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3500000022

第22章 禅对事业的启迪6

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将企业经营的核心根本表述的很精辟: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能深刻感悟此中道理并亲身例行者,想来不会有很多。而那样去做了的人,虽然暂时可能会被社会的主流思想所嘲笑,甚至吃一些小亏,但是,最终大成的,还是这些以德为本的人。

8、职场更要懂得“功成身退”

历史上大部分兵戈上位的皇帝,在开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总会削除大部分开国功臣的兵权,当然削除兵权有两种:一种是和平解决,另一种是随便加个罪名,“名正言顺”地铲除。

历史上和平削除兵权的例子不多,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宋太祖赵匡胤也算一个。而谋杀功臣的皇帝比比皆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有清朝雍正皇帝等等,他们的开国功臣中,只有极少数懂得“功臣身退”的道理才幸免于难。

韩信就是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惨遭杀害的典型。

毫不避讳地说,刘邦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邦也更不可能当皇帝。韩信功高盖主,在刘邦当皇帝之后,他本应该想到这点,然而他还是傻乎乎地以功臣自居,完全没有当初带兵打仗时的聪明智慧。刘邦可想到了这点,为了巩固他的皇帝地位,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还是“齐王”的韩信徒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再将他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吕后又和刘邦唱了一出双簧:前脚刘邦带兵出征,后脚吕后就让萧何将韩信诱至长乐宫冠以谋反罪杀掉。

同韩信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则聪明得多,刘邦即位后,大封功臣,张良再三推辞、最后只领留侯的头衔,坚决不受三万户食禄,忘掉了以前的丰功伟业,过着隐逸恬淡的生活。怪不得后人用诗来称赞张良的智慧过人:“运筹帷幄见真知,暗渡明修尚未迟。业就功成身引退,免遭吕氏害贤时。”

明朝的一批开国功臣,也同样懂得“功臣身退”而存活下来,那些不知此道的人,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因女婿胡唯庸涉嫌谋反受牵连而被灭门;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因被锦衣卫告发谋反而被灭三族;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杀;只有汤和因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闭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

在古代,“功成身退”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只有智者可为。人生在世,竭尽所能,报效社会是必要的,但当成功了,危险也就来了;可能在论功的时候,就包含分配不公,或骄傲让人嫉恨,更有功高镇主等危险和矛盾潜伏着,要学会化解,更要学会含韬养晦,锋芒内敛。

事物的生长变化有着共同的基本法则,万物都遵循这一法则不断地生灭、变化、发展,呈现出互补、和谐、均衡。自然是孕育这一法则的本体,也是万物返本复初的渊源根本。当我们坚守住虚寂的心灵,使清静达到极点时,我们就能看清这种变化循环的规律。

但是人们往往做不到这点,容易被滚滚红尘中的名利、美色、权势等诱惑,做不到切实、老实。

现代人通常都懂得找时间给自己放松,趁着双休日和假期,同家人、朋友去郊外,在寂静的山坳里、流水边,体会大自然的气息。在那里,人们会觉得疲惫而充满杂乱信息、各种欲望、层层尘埃的心,会很快平静、沉淀、澄清下来,那些压得人喘不过来气的东西都被抛去了。可是,假期一结束,重归工作岗位,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中,立刻又觉得那种纯净澄清的感觉离自己远去了,心灵立刻又被种种尘垢蒙蔽了。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相当一些人往往在以功利的、消费的观点去看待社会,重物质利益,重物质消费的观念占据了人们的主导思想。这是十分危险的。反映在社会上,一些人铺张浪费,讲排场,大行其道。反映在文化艺术领域中,有些人不顾文化、艺术的品位,甚至不顾艺术家的人格而去粗制滥造,追逐名利。这种人表面上很充实,整天忙乱不堪,似乎是对发展经济、建设社会的积极响应。其实,他们不明白,消费其实是一种最消极的因素,代表着精神上的空虚。物质享受本身无论多么丰富也不能确保精神充实,只能给人增添更多的物欲。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所以也是一个堕落和可悲的时代。也许现代人不知道信仰的重要,或者单纯地把信仰理解为一种迷信。这都是错误的。宗教固然是一种信仰,那些对于生活理念的正确把握其实同样是一种信仰。有了正当的信仰,就像是有了种子,能生根,能发芽,能抽枝,能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幻中生长出信条来。有了信条,人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能体会到“道”的运行。

没有信仰,固然不影响我们吃饭、睡觉和工作,好像是行得通的。但我们难免会感到空虚和烦恼,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觉得所作所为没有价值。所以,有人就会因此而寻找刺激,甚至为了一己私欲而不惜伤天害理。这对社会来说是种危害,对个人来说是自寻灭亡的不归路。

在杭州西子湖畔虎跑寺内的一个不很起眼的地方,有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已故弘一法师的遗墨。凡是了解弘一法师的人都知道,无论从家境、才学、阅历来看,还是用爱国之情、志向之取、进取心来比,弘一法师都不亚于当时或现代的大多数人,甚至远比大多数人更符合精英分子的含义。然而恰恰是这位自豪“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的热血男儿,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留诸后世,这使人不得不冷静下来,认真想想这副对联的深刻内涵。

这世上不知足的人多,贫者有贫者的不知足,富者有富者的不知足,总之,欲望是无止境的。看来只有按照老子所说,让自己能够“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方可以知足而常乐啊。

“功成身退”是一种智慧,它告诫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要居功自傲,在一些人面前摆老资格,更不要动不动就是当初怎么样。如果与这一智慧背道而驰,那么不但不能显示自己的功劳,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

9、心动不如行动

一位英国教父在生命垂危之际,决定为自己的墓碑留下一些文字,但是他思前想后都无从下手。最后他还是从自己的心愿着手了。于是,他让人记录了这么一段话:

“我年轻时意气风发,当时曾梦想着改变世界。但当我年龄渐长阅历增加后,才渐渐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自己的国家,但目标似乎还是不可能实现。

步入中年后,无奈之余,我试图改变我最亲密的家人们的生活状况。但不遂人愿,他们还和以往一样地生活。

现在即将逝去,我终于悟出了一件事:我不缺乏改造世界、国家、家人的能力,仅仅缺乏的是付出行动的实践而已。”

是啊,付出行动才有可能达到你的预期目标,否则再好的想法也不会带来任何影响与改变。因此我们不能将梦想仅停留在思维或者口头阶段,而要将它一步步付诸实践。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向理想、成功迈进。

如果我们能够切实地将嘴上的诺言实现一半的话,远比我们再许下一千个、一万个更豪迈、更激昂的承诺有用的多。因为只要我们行动起来,生活才能朝着设想的方向迈进。

《六祖坛经》中讲,“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凭借伟大的智慧到达解脱的彼岸。这需要思想上认识,念念不忘,时时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念诵上。如果只是嘴里念诵,内心并无认识,那就是虚假不真实的,就会像朝露一样很快消失,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如果嘴里念诵,内心又念念不忘,时时刻刻有所体验,这就是心和口相应契合。

“悟道”关键在于一个“悟”字,倘若整天只是嘴上念诵经书,而一点也不往脑袋里去,这样的“悟”毫无意义。“心口相应”就是提醒我们,不能只是嘴上勤快而行动上迟钝,手跟不上嘴,这样只能被认为“口不对心”、说大话罢了!

道林禅师早年出家修道,证道之后居住在一棵大松树上面,于是人们称他作“鸟窠禅师”。喜鹊在他旁边筑巢生活,两者自然和谐地相处无事,因此也有人叫他“鹊巢和尚”。

当时白居易在杭州作太守,听说鸟窠禅师的名气很大,就去拜会他。当他看见鸟窠禅师住在高高的大树上,认为他住的地方太危险了。

鸟窠禅师并不这样认为:“太守您的位置比我还危险。”

白居易听后不以为然:“我坐镇江山,既有政权又有兵权,哪里会有什么危险?”

“身处官场之中,日夜勾心斗角,烦恼和欲望就像烈火遇到干柴一样无法停息,难道这不是最危险的事情吗?”

“那么请教禅师我该怎么做呢?”白居易大为叹服。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鸟窠禅师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坏事情不要做,好事情尽量做。

白居易对这个解答并不感到满意:“这是三岁孩子都知道的呀!”意思是鸟窠禅师的说法未免太小看这位太守了。

“是的,这些话三岁孩子都知道。不过,恐怕八十岁的老人都做不到呢!”鸟窠禅师毫不客气,白居易无言以对,只好作礼告辞。

俗语说:“说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如果想当然认为所讲的就能够做到,那样反倒不会有改进的可能。

在《西藏生死书》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袋谷子,为了提防老鼠和盗贼,就用绳子把这袋谷子系在梁上。

当天晚上,他睡在袋子底下守护,心开始驰骋起来:“如果我把谷子卖了,就能赚一笔钱,赚了钱就能买更多的谷子,然后再卖出去,不久就可以发财了,受到大家的肯定,很多女孩就会来追我,我将讨一个漂亮的人为老婆,她会为我生一个小孩,一定会是个男孩……我该为他取个什么名字呢?”

他向窗外望去,看到挂在半空的月亮,“多美的月亮!”

他想,“多么吉祥的征兆!那确实是个好名字,我要叫他赛月!”

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梁上的一只老鼠咬断了绳子,就在他说“赛月”这两个字的同时,那袋谷子落下来,当场将他砸死了。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心理操纵术全集

    每天读点心理操纵术全集

    面对生活中纷纷扰扰的人际关系,你是否曾被别人摆布、被欺骗却浑然不知?你是否曾因无力说服他人而沮丧?你是否曾在乱成一团的人际关系中焦头烂额、举步维艰?你是否常感叹别人的心计和手腕而灰心丧气、自叹不如?相信你是心有不甘的。其实,你真的不必为此而苦闷困惑。实际上那些心机高明的人并不神秘,你不需要羡慕他们的交际能力,只要你懂人性、知人心,就会拨开迷雾见青天,明白人际交往中操纵与反操纵的关键所在。
  • 摆平现实,跑赢大势

    摆平现实,跑赢大势

    本书作者在查阅艾米尔·贝科特相关著作中的基础上,梳理了他的教育励志思想,将以往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归纳、总结、梳理成99个忠告,通过99则精辟故事,将这些经典思想一一奉献给读者。
  • 世界上最神奇的成功秘密

    世界上最神奇的成功秘密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潜能培训首选读本。开启财富、健康、成功的金钥匙!比《秘密》更火爆的励志魔法书!大多数人只开发10%的潜能资源,这正是他们平庸而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本书中,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斯为你揭示最震撼人心的命运真相,开启成功、幸福、财富的钥匙。
  • 聪明女人的七种武器

    聪明女人的七种武器

    在职场中,做个聪明的女人。你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得到上司的青睐、下属的爱戴、同事的支持!在交际中,做个聪明的女人。你可以把话说得滴水不漏,也可以左右逢源、呼风唤雨。在处世中,做个聪明的女人,你可以变得豁达大度、不为小事计较,从而活出精彩的自我!
  • 掌控情绪:别让负能量害了你

    掌控情绪:别让负能量害了你

    《掌控情绪:别让负能量害了你》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为主线,传递着正能量。赶走抱怨,才能看见感恩;驱逐猜疑,才能看见信任;远离嫉妒,才能看见豁达;走出较劲,才能看见洒脱;打败虚荣,才能看见悦纳;甩掉沮丧,才能看见奋进。
热门推荐
  • 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

    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渐夜

    渐夜

    黑夜给了他残忍的性格,他却用残忍诛尽正义,世间正邪如何来分,强者为正,弱者为邪!夜渐渐来临,我的邪恶便是正义。
  • 疯狂公主斗四少

    疯狂公主斗四少

    身为豪门千金的她,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有个未婚夫,而且那未婚夫居然是之前曾经强吻过的邪魅男人。但倒霉的是,她还没反抗结婚,她就被未婚夫调戏的全身发软倒在他的怀里……!
  • 古城女子的命运

    古城女子的命运

    在古代有些古城的公主因事故而陷进时间回轮,时间因此改变来到了现实的社会,她会怎么样呢,请观看
  • 汐心相印舍命于他

    汐心相印舍命于他

    爱情。。是什么?三年。。。你可以一直等一个人三年吗?如果三年过去。。。。你还会认得你爱的那个人吗?如果遇见了。。。。。你会怎样?如果三年前。。。。你爱的人伤害了你。。。。三年后。。。。你是视他为陌路还是继续爱下去,告诉他,我就是那个人?
  • 命运的锁链

    命运的锁链

    一位少年父母从小离开了他,但因为母亲留下的一封信开启了他的新生活,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他的生活也因为一些奇怪的事而变得有趣,最终与父母重逢
  • 血红诱惑

    血红诱惑

    爱情是充满诱惑的一场游戏,谁当真谁就输在了那游戏中。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 超和平国度

    超和平国度

    “IdealCountry“---”理想国度”---“超和平国度”,世人渴望而又一直追逐的世界,没有罪恶,没有忧愁,没有恐惧的一片乐土......可是它真的存在吗?若是存在,那又要如何去追逐呢。若是不存在,那我们去追逐的意义又在何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 黄昏半晓拾忆

    黄昏半晓拾忆

    若要黄昏半晓拾忆,莫非要一场时光倒流?每一滴眼泪,都有一段悲伤。每一段悲伤,都有一个故事。尘望岁月的年华,悲伤在我们心底成长。染泪的尘河,等待千年,只为再见一面。短暂的一面是悲伤的。悲伤的一面是被遗忘的。遗忘的泪水感染了天河的那颗星。我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过去。我几乎是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