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夫人帮着自己的丈夫娶小老婆,不仅没得到老太太的赏识,还引起了极大愤慨。已经是儿孙满堂的人了,还要挨婆婆的批评:你也太贤惠的过了,叫你杀人你也去?老太太生气是对儿子媳妇们不放心,手里有着数额不小的私房钱,多少也担心被人谋了去。何况人老了,更害怕儿孙不是真孝顺,而是冲着那点财产,把身边得力的丫鬟要了去,把自己架空了,又老又没钱,那也就没有权威了。身居高位,虽有孝道做护身,没有钱做底,没有权在手,面对争权夺利人事复杂的局面,恐也威不起来。齐桓公一国之君,晚年昏庸,常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为借口,耽于国事。虽然掌管天下人生死,可人事问题没有解决好,有那么多的儿子,自己竟然被困在宫里给饿死了。死了,儿子们在外面照样争斗,尸体没人管,发了臭,长了蛆,连普通人都不如,让天下父母感叹不已。这点经验教训即使隔了久远的年代,也仍然有着警示作用。
凤姐说邢夫人是一个任谁不靠的人。这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邢夫人确实不在乎亲情人情,她自己没有亲生儿女,对非亲生儿子贾琏难免不信任。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只有她的娘家人。但她和娘家人的关系并不好,她的弟弟傻大舅抱怨说她出嫁时把娘家的财产全给卷了来,她的妹妹过得不好,后来她兄嫂投奔他来,一大家子人也就她有“出息”,做了荣国府第三代长子一等将军的续夫人。从这点来看,她在做姑娘时已经是一个了不得的厉害人物,在家无父可从,在嫁从夫后邢夫人做得倒挺好。但很有可能,邢夫人是被环境改造了。
邢夫人的环境便是她的丈夫贾赦。从贾赦非要娶鸳鸯做妾的事件来看,贾赦的性格可谓非常执著坚定。先是派邢夫人去说媒,见说不通,一着急,叫邢夫人告诉鸳鸯的嫂子去。鸳鸯的嫂子挨了小姑子的骂,知道不成,赶紧回来汇报,贾赦听了干脆叫来鸳鸯的哥哥要他告诉自己的妹妹,成也得成,不成没你好果子吃。逼得鸳鸯当众铰了头发绝了自己的后路表示要做姑子去。
贾赦还有一件与娶妾无关的事,也不容忽视。这便是由平儿口述的关于霸占石呆子扇子的事。为这事,先是遣贾琏想办法买到手,但人家不卖,贾琏没办法。后来还是贾雨村想了办法,借口还债,强行把人家的宝贝弄了来,害得石呆子倾家荡产,人也不知死活。贾赦对此并不在意,但对贾琏办事不力极为恼火,不管不顾打了他一顿,造成轻伤。
贾赦既是这样一个人,邢夫人娘家没势力,再加上自身还不是元配夫人,又无子嗣,如何生存成为她至关重要的问题。若如凤姐般去讨好老祖宗,以取得支持,其实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别说后来有自己的儿媳妇凤姐那样一个聪明到极点的人在前挡着,就从老太太的眼中看来,二儿媳的出身地位为人行事她也逾越不过去。何况,邢夫人知道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不是贾母,而是丈夫。老太太说,“你们如今也是孙子儿子满眼了”,“你还由着你老爷的那性子闹”。她的顺从应该是生存的明智选择。贾赦喜新不厌旧,姬妾众多,看他想要鸳鸯的决心,都让人觉得如果鸳鸯提出做正太太的条件,他也会答应。但他有那么多的姬妾,却唯独对这个大家都看不顺眼的邢夫人保留着正夫人的位置,而且信任,并且丝毫看不出一丝对她的不满。若说他不敢轻易休妻,皇帝连正宫娘娘还敢废呢,何况是她?顺从丈夫的心意,在老太太看来是过了,在贾赦看来也许是善解人意,是为妇之道,这可是邢夫人稳坐夫人宝座的法宝。
夫人的位子是坐上了,但邢夫人还是有后顾之忧。邢夫人还是相信世上没有救世主,女人靠谁都是靠不住的,只有靠自己,而自己只能靠钱。于是凡邢夫人经手的银子,总要借口勤俭持家克扣一部分,使其进入自己的腰包。贾赦已经得了美色的好处,总不能什么好处都占尽了,对于邢夫人的这点私心自然是网开一面。
邢夫人给人留下了愚蠢、贪财的印象,对贾赦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袒护,贾琏尚且抱怨“只让咱们受气”。邢夫人却说:“我把你这没孝心的种子!人家还替老子死呢。”这句话看似邢夫人很傻很天真,但却是遵从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随着邢夫人年渐转老,若子孙都遵守了这么一个道德规范,便是邢夫人没给子孙造福,也可以尽享子孙的孝道了。实在是教育有方,着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