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不苟言笑,为人端方,可是偏偏在七十五回让他说笑话。
中秋节,贾母等到山上赏月,因贾家渐呈衰败之气,连人都少了。为烘托气氛,制造点欢乐,在贾母的倡导下,做了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花落谁手就由谁来讲笑话,也就是讲一个段子。第一个出场的恰是贾政。因从来没见过这位老爷子说过一句家常话,众人都很好奇地期待,“众姊妹弟兄都你悄悄的扯我一下,我暗暗的又捏你一把”,都等着听是什么笑话儿。贾政果然不负众望,一开口,众人都笑了——不是因为笑话好,而是没想到贾政说了这么一句:一家子一个人,最怕老婆。
想想贾政的为人,一直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正人君子,只可讲经邦济国之道、诗书礼乐之事,这样的家常话,委实出于意表,不由人不笑。但接下来的故事便有些粗鄙不堪了,竟是老婆让男人给她****,舔了脚不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吓得他男人忙跪下求饶,并且说,不是奶奶的脚腌脏,只因昨儿喝多了黄酒,又吃了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当着家里子侄辈,况多有女孩在座,把这么不雅的闺房事当笑话讲,这故事可不是“作酸”,简直是“臭”了。
由此推想,贾政果然有些“假正”,虽然讲出的笑话合了中秋的时令,但如此粗鄙,只适合市井百姓的笑话,出自饱读诗书的贾政之口,实在有点煞风景。何况他还刚刚批评了宝玉作的诗“只是不肯念书,到底词句不雅”。不过,且慢,众人可都笑了。可见即使在家中,这种趋炎附势的捧场也是必要的。
这个中秋节已经明显显出那下世的光景来,为了烘托气氛,贾政都亲自上场了,接着又轮到贾赦。贾赦读书没有贾政多,心中丘壑便也少些,身为大将军,出语直爽,无所顾忌。怡红院海棠无故开花时,他便没政治头脑地把实话说出来,认定是花妖,要砍了去。这次的笑话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偏偏讲了一个惹恼贾母的故事。
这故事的开头如贾政般同出一辙:一家子,一个儿子。但接下来便不同了,贾政的故事往闺房里引,贾赦的往母子关系上引:母亲病了,孝顺儿子各处求医不得,便请了一个针灸的婆子来。这婆子原不知道脉理,只说是心火,一针就好了。这儿子慌了,便问:“心见铁就死,如何针得?”婆子道:“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是了。”儿子道:“肋条离心远着呢,怎么就好了呢?”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作父母的,偏心的多着呢!”
众人听说,也都笑了。如果就事论事,这故事比贾政的要好,只是这故事“对了景”,引起贾母的对号入座,贾母心有所感,“半日,笑道:‘我也得这婆子针一针就好了’。”贾赦听了立即悔悟,忙起身笑与贾母把盏,以别言解释,贾母也不好再说这事。贾赦这么快就感觉到了自己言语冒撞,倒让人疑心他的笑话果然是话里有话了。贾母本就不大喜欢这个大儿子,自贾赦求娶鸳鸯的事被贾母挡了后,这母子二人的关系更加微妙,贾赦的故事被贾母疑心也是自然的了。母子二人这一场短兵相接的交锋在刻意营造的节日气氛中虽然很快就消于无形,但已经是大煞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