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99500000213

第213章

罪福篇第八十 欲盖篇第八十一

罪福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 业行部 罪行部 福行部

述意部第一

夫善恶相翻明闇相反。罪福冥对。皎若目前。所以恶名俯坠。善谓清升。福是富饶。祸为摧折。故知罪恶之法。不可弗除。福善之功。无宜不造。圣教明白。升沈可观也

业行部第二

述曰。此行名圣说不定。所谓罪行诸经。或说名黑黑业及不善业。凡夫福行诸经。或说名黑白业及以善业。名虽种种行体无殊。行体云何。如智论说。杀害等是不善业。布施等是善业。此则是说罪福二行。言杀等者。等取十恶。齐名罪行。言施等者。等取事中戒定等业。同是世善。俱名福行。此世善中。八禅定者。望欲界乱善。名不动行。若望出世理观智慧。此缘事住。则名福行。如说六度。前五度中所有禅定。通亦名福。但诸罪福人行不同。或专修福。或唯造罪。或复有人罪福俱行。专修福者。所谓净心。为益他人行施戒等。唯造罪者。谓无慈润。动身口意皆为损他。罪福俱者。谓修福时。内心不净。或兼损物。此则是其欲界杂业非纯净故。亦名不净。若论罪行。粗显可知。若论杂业。与净福行。有同有异。稍隐难知。谓诸修福据其外相。事中信乐所作皆同。若据内心为自为他。所求各别。精粗不等。以诸修福外同内异。故有纯杂二业不同。若能调心慈悲愍物。随所施为皆成大善。若不守念视相修福。内粗外细唯成杂业。称彼愚情。虽谓过世理实违道。亦非净福。以修福时不观生空。我倒常行遍通三性。所有作业与倒相应。是假取性。是故违道。以不善心多求世报。又多求名。故非净福。以此纯杂世俗多迷。今略偏论。令人识行

先论杂业。后明净福。但诸杂业自有粗细。粗者为恶兼损他人。细者自为唯求世报。先论粗杂。若就施论。或有非法取财施者。如盗他物以用布施。此感来报还常衰耗。施已生悔得果亦然。故优婆塞戒经云。若人施已生于悔心。若劫他财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耗不集。或有为施兼损他者。谓若施时不正念善。或生嗔恚。或起高慢。当堕恶道。虽得福报畜中别受。不感人天。故分别业报经偈云

修行大布施  急性多嗔怒

不依正忆念  后作大龙身

能修大布施  高心陵蔑人

由斯业行生  大力金翅鸟

若为修福求世报者。如舍财时。自求来报。或恐身财无常故舍。或为名闻专求自益。此非慈悲为济贫苦。犹如市易非纯净业。是以经中名不净施。如百论说。为布施者是名不净。施如市易。故报有二种。现报者。名称敬爱等。后报者。后世富贵等。名不净施。譬如贾客远到他方。虽持杂物多所饶益。然非怜愍众生。以自求利故。是业不净。布施求报亦复如是。以此证知。无实慈愍。自求名称。或为来报。纵虽广施。皆非净业。业非净故。得报不精。故分别业报经云若为生天施。或复求名闻。酬恩及望报。恐怖故行施。获果不清净。所受多粗涩。施行既尔。戒等诸善不净同此。故百论云。不净持戒者。自求乐报。若持戒求天上。与天女娱乐。若人中富贵受五欲乐。为****故。如覆相者。内欲他色外诈亲善。是名不净。此外细心不净持戒。如阿难语难陀说偈云

如羝羊相触  将前而更却

汝为欲持戒  其事亦如是

开心专为益他。得福则多。又于施境有贫有病。或有知法而乏所须。若施令彼得益长善。所施有宜获福则多。故贤愚经云。佛赞五施。得福无量。所谓施远来者。远去者。病瘦者。于饥饿时。施于饮食。施知法人。如是五施现世获福。此施有宜现获多福。不同求名施非要处虽多割舍不得净报。又随喜他施者。若望诸极粗造不善者。是其细罪亦得名善。若望离欲及专为他。此之杂业则是其罪。故智度论云。粗人有粗罪。细人有细罪。故此杂业罪福俱行。望心非纯是不净业。上来明其罪福俱行。是其欲界不净杂业竟。若论杂业翻前可知。故百论云。净施者。若人爱敬利益得福亦多。故因果经偈云

若有贫穷人  无财可布施

见他修施时  而生随喜心

随喜之福报  与施等无异

又丈夫论偈云

悲心施一人  功德大如地

为己施一切  得报如芥子

救一厄难人  胜余一切施

众星虽有光  不如一明月

若诸凡夫造其罪福。不解因果善恶无性。是为迷事取性。常系三有。故智度论云。譬如蝇无处不着。唯不着火焰。众生爱着亦复如是。是善不善法中皆着。乃至非想亦着。唯不着般若波罗蜜性空大火。以此证知。无善恶性常轮五道。即当无佛性众生也。此略明凡夫罪福二行迷事取性。所依经论竟

罪行部第三

述曰。此明圣者就后福行。说有罪行者。但此罪行妄见境染。执定我人取着违顺。便令自他皆成恶业。是以经云。贪欲不生灭。不能令心恼。若人有我心。及有得见者。是人为贪欲。将入于地狱。是故心外虽无别境。称彼迷情强见起染。如梦见境起诸贪嗔。称彼梦者谓实不虚。理实无境唯情妄见。故智度论说。如梦中无善事而善。无嗔事而嗔。无怖事而怖。三界众生亦复如是。无明眠故不应嗔而嗔等。故知心外虽无别境。称彼迷情妄见起染。心外虽无地狱等相。恶业成时妄见受苦

如正法念经云。阎魔罗人非是众生。罪人见之谓是众生。手中执持焰然铁钳。彼地狱人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于阎罗狱卒。何以故。以彼非是众生数故。如油炷尽则无有灯。业尽亦尔。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如阎浮提日光既现则无暗冥。恶业尽时阎罗狱卒亦复如是。恶眼恶口如众生相。可畏之色当悉磨灭。如破画壁画亦随灭恶业画壁亦复如是。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可畏之色。以此文证。众生恶业应受苦者。自然无中妄见地狱。问曰。见地狱者。所见狱卒及虎狼等可使妄见。彼地狱处阎罗在中。判诸罪人。则有此境。云何言无。答曰。彼见狱主亦是妄见。直是罪人恶业熏心令心变异。无中妄见。实无地狱阎罗在中。故唯识论云。如地狱中无地狱主。而地狱众生依自然业。见地狱主与种种苦。而起心见此是地狱处。此是夜时。此是昼时。我以恶业故见狗见乌。或见山压。以此文证。善恶熏心。令心异见。实无地狱。是故心外虽无地狱。恶业成时强自妄见。问曰。此苦业报既非善事。宁不直尔说善令习。何须称情说苦业耶。答曰。善恶因果法须相对。若不说其贪等是过。何由得显施等是善。若不宣说三涂是苦。无由得显人天等乐。是故须说凡夫罪行。令人识知厌离归善。若钝根者。闻此苦业生厌离时。即求世乐。因此转心修诸福业。若利根者。闻此苦业生厌离时。即求解脱。因此转心能修道观。便于惑中得起出因。故经说言。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故知苦业厌离之本起善之缘。是故须说。若不说此恶业罪行。众生不识常行不断。虽称情见说诸过恶。然实心外无别业苦。唯识无境心体常净。故经说言。虽说贪欲之过。而不见法有可贪者。虽说嗔恚之过。而不见法有可嗔者。虽说愚痴之过。而知诸法不痴无碍。虽示众生堕三恶道怖畏之苦。而不得地狱饿鬼畜生之相。以此文证。知罪行因果唯心无外。凡愚不解。称情方便。须说业苦。向来两门。就其实教。说罪体真。无别可破。以愚未解。须定说罪。此是别明愚人迷真妄解。故须定说罪行意也

福行部第四

述曰。此明福行者。对前罪行说此福行。先明凡夫修欲界善者。但使乱心修诸事福。定生下界名欲界业。五道之中皆悉得起。先就地狱述者。依毗昙说。地狱之人亦有三善业。即是意地三善根。此唯成就非是现行。以是难处多不闻法思量趣道。故无现行。若论生得善根。地狱亦有。如仙誉国王杀五百婆罗门生地狱中。发生信心生甘露国。故知现行。若依成论。亦说地狱有善现行。虽无力励方便起善修获圣道。然有生得善根起善。谓诸众生无始已来。曾修世间信进念等。未起邪见谤无因果。此善不灭。生便得之。名为生得善。依此善根得起善心。若有宿业感缘强者。大圣现化令苦止息。为说道法得修方便。第二畜生龙等亦有修善。如涅槃经。佛说义时。无量鸟兽发菩提心生于天上。若依毗昙。鬼畜十善非律仪摄。以其身口七善律仪。普于一切众生处起。以鬼神不能受故。故萨婆多论。畜生以痴钝故不发律仪。若依成论。鬼神畜等亦有得戒

若就人中。北单越人唯成意地三善业道。而不现行。不断善故。至劫尽时人皆修禅。彼独不能离欲非分。自余三方皆有十善有不具者

若就欲界六天以论。即无出家别解脱戒。但有十善及在家戒。故成论云。如天帝释多受八戒。龙等亦受。不局在人。若论****诸天以论。依毗昙。生上失下。上界不起下界善业。以其界地因果断故。身生上界下地法断。此据有漏。在下成上。生上失下。便不修起。若依成论。上得成下。亦得寄起下界善业。如诸梵天见佛礼拜发言赞叹。即是散善。此是寄起欲界善业。若依毗昙毗婆沙论等。梵天礼赞非欲界善。是其初禅威仪心起。据此所依无记非善。据外身口是上色业。此明欲界乱善福业依身起处竟

第二明****四禅定业依身起处。若鬼畜中值圣强缘能寤道者。亦得修起。以其无漏依禅起故。纵无根本深定正体。必有粗浅未来禅心。此未来禅是****业。依此未来断欲结时。此业则招初禅梵果。若就人天以论修****业。除北单越无修禅者。自余三方及欲界天。皆得修起****十善。谓得禅者意地有三。所谓无贪无嗔正见。若论身口七善业者。谓依定心发得禅戒。禅戒则是身口七善。故得禅时有色十善。若就无色诸天以论。依毗昙。无色界天不得修起色界定业。生上舍下。界地断故。若依成论。凡生无色亦得起下****中业。此明色。界禅定福业十善业道依身起处。若论无色四空定业依身起处。三界人天皆得修起。上来明诸福行依身起处竟。若论圣人起福。非关凡夫。希望故述

颂曰

寻因途乃异  及舍趣犹轻

苦极思归乐  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  皆由封着情

若断有漏业  常见法身明

感应缘(略引一验)

唐武德中。遂州总管府记室参军孔恪暴病死。一日而苏。自说被收至官所。问何故杀牛两头。恪云。不杀。官曰。汝弟证汝杀。何故不招。因呼恪弟。弟死已数年矣。既至枷械甚严。官问。汝所言兄杀牛虚实。弟曰。兄前奉使招慰獠贼。使某杀牛会之。实奉兄命。非自杀也。恪曰。使弟杀牛会是实。然国事也。恪何有罪焉。官曰。汝杀会獠。以招慰为功。用求官赏。以为己利。何云国事也。因谓恪弟曰。以汝证兄。故久留汝。兄今既遣杀。汝便无罪。放任受生。言讫弟忽不见。亦竟不得言叙。官又问恪。因何复杀两鸭。恪曰。前任县令。杀鸭供官客耳。岂恪罪耶。官曰。官客自有料无鸭。汝以鸭供之。将以美誉。非罪如何。又问。何故复杀鸡卵六枚。曰平生不食鸡卵。唯忆小年九岁时寒食日。母每与六卵因煮食之。官曰。然欲推罪母也。恪曰。不敢。但说其因耳。此自恪杀之也。官曰。汝杀他命。当自受之。言讫忽有数十人。皆来执恪。将出去。恪大呼曰。官府亦大枉滥。官闻之呼还曰。何枉滥。恪曰。生来有罪皆不遗。生来修福皆不见记者。岂非滥耶。官问主司。恪有何福。何为不录。主司对曰。福亦皆录。量罪多少。若福多罪少。先令受福。罪多福少。先令受罪。然恪福少罪多。故未论其福。官怒曰。虽先受罪何不唱福示之。命鞭主司一百。倏忽鞭讫。血流溅地。既而唱恪生来所修之福。亦无遗者。官谓恪曰。汝应先受罪。我更令汝归七日。可勤追福。因遣人送出将苏。恪大集僧尼行道忏悔。精勤苦行。自说其事。至七日家人辞决。俄而命终。临家兄为遂府属。故委之也(右一验出冥报记)

欲盖篇第八十一(此有二部) 五欲部第一 五盖部第二

五欲部(此有四部) 述意部 欲系部 欲障部 呵欲部

述意部第一

窃寻经论。行者修道。皆云五欲是障道本。若不学断无由证圣。欲知根本略述三种。一自内五根。二外诸五尘。三所生五识。由此三故能生染欲。故涅槃经云。善男子。譬如恶象心未调顺。有人乘之不随意去。远离城邑至空旷处。不能善摄。此五根者亦复如是。将人远离涅槃城邑。至于生死旷野之处。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恶。五根佞臣亦复如是。常教众生造无量恶。譬如恶子不受师长父母教敕。则无恶不造。不调五根亦复如是。不受师长善言教敕。无恶不造。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为地狱畜生饿鬼之所贼害。亦如怨盗害及善人。又遗教经云。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也。夫论盖者。是荫覆义。谓覆障行者令志性昏沉。定慧不明隐没善人。是修正道障故名为盖。故对****云。此盖能令善品不得显了。是盖义。覆蔽其心障诸善品令不得转。故名盖义。前之五欲。从外五尘而生。此之五盖。从内五根而发也

同类推荐
  • Pillars of Society

    Pillars of Socie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

    佛说大爱道比丘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子像名经

    老子像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湾府赋役册

    台湾府赋役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朝宗禅师语录

    朝宗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魔王追妻:爆宠天才七小姐

    魔王追妻:爆宠天才七小姐

    千代攸攸,21世纪金牌杀手,第一神偷,却因一次任务的失败,穿越到一个架空时代,天启大陆。身体还是瑶蓝国四大家族,千代家族的废柴七小姐身上。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口中的废物可是天才中的天才,七灵神体。丹药她拿来当糖吃,上古神兽拿来当宠物养,她终将要站在世界的顶峰。
  •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2

    一个神秘事件调查员的秘密笔记2

    神秘怪圈,实地勘察,一个调查员用生命探寻真相的冒险历程。战火蔓延着燃烧到我的故乡,我身边所有的亲人部在我的面前倒下,死亡就像魔鬼一样让所有人战栗,但是却无法逃避,雄鹰啊,请将我的诅咒带给天神,让他知道我是多么痛恨这些略者的战刀……
  • 猫咪分局·宫泽贤治童话精选

    猫咪分局·宫泽贤治童话精选

    本书选取了宫泽贤治作品中最纯真浪漫的短篇小说:《花样百出的料理店》、《水仙月的第四天》、《夜鹰之星》、《猫咪分局》、《滑床山的熊》、《雁童子》、《大提琴手高修》等。这些作品充满了作者美丽的幻想,用生动的言语描绘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世界。孩子能从字里行间走进宫泽贤治的童话世界,与那些虚幻的动漫形象近距离接触。
  • 恋上冷酷首席

    恋上冷酷首席

    新婚夜,他吻上了别人的唇,在她面前跟别的女人肆无忌惮的纠缠着。一次次羞辱、一次次折磨,只因为她是他仇人的女儿。“你爱过我吗?”家破人亡,痛不欲生的苏紫睛站在悬崖边,用绝望的眼神看着这个男人。“不、不要跳,求求你不要跳!”莫宇轩撕心裂肺的喊着,却没有留住她倒下去的身影。这一刻,他的心被瞬间打进地狱。在这场复仇的游戏里,到底是谁负了谁?又是谁禁锢了谁的心?
  • 古神逆天

    古神逆天

    地球上的生灵,只闻修仙,却不曾修仙,究其根源,要追溯到天古时期……那一战,天崩地坼,日月无光!那一战,生灵涂炭,枯骨成山!而高高在上的存在,不肯回头!古尘:既然我与天地法则相悖,那么就改写法则吧。
  • The Vanished Messenger

    The Vanished Messeng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姜山如画

    姜山如画

    一场绯闻风波,从此他们纠缠在了一起。林画说:“姜山,我有喜欢的人了。”姜山笑:“没关系,我喜欢你就够了。”
  • 七月烤火

    七月烤火

    作者以机智、幽默、传奇的智慧,以雅俗共赏的精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大千故事。书中涉猎的人与事,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和对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创作手法,把玩书中的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三国群英传之五虎将

    三国群英传之五虎将

    他们莫名回到三国。他们改变历史之录。他们可比智比谋士。他们威猛于乱世间。他们皆为文臣武将。他们在乱世中生存。他们骁勇于沙场中。他们生存于乱世中。他们有这传奇故事。
  • 前朝旧事:晚清风云人物

    前朝旧事:晚清风云人物

    前世的喧攘,而今都凝结成了历史和文字,阅读它们,会有一种地老天荒、渗入心底的寂寞。虽说所写人物,多是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所写事件,也多是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总归从小处落笔,才能还原历史的细节和生命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