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24800000077

第77章

按月分俸《南史。阮长之传》:宋以前郡邑官田禄,以芒种为断。芒种前去官者,则一年禄悉归后人。至元嘉末,始改此科,计月分禄。是按月分俸,自宋元嘉末始也。然《封氏闻见记》:准例替人,五月五日以前到者,得职田米。高利自濠州改楚州,欲以米让前人,乃到处淹泊,候过数日始到。士论称之。则唐制又不按月也。或此职田米又是亻奉外所得,另有一例耳。

京官月费京官俸银之外,别有月费一种,起于前明。明初,诸司皂隶主驺从,宣德间始有纳银免役者。因杨士奇言,亦京禄薄,改名曰柴薪银。天顺以来,始以官品崇卑定立名数,每岁银解户部。在京诸司则皆出自畿内及山东、山西、河南州县,南京诸司则皆出自南畿。此月费所由来也(见傅维麟《明书。杨士奇传》)。按宣德时,顾佐为都御史,有奸吏诬奏佐受隶金,私遣归。上密以语杨士奇,士奇曰:“中朝官俸薄,仆马薪刍皆资之隶。遣隶归,隶得归耕,官得资费,朝官皆然。盖自永乐中至今,先帝固已知之,以故增朝官俸。”(《顾佐传》)预借俸钱选人出京,必借京债,其利最重,到任即须子母偿还,最为陋弊。令甲:凡谒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按《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二年二月,中书奏:选官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罔不由此。今请令得官者,许连状相保,户部各备两月加给料钱,至支时折下。所冀初到官任,不带息债,衣食稍足,可责清廉。“从之。又宋元中,孙觉奏云:”臣备员吏部,见每一阙出,争者至一二十人,虽烟瘴地亦不辞。尝访其故,以授远阙例得先借料钱,远者三月得四十余千故也。“则此制唐、宋亦有之。致仕官给俸致仕官给俸之例,起于汉平帝诏天下吏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其禄,以一与之终身。盖其时王莽****,欲以收众心,故有此举也。(《白虎通》云:七十致政,其有盛德者留,赐之几杖,在家者三分其禄,以一与之。又引《王记》曰:臣致仕于君者,养之以其禄之半。是汉时本有此说,而莽窃之以邀誉耳。)然《汉书》石奋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周仁以二千石禄归老,张欧请免,天子亦宠以上大夫禄归老,则优老之典,本不自莽始,特未著令以前致仕,给禄须出特恩,既著令以后,则凡二千石以上致仕者皆可得耳。历代致仕给俸之例,有著为定令者,有不著为定令者。《后汉书》:邓彪请老,章帝赐钱三十万,以二千石禄终其身。第五伦请老,以二千石俸终其身。刘昆乞骸骨,诏赐洛阳第舍,以千石禄终其身。则王莽之制,至东汉已废,其给俸者仍出特赐也。《唐书》:虞世南致仕,诏禄赐同于职事。许敬宗致仕,仍朝朔望,续其俸禄。唐休请老,给一品全禄。张仁愿致仕亦给全禄。宋请老,以全禄退居东都。王邱既老,药饵不给,诏给全禄,以旌洁吏。解琬告老,诏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准品给全禄。杨于陵致仕,诏俸料全给。元时许有壬致仕,给俸终其身。阎复乞归,给半俸终其身。此不著为令而出特恩者也。《后魏书》:孝明帝令年满七十致仕者,给半禄。《隋书》:大业五年诏,品官七十以上不堪居职者,量给廪禄,以终其身。《辽史》本纪,穆宗诏左右从班老耄者,增俸以休于其家。宋初致仕官给俸亦出特恩。如王彦超致仕,太祖诏给大将军俸。上官正致仕,赐全俸,仍给以见钱。至太宗淳化元年,始诏凡致仕官皆给半俸。(《独醒志》谓:宋自章圣后,始命致仕者给半俸。则太宗时犹未著为令,与《宋史》互异。)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诏赐致仕官全禄。仁宗景二年,诏自今两省、大卿、监正、刺史、ト门使以上致仕,给俸如分司。《金史》:熙宗诏文武官五品以上致仕者给半俸。世宗又诏职官年七十以上致仕者给半俸。此著为定令,凡致仕者皆得之,不必随时请旨者也。宋又有宫观使,为致仕者食禄之地。《神宗纪》:制宫观官,以处卿监、监司、知州之老者。其议本起于王安石,青苗法行,诸老臣多致仕去,故设此以慰之。然王旦致仕,以太尉领玉清昭应宫使。初旦以宰相兼使,今罢相,犹领之。其专领使自旦始,则致仕兼宫观使神宗以前已有之,又不自安石始。盖神宗以前仅为宰相优老之地,至神宗时乃多立各路宫观名目,使卿监以下皆得藉此食俸耳。又《宋史。谢泌传》云:近制,文武官告老皆迁秩给半俸。泌请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疾及犯赃者,听从便。诏从之。然宋时虽以疾去及犯赃去者,皆得邀迁秩给半俸矣。此又立法太滥也。明初无加恩致仕官之例。《明史。杨鼎传》:成化十五年,鼎致仕,赐敕驰驿归,命有司月给米二石,岁给役四人。大臣致仕有给赐,自此始。自后多有月廪岁夫之制。然宣德中顾佐致仕,赉钞五十贯,命户部复其家,则已有加恩者。又成化七年,御史奏致仕尚书魏骥年已九十八岁,乞仿前代优老故事。诏遣行人存问,有司月给米三石。命未至而卒。此皆明代加恩致仕官故事,然视唐、宋则甚减矣。

诰敕本朝之制,凡内外文武官所得诰命,皆有撰定文字,各按其品级填写。虽有大势力者,欲增损一字不能,所以杜浮伪之风也。按《宋史。孙洙传》: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殊,而同用一词。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而格以一律,殊为苟简。”诏自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是宋制所谓大礼一易者,盖亦有一定诰词。至明则否。《涌幢小品》云:国朝文臣诰敕穷工极巧,大失丝纶之体。高拱、张居正虽皆有禁,终不能改。惟勋戚武弁,勒为定式,篇篇一律。即王府至重,然亲王而下,圹志亦有定式,未免太泥。“倘有应叙功迹,从何记载乎?则前明之有定式者,惟勋戚武弁,而文臣皆随时撰作,毋怪乎谀词满纸也。(《明史。许士柔传》:故事,赠官诰,属诰敕房中书职掌。崇祯初,追恤被魏奄所害诸忠臣,则翰林能文者亦为之。后中书以为侵官。崇祯三年,仍令诰敕中书为之。)本朝则诰敕不论文武,皆有定式,而碑文、祭文,临时令翰林诸臣撰拟,于禁绝谀伪之中,仍不没人之实,可谓尽善矣。

封赠洪景卢云:封赠先世,自晋、宋以来有之,迨唐始备。然唐世赠典惟一品乃及其祖,余官只赠父耳。长庆后稍变通,权德舆罢相,为检校吏部尚书、兴元节度使,表纳检校吏部尚书,请回赠其祖亻垂。诏不许纳宫,而赠亻垂为尚书礼部郎中。此后世赠之始也。《白乐天集》亦有户部尚书杨于陵赠其祖为吏部郎中,祖母崔为郡夫人制词。然德舆身为检校吏部尚书,而赠其祖不过礼部郎中,于陵为户部尚书,而赠其祖不过礼部郎中,则亦不能以子孙之官全赠其祖也。《宋史》:李虚己当南郊恩封,请以罢妻封以授祖母。寇少孤,鞠于祖母王氏,及登朝,乞以妻封回授。赵概逢郊,恩当任子进阶,乞回其恩封母郡太君。诏皆许之,后遂为例。此则宋时可以己官全赠其先,较唐制又稍优矣。元许有壬言:“今制封赠祖父母,降于父母一等。”则元时封赠先世亦尚有差别。本朝令甲:一二品封三代,三品以下封二代,六品以下封一代,皆全用其本身官秩,并许以本身封典回赠其祖,则例封一代者,实亦得封二代。圣朝锡类之仁,超出前世万万矣。又前代回赠之例,有推及本生祖父者。《旧唐书》:崔植有《陈情表》,云:“亡父婴甫,是臣本生,亡伯甫,是臣承后。嗣袭虽移,孝心则在。请以在身官秩,特乞回赠本生。”诏赠婴甫吏部侍郎。《容斋随笔》云:宋李幼出继于叔。入相,表求赠所生父母官诰。诏赠其本生祖温太子太傅,祖母权氏莒国太夫人,本生父超太子太师,母谢氏郑国太夫人。有明大臣中移封本生大父母者,有大学士杨士奇、少保朱衡、太宰张翰。其庶僚移封本生父母者,京官起于嘉靖中修撰诸大绶,外臣起于万历中长坦令刘学曾,异途起于嘉靖中都事欧阳念、鸣赞乔可跻,俱见《涌幢小品》。至本生祖父之外别有移封者,唐李德裕为荆南节度使,遇当追赠,奏乞回赠其兄故楚州刺史德修,诏赠礼部尚书。刘总奏请追赠其外祖溪州刺史张懿,乃赠懿工部尚书,其妻李氏赵国夫人。宋王曾为参知政事,以幼孤,育于叔父母,奏请改葬。乃诏赠其叔宗元工部员外郎,母严氏怀仁县太君。欧阳修少孤,其叔教之学。既贵,乞以一官回赠。诏赠郎中。是又恩例之出于祖父外者也。近日大司寇胡公云坡幼鞠于其嫂,乞以本身诰封回赠,特蒙俞允。旷荡之恩,无微不逮,更有非臣下意计所敢及者矣。

父在封母不称太王溥《五代会要》“母妻叙封事例”:乾元年,中书帖吏部废置司,父在,母进封,合加太字事例申上。废置司以前后格敕内,凡母皆加太字,在殁并同,即不说父在不加太字。惟晋天福五年,中书舍人艾颖、八年尚书门郎中尹倔,皆父在,母封县君,不加太字云云。盖由子封母,固宜加太,而父在,母不称太,亦情理之当然也。

贴黄今刑部本及督抚题刑名本,例有贴黄,以篇幅繁多,节其略别为一幅,贴于本后,所以便观览也。王敬哉《冬夜笺记》谓,明崇祯中,辅臣李国普奏仿古人撮黄之法,以定比式,遂沿至今。(顾宁人亦谓,崇祯元年三月,令上疏者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附疏尾。)按唐本有贴黄之制,乃诏敕所用。叶石林云:唐降敕皆黄纸,有所更改,亦以黄纸贴之,谓之贴黄。宋奏札皆白纸,而意有未尽,另以黄纸贴于后,亦谓之贴黄。是宋之贴黄,已与唐之贴黄异。然宋制贴黄乃奏札所不能尽者,另开条件,书以黄纸,附于正文之后。如司马温公、苏东坡诸集皆有之,或一疏后至十数条。今贴黄则但摘取奏中紧要语贴于后。是宋贴黄主乎详,今贴黄主乎简,今之贴黄又与宋之贴黄异。且今奏疏用白纸,贴黄亦用白纸。按江邻几《杂志》云:审刑奏案,贴黄上更加撮白。王阮亭谓不知撮白为何语。抑知今之贴黄,正宋之撮白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君来一场巅峰之时

    君来一场巅峰之时

    从小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的许依然在十九岁时不顾家庭反对,毅然选择跟她相爱的童侨在一起。两年之后,许依然的父亲意外死亡,许氏企业从此败落。母亲承受不住丈夫的突然去世和债主的逼债而服毒自杀。本是温馨快乐的家庭一下子坍塌了,而正处于万分悲伤的许依然却发现童侨已经有了新欢准备出国订婚。雪上加霜的悲痛让她不得不卸掉自己公主外衣,从小娇生惯养思想单纯的她为了生活为了复仇而被逼上小姐与明星之路。凭借她出众的美丽与魅力,三年之后眼看她就能够万丈光芒,众星拱月时,童侨却又出现了,告诉她,他爱她,舍不得再让她受到任何的伤害。继而依然又该如何去面对她逃不过的真心与当初的背叛仇恨,还有这三年来她所受的屈辱与悲痛……《君来一场巅峰之时》将会为读者们讲述一个徘徊在爱与恨、善与恶、悲与欢边缘的人,为爱情亲情友情尝尽了人间所有的苦果,最终能否得到自己的幸福的故事。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神偷狂妻:帝尊相公亲一亲

    神偷狂妻:帝尊相公亲一亲

    21世纪的绝世神偷穆沐妮,一觉醒来变成了12岁的废柴少女身上,还嫁了个傻子相公!那傻子说:“娘子,爹说以后凉凉要夜夜压在娘子身上睡,娘子是不是怕痛痛?娘子放心!凉凉不重!”她瞪他!“哦!睡觉要脱光光!娘子别生气,凉凉这就脱!”她忍无可忍,一脚将他踹飞!他明明是个傻子,却爱她如命,宠她入骨!明明是个傻子,却舍命相救,生死相随!什么?她家傻子居然还会招花引蝶!“娘子,凉凉没有……凉凉这就让她们消失!”少顷,“娘子,丑女太多,凉凉杀不完……”
  • 后宫明妃传

    后宫明妃传

    逃婚为妃,这可是个坑,还是她自己亲手挖的大坑。可不管是太后还是各种妃,敢动她身边的人,就是不行。当一向自诩机智的陆玑发现表面风光的皇帝整天过着惨兮兮的生活,她才发现除了和太后妃嫔斗智斗勇,原来自己还有大用。
  • 志摩美文

    志摩美文

    同他的诗歌一样,徐志摩散文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质,是其个人身心的真诚表白。无论是“草青人远一涧流”的淡雅篇什,还是“凤鸣碧梧暗香浮”的浓艳之章,均无一不是其真挚情情的流泻,是他诗歌另一形式的异化与延伸……这,使得他的散文少了些理性与思辨,氲氤于字里行间的,是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情思。徐志摩的散文非常情绪化并富有个性:《印度洋上的秋思》《我所知道的康桥》《欧游漫录》等满含着玫瑰花般的浓艳与葡萄酒般的醇香;在《伤双栝老人》《我的彼得》等篇章里,缱绻的情丝则如溪涧水般静静流淌……本书汇集徐志摩感怀、记游、叙事之散文精品,分“屐痕”、“自剖”、“心香”、“文思”四辑。
  • 狂龙无极

    狂龙无极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原本是一颗正缓缓升起的璀璨明珠,却因女人斗气而沦为废物。绝处逢生,一位美女魔鬼导师传授他各种技能,一颗神秘的蓝宝石则开启了他通往巅峰之路。从此,尹无极这个名字开始纵横异界大陆。
  • 人际沟通与说话艺术

    人际沟通与说话艺术

    本书是“职工培训”丛书中的一本,通过具体的、生动的事例教会员工,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如何与同事交往、与上级交流、与合作伙伴谈判,通过提高说话技巧来提高自己个人魅力和工作能力,为在职员工的职场交流提供借鉴。
  • 天门十二宫

    天门十二宫

    余阳死而复生却得知一切的问题要通过十二宫的挑战才能得以解答天门十二宫那是十二个不同的世界是人性与兽性的战斗的地方是沉沦与觉悟的开始的地方是一切故事的开始是所有问题的答案……死而复生?看我如何打破这十二宫的枷锁!
  • 钻风大圣

    钻风大圣

    一个来自现代臭名昭着的大盗,一个西游时代普普通通的老鼠,两者灵魂碰撞之后,擦起的火花照亮了一个世界!这是一代妖君小钻风的故事大道三千,三千大道我盗他个一两千又何妨?
  • 旒情若梦

    旒情若梦

    她,天之娇女,他,军阀最不受宠的长子。两人的结合是一笔生意还是一场阴谋?她学成归国就被告知父亲竟在贩卖枪火,所有人都避之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看淡了人情世暖,最终遇到了他。他使计让她嫁给他,她在他家步步为营,说话做事都要再三斟酌。而他利用她的关系扩大自己的人脉,转而用柔情攻略她坚固的城墙。但她以为自己可以全身心交给他时,却被他伤的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当她给自己来了个了断,他感觉自己的世界都崩塌了,他这才明白自己已经爱她爱入骨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