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52400000003

第3章

论。得二胜果者。此对等觉.二乘解脱何得名胜。广如义灯 有****等觉妨相传三释。一云。一刹那间正体.后得与佛平等名为等觉。依长时言对彼名胜。二云真智平等。后智劣佛。三云真俗二智俱未究竟不名平等。无间.解脱同断一障。故说等言。习气未尽。杂染未舍。镜智未生。事智未起。未遍缘俗。知真未圆。故实非等 详曰。虽有三解疑犹未遣。且金刚位是无间道。何有长时对之云胜。设云此位有多刹那佛平等者。是何刹那。彼俱无间。未可于中分成胜劣。若胜形前。前非等觉。何过须释。若形二智名胜等者。障犹未尽。复未圆证。以何名等。若对断障同名为等。理即有失而文未见。由斯三释皆未敢依。未见所据。而无所据 今助一释。佛所得法而皆得之菩萨称等。所得自在离障圆极故佛云胜。故大般若五十五云。云何当知已圆满。第十法云地菩萨。与诸如来应言无异。善现是菩萨已圆满六波罗蜜多.八定.三十七道.三三昧.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畏.无碍.无量.十八不共.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佛法故。若复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便住佛地。是故当知与诸如来应言无异 释曰。现正等觉是一切智。极善通达是道相智。现等别觉是一切相智 又四百七十七云。若无间道行一切法。未离闇障。未到彼岸。未得自在。未得果时。名为菩萨。若解脱道行于一切法。已离闇障。已到彼岸。已得自在。已得果已时。乃名为异。由位有异法非无别 准于此文。无异之言等之别名。障未离等显佛为胜。据斯所凭于理通矣 问胜劣差等义焉在 答约所得德名数无差。等言德数。不据用齐一同圆极方名等也。故智度论云。如月十四.十五日虽同是月。小不令海潮。得潮有异。而佛.菩萨亦复如是。又如向.果胜劣性差圣名同也。如言烧衣一分亦转。据斯相形等.胜无咎。

疏。令达二空等者。我法无体名之为空。非二空性。

疏。若大乘中至互显者。但举小乘名谬我法。影取空见名谬唯识。大乘空见知我法无。非谬我法。拨识理无故得言谬。非全不解。不得名迷。但影显也。而无互义。互言相从。

疏。萨婆多量等者。问量有何过 答有云。宗言实有心.心法喻。大乘忿等是假非实。喻有一分所立不成。大乘瓶等是境非实。因有不定。若宗法言决定非无。故无过也 详曰。宗云非无因亦决定相违过也 量云。汝离心之境。定非是有。除心心所内境.无为.不相应等是所知故。如龟毛等。

疏。清辨量等者。问量有何过 答因有不定过。为如外境是所知故证识是无。为如内境是所知故证识为有。

疏。依远行等教者。按瑜伽论五十七云。依何根处说远行等。答依意根处。由于前际无始时故。遍缘一切所知境故。名为远行。诸心相续一一转故。无主宰故。名为独行。无色.无见。亦无对故。名为无身。依止色故名寝于窟。疏所释者依无性解也。

疏。依五根所行境等者。无性摄论第四释此经云。谓此五根所行境界。唯是意识一一各别能领受义。既云意识一一别受。明无余识 问楞伽.涅槃皆明一识。此师所立乃扶彼经。云何论主判为邪执 答有义楞伽意说。七依八种而方得生。故言第八起诸识浪。非说第八转作余七。涅槃经意。以彼六识识性是同故立一识。依根分六。非六体一名为一识。如彼经云。如一色性随五根缘得五尘名。岂言一色体即一耶。五境虽别变碍义同。同一蕴摄故说名一色。识亦应尔。了别性同一蕴摄故。故名一识。故涅槃经第十四云。眼识性异。乃至意识性异。是故无常。若但一体云何言异。故如前会。不尔前后岂自楙楯。又涅槃经三十九云。譬如一火因木.草等名木等火。意识亦尔。因眼根等名眼等识者。此显六识同意处故总名意识。余文准会。其理可悉。

疏。第四经部等计者。问意明无所。明三所等岂扶本意 答全无分无总名为无。不尔分无四计何摄。故疏总言亦无失矣。故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云。尊者觉天作如是说。诸有为法有二自性。一者大种。二者谓心。离大种外无所造色。离心无所。诸色皆是大种差别。非色皆是心之差别。若经部师自有二释。一譬喻师唯心无所。同觉天计。二有心所四释不同。故顺正理论第十一云。谓执别有心所论者。于心所中多兴诤论。或唯说三大地法。或唯说四。或说有十。或说十四 解云。如次说受.想.思。说四加触。说十即是十大地法。十四加贪.及嗔.痴.慢。

论。故作斯论者。此之结文前之二师亦合有之。上言今造此论一句。后之二师理亦合有。不可繁重故互影显。

疏。第二科是三分者。有云相.见.自证名为三分 详曰。不然。三分本是陈那立故。又亦应言四分.二分成立唯识。护法.难陀释此论故。又复如何以三分成。三十颂中三各摄几。全无行相成焉有矣。

疏。准瑜伽摄论等者。瑜伽者相应之义。境.行.果三并相应故。即所诠也。论从所诠名瑜伽论。摄论正宗明十殊胜。十殊胜者。前八是因后二为果。就前八中。初二是境。次六是智。智即行也。斯之二论正宗所明。唯境.行.果。唯识准彼亦境.行.果为正所宗。

疏。心与境冥等者。叹圣心智亲证于境。离其妄执曰与境冥。体妙殊胜功能莫方。得斯胜德名为神会 有云。如次配后.本智。又云本智缘如名心境冥。世第一法名之为智。见道名神 详曰。虽为穿凿全无所据。有何所以。后得.本智别名心智。本智之境而名神耶。如何有漏与无漏见而有会义。

疏。以八转声释世间等者。按彼经四百九十八云。是六波罗密何因缘故。名为世间及出世间。舍利子。世间者。谓六波罗密是世间故。乃至依世间故名为世间。舍利子。出世间者。谓此六波罗密是出世间故。拔出世间故。由世间出故。为世间出故。从世间出故。世间之出故。依世间出故。名出世间 详曰。准此经文。疏所引云是世间出名世间者。出字剩也。题卷亦误。

疏。后后遂有相见等者。问相.见二分发乎无始。云何后后方遂有耶 答约更增说。如法华言来入此宅。又纵无始际相.见亦因熏习。熏习后起。熏习相.见起非一。故言后后。

疏。若安惠解至别无依总无等者。有义。圣教我法所执既无。如何圣教亦无依无。故应别解。彼宗世间所说我法。及一分圣教菩萨.二乘所变现者。此无依无。由有漏心皆名执故。若诸菩萨无漏心现及佛现者。皆强施设。义依于体不违正理。问若尔二分皆是所执。彼无二分依何假说。答安惠解云。说依二分且依世间.一分圣教。若无漏心佛所现者。此等皆依自证假说。又此亦得依识所变。自证分中分别说有能所变故。若依此释说所变言未皆说名相.见二分 详曰。除佛以外余无漏心。相传二释。一云有执。有二分故。一云无执。无漏二分非虚妄故。第八论云。八识心.心所有漏所摄皆有执故。已简无漏。或无漏心皆无相.见。疏中且依第一义说。二分既执诸佛便无。所以我法不依佛立。依余圣者有漏心说。名无依无。据斯一义理亦何失。具如义灯。

疏。此所变之能变有三种者。论言此者此其所变。所变体者即见.相分 有义。此有二义。一云此者此能变识。二云此者此我法二。此我法二所依见.相能变之识有三种故 详曰。本释为正。何所以者。夫言此者指陈之义。前言我法依识所变。既云所变必有能变。故异前言此能变三。明知此言属于所变。若此能变文势疏断。又此我法亦为不可。为言我法即是所变非是见.相。见.相复非我法所依。既有斯滥。故从本疏。

疏。三法转相依者。我法依相.见。相.见依识体 问何故颂言我法名彼见.相为此 答对自证分近.远别故立彼.此言。三法转依远.近别故。

疏。思量即识准前释者。异熟两释但准持业。何以故。既云思量。明非是种。种位无有思量义故。故疏但言思量即识准于前释。

疏。然滥第七者。问何故不言滥第八耶 答第八通缘三种境故无滥不言 若尔第六遍缘诸境。应不得名了别境识 答以根对境得名了别 问根.境相对七.八应然 详曰。准此等妨言滥七.八亦应好也。疏据显相且言滥七。

疏。依第二三至相无别者。问何故不辨初胜义耶 答初据胜义谛而有两释。一云初体即第二俗。第二俗中可言八别。故除初真。二云初真体虽即第二俗。俗劣真胜。故初真中亦无八别。今依初释故除初真。如下第七疏自两解。

疏。亦非体类别有九识者。此解意云。非是体别。类别合有九识。

疏。滥邻近者。问全取他名可云邻近。今言异熟.思量.了别自他俱说。何成邻近 答邻近释者。取俱时法以立自名。若无及言。恐言异熟由与思量.了别俱时。异熟名为思量.了别。亦无失矣。六释差别具如法苑决择明之。

疏。合作二文科者。初略释颂所有论文分为二段。一别解三句合为一段。二总解二句。合为一段。有两种合故名合作二文科也。

疏。总作三文科者。初略释颂一段论文。总为三段名总三文。

疏。前是共相等者。轨名为前。余前后等皆准此知。又前四对。不约次第以配轨持。取义配也 有义轨唯有法。持亦通无。此一尽理。许无义宗能生解者。约无本质。非无影像能生心也。故下论云。缘用必依实有体故 详曰。若从其胜轨在有法。据但生解无亦名轨。故瑜伽论五十二中。以五种理成缘无识。识既缘无。岂非无法生物解耶。若生物解何不名轨 若尔云何缘用必实 答据生识体缘必有体。若行解起因无亦生。如立我无岂不生彼我无行解。故亦无违。疏等之意如灯具释。

疏。十三住等者。问如佛法说祠授等者。何亦不名我种种相 答有两释。一云且据得圣及修行者。不说余类。二云祠授等名虽我别号。然非通称。所以不取。若取一一所有别名其数巨亿。前解为正。

疏。二向不定者。略为二释。一云唯第二向。超越.次第有差别故。若次第者。断欲修惑前之五品所起四道。及第六品加行.无间总名为向。若超越者。始从一坐顺决择分。见十五心名之为向 二云。前二种向名二不定。非唯第二。第二如前。第一向者前十五心有断修惑。有不断者。先伏不伏有差别故 详曰。若据修惑断.不断别。第二可通。若理教明行相殊别。前解为胜 问第三.四向亦有不定。何唯言二 答据论所举。略不言余。

疏。崇聚生因等者。崇聚即是积聚异名。是蕴义也。俱舍颂云。聚.生门.种族。是蕴.处.界义 释曰。一切诸色略为一聚说名色蕴。由此聚义蕴义得成。余蕴亦尔 谓能生长心.心所法故名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义 如一山中有多铜铁金银等族说名多界。如是一身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此中种族是生本义。如是眼等谁之生本。谓同类因。

疏。余三善巧者。所等有七。疏但列四。后三不出。故言余三。

疏。或四善巧者。论举三种等言等四。成七善巧。如灯列也 问善巧何义 答善巧是智。蕴等是境。智缘蕴等名蕴善巧。蕴等从智亦名善巧 问按大菩萨藏经第八及十说十善巧。一依趣善巧。即是四依。谓依义等。二资粮。谓福智二。三念住。谓四念住。四四正胜。谓四正勤。五五道分。谓信等五根。六觉分。谓七觉支。七道分。谓八圣道。八趣作一道。所谓菩萨证大菩提等。九缘起。谓十二缘。十一切法。谓为无为。与疏所列十何不同 答中边为治十我见故。经为菩萨修波罗密多。各据一意立十不同。

疏。故以了别释识之义者。有疏本云。释识之用故 有解云。若护法师见分名用。体依他故。若安惠师见分无体 故自体上有了别用。依他性收 详曰。用字错也。应从义言。即护法师识自体分亦名了别。不须约见显识了别。

疏。彼五种类非定俱行者。除遍行外余之心所并种类也。即贪信等而不俱行 有云如彼第八遍行起时。余识遍行未必起故 详曰。不然。若以余识遍行不起故但言心。亦可余识不常时行。八遍恒起但言心所。故知不可。

疏。识俱有者。性与识俱而复是有。

疏。论唯二依他性者。摄论第四如下引之。

疏。不尔如何名他心智者。若也不许除缘如智余皆有相。即他心智而不得成。

疏。后得智等不外取者。释所以也。既不外取。若不变相如何可说名知他心。若言外取不变相者。应亲得彼。何名唯识。

疏。如大造色者。如能所造虽各别种。然由能造所造方起得能造名。要由其心境方生故。故言唯识 问心所亦由心王方起应名识变 答但见.相二由识而生。复是识上能所缘用故。说别种者是同种类。复是识用亲所取故。心所不然。又亦自别起见.相故。何得相例。

疏。似依他有二分体无者。似彼依他有体之法。自体是无。

疏。如自证分相貌亦有者。举所似也。如者似也。似他自证相貌现也。

同类推荐
  • 儒增篇

    儒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乾隆巡幸江南记

    乾隆巡幸江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渊骞

    渊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牧令书

    牧令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宠妻无度:Boss的合约妻

    宠妻无度:Boss的合约妻

    一份合约,她认识了那个死皮赖脸粘着她的男人。他宠她,爱她,低调的追求,就在她把身心都托付给他的时候,他却人间蒸发,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怀有身孕的她。四年后,他强势回归人前,他是那个杀伐决断的威武大BOSS人后,在心爱的人面前他:老婆,我回来了,想吃什么,我给你做。(他系着围裙,对窝在沙发,抱着儿子的女人说)她:水煮鱼片,麻婆豆腐,剁椒鱼头……对了,别忘了你家儿子要吃的抹茶饼干。他:遵命,我的女王大人
  • 神武破印

    神武破印

    宇航员申元牺牲在太空,却意外融合神魂碎片,重生为神王之子,从此开启异世称霸的伟大征程!武圣宗师算什么?我可是吃神龙肉长大的!百万雄兵算什么?连环妙计让你们有来无回!掌控气运,点燃神火,终有一天,申元会以逆天神武,破解一切封印,纵横星河!
  • 邪王盛宠:无极妃

    邪王盛宠:无极妃

    她,21世纪王牌杀手,一朝穿越,智商武力颜值通通爆表。他,腹黑王爷冰山脸,丢失了多年的微笑在她身上一点一点找回。他说“本王要折断你三世桃花”。她笑笑“人生在世几十年,有了你,我还需要什么桃花?”携手邪夫战天下,无极烈酒慰风尘。数尽江湖胭脂色,笑看月下梦中人。【小花自编自导第一次写书,因为中考会很少更,有哪里不好说出来小花会改,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旷世灵帝

    旷世灵帝

    石暮,意外穿越到灵海诸域,自此开始传奇之旅。神挡杀神,佛阻灭佛,一路厮杀,谁也无法阻挡他的成帝之路。诸域中强者如林,高手无数,在尸山血海中石暮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 屠圣录

    屠圣录

    天若负我,我便逆天,人若负我,那便杀尽天下人,仙可杀,神可诛,圣亦可屠。
  • 依刀舞生

    依刀舞生

    杨斩,一个对生活充满迷茫的人,不想被生活牵制,只想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可是为什么生活连自己的这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既然不能满足,那就用自己手中的刀来使自己尽量的能够满足自己。本书有男人之间的友情,还有N多的女主脚,有男人怎么能少的了女人呢。
  • 青春不是挥霍

    青春不是挥霍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背景,以党的十八大后我国部分改革、发展变化为终点,关于林少阳(我)在7年的时间当中,迷茫、抉择、奋起,最后成功的故事。小说题材源自于农村,叙述农村农民生活现状,农村父母为了子女辛勤劳作,农村子女面对现实举目无措,并融合社会发展现状,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情感变化等一系列简单朴实而又真实感人的励志、亲情和爱情故事。
  • 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

    这是四个当代青年的真实生活。主人公与她的发小们经历了错综复杂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跌跌撞撞中,都在慢慢成长。一起成长的还有他们之间的友谊,儿时的情谊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加深厚。书中还交织着他们父母之间的故事。两代人的友谊虽然有所不同,但却同样牢固、纯洁和美好。无论岁月经过多少变迁,友情与爱始终生生不息。这个时代有太多东西转瞬即逝,但是总还有些会地久天长。
  • 穿梭之与你相爱

    穿梭之与你相爱

    苏苏我想改变你的命运!小凡我待碧瑶陪伴你,就算你是鬼历我也跟你。致远我才是活色生香的女主。陈深我跟你一起保卫国家。吴邪我陪你一起保护文物。林皓我沐小易才是你需要保护的人。
  • 无情王子vs绝情公主

    无情王子vs绝情公主

    你以为你还逃得掉吗,离开三年又回来,你把我当成了什么!这一次,你绝对逃不出去!想走,把我的心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