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39700000007

第7章 随缘:达观自在,烦恼即去(6)

回到家,小敏一直以来那种压抑的情绪终于释放了。她明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不正是一个大明星吗?从这以后,她喜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平凡,自己的不必上电视、自己的适得其所、自己的不为他人左右……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小敏终于一扫两年来的沮丧。凭着这种心态,小敏的工作也越做越好,最后竟然成了这家写字楼的负责人!

大多数时候,人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浮躁的心情占领了人的灵魂。生下来因不能为所欲为而号啕大哭;上了学,因不能痛快玩而屡屡大发脾气;上班了,因为不能发迹而唉声叹气;到老了,一事无成却贪生怕死……

每过一天,我们很少会想到要把这一天过得如何有意义、如何快乐,而是周密而细致地盘算,权衡着可能有的各种收益与损失,于是,别人成了我们生命的标准,我们总是渴望着成为别人,渐渐地失去了自我。殊不知,他人的生命再精彩,也不过是我们眼中的烟花,在别人的话语中我们不会得到更好的生存经验,丢失的只是自己的时间而已。每个人都是他人眼中的刹那烟火,过去不留,所以,自己的生命怎么能交给别人把握呢?

有一位禅师曾说:“我们生来难道就是为了和世间的人相聚团圆的吗?难道就是为了在出生的时候听到他人的欢喜大笑,在死的时候听到别人为自己痛哭流涕吗?”必然不是。来到这人世间,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价值,投入到人群当中,融入到社会当中,发挥自己的热量。虽然与整个世界相比,“我”是如此微薄,但人的爱却可以贡献无限的力量,因为爱和慈悲能够传染。

人有“来”的一日,必有“去”的一天,生死是逃不了的两重关卡,但生命的意义却由人自己定义。我们完全可以把各种小爱演化为大爱,把生命的小义演化为救世的大义,那么就能将生命真正地把控在手中,把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富足。

感悟人生

生命的意义就在自己手中,自己掌握自己,并应对它报以欢喜的微笑。只有在对自己的生命报以微笑,对自己的生死及所经历的一切报以赞赏的正确观念,我们才能接纳自己,面对自己的环境和遭遇,实实在在地过现实的生活。

13

用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死

宋朝德普禅师性情豪纵,幼年随富乐山静禅师出家,18岁受具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两川缁素无人敢与其辩难,又因其为人急公好义,时人誉称他为义虎。

宋哲宗元祐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因而,我若是死了,你们应当在我死之前先祭,容我吃到,受了众人的供养,再行坐化。今觉即将坐化,从现在起,你们可以为我办祭了。”

众弟子和信徒以为他在说笑,就笑着问他:“禅师几时坐化呢?”

德普禅师说:“等你们依序祭完,我就决定去了。”

从这天起,寺庙上下为禅师坐化大张旗鼓地做准备。弟子们将帏帐寝堂设好,禅师坐于其中,弟子致祭如仪,逐一为禅师上香、上食、诵读祭文,禅师也心安理得地一一领受。

弟子们祭拜完毕,也为各方信徒排定日期依次对禅师进行悼祭,并上供养,直到元祐六年正月初一日,经过四十多天,大家这才祭完。

于是德普禅师对大家说:“明日雪霁便行。”

此时,天上正在飘着鹅毛般的雪花。到了次日清晨,雪忽然停止,德普禅师焚香盘坐,怡然化去。

德普禅师如同游戏人间般的死法,令世人不胜唏嘘。在禅者眼中,生固未可喜,死亦不必悲,生和死由不得人,何不抛开生死,全心全意活在眼前此刻,然后开心上路呢?德普禅师参破无常的智慧,岂不是一段美谈吗?人向来都是轻死贵生的,不少人因为惧怕死亡,而活得浑浑噩噩,错

过了生活中的种种好事,也未在有限的时光里好好享受一切,对死担惊受怕,对死后得不到高等待遇而担心不能死得其所。幸福又怎么会光临这种人的家门呢?倒不如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寂灭,把生当做一段旅行,开开心心,把死当做一场游戏,嬉笑平常。如此就能减轻生存的压力,活得欢喜自在。

阿林是个豁达的年轻人,很不幸的是年纪轻轻的他就染上了重症,每天都在痛苦中度过。当时,他的病情非常严重,体重也急剧下降。同时,医生也不允许他自由活动,他每天都在病床上等待医生的各种治疗。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治疗,阿林还是不见好转。在这段日子里,亲朋好友都为他的病情担忧,每个人的脸上都难见笑容。这个时候,阿林却不断地安慰他们:“每个人终归都要走向死亡的,而我只是早点到达另一个世界而已,你们不要为我伤悲。余下的日子,我不希望自己一直在医院度过,请允许我用自己余下的生命去做我一直想做的事情,让我在旅途中睡去,那样我就了无遗憾了。”听了阿林的话,亲朋好友们都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但是依然笑着支持他的决定。

第二天,阿林就把自己要去旅行的消息告诉了医生。医生们大吃一惊,说:“你是不是疯了!告诉你,如果你执意去做,那么你只能客死异乡了。”

听完医生的话,阿林笑了笑,说:“那你们替我做个棺材吧。我会带上它,如果出现意外,我会让其他人帮我装起来,然后藏到冷冻箱里,最后运回老家。现在,我要享受自己的生活,我要找到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就这样,阿林开始了他的旅行。走在路上,他感到心情愉悦了许多。渐渐地,他不再吃药,不久之后,任何食物也都能吃了,甚至包括许多奇特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这些都是别人说吃了一定会送命的东西。

一路上,阿林非常快乐,他和其他旅伴一起唱歌,和新的朋友一起聊天,抛弃了所有关于病痛的忧虑。当他走过了很多地方,然后回到家乡的时候,阿林发现自己的身体健壮了许多,而病情居然也得到了控制。很快,阿林便康复了起来。

死亡是每个人都难以回避的事情,也是令很多人恐惧的问题。其实,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我们能够以达观的心态对待一切,死亡就没有那么可怕了。故事里的阿林正是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从容淡然,才造就了生命的奇迹。

古人说:“死生是大事。”因此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非常讲究临终的种种礼节,也就是所谓的临终关怀。当然,这是很正常的事,不管是谁,当他独自面对死亡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感和对现实世界的留恋。我们无法去阻止死神的脚步,但我们却可以让生命死得有尊严,让生命在关怀与温暖中平静而安详地逝去。也就是说,给死者临终前和死后的各种安排,是对死者的尊重。但是,对死者而言,死亡难以避免,无论他得到多大的尊重,也不能让死亡改变来临的形式。因此完全不必惧怕寂灭的降临,该来的终究会来,躲也躲不开,追也追不到。

所以,当死亡来敲门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抛开对死亡的恐惧,整个生命就会豁达起来,你就会发现,生命的旅程还是那么美好。

感悟人生

死亡不过是慧眼中一段新的旅程,把生命的一次结束当成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不但是一种豁达、开朗的情怀,而且是把生命在时间、空间的价值继续延伸。

14

活着未尝可喜,离开未尝可悲

一日,弟子向神山僧密禅师请教:“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弟子大惊:“难道只有亲历才能知道生死之事吗?”

僧密禅师说:“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弟子开悟:“原来生死只是里程碑!”

对生命,圣贤之辈不会认为活很痛快,也不会认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于心中。“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明白了生死交替的道理,就懂得了生死,便不再惧怕死亡,并能把死前的每一刻过得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对我们而言,肉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总是惧怕死亡,对死亡过度恐慌。活着为什么紧张,因为生命如流水一样逝去,无可挽回。尘世生命是短暂的,但在禅的视野里,生命是永恒的,生和死是定义肉体生命的。

人生如戏,演员变换了,戏照常进行;浪潮翻腾着,但海洋依旧。事物总是变化莫测,云飘在空中,消失了也不是死,而是化作了雨普洒人间。树叶落下了也不是死,而是化作了春泥,继续滋养新的生命生长。古语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此美好的诗句恰恰也说明了,生与死不是疏离,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有一位高僧在深山里修行,后有几位慕名前来的弟子拜在他门下。

弟子们总是问他:“师父,我们死了都到哪里去了呢?”他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

但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出来,于是他对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我们死了到哪里去了。”

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他说:“把蜡烛点燃,然后拿来靠近我,让我看见蜡烛的光。”弟子把蜡烛拿到他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火被风吹灭,但他对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他吹灭了蜡烛说:“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哪里去了?它的火焰到哪里去了?”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说不出来。

高僧看了看弟子,然后说道:“我们死后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一样道理,我们死了,我们也消灭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

的确,死去的只是人的躯壳,真正的生命则绵延不断。人的躯壳虽然死了,但人世的种种道理不会死,精神也是不灭的。好的终究有人继承,坏的终究被人抛弃。人有生老病死,然则,一切天理循环还是在那里。所以,“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便是如此。

这些超越生死的看法,值得那些看不透人生、想不通生活或贪生怕死的人参考、借鉴。人生来去自在,生死也有如来去,参透这一玄机,我们就不必天天再为生老病死而恐惧不安,或对于家庭亲朋甚至世间的虚华富贵有所不舍,至少可以活得开心一点、快乐一些。

感悟人生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的收与放,本质都是一样的。面对生死,悠然自得,便是真正懂得了生命。

同类推荐
  • 快乐之源

    快乐之源

    全书从世界的现状、佛教的理论、信仰的力量以及如何修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生动鲜活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阐释了佛法具有的诸多功能以及佛教在心灵励志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追述了佛教的历史,介绍了佛教的门派,详释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教理,并从佛教徒的角度谈及了自己对于当今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部兼具知识性与可读性的佛学读物。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顿悟开承地

    顿悟开承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创造了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并驾齐驱、广传天下的一套完整哲学——禅学。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台湾最美的人:证严法师与慈济人

    台湾最美的人:证严法师与慈济人

    本书记录了证严法师和“慈济人”所作的行善助人的事迹,包括:“走在最前,做到最后”、“五毛钱爆发出来的力量”、“牵起全球菩萨网”、“神奇的赈灾毛毯”等。
热门推荐
  • 中外探险文学故事(下)

    中外探险文学故事(下)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总裁的欲用情人

    总裁的欲用情人

    我想我会一直一个人看来不是只我一个人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她心里的想法不断在改变……这是属于一个人的故事,也是关于他她他的故事。作者大大是个神经病,所以作品标签才是这样的,所以书名是这样的,所以简介是这样的。哈哈哈……不管你们觉得好不好笑,反正我笑了。没有人给我点赞我就给自己点赞。作者是个傻逼傻逼大傻逼。
  • 倾城舞天下

    倾城舞天下

    嗯?你说她是废材兼花痴,那么我觉得世界上就没有天才了。驾驭仙兽群生,美色纵横天下,天皇为博一笑,倾尽天下,却不敌爱人的一笑。片段:某女歪着头疑惑地问:“蛋蛋,怎样来钱最快呢?”一位绝美无伦的七岁俊美男孩冷着个脸说:“你觉得呢?笨蛋主人。”某女贼笑着说:“当然是抢劫啦!而且必须是大户人家!”于是乎,大白天就出现了一位倾城女子带着一众兽兽和黑衣美男来到当今最大商铺来抢劫了,而某殿则是云淡风轻地盯着他的丫头。请各位多多指教!!!
  • 凰弑天下

    凰弑天下

    她是凡尘奇女子,善良优雅,凰落山庄的少庄主,有两个性格迥异的妹妹。因拥有镇天剑被各方势力觊觎,一朝山庄被洗劫,姐妹分离,生死命悬一线。他是昔日圣君,冷峻高傲,身负拯救仙界使命,进的山庄,也为了夺取镇天剑而用尽心机,耍尽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最爱的人。三姐妹的命运紧紧相连,仙界,魔界,人界,共同演绎了一段三界大战,阴谋与爱情,他们反目成仇,因为爱,她们共同战斗,也是爱,她们互相伤害,更是爱,她们悲欢离合,演绎了一段三界之间凄美的爱情!而我们的女主男主,最终命运如何,且看凰弑天下,虐与情,悲与欢,爱与恨!交织幽怨,荡气回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冥:夜过浮华鬼魅妃

    冥:夜过浮华鬼魅妃

    俏皮女幽魂游荡在喧嚣的都市里,偏偏让无法无天的夜家二世祖遇上了,什么恩怨是非,国仇家恨皆被他抛到一边,非要娶那幽魂为妻。夜君:“你这白痴女人,谁要敢娶你,我立马就去把他宰了。”平遥:“你混蛋,人家喜欢的是你的弟弟,你这当哥哥的好没品,竟然死不要脸的来追求自己的弟妹!”一头四角牛头鬼突然冒了个泡,“主人,你的心上人早就结婚了,其实夜公子人还是不错的,你就从了他吧,免得做个大龄剩女,以后嫁不出去啊!”平遥大怒,“混蛋,我把心都掏出来给了他,他还敢娶别的女人,我这就去把那对奸夫淫妇杀了。”夜君:“你还是别去了,没沟!秀不出事业线,去了人家也看不上你,也就我会将就一下,认命吧。”
  • 情窒

    情窒

    曲折的爱情让阿英备受心灵的煎熬,心灵的煎熬更加坚定了她的意志。她爱她的老师秦文武,虽然最终没有结果,但爱情永远在心底。她的爱情如一团火,烧尽成灰,灰里仍包藏着炙热的温度。
  • 混沌撑天

    混沌撑天

    道,无上之道,混沌大道!混沌大道分之六道,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道。脱离于天地,立足于混沌之上,第七道:盘古道。混沌大道灭世!欲生?逃?何处逃?阻?何阻?盘古元神自沉睡中醒来,一串金符入目:天地灭,阻?开混沌,灭混沌彝族,筑混沌金门,混沌撑天!
  • 木罗天下

    木罗天下

    莫欺少年志,待我携卷春风,定要尔等俯首称臣。青茂大地,五界纷争。少女自云宫而来,跨九泽山,奔无棱海。直闯纷争无界。骑踏雪兽,手斩千面狐。新的世界,唯有开天辟地。新新世界,混混圆盾,吾为木罗,倾尽天下。
  • TFBOYS今生有缘遇见你

    TFBOYS今生有缘遇见你

    “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以沫问。“成为知名音乐人,有自己的舞台,可以唱着自己的歌”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三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他们就是有着同样的梦想,才走在了一起,经历了许多普通小孩子没有经历过的,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们比那些孩纸出色的多。
  • 沧桑的大兴安岭

    沧桑的大兴安岭

    往事仿佛天际的云,飘浮在记忆的天空。故乡土地上的足迹,抛洒在林区的汗水,任凭天边阳光流淌,尽幻化作过眼云烟。原始森林随梦远去,兴安人竟背井离乡。难堪林区子弟燕纷飞,演绎人间生离死别。企盼家乡元宵夜,再现昔年满天烟花。雪中兴安银龙起舞,林海春风群山沸腾.漫山嫩绿白桦林,映衬三月红杜鹃。企盼家乡新希望,故乡沃土可耕田。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曾经存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以林海著称天下。因为这里曾经是古黄金之路,故又以金镶边驰名。这里曾经是一片热土,我们曾经在这里播撒过希望的种子。这里曾经是一片沃土,我们在这里曾经流淌过耕耘的汗水,也曾经收获过秋成的喜悦。但是,由于多年单一的原木生产,过度的资源开发,导致原木资源的匮乏,林区经济出现危困,使很多林区人远走他乡另谋生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大兴安岭的杜鹃花依旧,绽放在那一片片倔强不屈的桦树林里,向世人展示着林区的前景与未来。我相信:一百年以后,这里还会出现原始森林。现在虽然留守林区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发展“乳肉鹅草”多种经营已成为林区治危兴林的根本途径,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感慨林区的沧桑变化,目睹在身边发生的故事及林区百姓二次创业的生活,那些爱恨情仇交织成的平凡而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事迹......促使我提起笔,记录到本文的字里行间,浓缩生活,提炼成文,以飨读者。谨以此文感谢关注林区生态环境和林区人民生活的人们!谨以此文对那些在林区留守并二次创业过程中的人们给予关注!有幸来到呼伦贝尔或没有机会来到呼伦贝尔的读者们,本文带您走进大兴安岭,把那些不为您所知道的大兴安岭人民火热的生活展示于读者眼前,本文是让您观察、了解大兴安岭的一个窗口。文中以原始森林消失为线索,记录了林区沧桑的往事,在读者的眼前大兴安岭人民正痛并快乐着。呼伦贝尔学院姜绍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