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52400000053

第53章

论。复次至相违障故者。按摄论第七云。成立对治所治障故。为欲对治不发趣因故立施戒。不发趣因。谓著财位及著室家。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忍进。退还因者。谓处生死有情违犯所生众苦。及于长时善品加行所生疲怠。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惠。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邪恶惠。如是成立对治所治障故唯立六数。

论。又施等三增上生道等者。增上生者。所招果体。道者是因。大财等果从因等起名增上生。决定胜者。亦是果也。望前三果增上果体。后三果体而胜于彼名决定胜。道者因也。

论。智助般若等者。又按辨中边论障十度果颂如疏引。长行释云。此说十种波罗密多所得果障。以显十种波罗密多自性之障。谓于布施说富贵障。于净戒说善趣障。于安忍说不舍有情障。于精进说减过失增功德障。于静虑说令所化趣八法障。于般若说解脱障。于方便说施等善无穷尽障。由此回向无上菩提。令施等善无穷尽故。于愿说一切生中善无间转障。由大愿力摄受能顺善法生故。于力说所作善得决定障。由思择力及修习力能伏彼障非彼伏故。于智说自他受用法成就障。不如闻言而觉义故。

论。谓由前前引发后后等者。按对法云。由施串习舍施内外。不顾身命弃大宝藏受持禁戒。由护戒故他所毁骂。终不反报遂能堪忍。以能堪忍寒热等苦。加行不息发勤精进。精进方便证究竟果成满静虑。静虑满已证得出世究竟大惠。复次前前后后所持。由具尸罗施得清净。由行布施摄益有情。由具尸罗不为恼害。由忍力故戒得清净。由能忍受他不饶益。终不毁犯所学处故。由精进故忍得清净。由勇猛力久处生死不以为难。能受众生违逆等苦。由静虑故精进清净。由喜乐俱能勤修习一切善法无休息故。由具惠故静虑清净。若由无量门数数观诸法。能证内寂静增长三摩地。瑜伽.摄论.与对****。初复次同。故不引也。

疏。最胜所作等者。按彼论解云。一切佛菩萨所为所到故。有释最胜所作是佛所作。最胜所至十地菩萨之所至也 详曰。佛及菩萨俱作俱至。或佛所至菩萨所作。亦应无失。

疏。安住佛性者。佛性正是彼岸之体。由能安住名之为到。又彼岸者总摄大乘出世教.理.行.果四也。佛性即是理所摄也。或通于果。

疏。又波罗是所知等者。此非对法文乃是疏主释彼论也。

疏。合有六解者。六字应错。合为五字。一瑜伽五缘。二十二最胜。三最胜所作等 疏云波罗所至义等者。此是疏主释彼论中所作所至。非是论文。四所知彼岸等。五济度自他等。或波罗是所知义等。此为一解。六字不错 又按智度论复有三释。一云度悭贪等诸烦恼海至究竟故名到彼岸。即以六障而为此岸。六度为彼岸。二云此岸是世间。彼岸是涅槃。即以生死.涅槃二种为此彼岸。三云有无等境名为此岸。知有无智名到彼岸。即以分别有相.无相名此.彼岸。

疏。释别名者。按摄论第七云。又能息灭恶戒恶趣。及能取得善趣等持故名为戒。又能灭尽忿怒怨仇。及能善住自他安隐故名为忍。又能远离所有懈怠恶不善法。及能出生无量善法令其增长故名精进。又能消除所有散动。及能引得内心安住故名静虑。施惠如疏引。

疏。由大施等者。按彼论云。大施者尽舍一切内外事故。长时施故。离过者远离不平等追求等过故。离垢者永断一切所治悭故 释曰。离非法贪亦离过也。余之五度各亦有三义。意易知论指不作 又云。能令诸根永寂静故。能起清净诸善趣故。能为清净所依处故。说名为戒。随其次第护诸根门。往善趣因涅槃所依。远离一切忿势灰故。远离不舍怨害心故。显发损者常安隐故。说名为忍。怨害心者。谓起报怨心。不舍者。谓不弃此心。能坏怨心名为损者。显此无畏故名显发损者常安隐。故损害生长作用相应故名精进。损害作用相应者。谓前二正断。以能损害不善法故。生长作用相应者。谓后二正断。以能生长诸善法故。能持能息能静能调。又能引发故名静虑。能持者。谓于境系心。能息者。谓息诸散乱。能静者。谓令心寂静。能调者。谓制伏诸缠。能引发者。谓能引发自在作用 施惠两文如疏已引。其施中云。能舍施等者。舍谓弃舍。除断之义。为由施故能断施人当来贫苦。复由施故能除受人现生遗乏逼迫热恼 又惠度者。彼论释云。他所发者。谓从他言音所生。及如理作意相应。惠内证者。谓出世间惠。种别者谓出世间后所得惠。得寂静者。谓修道中治烦恼惠。胜德者。谓能引发胜功德惠。

论。依止意乐修者。按对****有六意乐。谓诸菩萨以殑伽沙界满中七宝。又殑伽沙等身命刹那顷。或经殑伽沙等大劫。施一有情乃至一切皆令彼于菩提速成修行。如是差别施时。菩萨意乐犹不厌足名无厌意乐。又诸菩萨修行施时。展转相续无一刹那有退有断。乃至菩提名广大意乐。又诸菩萨修行施时。于施所摄诸有情所。生大欢喜名欢喜意乐。又诸菩萨修行施时。观施所摄一切有情。于我己身有大恩德。不见已身于彼有恩。由资助我三菩提故名恩德意乐。又诸菩萨修行施时。虽于无量诸有情所兴大施福。而不希报恩当来异熟名无染意乐。又诸菩萨修行施时。所得异熟施诸有情不自为己。又以此福共诸有情回向菩提名善好意乐余度准知。

疏。四依止方便修亦有三种者。即观三轮以为三也。

论。此十摄者等者。按摄论本云。世尊于此一切六种波罗密多或有处所以施声等说者 释曰。经中有处以一施言摄干六度。戒等之声亦复如是 无性释曰。谓于一切修加行中。即有一切更互相助。谓修施时禁防忍受策励专心。能善巧知业果相属。如是施中即有余转。若修戒时远离悭吝.忿恚.懈怠.散动.邪见。如是戒中即有余转。修习所余亦如是说。

论。依修前行至应作四句者。泛尔决择问答诸法。而有宽狭差别不同。由斯对法第十五中。明其一行顺前.顺后.二.三.四等诸句数也。故彼论云。一行者。即问论法。谓以一法与余法一一互相问已。除此法更以第二法与余法互相问。如是一一问一切法 今有问言。若成就眼处亦色处耶。设成就色处亦眼处耶 应顺前句答。余句相望问答顺前后及以四句。如理应思。如是次第一一渐咸如理应说 顺前句者。谓于诸法中随取二法更互相问。依止前法以答所问 如有问言。若智亦所知耶。设所知亦智耶 此应作顺前句答。诸智亦所知。有所知非智。谓余法 顺后句者。谓即二法展转相问。依止后法以答所问 如有问言。若所取亦能取耶。设能取亦所取耶 此应作顺后句答。诸能取亦所取。有所取非能取。谓色等五境及法处除相应 二句者。谓于所问应二句答。不得有余 如有依蕴建立依界建立。而发问言若蕴数亦界数耶。设界数亦蕴数耶。此应作二句答。或蕴数非界数。谓色蕴.识蕴。何以故。无有一界全摄色蕴相。或全摄识蕴相故。或界数非蕴数。谓法界 三句者。谓于所问唯三句答 如有问言。若蕴数亦处数耶。设处数亦蕴数耶 此应三句答。或蕴数非处数。谓色蕴。或处数非蕴数。谓法处。或蕴数亦处数。谓识蕴意处 俱非者于蕴.处中决定不有 四句者。谓于所问作四句答 如有问言。若成就眼根亦耳根耶。设成就耳根亦眼根耶 应四句答。初句谓聋者。眼根已生不舍。第二句谓盲者。耳根已生不舍。第三句谓眼.耳根已生不舍。第四句除上尔所相 述可句者。谓于所问顺尔而答。以如是言述可所问 如有问言。诸无常者皆是行耶。设当是行皆无常耶。应述可答所问如是 遮止句者。谓于所问不尔而答。以不尔言遮止所问 如有问言。蕴外诸行几谛摄耶 应遮止答蕴外无行。

疏。此依始业地等者。由依始业地人故顺后句。

答。若依串习六皆顿修。皆互相摄。

论。若依纯杂等者。对法十二两种四句。初四如疏。第二四云。复次一切行施皆能生施波罗密多种类福耶。此应作四句。初句谓所行施不回向大菩提。第二句谓于施波罗密多劝励赞美随喜庆悦。第三句谓所行施回向大菩提。第四句谓除上尔所相。惠等亦尔。四句应思 释曰初句行施非生波罗密多类福。第二句生波罗密多种类之福而非行施。三.四可知 又按摄论第七。无性释彼相摄义云。是其相故者。是摄体相。谓此施等与彼施等更互相摄。是随顺故者。是摄随顺信等善法。施等善心彼所修故于施等中彼随转故。信等即是诸善。大地及念住等菩提分法。是等流故者是摄等流。谓无诤等及十力等。是到彼岸等流果故。

论。此十果等者。按瑜伽七十八云。一切波罗密多何果异熟。当知此亦略有六种。一者得大财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四者为众生主。五者身无恼害。六者有大宗业。且就异熟一果以明。不障得余 又按摄论无性释云 富贵摄者。是施所得胜利。大生摄者。是戒所得胜利。胜善趣摄故名大生 大朋大属摄者。是忍所得胜利。朋谓亲族。属谓奴婢 广大事业加行成就摄者。谓勤所得胜利。广大事业谓轮王等于中策励名为加行。所作皆辨故名成就 无诸恼害性薄尘垢摄者。是静虑所得胜利。由静虑故感此威力善知一切 五明处摄者。是惠所得胜利。

论。此与二乘有共不共等者。摄论第七有四殊胜。明与二乘而有差别。无性释云。差别殊胜。谓诸菩萨具三种戒。声闻乘等唯有一种律仪尸罗。是故菩萨望彼殊胜。余三殊胜准此应知。如疏略引。

论。定学有四等者。疏判此定非地前得。有义弹云。亦未可依。虽复胜定多依第四。亦有通依余地生故。又不可以二乘不得证是无漏。地前菩萨所有修行。亦非二乘所知境故。戒及惠学并通地前。何故定学唯说地上。故通地前以之胜也 详曰。疏意不说所言定学唯取无漏。但显论中所举四定非地前相。又二乘不知通漏.无漏。今但以彼不知之义证定无漏。非言有漏即彼皆知 又按摄论明定差别。后四差别谓对治.堪能.引发.作业.若非无漏何有此能。故知彼论据无漏定。此所举定同彼何建。又复三学随据一说。何要责之一等。

疏。又能引发十难行者。按彼论云 一自誓难行。誓受无上菩提愿故 二不退难行。生死众苦不能退故 三不背难行。一切有情虽行邪行而不弃故 四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五不染难行。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染污故 六胜解难行。于大乘中深生信解故 七通达难行。具能通达补特伽罗.法无我故 八随觉难行。于诸如来所说甚深秘密言词能随觉故 九不离不染难行。不舍生死而不染故 十加行难行。能修诸佛安住解脱。一切障碍穷生死际不作功用。常起一切有情一切义利行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仙寒亦风

    仙寒亦风

    她是千年难遇的圣体,其血可医百毒。出生时大陆北方百鸟朝凤,故而取名为陆北砚。一场“意外”让她失去双亲,为查明真相进入正派领袖云常殿,成为云常弟子。也因其圣体体质,遭受各个魔道中人的追杀。再一次追杀,让心无杂念,只为查明真相的她遇见了他,沦陷其中,成为此生的劫……
  • 乖乖校花的混混校草

    乖乖校花的混混校草

    可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吻过之后,她的这颗心似乎也被带走了,分开后,竟然一直想着他。她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他是父母离异没有人要的坏男孩,面对那么多男孩子的追求,她只为他心动……青涩的爱情,甜蜜的日子,经历过的伤害,都无法让父母停止他们的百般阻挠。谁能告诉她,她该怎么办?
  • 易烊千玺之玺爱易生

    易烊千玺之玺爱易生

    “我希望我们一直是最好最好的朋友,一辈子的好朋友”苏梓晨。“我希望你可以一直快乐幸福,这样我也会很开心”易烊千玺。“晨晨,希望你可以和他好好的,我们是永远的闺蜜哈。”夏小悠。也是哈!人生有太多悲欢离合,如果不愿意伤害那就成全。就算我们有最好的友谊,也会散的,天底下真的有永恒的友谊和...爱情吗?如果友谊到了尽头,那又能怎么样。如果爱情到了尽头,那应该怎么办。
  • 十号的吴先生

    十号的吴先生

    继《牛桃专属我喜欢你》后的第二本牛桃小说吼,杀手吴与清纯派的黄宝宝。
  • 超系统能人

    超系统能人

    原本平凡无奇的高中生,一次意外中获得了外星高科技,于是平静的校园生活掀起了一股惊涛骇浪……从此泡妞把妹、校花倒贴和各种艳遇,当然还少不了惩奸除恶和征服世界……这逆袭的人生,真过瘾!
  • 我的另一半

    我的另一半

    一米九四的高男刘少南和一米五刚出头的可爱女生唐琪琪是高中大学同学,大家一起走过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刘少男自作多情的发现唐琪琪一直暗恋他,这样多不好啊,两人的身高差这么多,我妈妈一定不会同意的。外表高大威猛实际既没主见也没魄力的小男生刘少南如是想到。别看唐琪琪长的小,胆气可不小,惹毛了她她可真会跳起来抽你一嘴巴,或者跳起来踹你肚子,又或者跳起来给你下巴一记头槌。额,没错,反正都要跳起来。转眼就大学毕业,刘少南居然又跟唐琪琪进入同一个单位,又为了她打架被开除,无奈下,两人只好合伙开了一家托儿班小饭桌创业。一个一米九四的怂包男孩和一个一米51的暴力女孩,事业和爱情双管齐下。
  • 邪王追妻:嫡女反策

    邪王追妻:嫡女反策

    凌夜王朝,丞相之家沈家,沈一陌穿越到了沈澜陌的身上,成为了丞相家唯一的嫡女。为了报仇,她斩杀同父异母的弟弟,毒害姐姐,虐死后母。开设酒楼,开设赌场,势要成为四国的首富。培训杀手,不为称霸天下,只为称霸武林。当她救了他之后,从此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恋。伤我男人?我夺你皇位。欺我男人?我杀尽你全家。抢我男人?我让你此生只能在尼姑庵度过。携手笑看天下。
  • 枫雨飘灵

    枫雨飘灵

    一朝重生,卷入纷纷扰扰灵陆;灵法灵技,伴随混混乱乱谋斗。吸血夜族涌现,绝美容颜,雌雄莫辨;世人争权夺势,骨肉相残,兄弟阋墙。抽丝剥茧谋战略,勾心斗角拼城府。算来算去,情网难逃。身世浮沉,舍得?舍不得?温润如玉,冷颜邪魅,沉静淡然……如此各有千秋的数人,在这茫茫灵陆,究竟如何演就一番震世传奇?
  • 一统中原:赵普

    一统中原:赵普

    本书对赵普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北宋初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赵普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浪迹在北大

    浪迹在北大

    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浪迹在北大、一程山水一程歌、内心的旅行。内容包含了作者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日本的留学经历、电影随笔、书评以及一些个人的情感小品文。作者语言富有个人特色,流水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