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24800000086

第86章

数目用多笔字陆容《菽园杂记》: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阡、陌等字,相传始于尚书开济,因钱谷之数用本字,则奸人易窜改故耳。然宋边实《昆山志》已有之。洪容斋亦谓九之与久,十之与拾,百之与柏亦然。可见多笔字宋已用之。且不特此也,古书一之与壹,二之与贰,三之与叁,其义本同。《鸠。序》刺不壹也。而正文则“其仪一兮。”《表记》“节以壹惠”,注云:声誉虽有众多,节以其行一大善者为谥耳。《孟子》“市价不贰”,赵岐云:无二价也。本文用大贰字,注用小二字,二与贰通也。《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亦用大壹字。《系词》“叁天两地”,《释文》云:参音三。《周礼》“设其叁”,注谓乡三人。则三与参通也。又宋人袁文云:十千为万,乃万字也;至万字,则蝎也。二字义本各别,惟钱谷之数惧有改移,故万借作万字耳。然《诗》《书》中如“万方有罪”、“万福攸同”之类,《左传》“万,盈数也”,凡十千之万,俱已作万。《汉书。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论》“起阡陌之中”,《史记》作“千百”,则千百与阡陌通也。又按梁天监中,东钱以八十为陌,西钱以七十为陌。沈括云:谓之陌者,本百字,借陌字用之,如什与伍也。合而观之,则数目用多笔字自古已然,菽园谓始于开济者,非也。至廿、卅、字,或以为俗书省文。按《说文》云:廿音入,二十之并也。卅先合反,三十之省也。卅先立反,四十之省也。是廿、卅、正古文也。《国语》“行玉廿”,正作廿字。《史记》载秦始皇碑:“皇帝临御二十有六年”。洪容斋谓应作“廿有六年”,其碑文皆四字句,史迁易为二十有六年,故独此一句成五字耳。由此类推,往往有流俗指为俗书,而其实系本字者。如礼字、处字、与字,许叔重释礼字云:古文;释处字云:止也,得几而止,或从处,释与字云:赐予也,与舆通。然则今所谓俗字,乃正文也。又如弃之与弃,饥之与饥,烟之与烟,棋之与棋,栖之为栖,┺之为笋,个之为个,亦正文也。至有实系俗书,不可用者。宋景文《笔记》云:后魏、北齐俗作伪字最多,如巧言为辨,文子为学之类。隋有柳,则又因巧言而讹为巩矣。此则真俗书也。时俗数目字,又有故为省笔,以便书写者。《贡父诗话》谓:今以万为万,以千为丿,人人能道之也。然则以千为丿,宋人已如此矣。至贡父以万为俗字,则失考。

银王西庄《十七史商榷》内“金银布帛”一条,谓专用银钱为币,直至明中叶始定。此说殊不然。按银之为币,古人原用之。虞、夏、商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然太公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则周时但以黄金及钱帛为币,而银不用。《管子。国蓄篇》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又曰:无金则用其绢,绢三十三当金一镒‘无绢则用其布,布百两当一镒。《国语》晋夷吾求入国,许赂秦公子絷黄金四十缢。《国策》:秦使唐睢以五千金散之人,不及三千而天下之士争斗矣。是春秋、战国所用唯黄金、刀、布也。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余皆用钱。其珠玉、龟贝、银锡只为器饰,不用为币。汉初因之,然晁错言:“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在于把握,可以周四海而无饥寒之患。”则是时虽不用银,而银与金珠同贵可知。汉武元狩四年,始造白金为币。白金乃银锡所造,有三品:其一曰“白撰”,重八两,其文龙,直三千;次曰以重〔应补“差小”二字〕,其文马,直五百;次曰复小,其文龟,直三百。吏民盗铸者不可胜数,则已有用之者,然岁余终废不行。王莽时又制为银货,与钱货并行(朱担银八两为一流,直钱一千五百八十,他银一流直千),而民间仍以五铢钱交易。魏文帝时并罢钱,令民以谷帛相易。六朝则钱、帛兼用,而帛之用较多。(《北史》魏张普惠疏曰:高祖废长尺、大斗、重秤,后因军国需用,故绢上加绵八两,布上加麻十五斤。是纳赋皆以绢布也。孝文帝始制百官之禄,每户增调绢三匹、谷二石九斗,以为俸禄之用。夏侯道迁岁禄三千余匹,李冲一门岁禄万匹,是官俸皆以谷帛也。张谠妻为魏所虏,谠以千匹赎之,是赎罪亦绢帛也。高允死,赐以粟五百石、绢千匹。高澄生子,魏孝静帝赐锦彩布帛万匹。是赐予皆谷帛也。西魏赏擒高敖曹者布绢万端。是购赏亦布绢也。)此历代未用银之证也。《文献通考》:萧梁时,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交易。后周时,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此盖用银之始。然第行于边地,而中土尚未行。(按刘宋时,徐豁以采银户易困,请准银课米。梁武陵王纪以黄金一斤为饼,饼百为箧,至有百箧;银五倍之。则六朝时虽不用银,而银已贵重,犹今俗虽不以金为用,而金价自贵也。)唐初租出谷,庸出绢,调出缯布,并未尝征钱。天宝中,杨国忠请令各道义仓及丁租地课皆易布帛充禁藏,玄宗诏百官观库,物积如山。是亦尚皆用布帛。宪宗元和三年,诏天下有银之山即有铜,铜可资于鼓铸,银无益于生人,其令现采银坑并宜禁敕。李巽又奏请五岭以北采银一两者流他州,官吏论罪。则并禁用银矣。(韩愈奏状言:五岭买卖皆以银。张籍《送南迁客》诗:诲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可见是时唯岭外用银。)然《唐书。齐映传》:藩镇初献银瓶高五尺,李兼镇江西,始献六尺,至映又献八尺。《太平广记》:御史苏某以洛阳寺中有银佛,遂取以归,时人谓之苏扛佛。则是时虽不用银,而已竞相贵重;既竞相贵重,则渐用之于市易,亦势所必然。顾宁人以金哀宗正大中民间但以银市易,为后世上下用银之始,而不知亦非也。《五代史》:后唐庄宗将败。谕军士曰:“适报魏王平蜀,得金银五十万,当悉给尔等。”又李继韬既反复降,其母杨氏善蓄财,乃赍银数十万两至京师,厚赂庄宗之宦官、伶人,并赂刘皇后,继韬由是得释。慕容彦超好聚敛,为伪银,以铁为质而银包之,人谓之铁胎银。想其时民间已皆用银,故彦超至作伪以射利;若不能市易,则何必为此哉?宋真宗澶渊之盟,定以银、绢各三十万两匹。徽宗大观三年,将改当三钱,宰执预知其事者,恐所积钱折阅,乃尽以买金银。不两月命下,时传以为笑。《李忠定公传信录》:忠定为亲征御营使,上赐银绢钱各一百万两贯匹。南宋时赐秦桧造第银绢万匹两。贾似道母死,赐银绢四千两。《金史》张行信疏称,买马官市于洮州,以银百锭,几得马千匹,乞捐银万两,可得良马千匹云。亦可见银已通用也。按《宋史》仁宗景二年诏:福建、二广岁输缗钱易以银。此为岁赋征银之始。绍熙中,臣僚言今之为绢者,一倍折而为钱,再倍折而为银,银愈贵,钱愈难得。此又南宋时折绢收银之始。金章宗承安五年,以旧例银每绽重五十两,其直钱百贯,民间或有截凿用之者,其价亦随轻重为低昂,乃更铸承安宝货一两至十两,分五等,凡官俸、军须皆银、钞兼支。此朝廷用银之始。宣宗兴定三年,省臣奏:向来犯赃者计钱论罪,则太重,于是以银为则,每两作钱二贯。今受通宝赃(钞也)至三十贯者已得死刑,若准以金银价才为钱四百有奇,则当杖,实觉轻重悬殊,遂准犯时银论罪。此以银计赃之始。是时又诏除市易用银及银与宝泉相易之禁。其后哀宗正大间,民间但以银易市,并钱钞亦废矣。元宪宗五年,定汉民包银额征四两者,以半输银,半折丝绢等物。因张晋亨言五方土产各异,必责以输银,有破产不能办者,乃诏民听输土物,不复征银。又《续通考》:文宗天历元年,天下课税之数,金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两,银七万七千五百一十八两。则犹是土宜所出,而非以当赋税也。《明史》:洪武初,天下田赋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二千七百石,钱钞三万九千八百绽,绢二十八万八千四百八十七匹;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三万四百五十石,钱钞五千七百三十绽,绢五十九匹。是所征者犹第米麦钱钞及绢,而未有银。洪武九年始有折纳令,其制屡有增减。(九年银一两,钞十贯,钱千文,皆折米一石。十八年钞五贯折米一石,绢一匹折米一石二斗,金一两折米二十石,银一两折米二石,棉布一匹折米一石,苎布一匹折米七斗。三十年又改金一两折米二十石,银一两四石,绢一匹石二斗,棉布一匹一石,苎布一匹七斗,棉花一斤二斗。)然是时制令,凡愿折者听,不愿者仍纳乐中,以钞法不行,并禁民间金银交易,本色,并非专主于银。永犯者以奸恶论;有首捕者,即以交易金银赏之。则赋税不收银可知也。宣德四年,偶有秋粮折银赴部之令,遂为征银之始。正统元年,令南京粮米愿折色者,听以布帛银两折纳,则亦尚不全征银。(永乐中迁都北京,而各官俸尚持帖赴南京请领俸帖,七八石仅易银一两。周忱抚江南,奏请贫户纳粮,每银一两当米四石,解京兑俸,故有是令。)七年,令夏税绢每匹折银五钱解京,又令各省不通河道之处粮米折银(天顺十年,令浙江绢每匹折银六钱,十一年又令江南等处粮每石折银八钱五分),自后各省夏税类多征银。然王鏊《震泽长语》正德以前各处税银马草折银税课折银入京共二百四十万。又《明史。韦商臣传》: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万,米二千四百七十三万,今麦损九万,米损二百五十万。此系嘉靖间事,则正德、嘉靖时所征银亦尚少。隆庆中,葛守礼言:近乃为一条鞭法,计亩取银。则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西庄之说亦相合,但系钱粮专征银,而非民间专用银耳。

金银以两计汉以来金、银皆以斤计。如汉高祖赐陈平金十万斤,赐田肯金五百斤,文帝赐周勃金五千斤,陈平、灌婴金二千斤,武帝以东方朔谏起上林,赐金百斤。以及南北朝时,犹以斤计。如魏孝文帝赐抱睹生葬事黄金八千斤,梁武陵王以金银百斤为饼之类是也。侯景围城,羊侃率兵御之,诏送金五千两、银一万两赐战士。则金银以两计起于梁时。其后陈将周罗彭城之战,拔出萧摩诃于重围,以功赐金、银各三千两。梁睿平剑南,隋文帝赐金二千两;又平王谦,赐金二千两、银三千两。王谦作乱,王述执其使上书,文帝亦赐金五百两。又文帝尝赐萧岿金五百两、银千两。周法尚破李光仕,文帝赐黄金百五十两、银百五十斤。则金以两计,银犹以斤计。炀帝以来护儿破杨玄感功赐黄金千两,以王辨击破山东贼盗功赐黄金二百两,事俱见《南、北史》,则金银之以两计起于梁、隋之世也。《通考》谓萧梁间交广以金银交易,既是民间交易,则零星多寡不齐,自必细及铢两。又《宋书。徐豁传》中宿县俚民课银一子输半两,则国制收银课亦以两计。因而上下通行,俱论两不论斤。且古时金银价甚贱,故以斤计,后世金银日贵,故不得不以两计也。

忽丝毫厘分钱王西庄谓:分寸丈尺,分本度之名,今人乃以为权之名,不知起于何时?又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分,十分为钱,皆未详所起。按此事见《宋史》:度量皆以十起数,唯权则以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后世乃改铢为钱,十钱为两,自此而上,十两、百两、千两、万两,而权之数亦以十起,盖以便于用。其实钱字乃借用钱刀之钱,非数家正名也。唐开通元宝钱每文重二铢四,累积十钱,恰重一两,故后人即以钱为两中之十也。分与厘、毫、丝、忽本亦度之名,《孙子算术》:蚕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十分为寸。宋太宗诏更定权衡之式,崇仪使刘蒙、刘承等乃取乐尺积黍之法移于权衡,于是权衡中有丝、忽、毫、厘、分、钱之数。此近代两、钱、分、厘、毫、忽、丝之所由起也。今俗权货物者曰称,权金银者曰等子,宋初皆谓之称。刘承所定铢二十四遂成其称是也。元丰以后,乃有等子之名。李チ《师友谈》记邢和叔谓“秦少游文章铢两不差,非秤上秤,乃等子上等来也。”宣和中又有玉等子。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盛世商女

    重生之盛世商女

    【柔情篇】一种执念得有多深,才会痴痴不悔,轮回不灭。奈时光匆匆,我跋山涉水,踏万年光阴而来,幸好你还未离我而去。【女强篇】一场逆天的轮回重生,带动了世界的变化。前世,她是被关系户扁下,被车撞死的小小实习助理。这一世,她回到小学五年级,不一样的心智,阅历,让她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这一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可惜,总是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往枪口上撞。呵,放蛇咬我,也不看看蛇王就在我手中?考试,ok,我让你输的一塌涂地!这一世,她不要再受人欺凌。想要害她,拜托,你确定你在整我之前不会被我先玩死?毒药毒我,呵呵,抱歉我已百毒不侵。
  •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一)

    中国可能进行的六场战争(一)

    二十一世纪,一场大的动荡往往会动摇世界的根基,使旧体系土崩瓦解,就像人们后来看到的那样。在随后的混乱与喧嚣中,人们很难看透迷雾,认清已被改变的世界。
  • 度魂事件簿

    度魂事件簿

    告诉我,你的魂魄,被禁锢在哪段过往里悲泣,至今亦不得欢颜......可重现旧景的少女,一路度人间沉沦的怨灵,度苦海执念的人心。不对盘的驭鬼世家、出售希望的事务所、难缠的特案组、疯狂偏执的协会,在这崩坏的世界里纠缠挑衅。若这就是宿命,你可愿陪我走下去?有灵异,有异能,有热血,有青春......以上
  • 尘垢

    尘垢

    世人皆欲长生。道阳始祖著《太虚指玄经》赠于世人。却不曾想,一本经书引起众人兵戎相向。灭不尽的是欲望,看不透的是人性。一普通山间的酒肆少年,本该平凡一生。可惜还没来得及涉入红尘,命运便将他踩在脚下,“定数”二字让痛苦的他动弹不得。无助、恐惧、无力感。他真实地活在人间,又宛如困于地狱。难以道尽的是命运。不能做那趴在地上责难命运却受一辈子践踏的蝼蚁,在死之前,至少要做一次飞蛾,猛扑向那团熊熊烈火,用自己的一切来宣告对世界、对命运的抗争!总有些尘垢残余世间难拂尽,注定需些人挽剑以血来洗涤。
  • 许你一世倾城无恙

    许你一世倾城无恙

    19岁的沈叶心和28岁的百里辰,在一场大雨中邂逅。从那时候起,沈叶心已深深的种进了百里辰的心里,他爱她。可是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意外,导致了他们愈走愈远,出国留学的沈叶心,一回国,就接了一个珠宝设计,可没想到的是,她接的却是百里辰公司的设计……谁与谁的邂逅,成就了此生……青春没有谁对谁错,我们永远是对的那方。我爱你此生,不放手。我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早点遇见你。
  • 梅妃传

    梅妃传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众芳摇落独喧妍,不须擅板共金樽。
  • 三言二拍-醒世恒言四

    三言二拍-醒世恒言四

    《醒世恒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唐、宋小说。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编撰者创作成分较多。内容修饰润色较精,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 顾城倾心——万众瞩目

    顾城倾心——万众瞩目

    一场不着边际的关系,却陷入危机四伏的爱情,如一次生死游戏,期间尔虞我诈残忍的建立在那从未有过的感觉之上,又被深埋进泥土,真相大白的爱情,到底是继续绵延还是就此为止呢?
  • 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

    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

    本书从7个方面介绍了应该如何在50岁以后保持健康活力、延缓衰老。书中通过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保健、饮食、心理、锻炼、疾病预防等大量的科学方法和优秀的传统理论,介绍了中老年人应该拥有的健康生活。
  • 豪门千金携龙凤归来

    豪门千金携龙凤归来

    七年前她险些丧命,一夜失身。七年后她拥有最高地位,携儿女归来。重生后的她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幸好有一双儿女一直陪伴在身边支持着自己。回国后的她主要任务是报仇,拿回自己应有的一切。捻转反侧后,自己天才般的宝贝们找到了自己的爹地,在这只前,她已经跟他打过交道,而她也不再隐瞒下去,之后与他展开了一场生死虐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