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0400000018

第18章 成吉思汗陵寝寻踪(2)

第八节 成吉思汗等蒙元帝王陵寝无“秘葬制度”

学术界通常的说法是:“成吉思汗,包括元朝皇帝,均实行秘葬制度,即帝王陵寝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从《元史》对蒙元帝王陵寝的记载看,明代以来以《草木子》为代表的古今著述声称蒙元帝王陵寝“实行秘葬制度”是没有根据的。他们之所以说蒙元帝王陵寝“实行秘葬制度”是以中原帝王陵寝的形制对比蒙元帝王陵寝形制进行评说的。中原帝王陵寝都有高大的坟头,而蒙元帝王陵寝不起坟头。故此,评说者将蒙元帝王陵寝不起坟头的葬制说成是“秘葬制度”。评说者以不起坟头作为“秘葬制度”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蒙元帝王陵寝不起坟头,不立标志,这是蒙古族的“国俗旧礼”,而不是秘葬制度。《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其送死,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近幸臣妾从死者,多至数千(十)百人。”所以,“不封不树”是漠北匈奴及其后裔的故俗,蒙元时代仍然承袭之,这并不是蒙元的什么“秘葬制度”。《汉书·匈奴传》还说,“汉复得匈奴降者,言乌桓当发先单于冡,匈奴怨之。”匈奴墓葬“不封不树”只是说葬地不起坟头,葬地不像中原那样树立墓葬标志,但这不等于秘密埋葬,无辨识标志。乌桓能盗掘单于墓葬,这就说明单于墓葬有踪迹可寻。《黑鞑事略》所说的“若忒没真(成吉思)汗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三十里,逻骑以为卫”,这很可能指的是成吉思汗先祖的葬地。公元1246年来到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对元代墓葬也有详细描述:“他们秘密地到空旷地方去,在那里他们把草和地上的一切东西移开,挖一个大坑,在这个坑的边缘,他们挖一个地下墓穴”,放入死者后,“他们把墓穴前面的大坑填平,把草仍然覆盖在上面,恢复原来的样子,因此以后没有人能够发现这个地点。”后世有人据此说蒙元葬俗是“秘密”埋葬。其实,这是罗马教廷使节对蒙元墓葬习俗不了解,将其“不封不树”的“国俗旧礼”视为“秘密”。

蒙元帝王陵寝同历代帝王陵寝一样,都是“禁地”,除官方丧葬礼仪,禁止他人进入。所不同的是,蒙元帝王陵寝举行丧葬礼仪时,禁止汉族等特定民族的官员进入。但这并不是说陵寝所在地不让人知道,蒙元皇族肯定都是知道的。

成吉思汗等蒙元帝王陵寝明文记载位于“起辇谷”,这是真实的。后世之人之所以暂时找不到“起辇谷”,这并不是蒙元帝王陵寝有什么“秘葬制度”,而是元朝灭亡后,知道蒙元帝王陵寝所在地的蒙元贵族远走漠北,将蒙元帝王陵寝信息带走致使湮没无闻,后世之人不知道“起辇谷”位于何处而已。《元史》《特薛禅传》《阔里吉思传》对其王室陵寝葬地的记载及阔里吉思陵寝的发现都证明了成吉思汗等蒙元皇陵有标志可识可寻,所谓“实行秘葬制度”的说法纯属猜测虚构。《元史》记载的蒙元帝王陵寝的丧葬形制终于揭开了成吉思汗等蒙元帝王陵寝上遮盖太久的神秘面纱,为研究、寻找成吉思汗等蒙元帝王陵寝走出了讹传“万马踏平”的“秘葬”误区。

《草木子·卷三下·杂制篇》原文是:“历代送终之礼,至始皇为甚侈,至穷天下之力以崇山坟,至倾天下之财以满藏郭,至尽后宫之女以殉埋葬,坟土未干而国丘墟矣。其他如汉唐宋陵寢,埋殉货物亦多,如汉用即位之年上供钱帛之半。其后变乱,多遭发掘,形体暴露,非徒无益,蓋有损焉。元朝官里,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小大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則以黃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寢之地深埋之,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跡,岂复有发掘暴露之患哉?诚旷古所无之典也。夫葬以安遗体。遗体既安,多资以殉,何益?”

成吉思汗等蒙元帝王陵寝所谓实行“万马踏平”,“杀驼子于其上”,“驼母悲鸣寻祭”的“秘葬制度”讹传了600多年,原因何在?追根溯源,是著述者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做了错误的解释。叶子奇是处州龙泉(今浙江省)人,不懂北方少数民族的葬俗。现代与内蒙古接壤地区的一些民族埋葬死者时,当下棺填土、堆垒坟头完工后,非常希望有羊群来新坟地踩踏一番,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若发现附近有放牧的羊群,就去与牧羊人商量,请他将羊群赶到新坟地,让羊群践踏新坟莹。现代一些民族让羊群践踏新坟莹的风俗,源自古代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让马群、羊群踩踏陵寝坟墓的风俗,这是祈求吉祥的象征,并不是什么“万马踏平”的“秘葬制度”。

第九节 从文献记载探索“起辇谷”

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帝国,开闯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全方位交流的世界大舞台,推动了世界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大局面,是一位世界级的历史伟人。对成吉思汗的葬地,历来备受全球关注,中外都在寻觅,但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成吉思汗到底身葬何地?各家所据史料记载不同,所持葬地之说迥异。现将记载成吉思汗葬地的史籍按其作者生卒年代或成书时间先后排列探索如下:

《黑鞑事略》(1237~1240年)载:徐“霆见忒没真(铁木真)之墓,在泸沟河之侧,山水环绕。”《黑鞑事略》成书于南宋嘉熙年间。南宋派彭大雅、徐霆于成吉思汗逝世后的第五年(1232年)、第八年(1235年)先后出使蒙古,二人将自己在蒙古的见闻各自记录下来,最后由徐霆疏订成书。徐霆说,他考察过的成吉思汗墓地在“泸沟河”之侧;同时,徐霆又声明说:“相传云:忒没真生于此,故死葬此,未知果否?”应该说,这是关于成吉思汗葬地的最早考察记载,可徐霆说明这是“相传”,“未知果否?”徐霆自己并没有确定他考察的墓地究竟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墓地。但是,后世学者竟将徐霆自己都没有确定的猜测竟作为成吉思汗葬地的认定结论,竟将汉文“泸沟河”按读音翻译为蒙语“怯绿连河”“怯鲁连河”“客鲁连河”“陆局河”“驹河”等,并据以认定徐霆说的“泸沟河”(即今外蒙古的克鲁伦河)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寝所在地。克鲁伦河发源于今蒙古国大肯特山脉东坡,东北流入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呼伦湖,全长2500多里,成吉思汗墓地在克鲁伦河之侧的哪一点呢?

很多专家、学者及考古工作者按照蒙语“怯绿连河(克鲁伦河)”在蒙古国寻找成吉思汗墓地,至今未果。现在需要提出的问题是:徐霆所说的“泸沟河”是否就是蒙古国的“怯绿连河(克鲁伦河)?”“怯绿连河(克鲁伦河)”旁的墓地是否就是成吉思汗的墓地?徐霆自己都没有确定的成吉思汗墓地是否就在蒙古国的“怯绿连河(克鲁伦河)”?除非在认定的“怯绿连河(克鲁伦河)”侧发掘出与成吉思汗墓葬有关的文物证据,否则,谁也不能断定他认定的“怯绿连河(克鲁伦河)”就是徐霆所说的“泸沟河”。因为与“泸沟河”同字、同音、近音的山川地名在西夏故土也能找到,如宁夏的“葫芦河”与“怯绿连河、克鲁伦河”等也属同音近音。成吉思汗病死时,夏国已亡,金国乞降,西夏国土尽为蒙古所有,是时成吉思汗诸子攻战于远方。以成吉思汗死时的蒙古葬俗推断,此时成吉思汗家族及蒙古贵胄应有祖宗“先茔”,但肯定的说,当时的蒙古尚无埋葬帝王的固定“山陵”,因为成吉思汗是蒙古的第一代皇帝。成吉思汗作为蒙古的第一代皇帝,他病殂后,其后继者的第一要事是选择“山陵”宝地安葬成吉思汗真身,而不是一定要将成吉思汗真身拉运到数千里之遥的蒙古和林去。此时,蒙古和林远在数千里之外,金国乞降但未亡,安葬成吉思汗真身的地域,当以已占领的西夏故土为首选。所以,徐霆所说的安葬成吉思汗真身的“泸沟河”应在与成吉思汗病殂地点较近的风水宝地。古人选择葬地所讲的山川地脉风水名称,与地理地貌上讲的山川地名不同。翻译、考证所说的“三水发源”的“三水”,不一定是确指外蒙古的“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条河流,更何况徐霆也未确认成吉思汗真身就安葬在“怯绿连河(克鲁伦河)”边。

《史集》载:成吉思汗“葬于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不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史集》是14世纪初拉施特(1247年~1317年)用波斯文写成的世界通史,成书于14世纪初。翻译者将成吉思汗葬地的波斯文地名翻译为汉文地名就成了“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不儿罕合勒敦”。从文意看,“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不儿罕合勒敦”都是地名,但不知此地在何处?后世研究者用“斡难、怯绿连、秃刺”的读音比附蒙古、中国的河流名称,就认定了“斡难”水就是斡难河(鄂嫩河),“怯绿连”水就是怯绿连河(克鲁伦河),“秃刺”水就是土兀拉河(土拉河),“不儿罕合勒敦诸山”就是蒙古国肯特山斡山之必儿喀岭。按上述考证地点,成吉思汗葬于三水(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之源的蒙古国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附近肯特山斡山之必儿喀岭。

《史集》所说的成吉思汗葬地所在的“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是否就是蒙古国和林附近的三条河流?据(清)景方昶《東北輿地釋略》载,欧阳圭斋《高昌偰氏家传》说:“和林有三水焉:一并城南山东北流,曰:斡耳汗;一经城西北流,曰:和林河;一发西北东流,曰:忽尔班达弥尔。三水距城北三十里合流,曰:偰辇杰河。元人指述和林,未有如圭斋之明晰者。斡耳汗,今鄂尔浑河也;忽尔班达弥尔,今塔米尔河也;偰辇杰,今色勒格河也。然则,和林在色勒格河以南,明矣!其经和林城西而北流者,正今之哈瑞河也,当为元时和林河。哈瑞河入色勒格河,其合流处,当在和林北三十里。非三水俱合流也。若鄂尔浑合于色勒格,盖在和林东北千余里矣。”实际上,哈瑞河入色勒格河在和林西北500余里。塔米尔河与和林河汇入鄂尔浑河在和林北约200余里。欧阳圭斋是元延佑年间进士,他所记载的和林附近的三水在名称、位置、合流方面与《史集》所载成吉思汗葬地的“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情形有别,并不相符。因此,将成吉思汗真身葬地“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不儿罕合勒敦诸山”考证为蒙古国和林附近的河流及山脉是没有历史证据、考古证据、地理证据与实际证据的。

《元史·太祖本纪》载:成吉思汗“葬起輦谷”,《元史》载:元代帝王陵寝俱在“起輦谷”。《元史·太祖本纪》只说成吉思汗“葬起輦谷”,但未说“起輦谷”的地理方位。关于“起輦谷”的地理方位,《史集》说:蒙哥汗(元宪宗)死于四川攻宋前线后,他的儿子阿速带斡忽勒“亲自带着父亲的灵柩,把他运送到了斡儿朵(漠北的宫帐)。在四处斡儿朵中轮流为他举哀:第一天在元秃黑台哈敦(皇后)的斡儿朵中,第二天在忽台哈敦的斡儿朵中,第三天在这次随同他出征的出卑哈敦的斡儿朵中,第四天则在乞撒哈敦的斡儿朵中。每天将灵柩放到另一个斡儿朵的座上,众人对他放声痛哭哀悼。然后,他们把他葬在被称为也可忽鲁黑的不儿罕合勒敦地方的成吉思汗和拖雷汗的陵寝的旁边”(《史集》第2卷第27l页)。

从《史集》记述得知,“起輦谷”即是“不儿罕合勒敦”。《史集》在讲到元宪宗蒙哥的葬地“不儿罕合勒敦”时,说“不儿罕合勒敦”位于被称为“也可忽鲁黑”的地方;《史集》在讲到成吉思汗的葬地“不儿罕合勒敦”时,又说“不儿罕合勒敦”位于“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地。同是一本《史集》,在讲到成吉思汗、拖雷汗和蒙哥的葬地时,说三个人都是葬于同一地点“不儿罕合勒敦”,但讲到“不儿罕合勒敦”的地理位置时,有时说它位于被称为“也可忽鲁黑”的地方,有时又说它位于“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地。同是一个“不儿罕合勒敦”,却出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地理方位。后世研究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将“怯绿连河”认同为“也可忽鲁黑地方”,并由此导出“也可忽鲁黑地方”就是今克鲁伦河发源地的蒙古国大肯特山。据此,将成吉思汗的葬地“起辇谷”认定在今蒙古国大肯特山。因此,无论是从翻译还是从考证来说,将“起辇谷”(“怯绿连河”“也可忽鲁黑地方”“不儿罕合勒敦”“克鲁伦河”)考证到外蒙古的“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地,显然只是从发音上去比附,并没有使人相信的理由,更没有史料依据与考古证据。如果单从发音上去比附,能将“也可忽鲁黑”比附为“怯绿连河”,也可以将“也可忽鲁黑”音译为“葫芦河”或伊金霍洛。从成吉思汗进攻西夏陇右、病危、病死和埋葬的有利地理条件看,将成吉思汗葬地音译到“葫芦河”及其周边地区的相关证据及理由远远胜于比附到外蒙古“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地。从祭祀成吉思汗的陵园位于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来说,伊金霍洛的汉译即为“圣主的陵园”。从成吉思汗进攻西夏陇右、病危、病死和埋葬的有利地理条件看,将成吉思汗安葬在伊金霍洛及其周边河套地区的相关证据及理由也远远胜于比附到外蒙古“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地。

成吉思汗死时西夏已亡,国土尽为蒙古所有。《史集》中的“不儿罕合勒敦”,《蒙古黄金史纲》写作“不儿罕——哈里敦”,有的著作取掉了“不儿罕”与“合勒敦”中间的一横杠(——),将“不儿罕——哈里敦”写作了“不儿罕合勒敦”。若将“不儿罕——哈里敦”像《史集》中写的“不儿罕合勒敦”来理解,似曾相识。《史集》中的“不儿罕”,见于《蒙古秘史》:“唐兀惕国主不儿罕一见无法抵挡,只好带着金银器皿九十九,少男少女九十九,骟马良驼九十九,出城觐见成吉思汗”,“待到第三天,成吉思汗下令将不儿罕召来,赐其忠顺之号,并命脱栾将其处死。”由此可知,《蒙古秘史》中的“不儿罕”即指西夏国主、西夏。《史集》中的“合勒敦”见于《元史·太祖本纪》:成吉思汗于蒙古太祖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由此可知,“合勒敦”即“哈老徒”。将“不儿罕”与“合勒敦”联系到一起看,就是将成吉思汗葬于西夏境内“合勒敦”群山中的一座山中。“合勒敦”“哈老徒”与西夏故地今宁夏海原县境内蒙元时期的历史地名“海喇都”读音相同,从读音上说,“合勒敦(哈老徒)”就是“海喇都”。“海喇都(合勒敦)”的蒙语意思是“前哨、前锋、哨位”,将“不儿罕”与“海喇都(合勒敦)”连接到一起看,就是将成吉思汗葬于西夏境内位于“前哨、前锋、哨位”“地方群山中的一座山中”。据史籍记载,蒙元时期的“海喇都(合勒敦)”就是今宁夏海原县城西南约五里处的天都寨。天都寨(海喇都、合勒敦)“地方群山中的一座山中”,就是天都寨(海喇都、合勒敦)所在的天都山中的一座山中。这就是说,将成吉思汗葬于西夏境内天都山中的一座山中。将“不儿罕合勒敦”考证为“西夏境内(不儿罕)”的“海喇都(合勒敦)”,这是以国家宫廷秘藏帝王《实录》为依据的,该考证与蒙元时期史料所记载的成吉思汗北还西夏受降、病危、病殂的时间、路线、地点完全相合,这应是最可靠的原始史料记载。汉文译著《史集》说,成吉思汗的陵寝所在“不儿罕合勒敦”是“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地。将“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考证到蒙古国和林附近与蒙元时期埋葬成吉思汗真身的冲突太大,难以令人相信。若将“三水”视为成吉思汗葬地附近的三条水流,将“斡难、怯绿连、秃刺”视为非蒙古国和林附近的任意蒙语地名,寻找成吉思汗葬地的范围就会多有线索。比如,在海喇都(合勒敦)所在的西夏(不儿罕)境内,自汉以来就有以三水源流而得名的“三水县”。汉“三水县”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下马关乡,县境地处河套南缘的鄂尔多斯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历来是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的衣食沃壤。蒙元以来的豫王城、祭奠成吉思汗的衣冠陵、守护成陵的达尔扈特人,都在这里昭示着成吉思汗陵寝所在地的蛛丝马迹。所以,将拉施特在《史集》中说的成吉思汗葬于“不儿罕合勒敦”翻译考证为成吉思汗葬于西夏境内(不儿罕)的海喇都(合勒敦)应是一种有根有据的解释。

《马可波罗游记》(1275年~1292年)载: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均葬于阿勒台山之中。从读音上看,《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阿勒台”即《史集》《元史·太祖本纪》中的“合勒敦(哈老徒)”,亦即今宁夏海原县境内蒙元时期的“海喇都”。依《马可波罗游记》的说法,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均葬于蒙元时期的“阿勒台(海喇都)”地方的山中,亦即今宁夏海原县城西南约五里处的天都山中。马可·波罗生活于公元1254年~1324年。大约在公元1271年11月,马可·波罗跟着他的父亲和叔父从地中海东岸来到中国。从1275至1292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一直在元朝供职。据说,他还曾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在东南各省呆了三年。后来还奉命出使南洋,到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等地。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深受忽必烈器重。他除了在京城大都视事外,还经常奉大汗之命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马可·波罗曾穿行山西、陕西、宁夏、四川等省,足迹遍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马可·波罗说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均葬于“阿勒台(海喇都)山之中”,“阿勒台”(海喇都)山即今宁夏海原县城西南约五里处的天都山。这是元朝官员说元朝皇帝的葬地,应是言之有据。从《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均葬于“起辇谷”即可证明马可·波罗记述的可靠性。

《蒙古黄金史纲》(1627年~1634年)载:成吉思汗的葬地,“其真身,有人讲,葬于不儿罕——哈里敦;有人说,葬于阿尔泰山之阴,肯特山之阳名为大鄂托克的地方”。《蒙古黄金史钢》的“不儿罕——哈里敦”即《史集》的“不儿罕合勒敦”,“阿尔泰”即《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阿勒台”,“哈里敦(合勒敦、阿勒台、阿尔泰)”与“海喇都”一样,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都是说成吉思汗葬于西夏“海喇都”地方的山中(即天都山。)“大鄂托克”就是蒙语“大营盘”的意思,是指成吉思汗屯营之地。《蒙古秘史》载,西夏末帝李晛向成吉思汗投降时,向成吉思汗敬献了“行宫及器皿”。据考,李晛敬献的“行宫”应是天都山下的蒙元海喇都(天都寨)行宫及西安州宫殿。成吉思汗从病危到病殂都驻跸于此,他死后其真身葬于“行宫”所在地区的天都山中。

《蒙古源流》(1662年)载:“乃葬主上金身于阿勒台山阴,肯特山阳,也客斡托克之地方”。也客斡托克即大鄂托克。《蒙古源流》系明末清初的蒙古史学家萨囊徹辰著。《蒙古源流》说成吉思汗葬于“阿勒台”,与《蒙古黄金史钢》说法一样,成吉思汗葬于“海喇都(天都寨)”所在的天都山中。

《多桑蒙古史》(1934年)载:成吉思汗“葬于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不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多桑蒙古史》系法国学者多桑著,提供了蒙古史的许多珍贵资料。该书说成吉思汗葬于“不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与《史集》说法一样,就是说将成吉思汗葬于西夏境内位于“前哨、前锋、哨位(海喇都)”地方的天都山之一山中。

综上评介,《史集》是明确记载成吉思汗葬地的最早原始史料,它记载成吉思汗“葬于斡难、怯绿连、秃刺三水发源之不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其中所载成吉思汗葬地“不儿罕合勒敦”的地域地名与《蒙古秘史》《元史·太祖本纪》所载成吉思汗病危病殂的地域地名完全一致,且该记载中的“合勒敦”与各名著所载成吉思汗葬地“阿勒台”(《马可波罗游记》)“哈里敦”“阿尔泰”(《蒙古黄金史纲》)“阿勒台”(《蒙古源流》)“合勒敦”(《多桑蒙古史》)完全一致,俱属同音同译或同音异写。上述各家所载的成吉思汗葬地,均与今宁夏海原县城西南约五里处的蒙元地名“海喇都”属同音异写,都在西夏故地。据此,依《史集》记载考证:成吉思汗葬于西夏境内(不儿罕)的海喇都(哈老徒、合勒敦)山中,亦即葬于今宁夏海原县城西南约五里处的天都山中。

至于《新元史·太祖本纪》等近现代一些关于成吉思汗葬地的著述,如“诸皇子奉梓宫还漠北,至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乃发丧,葬起辇谷。先是,帝道过起辇谷,见一大树,爱之,盘桓树下良久,谓从者日:‘异日必葬我于此’。至是有述前命者,遂葬树下焉。”诸如此类的说法,明显带有后世加工润色、添枝添叶的神话成份,不足为信史。

第十节 从成吉思汗病殂地点追寻“起辇谷”

成吉思汗病殂于六盘山,这是学术界公认的,可成定论。

如果从文献记载与发音翻译比附考证认定埋葬成吉思汗真身的“起輦谷”位于蒙古国和林附近的肯特山,这首先涉及到的问题是如何将成吉思汗的真身在不腐烂的前提下从六盘山运送到蒙古国和林附近的肯特山去?

蒙元时期,从今宁夏至和林的道路有西路和北路。

西路从今宁夏海原县向北进入应理县(今宁夏中卫),从黄河九渡过河进入河西走廊,沿丝绸之路西进,经甘州(今甘肃张掖市)、亦集乃路(今额济纳旗黑城)至和林驿路抵达岭北行中书省和林。西路是自和林经亦集乃路、甘州通往东胜州的军用驿路,叫做纳怜道(小道)。运送成吉思汗棺材的车辆无法走纳怜道(小道),只能走帖里干道(车道)。如果将成吉思汗真体安葬和林,无法走西路,只能走北路。

北路从今宁夏海原向东北进入盐州川(今宁夏盐池县),穿越鄂尔多斯高原,从东胜过黄河至丰州,由丰州西北甸城山谷经净州路,通天山(今大青山),经沙井(今四子王旗大庙古城),通川中(川者指沙漠地带),西北至汪吉河上游(今蒙古国翁金河),此折抵达和林。

从今宁夏海原走和林与从元大都走和林都是至丰州(今内蒙托克托县治)折向北行,穿越大青山,进入漠北地区至和林。

现以元成宗铁穆耳从和林到上都继位为例。《续资治通鉴·元纪》载:至元三十一年正月癸酉,元世祖忽必烈“崩于紫檀殿……太妃召三人问之,伊噜纳颜曰:‘臣受顾命,太妃但观臣等为之,臣若误国,即甘伏诛。宗社大事,非宫中所当预知也。’遂定大策,与亲王、诸大臣发使告哀于皇太孙,巴延总百官以听。兵马司请日出鸣晨钟,日入鸣昏钟,以防变故,巴延呵之曰:‘汝将为贼耶!其一如平日。’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巴延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乙亥,葬帝于起辇谷……夏,四月,皇太孙自北边南还,执政皆迎于上都之北。皇太孙至上都,宗室诸王毕会。定策之际,伊实特穆尔谓晋王噶玛拉曰:‘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神器不可久虚,宗祧不可乏主,储闱符玺久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噶玛拉遽曰:‘皇帝践阼,当北面事之。’于是宗亲合辞劝进。伊实特穆尔曰:‘大事已定,吾死且无憾。’甲午,皇太孙即位于大安阁。诸王有违言,巴延握剑立殿陛,陈祖宗宝训,宣扬顾命,述所以立皇太孙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正月癸酉(二十二日,公历2月18日)逝世后,元朝皇室立即派人向远在和林的皇太孙铁穆耳报丧,请其速来元大都继承皇位。皇太孙铁穆耳接到卜告,肯定是立即起身,快速从和林南下奔向大都。和林至元大都以现行道路计约3000华里。报丧使者正月二十二日从大都出发,就以元代“急递铺”(“定制:一昼夜走四百里,邮长治其稽滞者”)速度计算,到达和林的时间当在正月底。皇太孙铁穆耳二月初从和林出发,“四月,皇太孙自北边南还,执政皆迎于上都之北”,这说明皇太孙铁穆耳在路上整整走了三个月。皇太孙铁穆耳从和林到上都走“三个月”的时间与“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的时间完全相合,也与《元史·世祖本纪》所载“夏四月,皇孙至上都。甲午,即皇帝位”的时间完全相合。由此可知,车驾从上都至和林大致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从宁夏海原走和林与从元上都走和林的路程大致相当。将成吉思汗的棺材运送到和林的葬地至少也在三个月左右。成吉思汗死于七月份,正值西夏酷热季节。路途如此遥远,怎样才能将成吉思汗真身在不腐烂的前提下运送到和林去?

成吉思汗等蒙元帝王的固定“山陵”寝地“起辇谷”在什么地方?从以下几则元代帝王、帝后丧葬情况可推测其葬地的大致行程方位。

从元代帝王、帝后丧葬时间推测“起辇谷”的方位。根据《元史》记载,蒙元帝王死后埋葬时间不会超过三天,这是蒙元时期蒙古人的国俗旧礼。

元世祖忽必烈的死葬时间:《续资治通鉴·元纪》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正月“癸酉(农历二十二日,公历2月18日),崩于紫檀殿”,“乙亥(农历二十四日,公历2月20日),葬帝于起辇谷”。忽必烈于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到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新都建成。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世祖忽必烈驾崩之地。忽必烈正月二十二日死于今北京元大都,二十四日即“葬帝于起辇谷”,从死到葬起辇谷仅三天。

元成宗的母亲鸿吉哩氏(即阔阔真皇后)的死葬时间:大德四年二月“丙辰,皇太后鸿吉哩氏崩……后崩之明日,祔葬诸陵,谥‘徽仁裕圣皇后。’”元裕宗徽仁裕圣皇后阔阔真“丙辰”死,第二天即“祔葬诸陵”,鸿吉哩氏从死到葬起辇谷仅二天。

元成宗的死葬时间:大德十一年春正月,“癸酉,崩于玉德殿……乙亥,灵驾发引,葬起辇谷,从诸帝陵”,元成宗从死到葬起辇谷仅三天。

元武宗的死葬时间:至大四年春正月“庚辰,帝崩于玉德殿……壬午,葬起辇谷”,元武宗从死到葬起辇谷仅三天。

元仁宗的死葬时间:延祐七年春正月“辛丑,帝崩于光天宫……癸卯,葬起辇谷”,元仁宗从死到葬起辇谷仅三天。

皇太子喇特纳达的死葬时间:至顺二年春正月,“辛卯,皇太子喇特纳达喇薨。壬辰,命宫相法哩等护灵辇北祔葬于山陵,仍命法哩等守之”,喇特纳达从死到“祔葬于山陵(起辇谷)”仅二天。

由上可知,蒙元帝王、帝后死后按其国俗旧礼要求速葬,尸体放置不会超过三天,也就是说,死后三天之内必须埋葬。这就是说,蒙元帝王、帝后死后埋葬的陵寝地点距其死亡地点应在三日程左右。蒙元时期三日程的距离,以元代“急递铺”(“定制:一昼夜走四百里,邮长治其稽滞者”)速度计算,约在千里左右。

蒙元帝王陵寝所在地实即成吉思汗尸体的埋葬地,亦即起辇谷。成吉思汗于农历七月死于今宁夏海原六盘山,宁夏酷热季节六天左右尸体即可腐臭。按照蒙古帝王、帝后死后三天之内必须埋葬的习俗,成吉思汗尸体放置也不会超过三天。所以,留给拉运埋葬成吉思汗尸体的时间也仅有三天左右。据此,埋葬成吉思汗尸体的起辇谷距今宁夏海原六盘山的行程应在三日程左右。拉运成吉思汗尸体从今宁夏海原六盘山出发,就远而言,以元代“急递铺”(“定制:一昼夜走四百里,邮长治其稽滞者”)速度计算,将成吉思汗的棺材从今宁夏海原六盘山运送到起辇谷最多千里左右;就近而言,成吉思汗的棺材完全可以在今宁夏海原六盘山或在已被蒙古占领的西夏、金国境内靠近宁夏海原六盘山的地方埋葬。忽必烈的尸体不会就地埋葬在元大都,埋葬忽必烈尸体的行程也应在三日程左右。将忽必烈的棺材从今北京元大都运送到起辇谷最多也应在千里左右。元宪宗蒙哥葬于起辇谷。《元史》说,公元1259年秋七月辛亥,元宪宗蒙哥攻宋,战于今四川重庆。癸亥,蒙哥汗病逝于钓鱼山。据《史集》,蒙哥汗的儿子把蒙哥汗“葬在被称为也可忽鲁黑的不儿罕合勒敦地方的成吉思汗和拖雷汗的陵寝的旁边。”若起辇谷在今蒙古国和林附近的肯特山,蒙哥汗的儿子怎样在三天内把蒙哥汗的尸体从四川重庆钓鱼山拉运到蒙古和林肯特山去?若起辇谷不在今蒙古国和林附近的肯特山,蒙哥汗的尸体从四川重庆钓鱼山拉运北葬,须经陇右、鄂尔多斯高原,从东胜过黄河至丰州再继续北进;按蒙元三天内埋葬的习俗,蒙哥汗葬地的三日程也超不出今宁蒙河套地区。据《史集》,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汗随葬起辇谷。《元史》载:公元1228年四月,蒙古汗拖雷“由半渡入真定,过中都,出北口,住夏于官山。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拖雷汗死于从中都、官山夏季行宫北还途中的阿剌合的思之地。拖雷北还道路亦经今宁蒙河套地区。按蒙元三天内埋葬的习俗,拖雷葬地的三日程也超不出今宁蒙河套地区。

从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的葬地方位推测“起辇谷”的方位。据《元史》载,至正二十八年秋七月丙寅,大明兵临大都,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至夜半,开健德门北奔……后一年,帝驻于应昌府,又一年,四月丙戌,帝因痢疾殂于应昌,寿五十一,在位二十六年。太尉完者、院使观音奴奉梓宫北葬。”《元史》仅载残元皇室奉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的梓宫“北葬”,但未载“北葬”于何地,这就为我们探寻“起辇谷”之所在提供了思路。元朝灭亡后,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出走漠北,洪武三年农历四月死于应昌(今内蒙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皇太子爱猷识礼达腊继位。农历五月,大明军攻克应昌,爱猷识礼达腊北走和林,洪武四年改年号宣光,仍号大元,史称北元,控国260多年,与明朝相始终。北元早期的疆域范围与明朝基本上是以河套北河秦汉长城为界的。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死葬时,应昌尚在元军手中。《元史》说“北葬”,是指从应昌“奉梓宫北葬”,则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肯定葬在应昌以北。若起輦谷在河套北河秦汉长城以北的北元据地,包括应昌周围或和林在内,则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理应“葬起輦谷,从诸帝陵”,《元史》等蒙元史料当载其“葬起輦谷”。但是,《元史》只说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北葬”,并未说其“葬起輦谷”,这说明“起輦谷”不在河套北河秦汉长城以北的应昌周围或和林等北元据地。《元史》未载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葬起輦谷”,只能说明“起輦谷”在河套北河秦汉长城以南的明朝境内,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葬不进去,无法将其“葬起輦谷,从诸帝陵”,只能孤葬漠北了。由此看来,“起輦谷”当在今宁夏海原六盘山至河套北河秦汉长城以南的河套地区。

根据蒙元帝王、皇后死后三天内必须速葬的国俗旧礼,考虑到蒙元十一帝均从今北京元大都追随成吉思汗葬起辇谷的方向、行程,再考虑到拖雷汗从中都附近葬起辇谷、蒙哥汗从四川重庆北还葬起辇谷的路线、行程,推测起辇谷的方位:起辇谷当在今宁夏海原六盘山与今北京元大都之间的河套地区,这一地区,与将成吉思汗的棺材从今宁夏海原六盘山就远拉运到“起辇谷”的方位、行程大致相当。

同类推荐
  • 中外五千年文化常识全书(世界卷)

    中外五千年文化常识全书(世界卷)

    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不是史料片段,而是透射人类思想的智慧之光。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内容包括哲学、宗教、神话、语言、文学、书籍、美术、音乐舞蹈、教育、体育、服饰、风俗礼仪、节日、历史、政治、军事、天文历法、地理、影视等诸多方面,既是一部知识大百科,又是一部生活休闲书。
  • 《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

    《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

    为什么说要三从?从父、从夫、从子。年幼未嫁之前她是要在家里的,当然从父,这个好理解,她是跟从父亲,总不能自己过生活,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既嫁从夫,听从先生的安排,这个有些人就起逆反了,为什么我得听他的?他得听我的才对。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为什么?客观的原因来讲,在古代男子接受教育比女子机会要多,然不能说女子就没有机会受教育,也不是,曹大家就是出生名门,她受到了教育。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憎得失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剑守一逍尘

    剑守一逍尘

    世界无穷,位面万千。轮回者穿越于不同位面,见不同之景,会不同之人,历不同之事。轮回寂寥,经历得越多便失去的越多,最后能否初心依旧?如果你已经不再记得,那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如果我已经不再记得,那么……我又该为何而记?情悯众生殇,剑守一逍尘。
  • 一夜成神

    一夜成神

    两大文明的激烈大碰撞。幸存者与NPC之间的矛盾冲突。一夜之间,地球遭遇末世危机,成为游戏里的现实世界。而以虚拟文明主导修炼的X星球,则成为主神空间,X星球人成为主宰世界的NPC。但幸存者却不是玩家,而是NPC为怪物准备的食物,地球就是一个庞大的食物仓库。获悉惊天之秘的古枫,不甘沦为鱼肉,他多次潜入主神空间,将获取的资源带回地球,提升幸存者实力。但当人类逐渐强大,想要一较长短时,却发现他们还是没有逃脱被鱼肉的命运……
  • 神濯

    神濯

    这是一个关于弑神者的故事,同样也记录了少年们成长的传奇。在这个世界你为何而生又为何而死,又为何走向万劫不复。你刀剑紧握,去冒险,去杀戮,去探向未知的边缘。又或者为一个简单的执念,挑战整个神族之怒。成长、爱恨、热血、羁绊,回忆,欺骗,背叛,绝望,也不过如此,你奋力抵抗,却早已被称作命运的锁链牢牢勒紧。(本书慢热,毕竟是幻想了三年的玄幻故事,所以会好好雕琢一般的。)
  • 天尊奇传

    天尊奇传

    人物背景:楚天,国家王牌弓箭手,曾代表国家拿下多枚金牌,拥有神箭手的称号,广为流之,比一些一线明星的名声还要大。但时也,运也,命也。一次超常的事件,导致他来到一个强者为尊,弱者为食的大陆,变成了底端的存在。然而俗话说的好,今日手握窝窝头,明日嘴含燕窝粥。楚天相信,有朝一日,自己依然会成为名动四方的人物。因为,他是楚天!且看他是如何步步前行,踏上至尊之路,傲视苍穹,留下一段传奇传录的......!
  • 蠢萌二九的日常

    蠢萌二九的日常

    这里面其实是相当于日记的形式的文章,是本王上课无聊时为我们班级写的,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 我与我的双重镜像

    我与我的双重镜像

    身为哈瑞帝国的公主居然幻想着自己是一位王子,“真的吗”?我可以变男生?“既然已经变成王子了”那么我一定要收集各种后宫美少女,什么?百合,搞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魔女的回归之路

    魔女的回归之路

    我究竟是谁?是妖似,还是跆拳道高手的田雨馨?错乱的灵魂,篡改的记忆,神秘的身份,残余的魔族,或是兴起的仙界?被众人讽刺的她,被闺蜜推下天台的她,被自己最喜欢的人害死的田雨馨,终于回到真正属于她的国度。是报仇,还是放下?是睥睨天下,飞升神界?还是是带领魔界崛起,直捣九重天,报雪恨之仇?还是……嚣张一世,将所有屈辱洗刷?
  • 朕本红妆:拐个帝师当老公

    朕本红妆:拐个帝师当老公

    女扮男装坐江山,虽非她愿,却避无可避。为守秘密,如履薄冰。千年预言,玥朝遗孤,天命之女,瞳孔异色,三世记忆。开始:"我一生,只为他倾尽所有。"后来:"他若有事,我定让你陪葬。"前世之因,今世之果。是今朝不梦生死,还是来生不再相见。
  • 厉害了,我的威武欧巴!

    厉害了,我的威武欧巴!

    大名鼎鼎的大少安还之,嗜杀成性、阴险毒辣、锱铢必较,心理医生苏越曼最近很苦恼,她竟然被安排为他做私人治疗。苏越曼吓得双腿打颤,忍不住想要咆哮:“他这不是病,是天性!”安还之冷冷一笑:“我有病你有药,你就是我的药。”言毕,他将女人扛在肩上,双双失踪数天。
  • 轮回之灵石的爱情神话

    轮回之灵石的爱情神话

    孽缘,一块石头怎会使小鹿精为其送命?三世情,冤死的鹿精阎王免强允许他转世轮回,神魔存在的雪域之地,他们相爱却无法牵手,第二世被命运捉弄,石头为了小鹿所做的一个决定,遇见了残酷又有怪嗜好的他,究竟他应该是谁的大王?何事让她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神秘人的出现,又使她穿越时空见到了前世今生都辜负的恋人……第三世的现代轮回,灵石还能守住当初的承诺吗?石头本无情,一旦有了心的它能有资格谈爱吗?它开始了寻爱、守爱的苦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