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10000000046

第46章

【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为摩诃萨。佛告须菩提。是菩萨于毕定众中为上首。是故名为摩诃萨。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毕定众。是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佛告须菩提。毕定众者。性地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初发心菩萨乃至阿鞞跋致地菩萨。须菩提。是为毕定众。菩萨为上首。菩萨摩诃萨于是中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当为毕定众作上首。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我当于无量生死中大誓。庄严。我应当舍一切所有。我应当等心于一切众生。我应当以三乘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我度一切众生已。无有乃至一人入涅槃者。我应当解一切诸法不生相。我应当纯以萨婆若心行六波罗蜜。我应当学智慧了达一切法。我应当了达诸法一相智门。我应当了达乃至无量相智门。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心中。于诸毕定众中而为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我当代十方一切众生若地狱众生若畜生众生若饿鬼众生受诸苦痛。为一一众生。无量百千亿劫代受地狱中苦。乃至是众生入无余涅槃。以是法故。为是众生受诸勤苦。是众生入无余涅槃已。然后自种善根。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大心不可坏如金刚。住是心中为毕定众作上首。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生大快心。住是大快心中为毕定众作上首。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大快心。佛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染心嗔恚心愚痴心。不生恼心。不生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快心。住是心中为毕定众作上首。亦不念有是心。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不动心。须菩提白佛言。云何名不动心。佛言。常念一切种智心。亦不念有是心。是名菩萨摩诃萨不动心。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中。应生利益安乐心。云何名利益安乐心。救济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是事亦不念有是心。是名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中生利益安乐心。如是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毕定众中最为上首。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当行欲法喜法乐法心。何等是法。所谓不破诸法实相。是名为法何等名欲法喜法。信法忍法受法。是名欲法喜法。何等名乐法。常修行是法。是名乐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毕定众中能为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为毕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四念处中。乃至住十八不共法中。能为毕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如金刚三昧乃至离著虚空不染三昧中。住于毕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诸法中。能为毕定众作上首。以是因缘故名为摩诃萨。

【论】释曰须菩提已从佛闻菩萨义。今问摩诃萨义。摩诃者秦言大。萨埵秦言心。或言众生。是众生于世间诸众生中第一最上。故名为大。又以大心知一切法欲度一切众生。是名为大。复次菩萨故名摩诃萨。摩诃萨故名菩萨。以发心为无上道故。复次如赞菩萨摩诃萨义品中。此中应广说。复次佛此中自说摩诃萨义。众生有三分。一者正定必入涅槃。二者邪定必入恶道。三者不定。于正定众生中当最大故名摩诃萨。大众者。除佛余一切贤圣。所谓性地人是圣人性中生。故名为性。如小儿在贵家生。虽小未有所能。后必望成大事。是地从暖法乃至世间第一法八人。名见谛道。十五心中行。问曰。是十五心中何以名为八人。答曰。思惟道中用智多。见谛道中多用见。忍智随于忍。所以者何。忍功大故。复次忍智二事能断能证八忍中住。故名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义如先说。初发意菩萨者。有人言。初发意者。得无生法忍。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发心。是名初发意名真发心。了了知诸法实相。及知心相破诸烦恼故。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破故不颠倒故。此心名为初发心。有人言。诸凡夫人虽住诸结使。闻佛功德发大悲心怜愍众生。我当作佛。此心虽在烦恼中。心尊贵故天人所敬。如转轮圣王太子初受胎时胜于诸子。诸天鬼神皆共尊贵。菩萨心亦如是。虽在结使中胜诸天神通圣人。复次菩萨。初发心乃至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授记入法位得无生法忍者。名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后当广说。如是等大众当作上首故名摩诃萨。是菩萨欲为一切圣人主故。发大心受一切苦。心坚如金刚不动故。金刚心者。一切结使烦恼所不能动。譬如金刚山不为风所倾摇。诸恶众生魔人来。不随意行不信受其语。嗔骂谤毁打击闭系斫刺割截心不变异。有来乞索头目髓脑手足皮肉尽能与之。求者意犹无厌足。更嗔恚骂詈。尔时心忍不动。譬如牢固金刚山人来斸凿毁坏。诸虫来啮无所亏损。是名金刚心。复次佛自说金刚心相。所谓菩萨应作是念。我不应一月一岁一世二世乃至千万劫世大誓庄严。我应无量无数无边世生死中。利益度脱一切众生。二者我应舍一切内外所有贵重之物。三者一切众生中等心无憎爱。四者我当以三乘如应度脱一切众生。五者度如是众生已实无所度。而无其功此中心亦不悔不没。六者我应知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等诸相。七者我应当以清净无杂心行六波罗蜜。回向萨婆若。八者我应当善知一切世间所作之事。及出世间所应知事皆悉通达了知。九者我应当解了诸法一相智门。所谓一切诸法毕竟空观一切诸法。如无余涅槃相。离诸忆想分别。十者我应当知诸法二相三相乃至无量相门通达明了。二相者。一切法有二种。若有若无若生若灭若作若不作若色若无色等。三门者。若一若二若多。从三以上皆名为多。若有若无若非有非无。若上若中若下。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三界三法善不善无记等三门四门五门。如是等无量法门皆通达无碍。是中心不悔不怯不疑。信受通达无碍常行不息。灭诸烦恼。及其果报及诸障碍之事。皆令败坏如金刚宝能摧破诸山。住是金刚心中当于大众而作上首。以不可得空故。不可得空者。若菩萨生如是大心如金刚。而生憍慢者罪过凡夫。以是故说。用无所得。诸法无定相如幻如化。复次心如金刚者。堕三恶道所有众生我当代受勤苦。为一一众生故代受地狱苦。乃至是众生从三恶道出。集诸善本至无余涅槃已。复救一切众生。如是展转一切众生尽度已。后当自为集诸功德。无量阿僧祇劫乃当作佛。是中心不悔不缩。能如是代众生受勤苦自作诸功德。久住生死心不悔不没。如金刚地能持三千大千世界。令不动摇。是心坚牢故名为如金刚。大快心者。虽有牢固心未是大快。如马虽有大力而未大快。于众生中得二种等心。故不生欲染心。若有偏爱则为是贼。破我等心。为佛道之本常行慈悲心。故无有嗔心。常观诸法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故则无痴心。爱念众生过于赤子故无有恼心。不舍众生贵佛道故。不生声闻辟支佛心。问曰。若心牢固如金刚即是不动。今何以更说不动心。答曰。或时虽复牢固心犹有增减。如树虽牢固犹可动摇。动有二种。一者外因缘动如先说。二者内因缘动。诸邪见疑等。若常忆念一切智慧佛道。我当得是果报故心不动。复次菩萨应种种因缘利益众生。饮食乃至佛乐以利众生。常不舍众生欲令离苦。是名安乐心。亦不念有是心。复次菩萨乐法名为上首。法者不破坏诸法相。不破坏诸法相者。无法可著无法可受故。所谓不可得。是不可得空即是涅槃。常信受忍是名为欲法喜法。常行三解脱门名为乐法。复次菩萨住是十八空中。不随十八意行故不起罪业。住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灭诸烦恼集诸善法。故能为上首。复次菩萨入金刚三昧。等心受快乐。厌于世乐增长善根。智慧方便故于大圣众而为上首。若能为大者作上首。何况小者。是故名为摩诃萨。

大智度论释断见品第十四

【经】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佛告舍利弗。便说。舍利弗言。我见众生见寿见命见生见养育见众数见人见作见使作见起见使起见受见使受见知者见见者见断见常见有见无见阴见入见界见谛见因缘见四念处见乃至十八不共法见佛道见成就众生见净佛世界见佛见******见。为断如是诸见故而为说法。是名摩诃萨。须菩提语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色见是妄见。何因缘故受想行识乃至******见。是名妄见。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方便故于色生见。用有所得故。于受想行识乃至******生见。用有所得故。是中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断诸见故而为说法。用无所得故。

【论】问曰。佛将五百大阿罗汉。至阿那婆达多龙王池。受远离乐。欲说自身及弟子本业因缘。而舍利弗不在。佛令目连命之。时目连以神通力到祇洹。时舍利弗缝衣语目连言。小住待缝衣讫当去。目连催促疾去。时目连以手摩衣衣即成竟。舍利弗见目连贵其神通。即以腰带掷地语言。汝举此带去。目连以两手举此带不能离地。即入诸深定举之。地为大动带犹著地。时憍陈如问佛。以何因缘故地大震动。佛言。目连入甚深禅定作大神力。欲举舍利弗带而不能举。佛告诸比丘。舍利弗所入出禅定。目连乃至不识其名。佛所入禅定。舍利弗乃至不识其名。如舍利弗智慧与佛悬殊。何以言我亦乐说。答曰。舍利弗非欲于大众中显其智慧高心故说。舍利弗逐佛******人。广益众生。是摩诃萨义所益甚广。是故佛说已。舍利弗次说。复次多人信乐舍利弗语。所以者何。以宿世因缘故。多发菩萨心。佛以大慈悲心故。吾我心及习根本已拔。又法爱已断故。如是种种因缘故听。舍利弗言。我见及知者见者。佛见菩萨见诸众生见等。及有无断常等邪见。五众乃至诸佛法******等诸法见。是菩萨能断是三种见。故当于大众中说法。是三种见无始世界来习著入于骨髓。须菩提作是念。佛说五众等乃至诸佛法是菩萨行。何以为断诸见故说法。作是念已问舍利弗。舍利弗答。无方便菩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求定相。取色一切相生色见。与此相违名为有方便。是菩萨虽观色不生妄见。而能断诸见。

【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佛言。便说。须菩提言。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何以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中亦不著。以是因缘故名摩诃萨。舍利弗语须菩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舍利弗。若法无生无灭。乃至无垢无净。是中无声闻心无辟支佛心。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佛心。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说。一切智心无漏心不系心中不著。须菩提。色亦不著。受想行识亦不著。四念处亦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著。何以故但说是心不著。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色亦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著。舍利弗语须菩提。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诸声闻辟支佛心诸佛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舍利弗言。须菩提。若色亦无漏不系。性空故。受想行识无漏不系。性空故。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漏不系。性空故。须菩提言尔。舍利弗言。四念处亦无漏不系。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漏不系性空故。须菩提言尔。如舍利弗所言。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漏不系。性空故。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空无心故不著是心。须菩提。色无故不著色。受想行识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故不著受。四念处无故不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不著十八不共法。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色无故色中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十八不共法中不著。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不念有是心。亦不著是心。以一切法无所得故。以是故名摩诃萨。

【论】释曰。须菩提说。摩诃萨无等等心于是心亦不著。不著者。是菩萨从初发心已来。不见有法定相。若生若灭若增若减若垢若净。是心毕竟空。是中无有心相非心相。诸相毕竟清净故。以是故无声闻心辟支佛心菩萨心佛心。须菩提称贵。菩萨如是心亦美。菩萨不著是心亦为尊贵。舍利弗欲难须菩提。作是言。非但一切智心无漏不系。菩萨不应自高。所以者何。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系。性常空故。如声闻辟支佛佛心无漏不系。是凡夫人心实相性空。实相性空清净不著。如先说。阴云翳日月不能污日月。又诸烦恼实相与常性空心相无异。但住凡夫地中是垢是净。住圣人地中。修无相智慧故无所分别。但怜愍众生故。虽复有说心无所著。非独凡夫人心无漏不系。五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菩提然可。又舍利弗言。是心无心。心相空故。不著******相无故。亦不著乃至诸佛法亦如是。须菩提言如是。以是故菩萨能观诸法性常空不可得空毕竟清净。以是故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不念有是心亦不著是心。能疾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第十四品竟)。

大智度论释大庄严品第十五

【经】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所以为摩诃萨。佛言。便说。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言。是菩萨大庄严。是菩萨发趣大乘。是菩萨乘于大乘。以是故是菩萨名摩诃萨。舍利弗语富楼那言。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富楼那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分别为尔所人故住檀波罗蜜行檀波罗蜜。为一切众生故。住檀波罗蜜行檀波罗蜜不为尔所人故住尸罗波罗蜜。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一切众生故。住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不齐限众生。我当度若干人不度余人。不言我令若干人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人不至。是菩萨摩诃萨普为一切众生故大庄严。复作是念。我当自具足檀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檀波罗蜜。自具足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自具足般若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般若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所有布施应萨婆若心。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不向声闻辟支佛地。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是诸施法信忍欲。是名行檀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勤修不息。是名行檀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摄心不起声闻辟支佛意。是名行檀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观诸法如幻。不得施者不得所施物不得受者。是名行檀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大庄严。如是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不取不得诸波罗蜜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诸法信忍欲。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勤修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不受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观一切法如幻。亦不念有是戒。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以是故名大庄严。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不受声闻辟支佛心。但受萨婆若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身心精进不休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摄心一处虽有苦事心不散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观诸法空。无作者无受者。若有呵骂割截者心如幻梦。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时。不令身心懈怠。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始终具足清净持戒。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修行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摄心离欲入诸禅定。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取一切诸法相。于不取相亦不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定心布施不令心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禅定力故破戒诸法不令得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慈悲定故忍诸恼害。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禅不味不著。常求增进从一禅至一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一切法无所依止。亦不随禅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内外所有无所爱惜。不见与者受者及以财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破戒二事不见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见诃者骂者打者。杀者亦不见用是空能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观诸法毕竟空。以大悲心故行诸善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入禅定。观诸禅离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禅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舍利弗。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大庄严。是大庄严菩萨。十方诸佛欢喜。于大众中称名赞叹。某世界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成就众生净佛世界。【论】释曰。富楼那闻上二大弟子说摩诃萨义而佛可言善哉。又富楼那佛大众中赞叹法师之上。复欲说摩诃萨义。白佛言。我亦乐说。佛即听许。问曰。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主。舍利弗应问须菩提。今何以故乃问富楼那。答曰。此二人同是婆罗门。俱以母字为名。此二人佛法中俱大。舍利弗智慧中大。富楼那说法种种庄严牵引众情说法中大。是故二人等等。故于佛前共论。又富楼那先已共舍利弗论议善能相答。如七车譬喻经中说。已共为亲厚好共论理。须菩提无是因缘。又富楼那说摩诃萨义。是故应问。云何乃问须菩提所说摩诃萨义者。所谓是人大庄严。如人远行重有资粮。又如破贼备诸器仗。是菩萨亦如是。欲破魔入烦恼贼故。行六波罗蜜以自庄严。是人无量劫来久住生死。集诸福德智慧以为资粮。三种乘中为趣大乘故。发心行六波罗蜜乘是大乘。舍利弗问富楼那。声闻辟支佛亦趣道。何以不名大庄严。而但说菩萨大庄严。富楼那答言。声闻辟支佛虽行布施等六事。有量有限。自为度身及余众生可度者度。是故不名大庄严。菩萨所度不分别不齐限。为若干众生故。布施乃至智慧。不作是念。我度若干人令得三乘。不能度若干人。令若干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干人不能度。菩萨作是庄严。令一切众生尽入大乘作佛。菩萨行大庄严。自行檀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问曰。云何名大庄严。答曰。为度众生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行诸善福功德者。略说是六波罗蜜。如富楼那次第说。若菩萨为一切智慧故行檀波罗蜜。是福德共一切众生。共者此布施福德我及众生共等。我以此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者。于此福德不求人王天王世间禅定乐。为众生乃至涅槃乐。亦不求持此果报。尽为度众生故求佛法。如是等相是名檀波罗蜜大庄严。是菩萨行布施时。若见诸辟支佛阿罗汉。现大神通得漏尽入涅槃。于中不贪不著一心修佛道。是名檀波罗蜜生尸罗波罗蜜。布施时有人恶囗骂詈刀杖毁害。所不应乞者而强乞不嗔不悔。入诸法相中。所谓毕竟空。是名檀波罗蜜生羼提波罗蜜。行布施时和合财物守护施彼。身心不懈不息。是名檀波罗蜜生毗梨耶波罗蜜。布施时一心念佛念诸佛法。不令声闻辟支佛心入。因是布施即入禅定。是名檀波罗蜜生禅波罗蜜。布施时菩萨作是念。施者受者财物因缘和合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如幻如梦。众生空故无受者无施者。法空故无财物。是名檀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若菩萨为一切智故。不取诸波罗蜜相。而能行诸波罗蜜。是名菩萨大庄严。此中一波罗蜜备生诸波罗蜜。此经中自分别其义。古今语异义不了故。助分别说开论议门。余五波罗蜜亦应如是随义说。问曰。何以但檀波罗蜜中说生六波罗蜜。余波罗蜜中但说生五。答曰。若后五波罗蜜中。各各生六亦无咎。六波罗蜜非一时非一念法。无量劫中集六种功德。和合名为六波罗蜜。先生小后生中大有何咎。一切诸法皆初小后大。以是故诸余波罗蜜各各应生六。复次一切诸佛说法时。檀波罗蜜为初门。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以是故初说檀。问曰。佛何以故说檀为初门。答曰。摄众生法无过于檀。大小贵贱乃至畜生檀皆摄之。乃至怨家得施则为中人。中人得施则成亲善。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诸功德具足所愿如意。皆从布施得。如宝掌菩萨等。七宝从手中出给施众生。亦能令众生欢喜。柔软可任得涅槃。如是等义故檀波罗蜜为初。问曰。富楼那何以故。说一波罗蜜中生诸波罗蜜为大庄严。答曰。是波罗蜜各各别行力势少。譬如兵人未集则无战力。若大军都集庄严执持器仗则能破敌。菩萨亦如是。六波罗蜜一时庄严。能破诸烦恼魔人贼。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说一波罗蜜中具诸波罗蜜。十方诸佛称名赞叹。成就众生净佛世界如先说。

【经】慧命舍利弗问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富楼那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中。以慈广大无二无量无怨无恨无恼心行遍满。一方二三四方四维上下遍一切世间。悲喜舍心亦如是。是菩萨入禅时起时。诸禅无量心及支。共一切众生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禅波罗蜜发趣大乘。是菩萨摩诃萨住禅无量心作是念。我当得一切种智。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当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檀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修初禅住初禅。二三四禅亦如是不受余心。所谓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诸禅作是念。我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当说法。是诸心欲乐忍。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诸禅。诸善根皆回向萨婆若。勤修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四禅及支。观无常相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共一切众生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复次菩萨摩诃萨行慈心作是念。我当安乐一切众生入悲心。我当救济一切众生入喜心。我当度一切众生入舍心。我当令一切众生得诸漏尽。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檀波罗蜜。复次菩萨摩诃萨是诸禅无量心不向声闻辟支佛地。但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四无量心。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但忍乐欲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羼提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行四无量心但行清净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毗梨耶波罗蜜。复次菩萨摩诃萨入禅入无量心时。亦不随禅无量心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方便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一切种修四念处。乃至一切种修八圣道分。一切种修三解脱门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内空中智慧。用无所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智慧。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中不乱不定智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非常非无常智慧。非乐非苦非实非虚非我非无我智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用无所得故。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智。不行过去世不行未来世不行现在世。亦非不知三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用无所得故。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智。不行欲界不行****不行无色界。亦非不知欲界****无色界。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智。不行世间法不行出世间法。不行有为法不行无为法。不行有漏法不行无漏法。亦非不知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有漏无漏法。用无所得故。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论】问曰。六波罗蜜中若逆说。则应说般若波罗蜜次说禅。若顺应先说檀波罗蜜。今何以乃说禅波罗蜜为首。答曰。发大庄严无有众生能破坏者。若菩萨无禅定心未离欲。虽行余波罗蜜则易坏。行禅波罗蜜能入慈无量。是时无能坏。如说行慈三昧者刀不能伤水火不害。亦有神通力种种变化能发大庄严。如佛说。鸟无两翼不能飞翔。菩萨无神通力。不能发大庄严。入禅波罗蜜中能生慈无量。五神通故物无能伤。以是故今此说禅波罗蜜为首。问曰。四禅中有种种功德。皆可行六波罗蜜。今何以但说四无量心中行六波罗蜜。答曰。四无量心取众生相缘众生。菩萨常为众生故行道。是四无量等中有慈悲心能利益众生余八背舍九次第等无如是利益。问曰。菩萨住五神通能广利益众生。何以故不说。答曰。大悲是菩萨根本。又五神通先已说。后当说四无量心。未说故。今说。若菩萨但行四无量心。不名发趣大乘。六波罗蜜和合故。名为发趣大乘。四无量心生六波罗蜜。富楼那此中自说因缘。问曰。云何一切种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答曰。有二种。信行性法行性。信行性观无常苦。或但观无常。或但观苦。法行性人观空无我。或但观空。或但观无我。菩萨度众生故。一切门皆修皆学。复次发大乘者。以十八空破十八种法。亦舍是十八种空智慧。复次若菩萨观诸法常定。亦不取定相。是名不定不乱智慧。复次畏堕常乐颠倒故。不观诸法常乐等。畏堕断灭故不观无常等。复次若菩萨三世三界中智慧。不观不行不取相。知皆虚妄而不堕无明。复次世间出世间中亦非智非不智。非智者。空故无空相故毕竟清净故。非不智者。观无常苦空等入般若波罗蜜中故。非不行智。不行者。遮见断法爱。离依止故。无非智者。是中无愚痴。异于凡夫故。又行者持戒修禅定习诸观云何言非智如佛利众生经中说。

行者舍诸法  亦不依止慧

亦无所分别  是为决定智(释第十五品竟)

同类推荐
  • 新竹县志初稿

    新竹县志初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统临戎录

    正统临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林忠宣公全集

    林忠宣公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纬

    世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心法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北漂的蜕变

    北漂的蜕变

    一个高档房产经纪的十年奋斗史。主人公聪明大学毕业后,来到大都市贝城,历经了人情冷暖,和生活的艰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在贝城有了自己发展的方向,自己开了公司,感情有了归宿,最后由于先生调离贝城,卖掉公司,回新加坡定居。
  • 重光志

    重光志

    如果一定要给这本书加个介绍,那应该是四个字:“正面上【KAN】我。”
  • 女配嗨翻天:系统快到碗里来

    女配嗨翻天:系统快到碗里来

    女配翻身宝典!被未婚夫害死,不甘就此而去,为了重生,和代班阎王狼狈为奸。被僵尸惦记了?被女主喜欢了?把男主和男配撮合了?被皇帝当做礼物送给邪君了?……有木有搞错,她只不过是不小心穿了,麻烦怎么一个接一个的来!人家只不过想安安静静地刷幸福值啊(泪~)。片段:伪系统笑曰:“快到碗里来。”某女:“滚!”又道:“那就到我怀里来好了。”某女一脚过去,某伪系统被踹在墙上抠都抠不下来!某女走后,被抠下来的某伪系统摸了摸被踹的屁股,满脸幸福道:“宝贝终于肯主动碰我了。”某女:噗……女主二货+彪悍男主妖孽+腹黑男配呆萌+温柔女配快穿宠文来袭,不一样的快穿,爆笑来袭。怎么宠?谁最逗?你来看,我告诉你啊=v=
  • 永恒之寂

    永恒之寂

    修炼一道,无数纷争;一手遮天,一怒屠城。魔武九转,化圣飞升;四方有路,仙妖魔神。忘情湖灵,缘定三生;雨中红颜,一笑倾城。世间百态,惟情动人;宇宙万物,惟寂永恒!
  • 仙游记世缘

    仙游记世缘

    三世情缘,五界恩怨,人界的情谊,仙界的苟且,魔界的柔情,妖界的无奈,鬼界的无奈!世间万物道法自然,终究一场空!
  • 夏已尽,爱未央

    夏已尽,爱未央

    经历了上一次爱情的失败,女主也是好久才走出来,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女主命犯桃花,纠结其中,最看不起前任的回头,却为之纠结。最憎恨第三者这一角色,差一点自己沦为自己最讨厌的人。最接受不了的是姐弟恋,却偏偏深陷中。缘分天注定,总有一个人可以在爱情领域是属于你的私有物品。故事中有温情,有虐恋,读者们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喜欢大起大落的看这里~女主,蔷薇:我不会选择,但是我会排除,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我知道什么是我不想要的,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更重要,每段爱情都是一个自我延伸的故事,你是什么人便会遇上同类或是救赎者。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人。
  • 找红军

    找红军

    本书是九十八岁高龄的革命老作家马识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叶陆续创作的作品。作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那些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英勇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们;那些在没有路的地方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前进的人们;那些在黎明在望的时刻怀着希望和信心,面向东方初升的太阳,在敌人屠刀下倒下的先烈们……在马老的笔下浮现出来。这个集子对现在的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积极作用。
  • 天子剑魂

    天子剑魂

    千年悬案,宿世恩怨,刀光剑影纷乱,只待顶上最终决战!
  • 在历史的天平上

    在历史的天平上

    本书以1936至1945年间从抗日民族战线方针确立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直至抗战胜利为背景,探讨周恩来所起的决定者与执行者的角色作用及其实践。
  • 天魔一怒

    天魔一怒

    云星,一棵美丽绝伦的星球。云星之中上演着一场场残酷的战争。背后牵扯这无数势力。究竟是百族一统,还是百族被强者奴役,胜与败,荣与辱……究竟为何妄动干戈。云界,在上古时代被神,妖,天魔,三大种族所掌控。为了做这唯一的真神,使尽各种神通,阴谋,阳谋……只为这这世界唯一的美好。最终这神位无人踏足。时过境迁。新的开始,新的神位之争,愈演愈烈。黑暗,痛苦,憎恨……究竟从何而来。光明,幸福,爱情……人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是无为,还是将黑暗清除,是否要将这活在黑暗中的人也……还是将这伤抚平,将这痛减少,将这恨也一并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