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35200000028

第28章 创新思维的优化(2)

——余光中《乡愁》的三重愁

思维的深度,是思想深刻性的标志。我们来读一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诗中,诗人运用了四个暗喻,把乡愁比作“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从少小离家时对母亲的想念到长大后对妻子的思念,从对过世的母亲的怀念到被海峡分割的苦楚,诗人的情思追逐着时间的线索,在人生的心理空间、自然的地理空间和社会的历史空间中三重蔓延和升华,所至之处,无不富有深刻隽永的诗意。整首诗的中心情节是母亲和故乡。诗人为见不到新娘“愁”,为怀念母亲“愁”,而愁中之最愁的对象乃是处于分裂中的祖国,这是诗人最深沉的“乡愁”,也是本诗深刻性之所在。

思想的深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领域深入抽象领域,从原因探索结果或从结果追溯原因等。

1.从现象到本质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要把握思维对象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在此,我们看看对《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如果把此句讲作:“按时复习所学过的功课,不是很愉快吗?”字面上看得过去,但很难体会到何以会“不亦说乎”。一查字典,“习”繁体为“習”,从“羽”,从“日”,原意为鸟儿日日振羽以飞,即用所学的去行动。这里讲的是实践,是“知行合一”。复习功课的枯燥、单调、刻板、肤浅怎么能和“知行合一”的趣味、丰富、创造、深邃相提并论呢?难怪后者“不亦说乎”!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好评如潮,在此,我们选读董阳先生的评论《文学,回归我们的内心》:

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他的小说以异常浓烈的色彩和极具阅读快感的语言,渲染出山东高密乡村的隐秘世界。这个世界对读者来说具有触手可及的质感,常常令人过目难忘,甚至仿佛能够闻到其中的泥土香,看到那色彩浓郁的高粱地,体验那似乎夸张变形却更显悸动的心里真实。是的,在莫言那里,我们看到一个与鲁迅、赵树理笔下完全不同的乡村,那里充满原始的生命力、野性的思维、对命运无常的悲悯,它触摸到了意识之下巨大的心里冰山。

“语言的狂欢”成为评论家描述莫言的标准用词。是的,和其他重要作家一样,读者们之所以如此重视莫言,首先是那些作品对汉语表达可能性的新发现。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总有一些人去挑战语言的极限,去碰触语言表达的“天花板”尽最大可能地传递言说者的精微意蕴。

历史不过百年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也许还是一个孩子,他的成熟需要标杆性作品对语言表达可能性的探索,并为之树立界石。作为汉语的使用者,我们感谢鲁迅、老舍、沈从文那样的“先行者”,感谢像莫言一样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贾平凹、余华、王安忆等汉语表达的“探路人”,他们的“粉丝”也许并不比莫言少,他们获得汉语读者的评价未必比莫言低,这也印证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推荐所有品味的精神“美食”,更不是绝对的标尺。

我并不认为不熟悉汉语的评委和读者们,能够通过具有创造性的外文翻译,获得那种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不过那些特定的读者一定是在其中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对于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获奖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对文字的喜恶,他们会相信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判断,回归自己的内心。

对于莫言获奖,作者并没有如许多人那样表现得欣喜若狂,进而对莫言大唱赞歌。作者在肯定莫言成就的同时,站在一个更加高远的层面,对文学和阅读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强调回归自己的内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在诗歌创作中,古人云:“诗贵似浅非浅,不得似深非深。”因此诗作要寓意于极常见的物象刻画之中,使人一看就懂,却又回味无穷。韩瀚的《重量》就是如此:“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一杆生命的天平,称出了张志新烈士生命的比重,突出了她“比泰山还重”的死所具有的独特震撼力。将一个人和所有的人相比,所形成的反差通过“天平”强烈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其意象既清晰又深刻,体制虽小,却能以极其强烈的情感含量取胜,正所谓“以少少许胜多多”。

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55周年时,我们组织了学生看电影《红樱桃》。谈观感时,多数学生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残忍,赞扬了中苏人民的反抗精神。也有学生发现此片与其他类似题材影片主题不同之处,那就是突出了法西斯对美丽而娇嫩,有如红樱桃的青少年的心灵的摧残。楚楚,这位革命者的后代,年仅十多岁的少女,仇恨法西斯,背上却被刺上法西斯纳粹的标志——鹰,敌人未杀害她,就是要革命后代的她与法西斯的“鹰”一同成长。楚楚用石头磨,用火烧,不顾一切要去掉“鹰”,但都失败了。她因此一度受到误解,以致终身未婚。比较前者,这样的认识更深刻地揭露了法西斯对青少年精神上的折磨,抓住了影片所表达的主题本质。

邰丽华领衔的经典舞蹈《千手观音》公演,获得巨大成功。关于它的寓意,有人说,表现了残疾人身残志不残;有人说它动作整齐划一,表现了一种和谐的精神;还有人说,少女清纯美丽的表演,体现了佛教的圣洁。其实,这些说法都只是表象,它的深层寓意是: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我伸千手,千手助我”的道德理想在善与感恩的交融中,散发出大爱的光辉。

再看清华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题:如果孔子和老子打架,你会帮谁?

可以回答帮老子。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孔子主张积极入世,因此老子不会打孔子,而孔子会打老子。不过帮老子并不是帮老子打孔子,孔子主张“中庸”,他打老子,下手不会很重。而老子会劝告孔子,“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打人有损教育家的风范。然后建议二位文化宗师珍惜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握手言和,共建中国多元文化。

也可以说帮孔子。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否定事物的区别。而孔子为了教育老子,会一边打一边说:“打就是不打!”当然不会帮孔子打老子,会告诉老子:“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然后建议二位文化宗师珍惜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握手言和,共建中国多元文化。

此题似乎有点搞笑,实质是考察我们对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了解。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也源于分析问题是看现象还是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方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水火不相容。认为应试教育贻误苍生,把教育领域的所有问题都归罪于应试教育。

另一方则认为,这只是看到了教育的表面现象,而未能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应试教育则是通过客观考试的手段对教育的成果进行评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矛盾对立,完全可以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效果用考试来检测比用主观的伯乐相马式的评价客观得多。在我们这个社会机制还不能称得上十分健康,推荐保送易于“暗箱操作”的情况下,严格的高考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必要的。否则,将会是开后门、拉关系的竞争,是财力和权力的竞争,我们贫寒的子弟,将会完全丧失上大学、上一流大学的机会。

因此,那种认为应试教育一无是处,甚至主张取消升学考试的主张是错误的,代表的是有权、有钱者的利益。

上述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就是认识活动的过程,而认识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对思维对象本质的把握就是一个永远不会终止的过程。

2.抽象

世上的事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颜色、形态、气味、声响、温度等属性。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叫作抽象。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具体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属性。比如,梨、苹果、桃的共同属性是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

我们也可以逆向思考,同一种属性为哪些不同的具体事物所拥有,比如,拥有“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还有李子、葡萄、西瓜、橙、橘、石榴等。

这是常识,因此,我们在购买水果时,可以有多样的选择。

不过,我们在写作表达时,往往临事而迷,表现出思维定势。比如,谈到门,很可能头脑中会立即出现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一边有铰链,一边有拉手。如果我们抽象一下,门实质是装置在建筑物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抽象之后,我们对门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理解。像形状的多样性,拉式门、旋转门、卷帘门等;材料的多样性,木门、铁门、铝合金门、玻璃门、塑料门等。“门”还有一个意思,指出入口,如大门、校门。如果能从“出入口"这个视角出发,很容易想到它的比喻意义,如国门、人世之门等。不仅如此,人们把脱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生活叫“跳出农门”;把不正之风斥之为旁门左道“走后门”;当人们感到前途无望时悻悻吐出两个字——“没门!”

3.因果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有果必有因,要以敏锐的眼光,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3年3月初,刚刚告别了雾霾的北京城又迎来了沙尘暴。阴沉沉的天空也由灰色变成了土黄色;爱美的北京姑娘除了戴大口罩,又用纱巾把头发裹得严严实实,俨如******妇女。

北京的沙源主要来自西北的坝上地区,科尔沁草原和阿拉善沙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阿拉善的沙土。在历史上,阿拉善水草丰美,曾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被称为“粮仓”;而如今阿拉善退化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裸地,成为北京的“沙仓”。

造成粮仓变沙仓的主要原因是过载放牧、滥伐树木、滥垦土地,这使得土地失去保护,最后土地荒漠化,被沙漠侵吞了。

因此,要征服风沙,必须根治土地的荒漠化,而要根治土地的荒漠化,必须退牧还草,退耕还林。

因果联系有时不像上述案例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联系,在追寻某个事物原因或结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教师在辨析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时,也可以表现出思维的深度。

砸穿西安日系车主颅骨的嫌犯,被警方抓获,他是21岁的泥瓦工小洋。这个小学五年级辍学、从河南老家来到西安的“90后”,已经吊在空中刷了两年墙。年轻的冯老师叹息着说:“像小洋这样以爱国名义泄私愤的乌合之众,其家庭教育是严重缺失啊!”

一旁的张老师接过话头:“小洋的悲剧固然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关,但媒体曾报道,反日游行中的打砸者多为1990 年前后出生、学历不高的外来务工者。所有人都应当追问,我们的社会、教育、制度或政策,到底在这个群体身上疏欠了什么,又怎样解释如此多的放任与扭曲?”

“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社会也有责任?”

“与其说那位车主遇见了一名暴徒,不如说处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共同遇见了一个叫‘小洋’的青年人。小洋必将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借此看到一个有关国民人格的问题,日益现代化的进程为何没有培养出一个国民应有的法治、文明、理性人格?它包含着今日中国必须面对的艰辛。”

冯老师:“是呀,言之有理!”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90后”农民工小洋,借爱国游行的机会泄私愤,伤害同胞,这种行为本身固然折射出其家庭教育的缺失,但仅仅能把原因归结于此吗?冯老师观点流于肤浅而片面,忽略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比如社会在高速发展,却忽略了农民工的基本权益;经济在膨胀,穷人的贫困状态却停滞不前;文化在进步,但底层群体的精神却贫乏。如此等等,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张老师指出了深层次原因,深层次的原因使得道理更加清晰,事实更接近真相,引人深思。

特级教师韩军,多次获得赛课一等奖。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当属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对此,韩军颇有感慨: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在全国各地上得最多的一堂课。每每朗读这首诗,我都会想到我死去的爸爸,情难自抑,尤其是朗读到: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我声音哽咽,眼泪滂沱,40岁的汉子,在学生面前,在千人听众面前,任泪水流淌。上千人,也为我动容,与我一同流泪。

同类推荐
  •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的内容决定语言表达的形式;思维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由贺永立、张万仪编著,本书是作者长期思考和教学的成果,原书首次出版之后得到了学者和语文老师的认可,本书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创新思维的要素、思维定势及分类、转换视角进行思考、创新思维的优化及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收敛思维,以及语言表达在这些环节中的运用。中间穿插了很多相关案例和思考题,对于教师的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启发性。
  • 民用飞机客户服务入门

    民用飞机客户服务入门

    客户服务是无止境、无边界的业务,原则上说,凡是客户和市场需要的,我们都应该尽力去做。当然,由于自己的认识或者是资源所限,我们不可能都做,但要小心,那也许就会给你的竞争者留下机会!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服务就是这本书上写的这么点事。怎么才能赢?那就要多和用户交流;要多看多学国外航空制造商的经验;从学习和实践中理解和发现客户需求及切入机会,开拓自己的业务。在这里,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总是拾人牙慧是很难徘徊出门槛的,只有创新才能有获得与客户双赢的机会。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吹牛大王历险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吹牛大王历险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本书旨在帮助和指导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在思想上做好自主谋业、自主创业的精神准备,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及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概述、就业准备、心理调适、面试技巧、创业实践等内容。本书力求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系统性、知识性、理论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融为一体。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就业指导的历史、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就业和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 青少年创新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创新教育故事全集

    本书以挖掘和激活青少年创新潜能和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培育青少年精心挑选了200多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创新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配有一则精练的名人名言,后面配有精彩独到的智慧点拨,挖掘故事深层的内涵,揭示创新的内涵和方法。
热门推荐
  • 下堂王妃传奇

    下堂王妃传奇

    不堪王爷夫婿的冷遇,自请下堂的冷如霜,成为了傲天山庄的大小姐,然而,当再一次遭遇前夫时,会发生什么呢
  • 诛天九剑

    诛天九剑

    一个没有童年的少年,在仗剑天涯的成长路上,他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一步步艰难地追寻他的自由。而前路却被被风雨慢慢蚀去,其实那个目标从来没有改变,只是人变了。
  • 唐朝最强教师

    唐朝最强教师

    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屌丝作家,不幸穿越回唐朝,为了泡妞,他进入了学院当了教师,结果一不小心在这条伟大教育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成为了唐朝的最强教师。
  • 仙神道法行

    仙神道法行

    天地混沌,阴阳五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无情,万灵有缺,万物欲补缺逆天而修,悟法悟道。凡人画师学徒,巧得修真秘宝,从此斩仙戮神,悟法悟道。
  • 放下画板迷茫不醒的我

    放下画板迷茫不醒的我

    面对画板的我,不晓得老师已经在我的身后站了良久。我的笔开始颤抖,我的梦开始虚幻。我的色彩开始缤纷,凝练而又简单。
  • 洪荒西游记

    洪荒西游记

    封神之前洪荒只有巫、妖、仙、人四族,西游时却多了鬼、神、魔三个种族,这之间发生了什么?玉帝历经万劫成就无极大道为什么在西游中成了傀儡?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虚伪?诡谲?迷雾重重,人不是人,妖不是妖,魔不是魔,那些真正的大能不是神奇的消失,就是自我放逐和自我封印,人族不是女娲创造的而是太古就有的种族,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万族林立,巫祖盘古未曾殒没,人祖燧人终将回归,先天太上到底是谁?
  • 暗黑末世大回炉

    暗黑末世大回炉

    大学生丁帆重回末世发生前一刻前世的遗憾前世的挣扎这一世能否一切重来身边的死党战友整个人类的新纪元能否和这只小蝴蝶一起一飞冲天可怕的末世在美女老师的最后一节课之前发生了。。。
  • 逆袭苍茫

    逆袭苍茫

    本来很平常,无奈被愚弄。你若愚弄我,我就逆袭天。一路杀过去,苍穹任我游!
  • 嚣张殿下赖上跋扈公主

    嚣张殿下赖上跋扈公主

    某男无礼地对我说,“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告诉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什么,你敢碰我?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他竟对我大放厥词,“你给我听着,爱新觉罗春野,我就不相信我俘获不了你的心,征服不了你的人!我想要的,这辈子还从没失过手!”
  • 绝世宠妻:妖孽黏上我

    绝世宠妻:妖孽黏上我

    二十一世纪的杀手木槿月无意穿越到天韵大陆,却得知自己本就是这个大陆的人,成法师,修灵力。别人终生难以成为的炼药师,他随随便便就弄了个神级,别人难以驯服的魔兽成了她练手的道具,别人难得一见的圣兽主动找她来契约。“女人,我的人你也敢动?”某男邪魅地说道。木槿月擦掉嘴角的血迹,挑眉道“我什么时候成了你的人?”“现在开始,如何?”“不如何!”且看她崛起,成为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