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3500000030

第30章 了悟玄机生活禅8

“对于认识,理解和体验了自我本性的人,树立一个追求目标也可以,不树立一个追求目标也可以,生死来去,自由自在,没有任何阻碍。当行则行,当语则语,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随机应变,这就是到处可见的化身佛。一切行动、语言和思想,都不离开自性,这就获得了广大的神通,如同狮子优游于众兽之中,任性随意,无所畏惧,这就叫认识了自己的本性。”

志诚再次向惠能大师行礼,问:“什么是不立的意思呢”

惠能大师说:“自我的本性没有是非之念,没有愚昧之念,没有一切杂念,时时用般若智慧来观察审视,不要执着一切事物和现象,自由自在,在任何地方都会悠然自得,还要树立什么追求的目标呢自己认识和体验了自己的本性,顿悟顿修,不经过任何过程,没有任何修行所要经历的阶段,所以不树立任何追求的目标。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寂灭,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志诚行礼致敬,愿意朝夕服侍惠能大师,永不懈怠。

有些学佛者会把戒、定、慧分开各别修持,以为一定要把戒守得好之后才可以修定,然后再修慧。其实修持戒、定、慧的时候是三者皆不可分开。持戒中有定亦有慧,定力加强后又可把戒持得更好,同时慧力也随着增长,当慧力提升后,更加严持净戒和加深定功。因此戒、定、慧三者都是在互动互助中渐渐成长。

戒定慧三学的道理,不独佛法是这样,就是儒家也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就是戒定慧三学的次第进程。因为“克己”乃是去物欲,那就是戒:“复礼”乃是恢复本来的性,本性是不动的,不动就是定;“天下归仁”,乃是妙用无穷,就是慧。可见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一切是唯心的。

还有,戒定慧三学,戒中有定,定中有慧,慧中有戒;所谓一而三,三而一,都不出于自心。学人果能明白自心,自然能悟得无相戒定慧了。当我们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和正确的操作时,这已在修持戒、定、慧了。

4、事事执着事事不着

宋代名僧思净禅师曾作过一首名为《答或问》的禅偈,告诫人们并非偏执才能解决问题,就是运用他法亦能将事情办好。

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

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

偏则不全,执则不灵。不正常的形态大多始于偏见,不协调的意象多半来自偏执。偏执往往让我们的思想执迷其中不能自拔,故而显得越发狭隘,不能产生建树。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看似很好笑,却意味深长。

有个人性格非常固执,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别人再怎么说,他依然坚持他的看法。

有一天他看到了姜,但却不知道如何种植姜,便想当然地认为姜是树上结的。

他经常和人谈论此事,有人纠正他说:“姜是长在土里的,根本不是树上结的。”这个人听了却不以为然。

后来又碰到纠正他错误的那个人,俩人又争论不休。为此,他指指他身旁的毛驴,对那个人说:“我愿意用我这头驴打赌,咱们找十个人作裁判。如果我输了毛驴给你,你输了认错就可以了。”

于是他们便真的找了十个人分别询问姜是长在哪里,结果都确定是长在土里的。

那个人哑口无言,最后把驴交给了那个人说:“驴子给你,但姜还是长在树上的。有一天我会证明给你看,把我的驴子要回来的!”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偏执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以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高明,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这种人很难让人接近,也很不容易成“气候”。

一天,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

这时,一位老者,长髯飘飘,手舞足蹈,且歌且行。

年轻人叫住老者,问:“老人家,您为何如此快乐”

老人朗声回答:“天地之间,以人为尊,我是为人;星辰之中,唯日月灿烂,我能早晚相伴;百草之中,五谷最养人,我能终生享用。我为何不快乐呢”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老人看到年轻人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笑着问:“怎么了,年轻人,什么事使你如此难过”

“老人家,我总觉得很自卑,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年轻人满脸忧伤。

老者微微一笑,说:“一块泥土和一块金子,谁更自卑呢”

年轻人刚要作答,老者摆了摆手,继续说:“如果给你一粒种子。去培育生命,泥土和金子谁更有价值呢”

言罢,老者朗笑而去。

年轻人顿觉释然。

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我们所感觉的那么糟糕,那么阴霾满天,那么没有希望。

无固则大,无我则久;执中两得,偏一两倾;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见树不见林,愚;知偏不知全,固;要因事对人,勿因人对事;应就事论事,不就人取事。

融佛与道的精义于一体的《菜根谭》中,有四句形象地描绘本品经文中心教义“无住”境界的小诗,诗曰:

风来疏竹,

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

雁去而潭不留影。

这四句诗文中的心即疏竹,风过无住;心亦寒潭,雁去无踪,一切无住。

《坛经》中讲,“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意思是说,善知识,道必须是流动畅通不受阻碍的,怎么能阻挡滞塞它呢?如果自己在主观上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著,这就是道的流动畅通;如果自己的心执著于一切事物和现象,这就是自我束缚。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坎坷、艰难,关键是我们怎样去面对。如果把坎坷看做一种调味品,你就会感到坎坷的生活也有滋味;如果把艰难看做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丰富我们的阅历,丰厚我们的人生底蕴。

5、山穷水尽的境界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凡事不过度的追求,不留恋过往,从容平淡的应对,随心,随情,随理。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

人生一世,究竟在追求什么?为何而活?纷繁世界,事事烦扰。做事则烦,不做亦烦。如何解脱?如果不到“水穷”之地,是否还能逍遥自在?其实,“水穷”之地不在天边,也不在山巅,它在我们的心里。悟到“水穷”之地,自然能够活得洒脱,一切缘起缘灭皆随浮云飘去。

正如佛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什么是世间呢?世间就是四大五阴,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如果离开了这个世间,要求觉悟,是悟不到的。只有在世间的各种烦恼的因缘里面去探究它,在各种爱瞋及不爱不瞋的活动中去体会它,才会觉悟。

既不悟空,又不着相,便能见本性。

一位修道多年的女道士虔诚的问赵州道:“佛门最深的法意是什么呢?”

赵州于是面向女道士用手掐了她一下,轻松的说道:“就是这个。”

女道士怒气的说道:“没想到您的心中还有这个。”

赵州不紧不慢的说道:“不,是您的心中还有这个呀。”

对于一个人的内心,如若口中总是念着空,就永远不会做到万物皆空,这就好比那位女道士一样。

对于“空”的理解,其真正的悟在于修行。在自己的内心上直接把这个空感受到,不需要在道理上说长到短,正如赵州只是轻轻地掐了女道士一下,道士心中便起了杂念,又怎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空呢?

梁朝傅翕,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位具有修为的禅者。他自称为“当来善慧大士”,后来世人称他为“傅大士”“善慧大士”。

傅翕在24岁的时候,与同乡去捕鱼。打到鱼后,他又把鱼篓子沉浸在水中,老乡见此便劝他说道:“你这样鱼会跑掉的。”

傅翕说道:“去留自便”。

为此,世人都说他很愚蠢。

后来,梁武帝听宝志禅师讲《金刚经》,于是宝志禅师便推荐傅大夫去讲。但是,傅大夫刚走上讲台用手一挥,便走下讲台。

此时,禅师问梁武帝该怎样理解,梁武帝答道:“不解”。

傅大士走上讲台未说一字,挥尺走下讲台,这是释迦摩尼拈花不说的禅理。傅大士正是运用释迦摩尼的禅理,不说即说。

世间的烦恼皆因心起,还需心灭。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慧能禅师的经典名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主要在于打破修持中对身心的执著。神秀禅师将染净、圣凡绝对地对立起来,要求人们“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但在慧能禅师看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染净、圣凡关键在于自心一念,心生善端即为善,心生恶念即为恶。心性自然,本来清净。故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生妄念,必然难以入定,不定就无法到达智慧的彼岸。不过,一切禅机皆因一个缘字。

众生世界,有事必有缘,如机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这是禅者的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态度。

据说,自从释迦牟尼佛来到舍卫国为大众说法教化后,全城的人都成为有道德、有礼貌、懂事理的人。他们互相爱护、帮助、和睦相处,舍卫国简直是一块乐土。

当这个消息传到其它国家时,远在罗越祗国的地方,有一个外道,生起钦佩佛陀的威德之心,因此他不辞旅途的艰辛,长途跋涉来到舍卫国,想拜见佛陀,请求教示。可在他还没有见到佛陀时,却遇到一件令他不解之事。

原来,舍卫国是个热带的地方,毒蛇很多,如果被咬伤,立即会丧命,所以,在这个地方,被毒蛇咬死的人很多。当这个外道走到城外的时候,看见两个父子在田里干活,忽然从草丛中窜出一条毒蛇,把那个儿子咬了一口,不久毒发就死了。而那个做父亲的,却依旧照常干活,儿子的死,对他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向犹太人借智慧

    向犹太人借智慧

    该书是以犹太人羊皮卷里的经典话语为基础,运用翔实的案例剖析了生活中的大智慧。该书主要是从赚钱和教育两方面入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财富积累和人生成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通俗案例中透露出的深奥哲理,对我们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非常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的灵魂都可以自由的飞翔。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奢华的生活,如美味佳肴、锦衣华服、别墅豪宅等等,那么他拥有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力,其灵魂也只能匍匐而行。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德高望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奉献社会,那么他的灵魂会在不断地自我实现中直立行走。如果一个人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执著的追求、睿智的思想和持久的行动力,那么他的灵魂就会在一次次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中升华,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 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

    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

    秒杀破敌之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这本《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你就能了解到人们内心所隐藏的人类共性和特性。研习攻心之术,你不但能够成为一个攻心高手,更为重要的是,你能够体味到运用攻心术带给你的愉悦之感。
  • 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人生哲学

    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人生哲学

    本书以哈佛的人生哲学为主线,参考和借鉴了中外大量的先进的人生立志理念,寓创新意识于思维拓展之中,寓人生理念于案例研讨之中,寓能力培养于素质整合之中。
  • 有效沟通大全集

    有效沟通大全集

    生活中有时会充斥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人性的弱点把美好误为丑恶,把善意误为恶意,把真诚误为虚伪,把正确误为错误,把鲜花误为毒草……都会给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蒙上一层阴影,制造一种难堪甚至痛苦。所有这一切的不和谐,最需要的就是沟通。沟通让世界更加和谐,让人性更加美好。《有效沟通大全集(超值金版)》为大家提供及时有效的沟通指导,帮助读者在增强沟通能力的时候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热门推荐
  • 持剑闯都市

    持剑闯都市

    一个人魔一体的少年,一个习武世家的大少爷,一个学习了18年修真术的人!他究竟是什么?是人!是魔还是……但是!他只是想做一个普通人,远离俗世的征战。详情请关注新书:《持剑闯都市》!
  • 秀色田园:农家小娇妻

    秀色田园:农家小娇妻

    苏云歌一朝穿成农家女,爹娘体弱,弟妹年幼,家里一贫如洗。她正想努力奋斗,带领全家脱贫致富呢,不想迎亲队伍来了,爹娘高高兴兴把她送上了花轿,歪打正着,苏云歌嫁了个如意郎君。程景文虽然性子沉默,可疼媳妇,那叫一个人人羡慕。
  • 茉茉花开

    茉茉花开

    荷茉失去记忆,但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奇怪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命运,将所有的秘密掩盖。她不愿任人摆布,试图找回自己空白的人生。有些人爱了便是一生一世,将自己燃成灰烬,让心中所爱在烈焰中重生。
  • 欲破天荒

    欲破天荒

    主角指天大骂:你TM给了我一个耀眼的身份,却给了他一具无法修炼的躯体,你丫的这是闹哪样...轰隆一道闪电劈落,欲将主角劈死....主角再骂:你丫还想劈死我,看我不捅破你...
  • 恶魔落难记

    恶魔落难记

    好不容易困意来袭,眼前居然蹦出了男主角对女主角说:“别害怕,有我在你身边陪着你。那个女鬼不能再伤害你了。”真是要疯!就在这时突然有名男子出现在我身边,月光下闪烁着纯黑色的瞳孔。“怎么,害怕了?”男子俯身贴在我的耳边轻声呢喃,而我却是猝不及防。“啊!千夜!你干嘛这样突然冒出来,闲的啊你。”“呵呵。”“笑什么笑,姬千夜,你再笑,我明天就去买大蒜,不信熏不死你!”“别生气嘛。都是我的错还不行,原谅我吧。”千夜一边说一边把手搭在我肩膀上顺势还把我搂进怀里,我一把推开他。“把你那万花筒的心给我收起来,看你现在做鬼都没个正经鬼样。”说着,我拿起枕头向千夜打去,但枕头却从他的身体里穿过。
  • 一追成仙

    一追成仙

    一个清心寡欲的女囚,穿越到修仙界,为了心中的执念追寻仙路的故事
  • 踏天行歌之灵狐传说

    踏天行歌之灵狐传说

    一个奇怪的梦,一段神奇的旅程,是偶然的梦中臆想,还是一段真实存在发生过的记忆?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不明年代的破塔楼、神秘的妖族……这,都是真的吗?
  • 独家记忆之书香梦一场

    独家记忆之书香梦一场

    如果,某天;当你发现自己浪够了曾经那些说过陪你一起看海,吃烤串抽六块五一盒烟的姑娘们已有了新的生活,对的,他们已经离开,有了新的归宿。而我,浪够了却没能找到一个安稳的家。
  • 你是我的十七岁

    你是我的十七岁

    十七岁的赵晓晨遇见了插班生曲湘琳,爱上她,改变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轨迹。
  • The Patrol of the Sun Dance Trail

    The Patrol of the Sun Dance Tra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