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21600000009

第9章 安禄山洛阳称帝,唐玄宗离京出走

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日在范阳开始反唐,到十二月十二日攻陷东翻洛阳,这样迅速的取得胜利,自然使安禄山感到春风得意。于是,他于第二年正月初一,就改元称帝,踢出了要取唐而代之的本来面目。尽管在其所到之处,也曾遭到广大军民的激烈反抗,使其陷于危机之中,但由于玄宗政权极其腐敛,军队不堪一击,故而使安禄山的处境很快转危为安。总而言之,玄宗政权的腐败,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又经常作出错误的决策.给安禄山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就是安禄山叛乱得向不断发展的蔺提条件。唐军溃退,封常清、高仙芝被杀。

封常清与高仙芝早有交往,最后两人同时被杀,共为冤魂,是玄宗政权腐败的重要事例。由于玄宗的昏庸,不了解实际情况,作出错误的决策,致使能征善战的将军身首异处。由此可见,玄宗政权必然是面临末日,难以继续下去了。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其外祖父因犯罪流放到安西,他随外祖读书,成绩甚好。他看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很有才,遂要求为其侍从。由于作战有功不断升迁,到天宝十一载,他就是安西四镇节度使了。安禄山叛乱后,封常清回到长安,玄宗问他平叛之策,因他对安禄山蓄谋已久、早有叛乱的准备估计不足,故而发出豪言壮语,主动请缨,出师平叛。不料,武牢失败,洛阳陷落,使他羞愧万分。在他收拾余众,退到陕州的时候,他就清楚地认识到安禄山叛乱不是轻而易举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封常清到达陕州时,陕郡太守窦廷芝已经弃城而逃往河东,吏民也纷纷四处逃散,这种凄凉的气氛,更加重了他失败而悲愤的心情。他根据自己与叛军作战的体会,对驻守在陕州的高仙芝说出了心里话。他说:“常清连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高仙芝接受了这个建议,同意撤兵潼关。

高仙芝,高丽人。他初从军河西,因其勇敢善战,甚受重视,到开元末年。他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后因对吐蕃作战有功,到天宝六载十二月升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后,玄宗任命荣王李碗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率军东征。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初,高仙芝和监军边令诚到达陕州封常清从洛阳战败撤军到陕州后,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认为临时招募起来,未经严格训练的军队难以抵抗叛军的进攻,所以,和高仙芝共同退守潼关。他们撤退回时,由于叛军跟踪而至,唐军混乱不堪,溃不成军,士马自相践踏。死伤甚多。这样的军队,显然不堪一击。由此看来,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关的主张,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

随高仙芝东进的监军边令诚,本来不懂军事,但他对高仙芝的军事行动却常常横加干涉。其实,早在高仙芝对吐蕃的属国小勃律作战时,边令诚就在高仙芝军中,高仙芝出奇胜敌,边令诚畏缩不前。由于高仙芝大获全胜,边令诚才不得不承认高仙芝作战有功。这时,他看到高仙芝从陕州直退潼关,大为不满,遂上奏玄宗,盛加高仙芝之罪过。

边令城上奏玄宗道:封常清夸大叛军的声威,恐吓士众,高仙芝弃地数百里,又盗减兵士粮饷及皇帝赐物。玄宗轻信边令城,怒不可遏,遂派边令诚立斩高仙芝与封常清。本来,封常清战败后,三次派人上表陈述与叛军交战的实际情况,希望玄宗能够知道前方的战况,但玄宗根本不见封常清的使者。封常清无可奈何,只得亲自前往长安,求见玄宗。不料,到了渭南,就得到了他被削去官爵,令其到高仙芝军中以普通军士身份戴罪立功的消息。当然,他只能再回到潼关。

边令诚到了潼关,当众宣布了玄宗旨意:封常清自知必死,遂将已经拟好的一个上表托边令诚上呈玄宗。其表文的内容是:“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也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说明双方力量的对比他说:“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我即使挺身而出.血染月疆场,又怕助长敌人的气焰,挫伤王师的锐气。既然战败,罪有应得。最后又说:“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封常清被杀,陈尸于粗席之。

高仙芝自外回来,看到封常清已死,悲惨万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命运不可挽回,所以,他自动走到封常清就刑之处,然后当众表白道:“我退,罪也,死不辞,然以我减截兵粮及赐物等,则诬我也”接着,他就对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岂不知乎!”面对这种义正辞严的斥责,边令城当然不敢正面答话。最后,高仙芝对其心爱的士兵们大呼道:“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渔关故也。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平时,高仙芝爱护士兵,士兵敬重高仙芝,兵将之间情意深厚。这时,看到高仙芝面临利场,无不悲愤交加,遂不约而同的齐声呼口:“枉”尽管如此,这位刚惶自用的宦官还是使高仙芝身首异处了。

事实证明,封常清、高仙芝确实是无辜的冤死者。指责他“减截兵粮”完全是无中生有。例如,高仙芝驻守陕州时,陕州境内的太原仓存有大量钱绢,高仙芝并没有私自取用。在其临撤退时,为了使这些钱绢免落叛军之手,遂将这些钱绢分给将士,剩余部分完全焚毁。这说明高仙芝决不是见利忘义之徒。在他临刑前众士兵齐声呼“枉”,正是众士兵公开证明他没有“减截兵粮及赐物”。不言而喻,两位能征善战,又受士兵拥护的将军被冤枉而死,又是玄宗政权极其腐败的铁证。封常清、高仙芝是在前线直接抵抗叛军西进的将领,玄宗杀了他们,众士兵痛感失去敬爱的统帅而无所适从;而安禄山则快感玄宗为他们除去了前进道路土的障碍。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举措,助长了叛军的嚣张气焰,削弱了唐军抗敌的士气。为叛军攻克潼关,直捣长安创造了有利条件。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玄宗政权就是因为腐败而失去民心,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的。

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

封常清、高仙芝放弃陕州,退守潼关。安禄山立即派其将崔乾佑进驻陕州。在唐军不断溃退的形势下,临汝、弘农、济阴、嵩阳、云中(今山西大同)等地都先后降于安禄山。接连不断的胜利,使安禄山更加得意忘形。本来,他还想亲自率军进攻潼关,已经兵行至新安,由于颜杲卿、颜真卿在河北反抗叛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他才义回到洛阳。

安禄山叛乱的目的,不只是要取得洛阳,而是要改朝换代,取唐而代之。所以,他很快就要建国称帝了。至德兀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封其子安庆绪为晋王、安庆和为郑王,以达奚均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俨然像是一个******的规模。

叛军攻陷潼关

封常清、高仙芝被杀以后,潼关必须另有重要将领率军把守。这时,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正在长安家中养病。因其战功卓著,素有威名,而且和安禄山积怨甚深,故而玄宗召见他,要他出镇潼关。哥舒翰以病为由,一再推辞,玄宗不允。遂被任命为兵马副元帅,率领各部军队以及高仙芝旧部,共20万人,驻守潼关。

哥舒翰,系突骑施酋长哥舒部落的后裔,父名道元,为安西都护将军、赤水军使,世居安西。他家富于财,好侠义,喜饮酒。他在长安遭到长安尉的歧视,愤然至河西谋出路,后为节度使王忠嗣衙将。他好读《左氏春秋传》、《汉书》,学识渊博,而且还疏财重气受人敬仰。由于其对吐蕃作战有功,天宝六载被任命为陇右节度使,天宝十二载又加河西节度使。

至德元年正月初十,玄宗为了鼓励哥舒翰为其卖命,又加其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月十一日,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进攻嵩关,结果被哥舒翰打退。

在叛军的进攻稍有缓和的时候,唐朝廷内部的矛盾又很快激化了。本来,杨国忠专横跋扈,有很多人对他十分不满,再加上安禄山以杨国忠为名进行叛乱,更使很多人对杨国忠恨之入骨。因此,王思礼暗中劝哥舒翰道:“禄山阻兵,以诛杨国忠为各,公若留兵三万守关,悉以精锐回诛国忠。此汉挫七国之计也,公以为何如?”哥舒翰内心同意,但未敢明确表态。王思礼又要求允许他以30个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杀死。哥舒翰反对道:如果这样,就是哥舒翰造反,而不是安禄山造反了。

哥舒翰虽然没对杨国忠采取措施,但已经走漏了消息,杨国忠自感面临危机,遂向玄宗奏道:根据兵法,“安不忘危”嵩在潼关虽有哥舒翰的强大驻军,如果没有后备力量,“万一不利,京师得无恐乎!请选监牧小儿三千训练于苑中”显然,这是为了人身周围的安全。玄宗同意这个主张。杨国忠因身领剑南节度使,故以剑南军将李福、刘光庭共同负责训练监牧小儿。另外,杨国忠又奏请玄宗批准,临时召葬1万上卒,屯于愉上,由其亲信杜乾运统帅。

杨国忠的公开举动,必然引起哥舒翰的注意。因为他名为抵御叛军,实际上是为了对付哥舒翰。哥舒翰请求玄宗同意,潇上的杜乾运部由他统一指挥。这样,实际上又架空了杨国忠。但哥舒翰还不放心,遂以议论军事为由,召杜乾运到潼关,将其斩首。这样一来,杨国忠与哥舒翰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本来,哥舒翰是在养病期间被迫走上前线的,这时,由于杨国忠的猜疑,使他更加忧心忡忡,病情日益严重。于是,他把军务大事全部委托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田良丘优柔寡断,缺乏统率全军之才能,又把步兵、骑兵分开,使王思礼负责骑兵、李承光负责步兵,王思礼与李承光又互争高下,难以统一指挥,再者,哥舒翰用兵严而对士卒体恤不够。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军队战斗力的发挥。

至德元年六月,安禄山在陕州的将领崔乾佑,故意制造假象,迷惑唐军。表面看来,崔乾佑兵不足4000,而且还都是瘦弱无力的士卒,好像根本不堪一击,玄宗知道这些情况,认为是打击叛军的好机会,遂命哥舒翰东进,收复陕州、洛阳。哥舒翰持不同意见奏道:“禄山久习用兵,今始为逆,岂肯无备!是必羸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且贼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以扼之,利在坚守。况贼残虐失众,兵势日暨.将有内变,因而乘之,可不战擒也。要在成功,何必务速!今诸道征兵尚多未集,且请待之。”同时,郭子仪、李光弼也同样认为:“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关大军,唯应固守以蔽之,不可轻出”根据实际情况,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等人的主张是正确的。因为潼关唐军是临时凑集起来的军队,而且还有王思礼、李承光等内部的步调不一,战斗力必然不强。反之,叛军明显的是用诱骗之计促使唐军出击,然后动用埋伏的力量,突然袭击,消灭唐军。显而易见,固守潼关,必然使叛军的阴谋难以得逞。

事与愿违,哥舒翰的主张根本不能实现。因为杨国忠惑疑哥舒翰有意与他作对,遂鼓动玄宗说:在叛军力量薄弱.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哥舒翰逗留不前,将要失去战机。玄宗相信了杨国忠,接连不断派遣宦官督促哥舒翰进兵。哥舒翰无可奈何,抚胸痛哭,于六月初四,带兵出关。

六月初七,唐军与崔乾佑叛军在灵宝西原相遇。崔乾佑据险防守,南靠山,北近黄河,中间隘道70里。六月初八,双方展开会战。崔乾佑埋伏重兵于险要之地,哥舒翰与田良丘在黄河中乘船观察敌情,看到的崔乾佑兵为数不多,遂督促诸军继续前进。王思礼等率5万精兵居前,庞忠等领兵十万继之于后,哥舒翰派兵3万了黄河北岸土山上鸣鼓以助军威。面对这种形势,崔乾佑出兵不过1万来人,而且还是“什什五五,散如列星,或疏或密,或前或却”军容甚不严整,不像打仗的样子。显然,这是一种骗局。但唐军毫不介意,反而笑叛军无临战准各。其实,崔乾佑把精兵埋伏于阵后,会战开始,叛军僵旗好像要逃退的样子。这样以来,唐军更为松懈无备了。

在唐军完全陷入圈套思想麻痹以后,叛军埋伏的精兵突然发动进攻,叛军居高临下,用木石下滚,大量杀伤唐军。由于道路狭隘,兵众拥挤,枪架施展不开,不能发挥作用。哥舒翰遂以毡车驾马为前驱,欲冲出重围。不料,午后东风骤起,崔乾佑用草车数十乘堵塞毡车不能前进,然后纵火焚烧。霎时间,烟雾弥漫,唐军士卒睁不开眼睛,以为叛军就在烟雾之中,故而自相厮杀,有时又向烟雾中乱箭齐放,直至傍晚,箭已用完,才弄清楚根本没有敌人。这时,崔乾佑命其同罗族精锐骑兵从南山绕道唐军背后,突然袭击唐军。唐军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故而一片混乱,溃不成军。有的弃甲逃入山谷之中,有的在互相拥挤之中被挤入黄河淹死。后军见前军失败,也全部溃乱,“死者数万人,号叫之声振天地,缚器械,以枪为楫,投北岸,十不存一二”。哥舒翰与麾下数百骑从黄河北岸向西,从首阳山西渡黄河,到达关内。其余部众又多从潼关退回。退回之惨状,目不忍睹。本来,为了防止叛军的进攻,在潼关外挖了三道壕沟,每道壕沟都是二丈宽,一丈深。这时,失败的唐军毫无秩序地溃退下来,争先恐后,都想早入关内。这三道壕沟反而成了自己后退的障碍。不少士卒妄图超越壕沟,但由于沟宽难越,很多人马坠下沟内,须臾之间,沟被人马填满,后来者就从填在沟中人马身上通过。就这样狼狈不堪的逃回者,才只有8000余人。六月初九,崔乾佑攻克潼关。

哥舒翰人关,到了关西驿,张榜收集溃散的士卒,打算再守潼关。不料。蕃将火拔归仁为首的百余人包围了关西驿,迫使哥舒翰向叛军投降。哥舒翰不从,火拔归仁威胁他道:“公以炭十万众一战弃之,何面目复见天子!且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乎?请公东行”同时,还把哥舒翰缚在马上,逼其东行。当然,封常清、高仙芝被杀的惨状,哥舒翰必然记忆犹新。于是,哥舒翰也就不再拼命反对,勉强投降叛军了。

哥舒翰被送到洛阳,遭到安禄山的一番羞辱后。还想为安禄山劝说各地抵抗叛军的官员投降,为其立功。不料,一事无成,结果被安禄山软禁起来。那个逼迫哥舒翰投降的火拔归仁也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而是被安禄山以“叛主,不忠不义”的罪名杀掉了。

唐军在潼关失败以后,安禄山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河东、华阴、上格、冯等地防御使都弃城逃走,所部士卒皆四散而去。不言而喻,这又为安禄山势力范围的扩大提供了便利条件。

玄宗放弃长安,仓皇出走

叛军攻克潼关,哥舒翰嵩下很快有人到长安向玄宗告急,玄宗立即召见。玄宗无兵可派,派遣负责训练监牧兵的李福率监牧兵前往潼关,这当然无济于事。当日晚,平安火看不到了,玄宗大为恐惧。

六月初十,玄宗召集宰相商讨对策,杨国忠首先主张放弃长安,逃往益州,玄宗表示同意。看来,这时的玄宗已经完全失去了抗御叛军的信心和决心。半年以前,叛军刚刚攻破洛阳后,玄宗还表示要御驾亲征。他对宰相说“联在位五十载,倦于勤,去秋已欲传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余灾遗子孙,俺留侯稍丰。不意胡逆横发。朕当亲征。且使之不之信,今日之事,非宰相之过”,显然,这是杨国忠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过。百官散去时,城内已是一片混乱现象,士民惊扰奔走,不知到哪里安全;市井萧条,人人忧心忡忡。杨国忠促使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入宫,劝说玄宗赶快动身。

六月十二日,众多官员各自逃生,朝见玄宗的官员只有十分之一二。这时,玄宗临离京时还想有点冠冕堂皇的表示,遂故意到勤政楼,说了几句有意亲征的话,但没有一个人相信接着,他就进行逃亡的安排。他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充任西京留守;又命宦官边令诚掌握宫围的钥匙。魏方进为置顿使的任务,就是去为玄宗在逃跑的路上安排食宿,也就是打前站的。他通知成都,做好迎接玄宗的准备。同时,玄宗还命颖王李璬提前赶往成都,做好各种安排。因为这时李璬已被任命为蜀郡大都尉、剑南节度大使。这时要他亲自赴任,当然意味着玄宗极其重视成都这块地方其实,杨国忠因为他早已遥领剑南节度使,所以他建议玄宗逃往成都,到他的势力范围以内,以便稳定自己的地位。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他早就在梁州到益州一带安置了自己的心腹。看来这是为了玄宗的安全,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免遭意外。

当天傍晚,玄宗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顿了皇帝的警卫部队,都给了优厚的赏赐,还选择了900匹好马,准备启程。这都是暗中进行,对外保密的。

六月十三口早晨,玄宗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孙、妃、公主以及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亲信,还有些宦官、宫人,出延秋门西行;一此在外的妃、公土、皇孙等,都弃之不管了。显然,这是偷偷摸摸、狼狈不堪地逃命,皇帝的威风扫地已尽了。

玄宗路经国库时,杨国忠要求把国库所存钱帛举焚烧,免得落人叛军之手。玄宗神情忧愁地说:叛贼来到,如果无所得,他们必然苛剥百姓;不如留给他们,减少百姓一些灾难。此话好像还有点人情味,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如果一贯坚持即位初年那种勤于政事,提倡节俭,奋发图强的积极进取精神.怎么会形成后来的安禄山叛乱呢!为什么没有继承发扬唐太宗那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呢!

由于玄宗悄然无声地离去,朝廷官员根本不知,故而当天还有官员人朝。这些人朝的官员,像往日一样,听见计时用的刻漏有秩序的滴水的声音,又看见担任皇帝朝会仪仗的各种人员庄严整齐的站立两旁。不料,宫门打开后,宫人慌乱跑出,呈现一片混乱现象,谁也不知道皇帝哪里去了。

皇帝去向不明,宫中混乱不堪,干是,王公、大臣以及民等,都四处逃窜。反之,平时根本不知道皇宫是什么样子的山谷平民,却大胆进城,闯进宫中或官僚贵族家中盗抢珍贵物品。更有一种奇观,还有人骑驴上殿,真是天翻地覆了。同时,左藏、大盈库均被燃烧。临时受命的京兆尹崔光远、宦官边令诚,赶快组织人救火,又临时募人帮助京兆府及各县官员坚守岗位,还杀了十几个人,混乱局面才稍稍稳定下来。其实,崔光远、边令诚稳定混乱的局面并非是忠于玄宗,而是准备向安禄山投降。

玄宗及其亲信像丧家之犬一样溜之大吉了,被迫留守的官员,既不能尾随玄宗而去,又没有抵抗叛军的决心和能力,他们为了苟且偷安,只好奴颜脾膝地投降了。唐朝建都将近140年的长安城临时易主了。

叛军进占长安

玄宗仓皇出走,对安禄山来说是出乎所料的。所以,安禄山命令崔乾佑暂留潼关,不急于进攻长安。一直到第十天,安禄山才命孙孝哲率军进人长安。接着,就命张通儒为西京留守,玄宗任命的留守京兆尹崔光远这时又做了安禄山的京兆尹。另外,又使安忠顺率军屯驻禁苑中,镇守关中。在这些官员中,孙孝哲最得宠于安禄山。所以,安禄山命他监视关中诸将,张通儒等都受他节制。孙孝哲奢侈,残忍,手段毒辣,故而其他诸将都对他有所畏惧。

安禄山命孙孝哲等大肆搜捕留在长安的唐廷官员以及宦官、宫女等,还有随玄宗面去的王、侯、将、相以及各种侍从人员的家属甚至婴孩,也在搜捕之列。搜捕到数百人,就派兵送往洛阳。另外,孙孝哲还奉安禄山之命,大杀唐宗室成员,睿宗女霍闰长公主,还有王妃及驭马等人,均被杀于崇仁坊,而且还夸其心,以此来祭奠安庆宗。安庆宗是安禄山之子,原在长安任太仆卿,安禄山叛乱后被玄宗所杀。这时安禄山为报杀子之仇,杀霍国长公主等祭奠安庆宗。这种狭隘报复思想,使一些无辜者惨遭灭顶之灾。

再者,凡是杨国忠、高力士的狐群狗党,还有安禄山素来所厌恶者,也都被杀。先后共杀83人,有的还用铁棍揭开其脑盖,使脑浆溢出,流血满街。一七月十七日,又杀皇孙、郡主、县主等20多人。总之,安禄山叛军进人长安,使京师陷入纷乱恐怖的氛围之中。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曾以史诗《哀王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花门嫠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王孙,当然是指皇室的后代,一此未能追随玄宗而去的皇室子孙,流落长安。东躲西藏,体无完肤;狼狈不堪,威风扫地;甚至连自己的姓名也不敢透露,只愿向人乞求为奴。这种天翻地覆的“豺狼在邑龙在野”局面,无疑说明安禄山叛乱是对唐皇朝的沉重打击。

杜甫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受尽了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他在去灵武投奔肃宗的途中被叛军所俘,又被带到长安。他亲自目睹了叛军横行长安的所作所为,所以,他的《哀王孙》应当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反映。

叛军攻陷长安,使安禄山叛乱达到了高潮。这时安禄山的势力范围所及,除了河北的广大地区以外,西至济阳(今陕西千阳)、陇县一带,南至江、汉平原,还有河东道一部分,东到今河南、山东大部地区。这时,安禄山集团踌躇满志,得意忘形。于是,他们日夜纵酒,陷入声色犬马的享乐奢欲之中,对玄宗毫无穷迫猛打的意思这样一来,玄宗虽然是仓促离京,但还是有惊无险,最后从容不迫地到达成都了。进一步说,肃宗能够顺利到达灵武,重新组织平定叛乱的力量,夺回长安,也与安禄山鼠目寸光、满足现状密切相关。

同类推荐
  •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她是我国20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她是著名诗人、作家,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算长,可是经历了繁华与优渥,贫困与疾病;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婚姻。她,就是林徽因。《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是一本优美动人的文学传记,以时间为脉络,用清澈的文字、全面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人生,进而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给人积极的人生启示。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小厨娘

    霸道总裁小厨娘

    逃婚却撞入狼窝,楚言之邪魅一笑,小白兔,看你如何逃过大灰狼的手掌心
  • 宠物小精灵之执念

    宠物小精灵之执念

    陨落于黑暗的未来,等待着黑暗的光辉拉开终焉的序幕。
  • New Arabian Nights

    New Arabian Nigh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斩仙纪

    斩仙纪

    修炼一途,在于筑根基,夺天地,塑万象,凝元神,渡天劫,遨游于三界五行之外……为了逍遥长生,历三灾九劫,纵死无悔!人挡杀人,仙挡斩仙!PS:本书主角不会万般奇遇,剧情必定会历经千百磨难,让你看的跌宕起伏;美丽的女主角也会有的,而且戏份也不会少,喜欢YY一下的朋友也可以一观哦~不求月票,有推荐票的朋友请推荐!没有推荐票的朋友请收藏,收藏是不需要钱的,只要有一个起点帐号就行了!收藏“不”=把网址加入亲电脑浏览器的收藏夹收藏=小说首页封面下面的:加入书架收藏=阅读小说某一章节的右上方的:加入书架书签这个对西豆真的很重要,亲的支持,是西豆的无限动力!衷心的谢谢大家!
  • 媚男有点坏

    媚男有点坏

    她,一个拥有聪慧过人的头脑,倾城倾国相貌的郡主,是什么让她一夕之间转变身份,仿若他人?她把爱视如草芥,却又为何至于失落而甘于沉沦?对待爱情,他们宁负天下不负卿,为爱执着一生等待一生。凡尘中,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彼岸花前的“零”落

    彼岸花前的“零”落

    被抛弃的零雪在初中遇见她的好姐妹勤果,在大学时期因为一次偶然,零雪遇见了四个富家子弟,在一系列的事情发展下,零雪最深处的记忆被挖掘,那是零雪在孤儿院的生活,而所有的起点也是从这里开始......零雪也在一步步的改变,变得更强。
  • 月下流的泪

    月下流的泪

    【吸血鬼】那年…自从她的妈妈爸爸死后,她多了个吸血鬼哥哥,可命运捉弄人,哥哥失踪了10年,10年后,她的一切都变了…她身上一件件神秘的事…将在某一天,真相大白…前世,付出了一生的她,最后换来的却是生不如死的欺骗…狼狈不堪的她,在那个月圆之夜,流下了最后一滴痛苦的泪…而今生今世,她这个悲伤的少女是否又会像前世那样被折磨得伤痕累累?或许…她不该爱上他…【夜沫还是个新人,这是第一次写小说,但若写得不好,还请勿喷…过路的读者们,夜沫希望你们能瞧上一两眼…】
  • 良相如此多娇:皇上请多多关照

    良相如此多娇:皇上请多多关照

    人一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那如果是一条修炼了几千年的蛇精?先是挖错了坟被个道士打掉了真身;然后是碰上个倒霉时间被吸进了其他空间;阴差阳错接了一个古怪丞相的身,还要跟着一个疑似断袖的皇上!就凭他长得和那个臭道士一模一样,她就不会待见他的!深陷阴谋算个啥?道士皇上,有本事就追上本蛇妖吧!【此文慢热,另有重口情节,小白莲慎入】【Q群:乌龙山庄:373813342】
  • 重生之韩娱天王

    重生之韩娱天王

    无数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无尽的付出。这就是周逸辰的天王之路。---------书友群:41851200(感谢℡Fair-Boa|提供)
  • 冷眼观

    冷眼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