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餐饮企业其他税种节税技巧
一、合理节税的概述
合理节税是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符合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巧妙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
二、餐饮企业节税的技巧
节税的基本方法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税基进行节税。
在税率一定的情况下,税基越小,则税额越少。利用税基上的变动节税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利用扣除项目节税。这种方法最常见于所得税。
(2)利用缩小成本节税。这种方法最常见于流转税。
(3)利用优惠条款节税。这种方法在各类税法中都有。
(4)利用税目交叉节税。这种方法尤其在采用列举法的税法中常见。
2.利用税率进行节税。
税率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税的税率大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税率低,应纳税额少,税后利益就多。例如,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的基本税率为25%。但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就可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利用税收优惠节税。
税收优惠是降低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税收优惠越多,税后利益就越大。
4.利用纳税人选择节税。
有些税种对纳税人的界定有一定差异,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有同样行为的主体不纳入征税范围。所以对纳税人进行筹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避免成为纳税人,免除纳税义务。例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规定,只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的土地征税,在其他地方使用的土地不征税;房产税规定,只对在城市、县城、镇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的房产,以及不在城镇的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房产征税,对在其他地区的房产不征税。对这些纳税人政策的差异进行筹划,都可以取得一定的税收利益。
5.利用不同经济业务的税负结构节税。
纳税人不同的经济业务往往缴纳不同的税种,形成不同的税负结构,进而影响纳税人税负的高低。对税负结构进行筹划,有利于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
一般情况下,应当将缴纳税种少、总体税负最低的经营业务作为合理节税筹划的具体目标。例如,代销与经销业务的税负结构不同,财产自用与对外出租的税负结构不同,从不同的纳税人购进货物税负不同,将财产销售后对外投资与直接对外投资的税负不同等,都会影响税后利益,都应当进行筹划。
此外,还有利用国际税收管辖权节税、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负状况节税和利用会计政策方法节税等等节税方法。
填表说明:
1.本表适用于所有除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实行简易申报方式以外的服务业营业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2.本表“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识别号,即:税务登记证号码。
3.本表“纳税人名称”栏,填写纳税人单位名称全称,并加盖公章,不得填写简称。
4.本表“电脑代码”栏,填写税务机关为纳税人确定的电脑编码。
5.本表“税款所属时间”填写纳税人申报的营业税应纳税额的所属时间,应填写具体的起止年、月、日。
6.本表“填表日期”填写纳税人填写本表的具体日期。
7.本表所有栏次数据均不包括本期纳税人经税务机关、财政、审计部门检查的相关数据。
8.本表第1栏“应税收入”填写纳税人本期因提供服务业应税劳务所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纳税人发生退款或因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改变冲减营业额时,不在本栏次调减,在第3栏“营业额冲减”栏次内填写。
9.本表第4栏“事后审批减免”填写纳税人前期已纳税的营业额中,由于减免税事后审批而多缴营业税的营业额。
10.本表第5栏“其他”填写纳税人上期申报中,与未抵扣完的税款对应的营业额(参见本说明第16条)。
11.本表第6栏“应税减除项目金额”应填写纳税人本期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所取得的服务业应税收入中按规定可减除的项目金额,分不同应税项目填写,该栏数据应根据《营业税营业额减除项目汇总表》的汇总数据填报。
对列入国家税务总局试点物流企业名单的物流企业(以及上海市税务局认可的29户物流企业),其将承揽的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仓储合作方的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本栏各行次数据不得大于同行次第1栏“应税收入”。
12.本表第8栏“免税收入”填写纳税人本期取得的服务业应税收入中所含的不需税务机关审批可直接免缴税款的应税收入或已经税务机关批准的免税项目应税收入。对按再就业等政策实行定额减免的纳税人,在填报该栏时,可按适用税率换算成免税收入。
13.本表第13栏“期初欠缴税额”填写截至本期(不含本期),纳税人经过纳税申报或报告、批准延期缴纳、税务机关核定等确定应纳税额后,超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未缴纳的税款。
14.本表第16栏“已缴本期应纳税额”填写纳税人已缴的本期应纳营业税税额。
15.本表第17栏“本期已缴欠缴税额”填写纳税人本期缴纳的前期欠税,包括本期缴纳的前期经过纳税申报或报告、批准延期缴纳、税务机关核定等确定应纳税额后,超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未缴纳的税款。
16.本表第19栏“本期期末应缴税额”的“合计”行出现负数时,允许填写负数,其负数部分,即未抵扣完的税款换算成营业额并按各应税项目所占的比例填入下期申报表中的第5栏“其他”中。
17.本填表说明未列出的栏目参见《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填表说明中相应栏目的文字说明,运算公式已在本表各栏目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