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1100000016

第16章 不要拿“生气”说事——提高爱的质量,疏导孩子的情绪(2)

其实,在孩子刚刚降生的最初一年里,家长总是做得非常好。当孩子哭闹时,我们不是制止他哭,而是检查他是不是饿了、冷了、尿了、受伤了。当所有疑点都排除以后,如果孩子还是哭个不停,家长就会送孩子上医院。作为家长,所要解决的,不是克制情绪或是压制情绪,而是去掉环境中不利的因素,或是积极主动地调整我们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然而,遗憾的是,当孩子长大以后,我们却常常简单、“粗暴”地遏制这些具有保护意义的负性情绪。

那么,又该如何保护孩子的负面情绪呢?以上面那个电梯事件为例,当妈妈发现孩子的躲避行为后,可以立即把她抱起来,给她直接的安全感,并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不认识这个阿姨,所以有些害怕。”然后,妈妈再把孩子的情况和对方一下交流。当孩子观察到妈妈可以轻松快乐地和眼前这个“陌生人”进行交流时,自然就会慢慢放松下来。这种情景经历得多了,孩子也许就会敢于尝试接近陌生人了。

如果从后天的角度说,胆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说明孩子的独立性欠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家长过度的保护。很多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怕磕着、怕摔着,于是,时常把他们带在身边,形影不离,这就使孩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家长的这种保护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他们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导致孩子经不起一点风雨,害怕离开大人,不敢与外界接触。二是,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有阴影。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结果这些经历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了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懦弱。三是,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这种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身边除了父母、长辈,很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也很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交往能力会逐渐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为了帮助这样的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家长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比如,家长要改变过度限制、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不要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要知道,安全感建立得比较好的孩子,大多性格乐观而自信。再比如,家长还要多带孩子去外面活动,让他习惯与陌生人共处,习惯到陌生环境中去,这在加强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的语言能力。

当然,家长也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胆小行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的胆小,这些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压力。相信孩子,给孩子时间,耐心等待孩子的转变,他自然会给你一个惊喜。

感受并倾听孩子的情绪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天清晨起床的时候,总会这样鼓励自己:“今天,一切都会顺利的,一定会和昨天有所不同。”但是每一天总会有更严峻的难题等着我们。甚至于,好多时候,连我们自己的孩子都会把最亲近的父母看成是他们的“敌人”。

下面,就来看看我们的这些家长是怎么做的吧。他们总是让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快点穿鞋……洗手去……说话小声点……把衣服叠起来……”与此同时,我们的家长又总是不让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外面降温了,你怎么说热呢,别脱下外套……别咬手指头……别踢凳子……别乱扔垃圾……别在沙发上跳……别揪小朋友的辫子……”

然而,长久被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管教的孩子,他们的态度只会逐渐变得“我就要****想干的”。家长呢?则更是坚持“按我说的去做”。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此起彼伏的抗争就在所难免了。

不久前,一位妈妈跟我说起她的儿子时,一脸的无奈与沮丧,看样子,无论她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让她心烦意乱。

一次,我去这位妈妈家做客,恰好遇到母子俩因为孩子丢失的一件文具而争得面红耳赤。孩子回到家后,沮丧地跟妈妈说:“妈妈,有人偷了我的钢笔。”

妈妈想也没想就盘问孩子:“你确认不是自己弄丢的,是别人偷的吗?”

孩子回答说:“是啊,我去洗手间的时候,小姨给我买的新钢笔还在桌子上,等我回来就不见了。”

“你是怎么回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自己的东西要收好,最近几天,你这是第几次把文具给弄丢了。”妈妈听了,二话没说就是一番劈头盖脸的训斥。

看到我来了,这位妈妈无奈地说,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孩子三天两头就会闹出点事情来。有时候,我也会琢磨,难不成是自己文化水平不够高,教养方式不对,可是就算我费尽了心思,孩子也照样不好管。

看得出,这位妈妈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做法欠妥当,而且也有改变自己的决心,但是却不知道该怎样办。我告诉她,就目前情况来看,你要做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认同孩子的感受,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

我接着说,这就好比我们成年人,当我们处于情绪激动、生气抱怨的时候,是很难听得进去别人对自己的任何建议,即便这个建议非常可行,也听不进去。然而,一旦你处于一个心平气和的状态,让自己安静下来,情绪被接纳的时候,那些好建议自然就听得进去了。

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不会接受任何意见或安慰,当然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然而,此时的孩子是如此希望大人能够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明白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情。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只会透露一点点,而我们做家长的必须猜出剩下的部分。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父母经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当孩子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总会声色俱厉地对他们讲:“这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搞的?”“你怎么老这样?”当家长机关枪式地说完这些埋怨的话以后,紧接着马上就会给孩子提出一些建议。也许,在家长看来这是在帮孩子,但实际上当我们给孩子直接提建议的时候,他们是很难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去思考问题的。想想看,你对孩子如此的狂轰滥炸,他们哪里还会有清晰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呢?

还以上面这个故事为例,如果我们的家长用一种关心的态度,换一种沟通方式来回应孩子的话,他们很可能就会在叙述当中整理出系统的思路,然后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继续以上面那件事情为例,下面这段对话场景更为理想。

孩子回家后,对妈妈说:“有人偷了我的新钢笔。”

妈妈没有做出任何回答,只是回应了一个“嗯?”

孩子接着说:“我去洗手间的时候,把它放在桌上,可是,我回来的时候就没有了。”

“哦,是这样啊。”妈妈露出一副十分关切的表情,但是依然什么也没说。

“哦,我知道了,下次我尽量离开座位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收好,这样我就不会再丢了,我这已经是很多次丢文具了。”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孩子一直在叙述,而妈妈始终用“嗯、啊”这些简单的话语来回应,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因为这位妈妈很清楚如果她想帮孩子消除坏情绪,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他说话,事实上,恰恰是这种简单的方式激发孩子不断地找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常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有技巧的,是需要用智慧的。有时候,长篇大论、人尽皆知的道理未必会起到好作用,反倒让你添了一肚子的怨气,孩子添了一肚子的沮丧。然而,完全开启你的心扉,伴以关心的态度,用“噢”、“嗯”或“我知道了”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总能一点点地引导孩子去分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有可能进一步找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这位妈妈试着用我教给她的方法了解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最近,她欣慰地告诉我,自己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变了,与孩子的相处也变得融洽多了。更令她感到欣喜的是,与丈夫、同事相处的时候,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咄咄逼人,能接受任何人的意见了,甚至还能微笑着面对批评。

“不听话”是成长的表现

笑笑两岁左右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好说话了,动不动就跟我们大声宣告:“不行!”“不要!”“就不!”跟很多家庭一样,当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家中里里外外总会因为一丁点儿小事,非要爆发出一场战争不可。

记得一个周末,笑笑舅舅带他和噜噜表哥一起去游乐场玩,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笑笑就是不肯乖乖跟着舅舅回家。大人哄他劝他,也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还口口声声地说:“不回家!还要玩儿!”就连面对舅妈使出的“糖衣炮弹”——用冰激凌和晚上的动画片诱惑,“小家伙”也居然无动于衷。

最后,笑笑舅舅急了,干脆硬拽他走,笑笑竟然就势躺在地上,号啕大哭,边哭边喊:“我不吃!”“我不看!”再后来,笑笑哭累了喊累了,才算败下阵来。

其实,发生在笑笑身上的这个头疼事,早些年,在表哥噜噜身上也曾有过,噜噜妈妈回忆说,“那些年,带噜噜出去,我们何尝不是丢尽颜面,恼羞成怒时,甚至还不得已动手打过他几巴掌呢。”噜噜爸爸也陷入了回忆,“唉,那一刻,我们简直是绝望了,孩子才多大啊,我们大人居然还搞不定他了!”

其实,所有父母的内心深处,无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乐呵呵地顺从自己。当孩子还是个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一切都依赖父母的小婴儿时,这一切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父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唉,曾经那个怀里的小肉团,现如今,怎么越来越难对付了呢?”于是乎,越来越多的父母难以接受孩子对自己权威地位的挑战,似乎稍微遇到点风吹草动,就会克制不住严厉管教、高压制服孩子的冲动。

不过,在家长们急欲攥紧拳头、爆发怒火之前,还是先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一下他们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情绪吧。

笑笑在这个阶段,确切地说,在他学会走路之后,大脑中的运动神经也随之飞速发展。每一天他都会比前一天更有进步,那就是努力挣脱大人的怀抱,不知疲倦地练习、改进,再练习、再改进,进而一点点地开发他自己逐步获取的行走和攀爬等运动技巧。从这一刻起,任何一个孩子都开始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建立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开始走向独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随着身体的独立、心理的分离、自我意识的建立,也逐渐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认清“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这一认知过程大约出现在两岁左右,此时的孩子有了强大的自主精神,开始懂得用“不”字与反抗来与父母建立心理疆界了。比如,笑笑要睡觉了,我刚给他盖好被子,他却把被子一蹬,硬生生地说了句:“不,不,睡着了才盖被子!”搭积木的时候,笑笑爸用圆型积木做屋顶,他却抓起一个三角型积木说:“不对,屋顶是三角型的!”总之,无论是真不对还是假不对,只要和笑笑的意见不符,他就会嚷嚷着说“不、不”。

同类推荐
  • 智商乐园

    智商乐园

    本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 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
  • “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

    “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

    《“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是高中家长尤其是高三家长的备考指南,指导家长为考生争取各种升学机会,是“老梁说高考”系列丛书中一本提纲挈领、通俗易懂的图书,是值得家长人手一册的工具书。《“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中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圣达信升学规划研究院“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指导报考的真实案例,对于考生和家长都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实践性价值。
  •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商业发达,物质丰富。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孩子们从小就有很多向往,他们想拥有钢琴,想拥有画板,想报特长班,想出去旅游……然而,生活是很实际的。这些向往的实现都离不开钱。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想尽办法,甚至省吃俭用满足孩子的愿望。那么,等孩子大了呢?他能靠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欲望吗?给孩子金钱,不如培养孩子赚钱的思维和能力。培养孩子的金钱思维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赚钱技能,而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学习能力、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和理财能力等等。本书揭示了华尔街精英的成功秘诀,帮父母共同打造高财商、了不起的孩子。
  • 为人父母

    为人父母

    本书是刘冰先生在全国各地巡讲期间,有关如何做父母的精彩内容结集。作者通过对国学深入浅出的阐述,启迪为人父母当用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化子女,目的是让家庭充满祥和安乐!
热门推荐
  • 刺心之铁树之国

    刺心之铁树之国

    一个凡人处在一群绝世天才中是什么感觉?一个不是孤儿的孤儿,一个被主角包围的配角,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坚持什么都做不了”。后地球时代的传奇正在缓缓拉开帷幕,这里有幻想也有现实!
  • 众域之主

    众域之主

    一枚灵戒,几口冰棺,一个坠落凡尘,背负血海深仇的少年
  • 零碎逝忆

    零碎逝忆

    转世的轮回,我到底是谁?我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逝去的记忆,还能再次找回吗?我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
  • 萌萌的一世:不要再调皮

    萌萌的一世:不要再调皮

    “青梅竹马一定要在一起吗?”某女人壁咚某男说。“嗯”某男淡淡回答。“一见钟情可以在一起吗?”某女人继续壁咚。某男突然反壁咚,“那就更要在一起了。”“那我们是什么型的?”“青梅竹马加一见钟情,必须无条件在一起。”某女脸一红,“谁跟你一见钟情了!”某男壁咚又反变床咚。本文有宠有虐,男女1vp1
  • 爆宠萌妃:魔君大人请放过

    爆宠萌妃:魔君大人请放过

    不明不白的穿越,宋恬夏经历了史上最悲催的人生。花美男身边绕,后宫挤到爆。问:“小夏,你怎么评价美男子们?”“摸一下,提神醒脑;抓一下,神魂颠倒。”“哦?”某男冷不丁的闪到背后。“只不过都没有我老公好,我老公最好,我老公最棒,我老公最帅!”(节操掉一地了~)
  • 英雄联盟之神奇瓦罗兰

    英雄联盟之神奇瓦罗兰

    一天,一个青铜五的渣渣正在网吧玩LOL,刚刚拿完人生中的第一次五杀,突然被一道小电流击中……“安妮,不要跑,叔叔在这里!”韩云说道,“阿狸,轻一点,弄得我好疼!啊~不要碰我的伤口啊”读者们希望你们喜欢的
  • 雪花之歌

    雪花之歌

    呵呵......你,不是已经烟消云散了吗?为什么,我总能感受到你在我的身边。每次都能感受到你在呼唤我,让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好好活着!
  • 我本独尊

    我本独尊

    一个本应该在父母手中的快乐成长的孩子,月圆之夜惨遭变故,命运之手将他无情的推向了黑暗的深渊,他一次又一次的完成挑战,却不知自己越陷越深,看少年的完美蜕变,他是如何从屌丝逆袭成高富帅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战胜命运的安排的,敬请期待我的《我本独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八荒冥帝

    八荒冥帝

    转世而来的他继承了远古上仙的虚无圣体,在老人的指导带领下,改变了其佣人的身份走上修炼之路,从此解开了八荒大陆的不解之谜
  • 二次元,融合吧

    二次元,融合吧

    令你恐惧的《学园默示录》,令你迷恋的《高校龙中龙》,令你约会到发疯的《约会大作战》,令你奋战的《刀剑神域》,令你为之争霸的《噬血狂袭》......来吧!二次元,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