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二天紫诺要出征,所以没有亲自去接湮,而是派别人去的,湮由于前一夜吐了血,休息了一个晚上,但是身体还是虚弱,脸色也不太好,但是知道第二天要去轩府还是特意打扮一番跟着来接他们的人去了,他以为会是紫诺亲自来接,可是叫他失望的是来的人不是她,她不会再理他了,可是他住进府后才知道,她出征了,边关告急,她带兵去帮助他的母亲了,前几日收到母亲受伤的消息一度让他精神崩溃,后来还好没啥大碍,只能静养,这才踏实下来,为什么偏偏她又上了战场,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她,千万不要有事,上苍请听见我的祈祷,不要让诺有事请保佑他。
叫他更感动的是紫诺走前,已经把自己的要住的房间布置好了,而且和自己家里的一摸一样,这是她设计的,哪怕是最微小的地方他都记得,杯子的摆放,屋里的陈设,都没有变,就连窗帘上的花色都是一摸一样,看的出来她真的很用心,她还给他做了一个大熊放在了床边,他抱着大熊思念着远在去边关路上的那个人。
紫诺第二天出征的时候女皇亲自送行,她率领着那一百亲兵及批赴疆场,绝色他们本来想为她践行,但是都被她拒绝的留在家里,她不想他们难过,不愿意经历那种分别的场面,有一次就够了,他要他们好好地等着自己凯旋归来,出阵前一夜几个人舍不得她于是五个人就在一起睡的,幸好紫诺的床够大。
原本雪非雪以为紫诺会率一万大军没想到她却只要了一百人,就是上次挑走的那些人,壮士出征,辞别雪非雪他们上路了,出阵前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紫诺带头唱着那首精忠报国,让士兵士气大镇,雪非雪看着紫诺远去的身影,她不知道是该幸还是不幸,紫诺就如一直沉睡的凤凰,随时都会觉醒,可是这只凤凰本不该存在的,可是他现在就在自己眼前,睿智比自己还有王者风范,想她这样的人一统天下,想必都不会很难的,为什么偏偏是她呢!难道是天意吗?
紫诺原本想回来之后再向女皇提亲迎娶花坠湮,应为只有女皇下旨他才不会再有理由拒绝,她想的很好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谁都没有想到,当自己大获全胜的时候等来的确实他要嫁人的消息,当他们在次见面的时候居然是在他嫁人的婚宴之上,《这是后话》紫诺带领五百人日夜兼程的走了一天一夜才来到断魂江边,这是她第二次来第一次是追随梦幻而来,而这一次她是要来血染断魂江,当晚她就与杜将军回合了,看过杜将军伤势后,杜飞把军中事务都告诉了紫诺,把这几次交战的状况也说了个清楚,她安排好住处就开始布置,她派秃鹰率领三个人前去敌营刺探军情,让后叫练蛇带五十人守候在大军周围铺设埋伏,机关陷阱以防备有人偷袭,有押运粮草和运送武器的军队还未到达,但是现在军中缺少弓箭,于是紫诺派银狐带其余的43个人按照紫诺给他们的手稿连夜制造弓弩,这是进行改良之后的弩,小巧,易操作,最主要的射程极远,而且杀伤力很强,她命她们带领铸造师连夜赶工,争取在明晚制造出五百柄弓弩,紫诺则带着雪豹镇守大营。
到凌晨十分秃鹰带回了消息,叫紫诺心情大好,原来对方不识水性,也不知道是谁出了一个主意,把船只下令用铁索把战船锁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这样就可以足迹风力,也不至于走散,紫诺听后拍手叫好,难道是上天有意助她吗?想当年火烧赤壁,今天打探来的消息不就是犹如当年的情景吗?希望明天晚上也是东南风啊,紫诺安排好一切,都准备妥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次日,风平浪静,水国大军在水寨中心的主帅大船上宴请众将,喝酒赏月。一眼望去,沿江灯火辉煌,江面上的倒影,闪闪发光,看着江上那跳跃的银光,断魂江便那迷蒙的山影,紫诺叫人在城门上搭起一张桌椅,桌子上放着那把玉琵琶,那是紫诺走时梦幻交给她的,原本以为它已经丢在了水寒国的皇宫里,没想到梦幻还是把它带回来了,他说这是她送给他的定情之物又怎么能舍弃,琴在人在琴亡人亡,夜幕降临紫诺身着紫色劲装,手抱琵琶来到城门之上,在椅子上坐定,看着这大好的锦绣河山。等待着死亡之夜的降临。
原本风平浪静的江面开始泛起层层波涛,紫诺心底涌出万千种喜悦。喜的是风真的来了,上天待她不薄,胜利的号角正在吹响,只要扫平水寒国大军,她就可以回家守着夫君等着她们的孩子出生了,还有那个别扭的男人。
只见江面上开始出现火光点点,敌人已经开始发起进攻了,紫诺命五百名弓箭手,听她号令,只要目标接近射程之内就开始发射弓弩,这是特制弓弩,箭头上都已经包好棉花浇上了松脂,只要已下令就把棉花点燃,一起发射,叫水国军队有来无回,紫诺坐在城门之上。一曲金戈铁马、荡气回肠、气势雄浑、震撼人心的琵琶武曲《十面埋伏》揭开了这一场断魂江之战。
琵琶曲《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
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第一部分共包括前五个小段“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而富于变化。开始就使用“轮拂”手法先声夺人,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此后用种种表现手法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壮观场面,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古代战场紧紧张激烈的典型环境。
“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琵琶用轮指奏出的长音,模拟了古代管乐器演奏的行进曲音调。这段间乐极象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这段音乐在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