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99500000204

第204章

业因篇第第七十八(此有五部) 述意部 业因部 十恶部 十善部 引证部

述意部第一

夫涉其流者。则澄爱河而清五浊。失其宗者。则震邪山而起三障。静言兹理。岂虚也哉。是知善由信发。恶由邪开。所以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一念之善。能除累劫之殃。是故善须雕琢自勉。可有心师之训。恶须省退惩过。可有情悔之时。不尔徒烦长养浪饰画瓶。终糜碎于黄尘。会楚苦于幽府。贻厥缋素鉴勖意焉

业因部第二

如对****云。复次有四种诸业差别。谓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黑黑异熟业者。谓不善业。由染污故。不可爱异熟故。白白异熟业者。谓三界善业。不染污故。可爱异熟故。黑白黑白异熟业者。谓欲界杂业。善不善杂故。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者。谓于方便无间道中。诸无漏业以方便道无间道。是彼诸业对治故。非黑者。离烦恼垢故。白者。一向清净故。无异熟者。生死相违故。能尽诸业者。由无漏业。为永拔得黑等三有漏业与异熟习气故

又优婆塞戒经云。若善男子。有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佛告善男子。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

又阿毗昙杂心业品偈云

业能庄饰世  趣趣各处处

是以当思业  求离世解脱

身口意集业  在于有有中

彼业为诸行  严饰种种身

身业当知二  谓作及无作

口业亦如是  意业当知思

又涅槃经云。善男子。因有五种。何等为五。一生因。二和合因。三住因。四增长因。五远因。云何生因。生因者。即是业烦恼等及外诸草木子。是名生因。云何和合因。如善与善心和合。不善与不善心和合。无记与无记心和合。是名和合因。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则不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内有四大无量烦恼众生得住。是名住因。云何增长因。因缘衣服饮食等故令众生增长。如外种子。火所不烧。鸟所不食。则得增长。如诸沙门婆罗门等。依因和尚善知识等。而得增长。如因父母子得增长。是名增长因。云何远因。譬如因咒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凭国王无有盗贼。如牙依因地水火风等。如乳人攒为苏远因。如无明色等为识远因。父母精血为众生远因。如时节等悉名远因。善男子。涅槃之体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当云是无常因。一切诸法复有二种因。一者作因。二者了因。如陶师轮绳。是名作因。如灯烛等照暗中物。是名了因。善男子。大涅槃者。不从作因而有了因。了因者。即是三十七品助道之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又云。三解脱门三十七品。能为一切烦恼作不生生因。亦为涅槃而作了因。善男子。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于涅槃。是故涅槃唯有了因无有生因。又云。若离如是三十七品。终不能得声闻正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见佛性及佛性果。以是因缘。梵行即是三十七品。何以故。三十七品性非颠倒。能坏颠倒。性非恶见。能坏恶见。性非怖畏。能坏怖畏。性是净行故。能令众生毕竟造作清净梵行也

述曰。上来虽引经论明业因多种。至时断罪未明轻重。故别引优婆塞戒经辩业不同。别有四例。一将物对意有四。二轻重不同有八。三上中下不同复八。四依萨婆多论。有心无心不同复八。临时判罪并皆摄尽。故经第一云。有物重意轻。有物轻意重。有物重意重。有物轻意轻。第一有物重意轻者。如无恶心杀于父母者是。第二物轻意重者。如以恶心杀于畜生者是。第三物重意重者。如以极恶心杀所生母者是。第四物轻意轻者。如以轻心杀于畜生者是

第二如是恶业复有八种轻重不同。何等为八。一者方便重根本成已轻。二有根本重方便成已轻。三有成已重方便根本轻。四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轻。五有方便成已重根本轻。六有根本成已重方便轻。七有方便根本成已重。八有方便根本成已轻。物是一种。以心力故得轻重果。如十善业道有其三事。一方便。二根本。三成已。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尚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柔软。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时专著。是名根本。十善既尔。十恶亦然

第三是十业道复有三种。谓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中。根本上。成已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绮互作八准前可知)

第四依萨婆多论。方便根本成已有心无心作八句。准类可知

又如阿毗昙心论云。有五种果。一报果。二所依果。三增上果。四身力果。五解脱果。若是善有漏法。或四果。或五果。能断结使。是谓五果。不依断结。是谓四果。除解脱果。若是无漏法。或四果或三果。若能断结。于四果中除其报果。若不断结。除报果解脱果。若是无记法中唯有三果。除报果解脱果

十恶部第三

第一就地狱明起不善。依毗昙论云。有五业道。一恶口。二绮语。三贪。四嗔。五邪见。于中恶口绮语及嗔彼受苦时三种现行。恶骂狱卒故恶口现行。即此恶口语不应时。违法非正即落绮语。尔时忿怒即是嗔恚。此三不善地狱现行。若论贪业及与邪见。成就在心而不现行。以彼粗凡未断烦恼故。贪邪见成就在心。彼处男女各常受苦。无有男女共行邪事。是故无此贪心现行。以常受苦心识暗钝。不能推求因果有无。是故亦无邪见现行。自余杀盗妄语两舌。彼处不行一向是无间。若地狱不有现行贪及邪见业道者。云何说彼成就此二。答烦恼心法未断已来。虽不现行性常成就。不同身口七支色业。是粗作法。发动方成。无造作处则不说成。故杂心论云。地狱之中无相杀故无杀业道。无受财故无盗业道。无执受女人故无邪淫业道。异想说故名妄语。彼无异想故无妄语。常乐离故无两舌。为苦所逼故有恶口。不时说故故有绮语。贪及邪见成就不行

第二第三明鬼畜道中十恶具有。而无身口七支恶律仪也。问今畜生中不知言者。虽有音声成口业不。答彼起嗔时发声则别。虽非言辩亦成口业。故成实论云。畜生音声是口业不。答虽无言说之别。从心起故亦名为业。亦可言具十者。多是龙王。解人意志故具十业道。自余痴钝畜生但可具身三意三六种。余四不具。以口不解语故。若据劫初畜生解人语者。此亦可具十恶

第四就人中起罪行者。人中即有四天下。南阎东弗西耶此三方人。起恶多故皆具十恶。然东西则轻。南方最重。以有受恶律仪故。若就北单以论罪者。彼方唯有四不善业。一绮语。二贪。三嗔。四邪见。由有歌咏故有绮语。贪嗔邪见成而不行。问北方有行欲事。云何言无邪淫业道。答彼方无夫妻共相配偶。虽有淫事无相凌夺故无邪淫。问既有行淫即贪欲现行。云何而言但成不行。答彼起淫贪非俗能裁。虽数现行圣说无罪。但此贪心所起之淫。尚非罪业。不牵苦报。何况内心能起之贪。如世夫妻贪爱非制。问北方之人既有歌咏等。此不应法。即是妄语。云何不说有妄语业。答彼人淳直不行奸伪。无诳他心故非妄语。彼定千岁故无杀命。彼方衣食地有粳米。树有宝衣自然而出。无有主掌故无偷盗。彼人和柔故无两舌恶口等业。故杂心论云。郁单有四不善业道。寿命定故无杀生。无爱财故无盗。无执受女人故无邪淫。无欺他故无妄语。常和合故无两舌。以柔软故无粗言。有歌叹故有绮语。若论意业道虽成就而不现行

第五就天起罪行者。此欲界六天有杀盗等。于中虽有十不善业。而无身口七种恶律仪。故杂心论云。欲界六天有十业道离不律仪。虽不害天而害余趣。如害修罗亦有截手足断而复还生。若斩首则死。展转相夺。乃至十业道一切皆有。亦有薄福诸天。乏少资缘更相揽窃。故有盗业。或有诸天自薄所爱淫他美天。故有邪淫。自余七业文显可知。若论色无色天。依如毗昙则无不善。据理而言亦有轻微三业不善。谓彼意地有邪慢等。身口业过如初禅中。婆伽梵王语诸梵众。汝得住此。我能令汝尽老死边。汝等不须诸瞿昙所。黑齿比丘往彼问言。初禅三昧。依何三昧生。从何三昧灭。梵王答言。我是诸梵中尊者。黑齿比丘言。我不问梵王尊卑。但问初禅三昧。依何三昧生。从何三昧灭。彼不能答。即捉尊者牵出众外。语尊者言。我不能知初禅三昧。从何三昧生从何三昧灭。汝何忍在梵中损辱我也。此是谄诈不善烦恼。言佛不能令汝解脱。即是谤佛绮语恶口。上界唯有此谄诈。发动身口微不善业。然不于他人起粗违损以生上者。曾修得定尽离欲界粗贪嗔等。故得彼报还能修定。虽有烦恼唯是痴心。以迷道故起爱慢等。乐修善法望得胜他。此等烦恼为定所坏。故不损物不相违害。若依毗昙。上界烦恼非是不善。说为无记。此细贪等能行净心。虽是无记体是染污。不同报生色苦心乐及威仪等白净无记。故论说为秽污无记。是污秽故润业受生。若此烦恼不润业者。业种则焦永不牵报。上界众生不应更生。由能润业故得更生。问上界烦恼既能润业润生得报。何故非记。答上界烦恼虽复润业。唯得总报受生而已。不由此惑正感乐果。亦不招苦故是无记。不同下界不善烦恼感得总报及别报苦

若依成实论。上二界中所起邪见。皆名不善。如彼论说。人在色无色界。谓是涅槃。临命尽时见欲色中阴。即生邪见。谓无涅槃谤无上法。当知彼中有不善业。又论说。彼上界邪见是苦因缘道理。上界据其位判。众生心细所起或微。多不成业故名无记。若据通论。不妨于中有起粗耶成不善者。毗昙所说义当前判。成实所论义当后通。又据望理。彼细烦恼皆违理起。悉是不善。准依成实。不善恶业三界通起。唯有多少增微为异

述曰。向来就凡明诸罪行依身起处竟。若论圣人如须陀洹等。出观失念容有起意。轻微不善生恶愿等。具欲结者。贪嗔虽强片似余凡。唯可直起贪欲嗔慢。不更思量起邪见心。亦不起杀盗等心。如依毗昙。得有眷属加拳等事轻不善业。若依成论。有意不善设动身口不成业报

又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云。此十不善业道一切恶法。皆从贪嗔痴起。如依三毒起杀生者。若依贪心起者。或为皮肉钱财故断生命等。是名依贪起。若依嗔心起者。或以嗔心杀害怨家等。是名依嗔起。若依痴心起者。或有人言。杀蛇蝎等以生众生苦恼故虽杀无罪。或言波罗斯等。言杀却老父母及重病者则无罪报。是名依痴起。如依三毒起偷盗者。若依贪心起者。或为自身。或为他身。或为饮食等。是名依贪起。若依嗔心起者。或于嗔人边及嗔人所爱偷盗彼物等。是名依嗔起。若依痴心起者。如有婆罗门言。一切大地诸所有物。唯是我有。何以故。以彼国王先施我故。以我无力故。为余姓夺我受用。是故我取即是自物。不名偷盗。是名依痴心起。如依三毒起邪淫者。若依贪心起者。或于众生起贪染心。不如实修行等。是名依贪起。若依嗔心起者。或于他守护资生。依嗔心故起。或淫怨家妻妾。或淫怨所爱之人等。是名依嗔起。若依痴心起者。或有人言。譬如碓臼熟华果饮食河水。及道路等女人行淫无罪。或如波罗斯等邪****等。是名依痴起

如依三毒起妄语者(此三可解)如是两舌恶口绮语(皆亦如是)依贪心起者。依贪结生。次第二心现前。如是名为依贪起。依嗔结生者。名为依嗔起。依痴结生者。名为依痴结起。如贪嗔与邪见皆亦如是应知

问曰。何故不说作不作相无作相。决定何业中有。何业中无。答曰。唯除邪淫。余六业中悉皆不定。此义云何。若自作者。成就作业及无作业。若使他作。唯有不作。不得有作。于邪淫中决定有作。不得有不作。何以故。以此邪淫毕竟自作。无使他作。是故经言。颇有非身作业而得成就杀生罪不。答言。有。如口使人作成就杀罪

又问。颇有非口业作而得成就妄语罪不。答言。有。如以身业作成就口业妄语之罪

又问。颇有非身业作非口业作而得成就身口业不。答言。有。如以依仙人嗔心故以唯欲界色身。善业道中毕竟有作及以无作。禅无漏戒无无作戒。何以故。以依心故。中间禅不定。若深厚心毕竟恭敬心作身口业。成就作业及无作业。若深厚心结使心起身口业。亦成就作业及无作业。若非深厚心非毕竟恭敬心造身口业。唯有作业无无作业。若非深厚结使心发身口业。亦唯有作业无无作业。而方便作业心还悔者。唯有作业无无作业

问曰。于业道中。何者是前眷属。何者是后眷属。答曰。若起杀生方便。如屠儿杀羊。或以物买将诣屠所。始下一刀。或二三刀。羊命未断。所有恶业名前眷属。随下何刀。断其命根。即彼念时。所有作业。及无作业。是等皆名根本业道。次后所作身行作业。是名杀生后眷属业。乃至绮语皆亦如是。应知自余贪嗔邪见业中无前眷属。以初起心即时成就根本业道

又身口意十不善业道。一切皆有前后眷属。此义云何。如人起心欲断此众生命。因复更断余众生命。如欲祭天杀害众生。即夺他物。欲杀彼人。复淫其妻。生如是心。还使彼妻自杀夫主复以种种斗乱言说。破彼亲属。无时非实。于破物中生于贪心。即于彼人复生嗔心。为杀彼人故生如是邪见。增长邪见以断彼命。复欲杀其妻男女等。如是次第具足十种不善业道。如是等业名前眷属。一切十不善业道皆亦如是应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熔金血

    熔金血

    流落在世界角落的异族,因为一本《上古玄灵》重现人间。
  • 月白歌之通灵秘史

    月白歌之通灵秘史

    蒙尘古老史书,遗失的千年传说,命运之轮已经开始转动,超自然的能力究竟带来的是福是祸?前方的道路早已铺好。回眸一笑,是不是那一刻并肩的温柔,缠绵了落日的妖娆。
  • 三月三

    三月三

    从乡村生活的侧面表现城市化进程对乡村淳朴情感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损害,引人深思。
  • 这是一座失忆的城

    这是一座失忆的城

    相爱的两个人,无论绕地球多远,最终都会相遇。
  • 网王之紫藤萝的约定

    网王之紫藤萝的约定

    紫藤萝花下的约定,既是约定也是一辈子的牵绊
  • 逐秦记

    逐秦记

    六国灭,四海一。暴君嬴政听信魔教,为长生而屠戮天下。前朝少将群聚,以灭秦为己任,开始了一段心酸的旅程。。。。。。
  • 中国大学生失恋报告

    中国大学生失恋报告

    《中国大学生失恋报告》是一种带着关爱温情和充分平等说理的交流,是一中尽可能文学的叙述和解析,其中有很多的和失恋者的理解沟通,有很多或动人,或震撼,或恐怖,或遗憾的从恋爱到失恋的真实人物故事,这些曾经真实存在并有了不同演变结局的人物故事,这些浸透了当事人男女感情悲凉,身心血泪,命运挫折忧伤的文字,是很值得任何一个处于相爱阶段的年轻人阅读的,做为一种借鉴,作为一种教训,作为一种人生的积累都可以。
  • 大唐仙凡传

    大唐仙凡传

    轩衣。生身父亲乃是魔界一带赫赫有名的魔圣。千年之前的一场仙魔大战,改变轩衣的命运,只得由仙广子抱给不周山的不周老者领养。千年之间,弹指一瞬即过,不周老者就让他下界,寻得了救命恩人牡丹花神,却又能解开生身父亲魔衣是否死在冥海的谜团……
  • 从未忘记霓

    从未忘记霓

    十年前的他爱上她,十年后她爱上了他。十年前她给他鼓励,给他保护,十年后他给他守护,给她支持,给她幸福。分隔十年确从未忘记。爱在继续
  • 超能狂化

    超能狂化

    可以狂化成为不死之身的陆阳,因为厌倦了在海外打打杀杀的不羁生活,于是退休回国,准备过平静的日子。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平静下来,就因为种种原因和冷艳美女大明星纠缠在了一起。当不羁对抗起冷艳……当平静充斥着绯闻……当男人遇到了女人……原本完全不搭边的两个人猛烈的相互撞击,他们的生活全都在瞬间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