之后,肯定会如法炮制。不好意思,得罪小编了。随便说一句,我是无比感激和崇敬帮我发了稿子的编辑的,我总是真诚叫他老师。但也有不投缘的,我就不再给他投稿,不是每个编辑都是阳光的、可敬的、无私的。

言归正传,说出我的理由:

一、杂志停刊、邮箱停用。市场经济,“精神食粮”贬值。一些纯文学刊物就像旧社会穷人的孩子没人管了。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自生自灭,谁可奈何?除一小部分刊物有能人、居福地、结财缘之外,大部分杂志浪里颠簸,几个浪头打来便没入水中。可是,他的英名还在,地址、邮箱还被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广泛的记在投稿通讯录上。有不识时务又信息不灵的,还在往这些报刊投稿。新作者,尤其是一些不晓得天高地厚、总想一鸣惊人的,一门心事往这些有知名度、没生命力的刊物投稿,纸质的,邮件的,稿子发出去了,便做着美梦。后来,美梦总也没有实现,便伤了自尊,还一味埋怨自己不是那块料。其实是杂志停刊了,邮箱停用了。编辑人员作鸟兽散,谁给你用稿,谁给你回复。

二、风格不合、人不投缘。许多编辑,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编辑工作尽职尽责,帮人热情、为人随和。但也有年轻气盛、自以为是、趾高气扬的,我就碰到过。好在我急流勇退、悬崖勒马,要不就吊死在他那棵树上了。有缘千里相会,无缘百投不中。这话可不是我一个人说的。有些所谓编辑的缘是怎样攀接的呢?首先要“合群”,也就是加入他“做主”的群。在他的群里多发声,弘扬他的主旋律、高唱他的赞歌、支撑他的人气。当然,关键时刻,还得买他的“东西”,销他朋友的书,或是与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喝茶“沟通沟通”。否则,你可能就跟他不投缘了。不过,也有错怪编辑的,那是因为,每个报刊都有自己的风格,有喜欢辣的、有喜欢甜的、有喜欢色的、有喜欢酸的。有正人君子、有煽情先锋,你把酸辣的东西给煽情刊物,他肯定不用。可相当多的作者却一厢情愿的这么做了。

三、周期过长、人被糊弄。一些新作者常常被所谓的“一审、二审通过之类”的编辑的回复激动的睡不着觉。可是兴奋过后,却老是见不到用稿。有的作者连续有稿子过了一审、二审。可是最后,竟然没有一篇变成作品刊登。于是,他把编辑当成了胸配国徽的法官,甚至比法官还要神圣,感觉自己的生死大权就在这些“法官”手中。

我写小小说多年,也发了不少,就是进步不快,更没有出过精品。可是,就是这400多篇见报见刊的小小说,也没有几篇是“通过一审、二审”及时告诉我消息才用出来的。现在有一些发行量不大却自以为是的刊物的编辑,老是用一审、二审的把戏吊起作者的胃口,殊不知,老是糊弄人,便挫伤了他人的积极性。作者用稿心切,编辑及时通报消息对作者是一种安慰和友好,但不是玩弄“权”术、借机谋私和迷惑制约作者的“法宝”。

一些刊物由于种种原因,用稿周期太长。一篇稿子发出去,半年也没有回音。作者怕贻误青春,只好另有所爱。稿子最终用出来,面对迟来的爱,作者编辑都只能接受“已婚”的事实。

四、杂志不良、编辑无德。在信息网络异常发达的今天,网上选稿、报刊摘稿成为一种时尚。一些刊物、一些不法文人选用他人的作品就像妓女跟嫖客上床一样随便,用稿不给署名的、署名不法稿费的,发表不寄样刊的大有人在。我从网上查到不少刊物都“擅自”采用过我的不少小小说,至今也没有受到他们样书和稿酬。对此我作了记录,暂不点名,有朝一日。我要“方便快捷”的“拿起”手里的“武器”讨回公道。之所以暂时放他一马,是因为文人都寒酸。再说,他们多少还是帮了我们。怎么说办一份刊物也真难,不少人都是冲着那份“心爱”而为的。这样的人不追究。但有些不良、无德的家伙还是要声讨的。我碰到过两个文贼。一个通过人民法院报的案例消息得知其已坐牢,一个拿作者出书的钱在网上卖起了性药。哈哈,都混到这地步了,索性一咬牙、一跺脚:算了!

五、来稿太多、蛋没打开。听人说,国家级报刊每天用稿是来稿的万分之一,省级报刊是百分之一、市报是十分之一。由此可见,新闻记者这碗饭难吃啊。文学刊物也一样,尤其是发小小说的刊物更是摩肩接踵、客户爆满。好在现在不少晚报也登小小说,尽管版面有限。于是,总有一些人,在世风日下、精神疲软的当今,不去绞尽脑汁挣钱一夜暴富,却在解决温饱之后,搜肠刮肚的写自认为高尚却在富人、官人眼里分文不值狗屁文章。由于小小说作者多,出作品周期短,而最终能刊登的寥寥无几。一些名不见经传、发了作品也只有自己才晓得的刊物神气得不得了。或许是邮件投稿方便快捷,手指一按,天南地北。先如今编辑部邮箱个个挤爆。编辑每天面对精华、糟粕,难免心力交瘁、力不从心,只好凭运气、挑熟人、找名家。相当一部分估计无法打开。说句内心话,换了是你,你也不会一一打开。能人办企业、干部创事业,一介文人,碍于脸面、又不愿求人,跟孩子家人去城郊遛遛总可以吧?只有冥顽不化的老迂腐的才半夜三更灯下看稿子,料想这样的人不多,就那么几个已经是古董了。哈哈。你的稿子没才用,不是写得不好,很有可能是根本就没有机会打开。编辑说,臭蛋不打开也知道是臭的。可作者说,我是卖过臭蛋,可也有不臭的。公婆说的都有理。

六、稿费太低、值不抵物……(文人羞于谈钱,故以下文字隐去)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看官明白了什么吗?不过,显然我的话只能给你做个参考。

帮有帮规,文有文道。不为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朋友,再次善意提醒:一是有刊物声明了“不准一稿多投”这一“霸王条款”的,你就不要“对着干”。二是稿子有刊物用了要及时通知其他投了稿的报刊编辑,尽量避免重复用稿。三是对信任的报刊和友善的编辑要区别对待,至少等他们回复后再发其他刊物。四是不要群发邮件,收件人可以通过邮件记录知晓你一稿多投。这样的稿子编辑肯定不会打开。(好像现在有群发单显功能)。五是不投缘的编辑不要死缠。刊物多如牛毛,条条大路通罗马,另有所爱可能马到成功;六是时刻记着帮你发了稿子的编辑,他们是你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恩人和知己。七是记住“老朽”的话,认准的事就一鼓作气,努力总会成功的……2010年6月(端午节)

小小说创作断想……

小小说是“平民化的艺术”,注定它的耕耘者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小小说和小小说作者扎根于基层民众之中,往往生命力最强,因为这儿的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小小说是生活快节奏的产物,注定它是为生活忙碌奔波的人的“路边快餐”,也是为生计操劳费心的人的“忙里偷闲”的事业。小小说虽短小精悍,却同样给读者和作者带来慰籍和快乐,一旦爱上她便叫人欲罢不能,甚至执迷不悟。

小小说是目前纯文学创作中队伍最庞大、发表园地最广、用稿周期最短、造就新作者最多的文学形式,它在短期内让一大批怀揣文学梦的人如愿的加入了梦寂以求的作家队伍。正因为小小说写的人多,发表的数量多,而作者生活环境和阅读面毕竟有限,因此,选材、立意和构思容易雷同,也很难出新。模仿、翻新也许是捷径但不是坦途。现在是信息时代,透过网络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人物,因为是“自己”的,那怕一时不夺人眼球,至少是自己迈出的步子,虽然步履蹒跚,总是在往前走。

小小说故事单纯、人物不多、语言精炼,但立意可以深邃。同一篇小小说,读者对它的关注角度不一样。也就是说,不同层面的读者读同一篇小小说可以读出不同的味来。这与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文学素养和对小小说喜爱乃至痴迷程度有关。10个人去同一个地方看风景:有的喜欢树木和叶色,有的倾情山涧和溪流,有的沉迷雾霭和山岚,有的热衷于幽静和清新,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源自骨子里的嗜好去发现、去感悟、去关注、去激动、去陶醉。

小小说短小精悍,是因为它情节简单、人物不多、文字简洁,但是它就像一滴水同样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它的仿佛就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同样能给你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小小说可以有很深刻的立意,给人以思考、品味和警醒。由于篇幅短、文字有限,写作时要惜墨如金。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有全新的发现、精当的角度、最佳切入点,结尾嘎然而止。

小小说的语言和风格因人而异,但也受题材和主题制约,有严肃、诙谐、庄重、淡雅、夸张、写实、深沉、朴实之分。颂扬性的主题语言太诙谐滑稽容易冲淡立意,农村题材写得太华丽夸张有失于艺术的真实,表现爱情友情的应该庄重深沉一些,而描写市井人物、讽刺灰暗现象则不妨调侃一些,诙谐一些。总之,应因人而异,为表达主题、增加可读性、提高作品的社会效果和艺术性服务。当然,这是我的一孔之见。

有人说,写小小说要像剥冬笋,一层一层的剥皮,每剥一片都让人诱发期待和渴望,且随着层数越少,期望值就越高。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后一片最好还是不要揭开。对于小小说读者来说,猜测、思索、期待、品味的过程也许比结果重要;而作为作者,就要像街头表演杂耍一样时刻吸引路人的目光;起码要让人靠近让人坐得住、有耐心把你的节目看完,并心甘情愿的掏钱,那怕数量有限。聪明的杂耍艺人一开始就会设计一个悬念吊起你的胃口,然后,在关键的时候停下来向观众收费。

有一次,有一个艺人在地上倒扣了两个碗,左面一个有鸡蛋,右边的碗里没有。闹场子时,他反复说,最后他要把左边碗里的鸡蛋“变”到右边的碗里。我不信,耐着性子看完了所有的表演。最后散场了,那枚鸡蛋还是从左边的碗里拿出来的。小小说就需要这样的悬念。

小小说的故事或许就发生在你身边,人物的音容笑貌似曾相识,读起来觉得亲切。小小说读多了,人也会变得睿智、洒脱和精明。看得多了,一定会有一、两篇感觉是在写你自己,从而引起你的共鸣。

小小说也具有文学的共同属性: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通俗的讲就是小小说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原生态的提炼、浓缩、剪接和升华,唯有这样,才能蕴含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高尚品格的功能。

我写小小说其实是忙里偷闲,也不为名为利,自然就没有压力和危机感。这是因为自己才疏学浅、思想不深刻、发现不及时,做人太实际,加上在法院工作,杂七杂八、稀奇古怪的事看得多,对一些现象也就麻木不仁。又因为我在单位写的都是各式各样的材料和宣传文章,假话、大话、空话根据需要都得说。写小小说时太拔高、太虚假、太离谱的东西不愿写,也写不出。所以,我从不参加小小说征文和比赛,也没有得过奖。总想向他们学习但是从心里说还是对这类荣誉不羡慕。

我小小说中主人翁大多是一些不起眼的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也都平淡无奇。我总想用我的真诚和挚爱及平实略带诙谐的叙述方式去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渴望和追求,尽管努力了,但成就有限。尽管早在1997年就入选《微型小说选刊》“当代微型小说百家”和《小小说选刊》“作家存档”,但由于老脱不了写实、朴实、务实的旧衣,挑剔的编辑老用“题材不新、写法陈旧”等行话戏虐我,好在我的稿子总有识货的编辑“慧眼”用出,有的后来竟上了选刊。这就应了那句话,走自己的路,条条道路通罗马。现在可以发表小小说的园地实在太多,碰了南墙快回头,高山流水遇知音。显然,跟编辑套近乎是尊重人的表现,到头来还是用事实说话。质量实在不行,好话说上一百句也枉然。

我小小说的题材大多来自与朋友聊天或是道听途说、睡意朦胧时的一闪念的灵感。为了不使它瞬间即逝,我会及时用最简洁的句子记录下梗概或立意。即使晚上醒来,那怕寒冬腊月也会怎么做;夏天“有不写不足于平心境”的东西时我会爬起来一口气写出初稿然后回头睡觉。一般情况则是先将提纲似的东西放在那儿,有时没空会连续放几个,让他沉淀一下。有空的时候看那一个最值得写就先动手写。

现在我写小小说都用电脑打字,打好初稿又放几天再修改润色,满意就发出去,不好就再放一放。有的最后被自己彻底毙了,也有后来完善细节、深化主题后经修改再发出去被采用的。稿件质量是好是坏有时也难说,有的稿子就是再过几年还有可能发表,所以既然写出来了就要珍惜。广义上说,小小说写到一定的层次,也差不到哪儿去,对自己要有信心,萌芽了的种子总要从土壤里拱出来。

编辑百分之九十九是可敬可亲的:他们胸怀坦荡、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作嫁衣裳”。帮我发过小小说的编辑少说也有100多人,除极少数之外,许多人不曾谋面,有的也只在电话里交流过,他们的热忱和无私令人景仰。听说也有个别编辑有心计、有企图、有嗜好,惟利是图、为我独尊。不投缘,你怎么投稿也不用。碰到这样的编辑你尽早撤退,免得贻误终生、扼杀动机。幸好我没有碰到这样的编辑。

小小说刊物和园地的增加,小小说、微型小说年选及各类系列选本的出版丰富和繁荣了小小说的市场,也促进了小小说的创作,为小小说作者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激发了小小说作者的创作热情的同时,扩大了小小说的知名度,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层面。

文学被市场经济奴役,小小说刊物长期在夹缝中生存。除一小部分所谓的文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偷鸡摸狗盗取我们的作品编书编刊谋取私利外,大多数小小说类刊物的主人还是心怀眼光,为了那份虔诚在圣洁的折腾着,他们其实是可敬可亲的。要知道他们的难处、体谅他们的苦楚、尊重他们的劳动、感恩他们的扶持。写小小说养不了老婆孩子,实在太穷不要写小小说、不要搞文学。不要因为一次拖了和没了那几块钱稿费伤了编辑和作者的和气。说实话,能给我们一块这样的园地不容易。但是,故意不发稿费或是剽窃、侵占他人作品牟利就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讨伐了。

小小说有经典名篇,小小说作者有名家高手,它们在题材、立意、构思上的确有独到之处让人信服敬仰。但是在叙述方式即风格上难免有所重复,不少名家的作品单独看一篇、两篇或是10篇很有味,你一口气看完他的一本、两本作品集,你就可能不再看他的东西了,至少在阅读兴奋点上有所弱减。也就是,小小说创作的提高和突破,同样是是小小说大家的终生的不懈追求,然而却往往不易,尤其是新作者,容易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初学小小说写作的人不妨一开始就尝试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表现出多种风格。

小小说容易写,但要出精品也难。至于什么是精品,也各有喜好。弘扬主旋律、作品能催人奋进、提振民族精神或歌颂感动天地的人间挚爱、吟诵人性的光辉应该说是人所共盼和毫无争议的标准。但是,人所共知,现时在小小说这一块,颂扬性的文字很难写,不知道是没有灵感还是没有动机,有的人受个别编辑误导,一味追求题材出新,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虚假苍白,实为应景。四川地震写的人多如牛毛,报刊发了多少?又有多少是有生命力的?

小小说毕竟是小小说,反应不了波澜壮阔的事件和场面。小小说受体裁限制就只能是一个点、一个面,让一滴水尽可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写小小说的人太多了,你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写搜寻、去编造所谓的新题材往往让人误入歧途,一旦伤害太深容易自暴自弃。讽刺小小说有市场、有读者,但是,地方报刊、编辑处事谨慎、领导思想保守的刊物不愿发,怕有人(只要是领导)心中有鬼对号入座。说实话,讽刺小小说写了这么多年也难突破,既要故事、立意、构思、语言创新,又要防止过度,踩了“高压线”。有些题材很敏感,你写得再好,编辑也不敢用。所以说假如你没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没有超尘脱俗的思维境界,没有如火纯净的表现功底,我看还是脚踏实地、默默地去感受你身边的生活、写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编辑亦是食人间烟火之人,真情实感容易引起共鸣。相对来讲,表现真、善、美,吟诵友情、爱情和人性的东西才是永恒的,写得好,即使一时发不了,也有生命力。初学小小说写作的朋友应该明白这一点。

小小说的确造就了无数作者,迅速壮大了中国的作家队伍。这不是坏事,在文学市场化、许多纯文学刊物没有下拨经费相继停刊、盲目改刊,结果走投无路的当下,小小说能像骆驼昂首挺胸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上实属不易。这也是小小说队伍不断增加,一些老作家、知名诗人也写起小小说来的原因。有的小小说作者有激情、有些功底,可就是因为走了弯路或是一连几次投稿之后没用便打了退堂鼓。其实,你应该有耐心、有信心。坚信努力就会成功,没一个作家是天生的,成就可以大小,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托尔斯泰、巴金,只要自己努力了,为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的做了就一生无怨无悔。

一篇稿子最终发表要经过多重程序,初写小小说创作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了解自己的实力、熟悉编辑的口味、掌握报刊的风格,有的放矢的投稿,切忌好高骛远。一般先从要求低的报刊起步,不断的增强信心,同时广交朋友,互通信息,彼此鼓励,不断进步,总有一天会写出小小说精品,并笑到最后……

创作谈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林肯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林肯传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数学思维法训练

    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数学思维法训练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十年铸剑

    十年铸剑

    本书记录了作者创办上海建桥学院10年来的经验与收获,内容包括:理念引领,文化追求;办学之道,师生为本;改革为先,重在发展等。
  • 办公室工作实务

    办公室工作实务

    本书旨在加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办公室工作技能培养。编者以新型高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指导,创设具体、真切的办公室秘书工作适用情境,以具体业务操办流程为线索,重点突破秘书尤其是基层秘书在办公职能活动中涉及的工作项目和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员的业务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热门推荐
  • 无桥天路

    无桥天路

    人死魂消?灵魂何往?什么力量在掌控命运?又是什么力量在支配自然?欧阳天打小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坚信人性本善,天道昭彰;然而满腹珠玑,才华横溢的欧阳天走上社会以后,却屡遭命运捉弄,才能不敌熏天的权势,成功只是别人的嫁衣,还几次险险葬送了一条小命!若是一般人,或是忍气吞声,由天认命,或是流血五步,徒逞匹夫之勇;然而欧阳天不但拥有创意无尽的智慧,更有幸获得了太平天国时期一名异士的传授,开发出自身的潜能,拥有了与命运抗争的资本!在与贪官恶人的斗争中,恩怨情仇交织出一曲悲壮的命运之歌。从循规蹈矩顺天道,走向弑神夺命换天道,最终揭开命运之手的惊天之谜!
  • 双面王爷的嚣张王妃

    双面王爷的嚣张王妃

    这是一部女神为保护亲情和追逐爱情历经磨难最终成功的血泪史。
  • 王源:如果有如果

    王源:如果有如果

    想要关注内容,请关注章节!一:因为是新人,难免不会写的很好,所以请大家包容。二:这本小说我不会弃文,请大家放心。三:写不好,你们可以跟我讲,我会尽量改,但请不要骂我。四:我不会一直更,我只能周五周六周日,尽量给你们更点,那是因为我家人上学不肯我玩手机…好叻,就这些,大家期待吧,蟹蟹大家。
  • 超神学院异事录

    超神学院异事录

    超神学院异事录。就是一个变态宅男搞怪的故事
  • 重生终结者

    重生终结者

    陶晴的工作内容:搞穿越,灭绝重生!陶晴的工作原则:人开挂,我开大挂!陶晴的工作理念:谁重生,我整死谁!陶晴的工作目标:附身好,天地不知!陶晴的工作现状:综以上,噩梦一场……重生终结者,陶晴喜欢这个职业,因为可以享受斗来斗去斗死人的过程,更因为可以碾转在不同的时空,然后身临其境却又冷眼旁观他们的喜怒痴怨嗔……直到有一天,她自己沦陷在别人的故事里……
  • 特战兵王

    特战兵王

    兵王之王因厌倦了腥风血雨的生活而退隐都市,保护至亲至爱。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场阴谋漩涡,陷入各种麻烦困境,为保护至爱,兵王再次踏上都市巅峰。
  •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心理养生将成为新时代一项备受关注的健康新课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最佳的状态,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践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又是延年益寿的基础。因此,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只有身心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做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书为心理把脉,解读老年人心理困惑;做心理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学心理养生,帮助老年人延年益寿。
  • 思想大狂潮

    思想大狂潮

    思想决定着人的性格,性格决定着行动。获得异能的林枫行走在寻找伙伴的道路上,却不经意间插手着各种大师,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秩序。
  • 校园之旅:沫然离颜

    校园之旅:沫然离颜

    邪魅的少年突然出现在混乱无比的忆惜高校内,低调的少女因为邪魅少年的出现而渐渐的名声大噪。他与她直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对她穷追不舍?混乱的高校渐渐变得有秩序起来,原来这个高校内的学生每一个简单的。不是贵族就是道上混的!看他如何征服这个校园以及这个可恶的小女人!
  • 太极第一人

    太极第一人

    这是一个平凡山村少年的成长史诗,这是一个现代国术高手的传奇故事。<太极第一人>还原给您一个真实的国术世界。林成-----现代社会一个山村少年,昆嵛山奇遇,与各地高手过招,一步步踏上武术的最高境界.从不名一文,到富可敌国;从籍籍无名,到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