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02400000006

第6章

人事不可绝也,亦不可狎也。庄以持己,多致忤物,至于忤物,亦持己之累也。和以与众,多致依附。至于依附,亦处群之羞也。敬以待其来,信以践其往,来不可拒,去不必追。得正大之道,得长久之道,又得可以君人长人之道,而后不即于非僻也。无矜激苛忍之行,无鄙夷屑越之心,在吾宇下者视之如伤,众所同好者惟恐不逮。以卑下人,以逊克己,非恶人之伎俩有以困我而故下之也,非度我之道义不能上人而故逊之也。无所避而不可陵之,则不必有所避而后下之;有所挟而不可傲之,则不必然所挟而后让之。以人所具之性贵人为之,则无疚于人;以我所具之心向人竭之,则无憾于己。爱己廉隅,亦爱人廉隅。尊己道德,亦尊人道德。均平恳至,仁之至、义之尽也。凡人道之相接,德礼而已矣。近而携贰者惟礼可以招之,自处以礼,人莫不敬,敬则无二心,不待相示以德而后服也。远而闻风者,非德无以怀之。德者礼之积躬而有光华者也,积之而后盛,及之而愈远,非一事二事合礼而遂有其名也。凡行礼者,叙亲疏之情,通万事之理,必从其实,必从其厚。未有其事,不可居其名。恩所当厚,义不可薄也。礼以节情,情疏则礼略,不必强为浓也。主善以内,目恶以外,非有私也,轻重亲疏之别也。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不掩人之功,不蔽人之贒,不贵人以力所不胜与礼所不备。位有大小,势有强弱,地有远近,时有疾徐,皆所不责也。侪伍相构而尊长平之,既平之后有相犯者,即以犯义责之,不欲其相伤也,谓之败前事而长后祸。若力不能抗,约不能坚,则于其始辞之,不可中道而弃之。有与同忧患者,必义而录之;有仕同盟好者,必恩而录之。先世有厚施,子孙国人傅诵以为美谈,属有事会,则加报之,此教人重义乐恩也。庆吊之事不周于用者,施者宜自责其慢,受者宜深喜其来。当事而责其施,事已而忘之,有人心者决不至此也。不信之疑不可加于所尊,不可施于所敬。以卑见曾,不宜在道路旅次之间,不宜在亵晏之所、不衣冠之时,臣子之心,其有尊荣,必与君父共之。事所难处,宁以身受过,而尊者亲者之失不可显言也。国兵之败必讳,内难之作必避,亲之过小而不可怨,皆臣子义也。虽云制法不可隔绝细人天性之谊,在礼虽不得为,而人情可通者,则亦许之。故受役公家者不夺其丧,不夺其养,不夺其志,不夺其讳,衰绖而从金革之事,事已而致之,不为罪也。不可背施,不可幸灾,不可贪爱,不可怒邻。忧戚之情不可不念,义理之要不可不从。不念忧戚,是无人心也。不从义理,是无天心也。小怨可不必计,以尊贵非报怨之资也。小善可不必狃,以小善末尽大任之量也。虽有怨于其亲,不可与他人谋其亲;虽有怨于人之所亲,不可教人叛其所亲以自快也。此皆礼之所在,非计利害而为之也。吉凶之礼不可并行,虽在比邻戚党间,犹不可苟且也。况尊卑大小之别乎?诸侯大夫既吊晋丧,又欲求见新君,叔孙昭子以为非礼而不见听。晋人辞之,皆无辞以对,终于不能行而贻固陋之耻。郑子皮因此以发欲败度、纵败礼之戒,可谓读书无隔碍矣。

鉴别

物必有族,族与族为类,而后可分别其物也。族类相混,物之与物莫不可相乱、莫不可相陵。故君子之道,亟欲辨物;辨物之道,亟欲辨族。使尊卑贵贱,秩然有序,而后贤愚是非足以相稽,否则劝惩混淆,轻重倒置,天下之事几日而不大坏也。夫德至于圣则有隐显而无浅深,虽自信自乐,皆可为在田在天之事也。自此以下,族类不可不辨,鉴别不可不精。乐令冰镜之名,许生流品之目,岂可忽哉!士之可重者,尊于公辅,寿于彭咸。其为人也,利万物而不以自丰,位高天下不以自荣。行有辱也,虽生不乐,不慊于心,不衷于道,若芒刺之不可安也。好学者必喜闻过,好礼者不忽细微,知时者必慎出处。记善忘过者宏也,贫贱不慑者勇也。谋于国而鲜失,训于人而不倦。问其处家无不可法则,家人之事也;问其在公无不可告语,国人之事也;享于鬼神无不可达诸,幽明之事也。如此则可谓贤矣。人之有才,成器为难。既成器矣,贵重华美为难。盖成器则非无用之物,贵重华美则在清庙明堂之上,非斗筲之量而彝鼎之光也。孔门之贵,与春秋大夫不必较量长短而自据胜地,若一一较量而有所轻重,反失孔子大其功而小其器之旨。譬诸食物,驼峰羊尾、山珍海错,非不美也,以当菽粟则自然处下耳。若夫有贵哲之名而不免困穷者,非有所偏即有所蔽。穆子好贤,叔向好直,各有偏胜之蔽而不自知,故良友以为戒,不必皆有他日之祸也。苏威问当涂贵曰,知人是善,然后好之,何以言其不能择人?贵曰,好善仁也,择人鉴也,虽有仁心,鉴不周物,故好而不能择也。浅而易泄者不可与深谋,躁而易迁者不可与久处。度量不广不能审事实,故编窄之人,一切卤莽,学问未深,不能察情伪。故昏愚之人一切疑猜,达心而懦,其情多畏。略举大纲,不肯尽言,常误人于危疑之际,一日之间,所欲必具,用物宏多,不能自戢,常失身于取与之节,喜怒哀乐失其常度者,终必贻家国之忧,年长而有童心者,终必为此身之患。矫情拂性,悖戾必多;捷取幸致,怨尤必众;专权踞势,群情所嫉;高显亢厉,鬼神所忌。若此之人,如表的所在,妇人孺子,犹思弯弓,而况当道之士乎?圣人重戒此辈,所以保艾人生也。观人之法,李克数言尽之,不必京房之易,翼奉之诗矣。

毁誉

易曰,乖则有难。刘向曰,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凡在人道中者,宜和不宜乖也。人物凋尽之时,贤士大夫无论在朝在野,皆宜彼此互相成就,如辅车之相依,不宜更相诋訾,如冰炭之不相容。圣人恐狂简之士与物多忤,故欲裁之,勿使为人所弃。在陈之叹,即文王作人之心也。夫严惮切磋,资于人者也;诱掖奖劝,人所资者也。诱掖奖劝而人拒,严惮切磋而人怨,由于快己私心,非相与有成。不能有成,则于人道无所益也。恶恶非毁也,损其真则为毁;扬善非誉也,过其情则为誉。毁誉一人之私,好恶天下之公也。毁誉在身,易至沮丧骄矜;毁誉在世,率多排挤依附。尽人称诵,不足道也,恐其饰情求媚,资适逢世而得之也;尽人指擿,未可弃也,恐其不能枉道从俗,矫思抗迹而得之也。观称道之言,为何方之依;谣诼之论,出谁氏之口。熏莸不同,皆受益之师也。且人之正者,虽不自正,人必正之。故曰隐十年无正,隐不自正也。元年有正,所以正隐也。故人之相与,宜共养其廉耻之心。不善之名不可轻以加人,况直己而非人者?虽亲戚故旧亦止得其半以为是,其余以为非者,尚有其半也。既无全是,亦无全非,何如相忘是非之外乎?凡君子责人,冀其改悔而格正厥事也,故罪自外至者,君子不以此弃人。不得已而任过者,君子亦不以此弃人。所事既正,则不善之迹泯然不存,更有何责焉?终已不改,则资禀之弱必不可克,又何能强焉?如是不已,徒有訾毁之怨,无改悔之益,君子不为也。且道之在人,与己无异。在己与人无异,不惟责人者不可过,即责己者亦不必过也。己与人皆在道中,所以有相长之益,无相乖之损也。若人不我誉,遂有怨责之心,遇人必求其相誉,而先有希望之色,皆为人所鄙者也。夫治世之君子,好善恶恶;乱世之君子,嘉善容恶。此之为道,其有衰世之忧乎?非性情之正也。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此亦自好之行,非万物一体之心。圣人待人,必教之以礼,诱之以诚,要使天下之人皆敬学而亲师,勉强以进德。所以然者,欲救义理于将绝也。义理虽微,得人救之即不绝于人世,是以抑无道之强,以伸有道之弱,非有所忮懻也。众人同心,谓之不善。圣人因而恶之,是万物为心而不自用其私也。不以一眚弃人,故一谷之灾不书于经。善恶两举,方为至公。以善掩恶,以恶掩善,苟非于义有所重,皆私心也。以为诚者物之终始,终始两际,皆善端发见之时。惟小人初念不善,事穷亦不能返于善,然后以恶终。余则其人未尝自绝,圣人亦未尝绝之。或不远即复,或事成始悟。虽小善必表章,所以广为善之途也。又以为胜负之交,最苦争气难平。凡争其货财、争其礼节、争其名位、争其是非,皆争端也。先王制大射之礼以教乡人,揖让于未有胜负之前,劝酬于既有胜负之后,先事以平其气,后事以平其心,此先王微意也。盖商之末造,小民方兴,相为敌雠,是以廑贤哲之忧。太和之在成周,不宜有此也。

怨忿

怨忿之事,人情所不能无,如豖酒狱讼之类是也。又或义理所不容已,如君父之仇是也。人情不能无者,以直道折衷之;道义不容已者,亦以直道勉励之。所谓直者,非谓有怨于我,即搜索其过行,齮龁其灾眚,于以快吾意也。两心相撄之时,惟明恕可平之。明则彼此同德,恕则彼此同心。明恕在内,礼文在外,所当爱者亦爱之,所当敬者亦敬之。明恕不肯自尽,胜气不能自戢,骋欲失礼,趋祸效尤,内外大小之谪交至矣。昔王氏二侯有隙,谷永离间之,杜邺和解之。后世之论,靡不右邺而薄永,以此知同归于厚,共远于戾,人性皆然也。所谓衷之以直也,齐襄复九世之雠,适与鲁庄同时。庄公之义,不可见齐侯而不报;鲁人之义,亦不可与庄公共见齐侯也。而并驱逐兽,何以为心?是以春秋致美齐襄,深责鲁庄,非有虚誉之词、苛举之法也,所谓勉之以直也。有国而继好息民谓之有礼,有怨而平憾释争、量力反义,亦礼之所重也。虽有深怨,不及已死之骨,故齐侯葬纪伯姬,君子义之,以为虽遇先纪侯之殡,亦将葬之也。先代不正之事结怨于人,为子孙者不得以不忘袭仇彰祖考之愆,礼宜忘之。郑子展使游氏无仇夺妻者,君子亦义之也。受命而诛生,既死则怒无所加,若又报及子孙,初犹为怨,后且为仇,智士不为也。故士匄受命伐齐,闻齐侯之丧而还,君子亦义之也。令人习闻吴越事,一胜一败如在旦暮间,然而栖越会稽与殪吴甬东先后十有三年,细考岁月,然后知其不易。彼所争者大,是以难。久不解,必有一毙。若小投,则十三年后亦当忘之矣。且怨仇之事,变态甚多。挟巨室之势,因执政之权,而不虑细人伤心之痛,是以自及,郑子驷是也,子阈子耳则累也。乱之既作,必有受其累者,故君子不独不自结怨,又恳恳止人之相怨,诚恐一日乱作,而以无怨之家为有怨所累也。夫私仇不及公,古道也。子产既逐,丰卷不即收其田里,三年而复之。其始之逐,行国法也。其终之复,念旧勋也。以为远怨犹浅耳。栾氏之祸不于子而于孙,子食德之报,孙当侈之报也。若孙复修德,则可盖愆,不但免祸矣。师曹构君臣之难,以报笞辱之耻,小人怨恨刺骨,发端很毒,流祸淫夷,一至于此。华元不校役人之谤,可谓不吝其咎,宽而能容,良足法也。

庭闱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剑道天君

    剑道天君

    洞内灵棺华光闪,空虚阴阳九剑生。少年偶得自在法,从此剑道立天君。一个与剑有关的故事,一个平凡少年的逆袭史。一条直通天君的剑道之路。当然,这一条也是一条逆天之路。官方交流群:273500928【这是双喜的第二本热血玄幻小说,欢迎新老朋友继续支持本人。】
  • 我与魔女公主的约定

    我与魔女公主的约定

    写我因一场争斗而稀里糊涂觉醒了力量,后又因多管闲事而无辜的被卷进了事故中,在此期间见证了太多的不可思议,及非正常现象。在此期间,我收获了爱情和一帮愿和我出生入死的朋友,并和她约定,“一定会去找她的!”
  • 钻石毒妻:乖乖总裁,咱回家

    钻石毒妻:乖乖总裁,咱回家

    因为一场玩命的拼酒让他们开启了一场烧脑的故事本开始就各怀有不同目的的黎卿柯与尹狄一被迫相处在了一处,生活常常充满了撒狗血的剧情。性格强势的黎卿柯为了自己的目的一直以另外一种柔弱的姿态生活在尹狄一的身边,本性难移,尹狄一时常会为黎卿柯无意表现出来的本性所勾魄,也会被她的“柔弱”性格所愤懑。相爱本来就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
  • 酒醉的探戈(靡靡之音系列)

    酒醉的探戈(靡靡之音系列)

    [花雨授权]他一直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嫁给自己。她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女人,自己只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浪荡子,而且还是个女人不断的花花公子。她究竟看中自己的什么呢?直到她提出离婚,都没有告诉他嫁给他的理由——只要你离开,寂寞就伴着我。这个世上惟有他能消除她的寂寞,既然他对她是如此重要,“离婚”就真的能让恶魔心性的她,放过他吗?怀疑哦!
  • 道士捉鬼记

    道士捉鬼记

    师傅让我下山给一个人做保镖,本来我是拒绝的,只是后来师傅说那个人是个校花,大家也知道,我这个人一向扶危济贫,救人于水火之中,怎能看她遭受此厄难,故而贫道下山了。当我看到正所谓的校花时,脸都被吓青了,这尼玛也叫校花啊……
  • 绝望的那一刻

    绝望的那一刻

    一场突如其来的诅咒,让一个平凡的生活变得恐怖,绝望,我要活下去,并找出的这件事的幕后主使。
  • 墨瞳日记

    墨瞳日记

    本文一对一,没有复活,男主早逝,女主······咳咳(求别砸)某种意义上孤独终生······配角戏份较重,可能会抢了女主风头,那没办法,女主在本文中可能是最正常的。ps:女主通灵,可以进行短暂的预言,可以暂时停止时间啊!
  • 王牌特工:绝色毒妃

    王牌特工:绝色毒妃

    她本是21世纪的王牌特工,却惨遭上司杀害,穿越重生为玉龙国丞相的痴傻嫡女,再次睁眼,眼底再无懦弱,混浊,因她狂傲行事,渣爹丞相竟雇佣顶级杀手刺杀她,被迫陷入绝境,生死一际之时,幸得江湖神医—潇子寒相救。三年学医,终炼成一根银针既可救人亦可杀人的毒医。再次回归本家,她誓要夺回属于她的东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凤起云澜

    凤起云澜

    她是天界十二上神最宠爱的幼子,跌落下界,惊扰六界君子心。他是魔界继承人天赋最高的皇子,误入情劫,三千溺水取一瓢。他霸道强势,她清冷倔强,势不两立的两界,水火不容的二人,一见倾城再见倾心。风火獠烟乱世情,盼君卸甲旧人归。
  • 妖道人途

    妖道人途

    天地洞开,法则重演,于混沌之中诞三千生灵,是为远古魔神。魔神者,移山倒海,扭转时空,凭空造物,具毁天灭地之神能。神魔创世,造百族生灵于世间……吾族之人,岂甘奴役?遂夺天地之造化,逆乾坤之阴阳,争大道之锋芒,共创一诀,名曰魔神,流传于世。望后世之人勿忘先人之辱,现魔神之威,逐世间之遗秽。......一万年前,一百零八位神将舍弃生命将魔界至尊封印于人间界的不老仙山之下;一万年后,一个神秘的孩童在这妖魔鬼怪横行的世间慢慢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