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0400000003

第3章 神奇香山(2)

第三节 炎黄古帝的图腾神山

《山海经》西次三经之首的“崇吾之山”与西次四经的“刚山”均在今宁夏清水河流域。西次三经多列香山及其以西之山,香山与陇西之山地域相连。《山海经》西次四经多列陇东、陇西之山。陇山北脉延至宁夏西南境,东脉延至陕西境内东西走向诸山,东南山脉延至渭河和葫芦河边,西北山脉延至兰州黄河岸边。陇山主峰为六盘山,在今宁夏固原境内。陇山山脉山多、水多,大地名、小地名很多,从古至今,其名称多有变化。

《山海经·西山经》载:西次三经之首的崇吾之山“在河之南”,据谭其骧先生考证,崇吾之山即今宁夏中卫香山。“崇吾山”《博物志》又作“参隅山”。“香山”古代称“香巖山”,“香巖山”系“参隅山”之快读,“参隅山”转音为“香巖山”,今简化为“香山”。可知香山即古之“崇吾山”,魏晋南北朝称牵屯山、牵条山。

《山海经·西次四经》载:“(刚山)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地理今释》考证,“刚山之尾,今甘肃笄头、大方、六盘、须弥诸山,与陇州山迤逦相接,故曰尾也。洛水,今宁夏清水河,北流至灵州鸣沙堡入黄河。”《山海经》载“洛水”出于“刚山之尾”而“北流注于河”。在陇山山脉中,“北流注于河”的唯有今宁夏清水河,故清水河古代亦称“洛水(即若水)”;清水河又源出六盘山北麓,则“刚山之尾”当指今六盘山北麓。六盘山北麓即香山地区,确系清水河所出所经。所以,香山亦属“刚山之尾”,统称则为“刚山”,香山系“刚山”之音转。

《山海经》在“西山经”中共记载了今宁夏中卫以西的二十三座大山,第一座是轩辕黄帝搏兽的“崇吾之山”。第二座是“长沙之山”,在“崇吾之山”西北“三百七十里”,折合今里约151公里,当在今甘肃省景泰县东北,实即今腾格里沙漠沙山,此即三皇五帝时代之“流沙”所在。第三座是“不周山”,在“崇吾之山”西北“六百七十里”,折合今里约275公里,当系今甘肃省古浪、天祝境内之乌鞘岭山脉(【周按】为保持引文原貌,本书保留所有引文的原计程单位。为与相关计程勘验对比尺度一致,进行里程换算时,除使用“公里”外,还使用了“汉里(指汉代里程)”“里(指历代华里)”,下同)。第五座是烛龙之子鼓所居的以“人面而龙身”为图腾的钟山。第八座是轩辕国的都城“昆仑之丘”。第十一座是西王母所居的“玉山”。第十二座是轩辕黄帝所居的“轩辕之丘”。《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相传华夏文明之始,黄帝就开始造车,“轩辕”即“车”的代称,因此黄帝被尊为轩辕氏,亦称轩辕黄帝,后人以之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关于轩辕国的疆域,《山海经·海外西经》载:“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郭璞注:“黄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北逐荤粥……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史记·五帝本纪》)。空桐山(即今崆峒山)、鸡头山(即今六盘山)均在今甘肃、宁夏陇右地区,荤粥(匈奴的先祖)是原始社会的古族,活动在今宁夏的黄河南北。以上说明,中国大西北显然是黄帝族群早期活动的地域。炎、黄帝族系是沿着祁连山地、河西走廊由西向东进入黄土高原的西部族系。

炎黄族系进入黄土高原走近黄河岸边的第一座神山就是“崇吾之山”:

《山海经·西山经》载: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虫焉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现对上述引文内容注释如下。

关于“崇吾之山”的地理位置:

谭其骧注:“河”,指“黄河宁夏地区段。”

谭其骧注:“‘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当指今甘肃以东宁夏中宁以西黄河南岸某山。”

郭郛注:“甘肃靖远东有屈吴山,高2858米。

崇、屈音近;吾、吴音同,崇吾山当是屈吴山。”

“崇吾之山”,有人说在今宁夏,有人说远在今新疆。《山海经》记载“崇吾之山”所在方位的地理标志是“在河之南”。“河”,古史记载一般指黄河。谭其骧注:“河”,指“黄河宁夏地区段。”新疆无黄河,故“崇吾之山”在新疆之说可以休止,将“崇吾之山”的有关记载注释到新疆的皆不取。众多科研成果表明,历史地理学者将“崇吾之山”考定在今宁夏中卫黄河南面的香山是正确的。谭其骧注:“‘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当指今甘肃以东,宁夏中宁以西黄河南岸某山。”谭其骧考证限定的“某山”,其地理方位只能是今宁夏中卫香山,别无选择。郭郛注:“甘肃靖远东有屈吴山,高2858米。崇、屈音近;吾、吴音同,崇吾山当是屈吴山。”对照《山海经》“崇吾之山,在河之南”的记载,将谭其骧说的中卫香山与郭郛说的靖远屈吴山两相比较:香山紧靠黄河南岸,其准确的地理位置是“在河之南”。“其地周环约五百余里,东南接壤灵州胭脂川,西南与靖远柴薪梁、高峰子、芦沟联界。山巅高约十里,旧建香岩寺。其山地可耕牧……旧称七十二水头是也”,“前明为庆藩王牧场”。香山遗存有石器遗址,遍布史前岩画,现已发现10余处,敲凿形成的动物岩画占了绝大多数,这属岩画序列中的早期作品;屈吴山在香山南面,已远离“在(黄)河之南”的地理方位。所以,“崇吾之山”当以今宁夏中卫香山为是。

香山是祁连山余脉的东缘。黄河流出青藏高原,从黑山峡冲出峡谷,在沙坡头拐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大湾进入中卫平原,向东流去。香山就位于甘肃、宁夏黄河东南岸的这个大湾中,香山的西北角就位于中卫黄河南岸的这个月牙形湾中。这个月牙形湾,就是今沙坡头旅游区南区。据研究,“该大弯曲的形成始于黄河第Ⅴ级阶地的形成时期,成型于黄河第Ⅲ级阶地形成之后,约在距今10万年~28万年之间”(师亚芹、冯希杰:《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04期),这正是早期智人出现并走向晚期智人的时期。这里是从祁连山地、河西走廊走进黄河边的第一块可猎可牧可耕之地。通过这一地区的古道,就是名扬中外的丝绸之路西段,即从西安经固原沿清水河过黄河到中卫,再从中卫西行,在中卫境内经荒草湖、碱碱湖、沙坡头、孟家湾、长流水、一碗泉、甘塘、营盘水进入甘肃河西走廊,通往凉、甘、瓜、沙诸州。从中卫至营盘水约80公里,在以上所列8个地方的古道两侧,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陆续发现了大面积的新旧石器遗址、遗迹。近年,我和朋友们又在岩画所在的大麦地、蒲塘墩、骆驼山、通湖山、水稍子、北长滩大沙坡顶、西山新发现了许多石器时代的遗址遗物,主要是大面积的石器和陶片。这块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的土地,南滨黄河,北邻沙漠,中间是丝绸之路。在这块土地上,旧发现的和新发现的遗址、遗迹均与史前岩画连接成片,遗址、遗迹与史前岩画都很密集,其中长流水旧石器遗址居中偏东,范围很大。从大量散见的地面遗物看,自旧石器、新石器至历史时期,这里一直是人类的居落遗址。由此看出,自西域东出河西走廊后,从营盘水至香山的这一狭长地带一直是史前人类频繁活动的密集中心。

关于“崇吾之山”的神山四至:

“冢遂”,郭郛注:“可能是宁夏中卫南的香山,高2356米,中有峡谷,或即指黄河的青铜峡、黑山峡、红山峡及山间峡路,在屈吴山之北。”【周按】从河西走廊东出进入中原的古道,首至之地是今甘肃景泰、宁夏中卫,首选之路一是从景泰、靖远渡过黄河,越过乌兰山,沿香山南麓,经六盘山(陇山)到关中;二是从中卫渡过黄河,翻越香山,经六盘山(陇山)到关中。从中卫、景泰到关中的天然通道自古以来有四条,即沙坡头南侧、东侧的冰沟道、寺口子道、清水河道,还有靖远至海原的索桥道。靖远至海原的索桥道在“崇吾之山”的南面,不在“北望”“冢遂”的视野内,与“冢遂”无关。唯有冰沟道、寺口子道、清水河道在从“崇吾之山”“北望”“冢遂”的视野内。冰沟道、寺口子道、清水河道的路口都在香山北麓的黄河南岸边,是南北流向的大山水沟,自古就是从漠北进出关中平原的天然通道,均可视为“冢遂”。其中清水河道(即高平川水、葫芦河、蔚茹水)成为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国道。

“遥之泽”,郭郛注:“可能为屈吴山南沼泽地带。”【周按】应是香山南麓的沼泽地带,即今新堡子川的碱湖、碱壕。

“帝”,卫一徐注:“本章经内所称之帝,皆为轩辕黄帝”。郭郛注:“本经‘帝’通指黄帝、炎帝”。

“帝之搏兽之丘”,郭郛注:“自崇吾山西望而可见之山”,“可能是甘肃毛毛山……为图腾氏族首领狩猎之山。”【周按】“帝之搏兽之丘”在“毛毛山”的考证是正确的,但“毛毛山”的书写及行政区属都搞错了。“毛毛山”规范写作“帽帽山”在黄河南岸,地属宁夏中卫香山镇。“帽帽山”高耸云天,险峰罗列,从南长滩沿黄河南岸蜿蜒至沙坡头南区黑沟梁(旧称炭山,俗名火焰山)。“帽帽山”主峰在南长滩村虎峡南岸,高约2000米,为猛兽出没之所,20世纪50年代前多产豹子,是香山的险峻名峰。

“虫焉渊”,郭郛注:“虫焉同蜒,可能是鼍的古地方名。”“虫焉渊可能是鳄鱼之渊——鳄鱼生活的湖泊沼泽,可能位于屈吴山脉以东,以宁夏盐池为中心的湖泊。”【周按】盐池与灵武毗邻,同属灵盐台地,古属湖泊,今尚有盐池。200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灵武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进行发掘。共挖掘出6只恐龙个体及恐龙头骨和牙齿化石,化石保存现状较为理想。这是目前亚洲发现最大的恐龙化石个体之一,其属种可在恐龙分类及系统发育关系方面建立一个新属,对展现宁夏地区史前生态景观,研究宁夏远古时期的地理、气候及恐龙种属的繁衍、迁徙、灭亡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重要科学信息。因此,《山海经·西山经》中的“虫焉”,即指恐龙。虫焉渊就是恐龙生活的湖泊沼泽。

从以上注释内容看:从“崇吾之山”北望的“冢遂”,即今香山群峰中的冰沟道、寺口子道、清水河道,香山古有“香巌雄峙,列若屏障”之称,主峰顶部今尚遗有香巌古寺;从香山主峰南望的“遥泽”(沼泽地带),即今香山南缘与海原之间的新堡子川,古为湖泊沼泽,今为碱湖湿地,俗称“碱壕”,这里曾出土过40多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香山主峰西望炎帝、黄帝的“搏兽之丘”,即今香山西境黄河黑山峡南长滩村的帽帽山(毛毛山),这里历来奇峰险峻,为野兽出没之地,是炎帝、黄帝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从香山主峰东望的“虫焉渊”,即今以宁夏灵武盐池为中心的湖泊,这里是“鳄鱼之渊”,实为恐龙生活的湖泊沼泽。现已在这里建起了灵武“恐龙博物馆”。

关于“崇吾之山”的神异动植物:

崇吾之山“有木焉……”,郭郛注:“木”即“枸橼子”。

“舉父”,郭璞注“或作夸父”,毕注为“母猴”,郭郛注为“藏酋猴”,袁注为“夸父者,猿类之兽也。”【周按】大麦地岩画中有一猿猴图像,与“夸父”形象完全一样。

“蛮蛮”,郭郛注为“潜鸭”,说其“体形大小居中,嘴中等长,与头部约等长,较宽而平扁……”【周按】大麦地岩画中有此“潜鸭”图像,岩画著录中称其为“鸭嘴兽”。

关于“西次三经”二十三座大山中的图腾氏族与图腾神:

《山海经·西山经》载:“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据郭郛研究,西次三经二十三座大山中的图腾氏族有熊、鸟、虎、豹、马、牛、龙各氏族,但羊身人面的羊图腾神是他们的共同祖先,他们都是羊氏族的后代,他们都祭拜羊图腾神。

目前,在西次三经之首的崇吾之山及其毗邻地区,已经发现的史前岩画有宁夏中卫岩画、甘肃靖远吴家川岩画、景泰岩画,等等。

中卫岩画包括大麦地、香山和西山三个岩画区,遗存岩画万余幅,单个图像有河流、湖泊、树木、花草、岩羊、马鹿、大角鹿、长颈鹿、虎、豹、牛、狼、狗、狐狸、熊、野猪、兔、马、驴、骆驼、驼鸟、雕、鹰、雀、水鸭、鸡、龙、蛇、龟、晰蜴、蛙等,组合图像有天体图、动物图、植物图、交媾图、狩猎图、巫觋图、崇拜图、游牧图、骑乘图、饲养图、争战图、建筑图、叙事图、符号图,等等。

甘肃靖远县吴家川岩画有大角羊、鹿、马、狗、兔、狩猎等图像;黄河红山峡野麻岩画有人体、人头、动物、器物等图像;景泰县岩画以人、畜、禽、兽、图案、符号为主,以生产生活、农耕、狩猎、图腾崇拜居多。

以上岩画中的许多形象、图像都是《山海经》所记载的各个图腾氏族、图腾神的原始版本。《山海经》中复制辑录的各种图像,都来源于上古社会刻制在山林木石上的史前岩画,反映的是上古社会的内容。《山海经》记载的崇吾之山的族徽、图腾图像,在陇右地区的史前岩画中都有,其中羊图像占大多数。

香山岩画区遗存于宁夏中卫黄河南岸。黄河南面与香山岩画区毗邻的即是甘肃靖远县吴家川岩画、黄河红山峡野麻岩画、景泰县黄河岩画。

大麦地岩画区遗存于宁夏中卫黄河北岸。黄河北岸西与大麦地岩画毗邻的还有沿祁连山脉的河西走廊岩画长廊,如甘肃景泰县红水岩画、寺滩岩画、山丹硖口岩画、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岩画、嘉峪关黑山岩画等等。

上述岩画分布地带,依山形地貌划分,均在陇右地区;依山脉走向划分,均属祁连山余脉北方岩画。

上述地方的史前遗迹,大多与炎、黄古族在祁连山地、河西走廊、陇右地区的早期活动有关;上述地方产生的文化形态,多属以西王母、盘古、女娲为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传说谱系。

综上所述,《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述的崇吾之山地理方位及四至的地形地貌特征,完全符合宁夏中卫香山四至的地形地貌特征;崇吾之山的神异动物,在中卫大麦地岩画中遗存有图像;崇吾之山及“西次三经”二十三座大山中记载的图腾氏族族徽与图腾神(神龙岩画、车辆岩画、羊岩画等),在香山、大麦地等陇右地区的史前岩画中都有。陇右、河西地区的史前岩画是活动在这一地区的原始人类的图画语言,是人类文字创生的源泉,是炎、黄古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史前人类通过在坚硬岩石上的凿刻涂抹,以图画形式记载了他们的生存斗争、经济生活、社会实践和思想观念,再现了史前人类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香山、大麦地神龙岩画的发现,证实了中国西北地区是以龙图腾崇拜为标志的炎、黄古族的发源地,香山是炎、黄古族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

第四节 彩陶映照着神农故土的辉煌

20世纪90年代晚期,我在宁夏文物局工作,听说中卫西园乡一农民家中有一批彩陶。1998年6月22日,我先到收藏彩陶的农民家中问清了彩陶来源。6月23日,我和宁夏文物商店的魏经理赶到这户农民家中。农民姓樊,是西园乡大板三队人。据他说,这批彩陶是在香山三眼井乡平田时,推土机从土中推出来的。

我们看了看,彩陶在床下放着一大堆,有一些是完整或基本完整的,残件、残片居多。彩色的有10余件,黑彩、红彩都有,多数是素面橙色,也有红色的。陶罐类占了绝大多数,还有个别陶碗和陶杯。从总体上看,这批彩陶中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器物都有。

从摆放出来的陶器看,破烂的占了多数。文物商店不要,自治区博物馆、中卫县博物馆都无钱收购。我实在不愿意让这批出土于中卫地区的彩陶糟蹋掉或流散到社会上,自己花了2000元当场买下来,随即拉到中卫县,交给县博物馆。后来,县上把我出的钱付给了我。

这批彩陶出土于中卫香山地区,是中卫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珍贵遗物,难得一见。因为在此之前,中卫地区无彩陶出土。

附:香山三眼井出土彩陶统计资料

1.双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9厘米、腹径20厘米、底径9.5厘米、高16.7厘米。

2.双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10.4厘、腹径14厘米、底径5.5厘米、高13.2厘米。

3.双耳陶罐,直口,橙色(残件)。

4.双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8.6厘米、腹径14.3厘米、底径6厘米、高12.1厘米。

5.双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8.7厘米、腹径13.7厘米、底径7厘米、高10.1厘米。

6.双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9.9厘米、腹径12厘米、底径6.4厘米、高9.6厘米。

7.双耳陶罐,直口,红色,口径8厘米、腹径11.4厘米、底径6厘米、高9.1厘米。

8.双耳陶罐,直口,红色,残口径约9.4厘米、腹径12.8厘米、底径5.6厘米、高13厘米。

9.双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8.5厘米、腹径13厘米、底径5厘米、高12.1厘米。

10.双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10.8厘米(残件)。

11.单耳陶罐,直口,红色,口径6.6厘米、腹径15.5厘米、底径6.4厘米、高15.5厘米。

12.单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10厘米、腹径15.1厘米、底径7厘米、高16厘米。

13.单耳陶罐,耳残,直口、红色,口径10厘米、腹径11.4厘米、底径5.9厘米、高11.4厘米。

14.单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4厘米、腹径5.2厘米、底径4.1厘米、高8.5厘米。

15.单耳陶罐,橙色,残片,口径8.8厘米。

16.单耳陶罐,橙色,残片,腹径18厘米、底径6.6厘米。

17.单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14厘米、腹径37.7厘米、底径13.3厘米、高40.6厘米。颈部附绳纹。

18.单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12.9厘米、腹径30厘米、底径12厘米、高33.8厘米。颈部附绳纹。

19.双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11.5厘米、腹径31.7厘米、底径10厘米、高35.5厘米。

20.双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11.6厘米、腹径23.3厘米、底径9.1厘米、高26.6厘米。

21.双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13.5米、腹径21厘米、底径9.1厘米、高26.3厘米。

22.双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10.2米、腹径21.3厘米、底径9.8厘米、高21.9厘米。

23.无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12.1米、腹径21.3厘米、底径8厘米、高24.1厘米。

24.双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10厘米、腹径21米、底径9厘米、高21.2厘米。

25.双耳陶罐,耳在下腹,侈口、橙色,口径10.7米、腹径18.4厘米、底径10.2厘米、高24.9厘米。

26.无耳陶罐,侈口、红色,口径8.9米、腹径18.9厘米、底径6.6厘米、高18.6厘米。

27.双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9.2厘米、腹径14.9厘米、底径7厘米、高13.8厘米。

28.双耳陶罐,侈口、橙色,残口径约11厘米、腹径14.7厘米、底径5.7厘米、高12.5厘米。

29.双耳陶罐,侈口、红色,口径10.2厘米、腹径12.3厘米、底径4厘米、高10.7厘米。

30.单耳陶罐,侈口、红色,口径10.5厘米、腹径11.3厘米、底径4.5厘米、高10.2厘米。

31.单耳陶罐,侈口、橙色,口径9.7厘米、腹径10.6厘米、底径5.7厘米、高10.9厘米。

32.单耳陶罐,耳残,直口、红色,口径8.9厘米、腹径12.3厘米、底径7厘米、高13厘米。

33.单耳陶罐,直口、红色,口径10厘米、腹径10.3厘米、底径4.4厘米、高9.6厘米。

34.双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8.5厘米、腹径9.9厘米、底径5.3厘米、高10.3厘米。

35.单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8.8厘米、腹径10.4厘米、底径5.9厘米、高10.9厘米。

36.单耳陶罐颈下凹,直口、烟黑色,口径6.8厘米、腹径9.9厘米、底径7厘米、高8.4厘米。

37.单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7.1厘米、腹径10.6厘米、底径4.8厘米、高9厘米。

38.双立耳陶罐,直口、橙色,口径5.5厘米、腹径7.1厘米、底径4.3厘米、高7.4厘米。

39.无耳陶杯、直口,橙色,口径4.3厘米、腹径7.1厘米、底径4.5厘米、高7.5厘米。

40.双环耳陶碗,敞口,橙色,口径14.3厘米、底径7.8厘米、高5.7厘米。

42.无耳陶碗,敞口,橙色,口径13厘米、底径6厘米、高6.8厘米。

香山彩陶出土以后,我特别注意香山及其周边地区,看还有没有彩陶踪迹。结果,在香山南麓的海原,许多山坡上彩陶残片遍布;在香山北麓黄河北岸,从营盘水、长流水到水稍子,彩陶片丰富多彩、连续不断。香山及其周边地区遍布的彩陶,昭示着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灿烂辉煌。

第五节 瓷窑遗址流光溢彩

1998年,我在宁夏文物局分管文物保护工作。当年6月25日,我从银川驱车到中卫下河沿调查瓷窑遗址。家门老叔周成录,家住下河沿,对这里的瓷窑遗址非常熟悉。据他介绍,下河沿最早的瓷窑在老窑沟。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沿老窑沟向南走了约1%公里,就到了瓷窑遗址。

根据地面散见瓷片观察,当天我的日记记载:老窑沟瓷窑遗址“好大一片,过去普查没有发现。元代烧造可以肯定。能否再早?可能宋、西夏已开始。”随后我好几次的调查证实了6月25日的推测,老窑沟瓷窑遗址始于唐宋,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至少提供了元代青花的早期标本。

老窑沟瓷窑遗址地处香山北麓,遗址范围较大。该遗址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遍地都是瓷片、窑具,还有生产、生活遗物。沿水沟而建的瓷窑遗址约有二三十座。老窑沟瓷窑遗址紧靠黄河南岸,这里瓷土、水源、煤炭、烧柴俱全,水路、陆路交通俱佳。

从遗址遍布的瓷器及瓷片看,器型主要是缸、罐、瓶、盆、盘、碟、碗、杯、盒、灯等生活用具;器体施白釉、黑釉、褐釉、黄釉、绿釉的都有,多有流釉痕,器外施釉多不到底,器里多为涩圈垫烧;胎体不匀称,胎质欠细密,胎色有灰白、土黄、香灰、暗红;纹饰绘画在器具内外,器壁多为花草图案,口沿有施一圈黑釉的,碗底有施梅花点的,釉色以褐色、黑色为多。素面的皆为青釉器。还有装饰青花断线条纹的,此种青花发色浅淡,应为元代青花。

从器型、釉色、绘画风格看,老窑沟瓷窑主要属于以下北方民窑体系。

一是耀州窑体系。老窑沟瓷窑生产的一部分瓷器施黄绿釉,釉质细润,釉层较薄。釉色有的稍黄一些,有的稍绿一点,但不论釉层深浅均闪黄色。胎骨较薄、胎色灰白。老窑沟瓷窑生产的这部分瓷器,与唐宋耀州窑釉色类似,但均为涩圈垫烧,器外施半釉,皆素面,未见剔刻花器。耀州窑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宋、金、元时大量生产。在老窑沟瓷窑遗址中,这种施黄绿釉的瓷器,多为宋、金、元时期的遗物。

二是磁州窑体系。老窑沟瓷窑生产的另一部分瓷器以白釉黑彩或白釉褐彩为主,用绘画的技法,将图案巧妙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无论是白釉黑彩还是白釉褐彩,色彩对比都很鲜明,画风粗犷与精细并存,具有浓厚的民间情趣。老窑沟瓷窑生产的这部分瓷器,与北宋磁州窑风格类似。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在老窑沟瓷窑遗址中,宋、辽、金、元、明、清的此类遗物都有。

三是西夏窑体系。老窑沟瓷窑生产的西夏瓷器以白釉、黑釉粗瓷大碗等生活用具为多。这种瓷器,皆为涩圈垫烧,与西夏灵武窑烧造风格一样,但未见剔刻花器。

老窑沟瓷窑遗址的发现,终于找到了我在宁夏及其周边地区田野考察中所见到的一些瓷器的窑口来源——它们产自中卫老窑沟瓷窑。

《长安志》说:宁夏“五方错杂,风俗不纯”。老窑沟瓷窑遗址瓷器体系的多样化,证实了历史上的中卫确属移民区域,土著居民和中原移民在生产技术与文化风格方面进行着交流融会。我很高兴,随后将这一窑址遗址告诉了中卫博物馆,并将他们领到了瓷窑遗址,还捡拾了许多标本。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一瓷窑遗址遭到了毁坏,用挖掘机挖掘拉运出来的窑址泥土遗物,像小山似的堆积在常乐镇水车村公路南边的田野中,遍地的古瓷片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香山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黄河南北广泛分布的彩陶,应是本地生产。沙坡头南区大湾村河渤湾秦代窑场遗址,发现窑炉7座,遗留有大量的建筑瓦片及陶罐残件。宣和林场汉代陶窑遗址,发现窑炉4座,出土了大量的泥质红陶和灰陶片。

据我调查,在老窑沟瓷窑之前,常乐镇塔寺洼子已有瓷窑两座,早已烧制瓷器,该遗址瓷片堆积很厚,俗称土窑。《道光中卫县志》载:“中邑据诸父老称:国初,此地衣冠惟布素,器用取诸本地土窑。今服多纨绮,家用饶南磁矣。”清初,景德镇瓷器才传入中卫。清朝之前,中卫使用本地瓷器。近年,我在甘肃、内蒙古、陕西的一些田野遗址中都捡拾到了中卫老窑沟瓷窑生产的大量瓷器残片。

以上说明,香山的陶器生产,发端于新石器时代。老窑沟瓷窑始于唐宋,盛于元明清,延续生产到20世纪60年代,时代跨度近1400年。老窑沟瓷窑所产瓷器流行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区,是西北地区的早期瓷窑之一。

第六节 “应理州”——皇帝的草原

中卫,元代称“应理州”。

常读史,有一个发音与“应理”相同的地名经常出现在史籍中,如:

“岁乙丑(公元1205年),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而还。”

——《元史·太祖本纪》

蒙古初来侵,破力吉里寨。纵兵躏瓜、沙诸州,纯佑不敢拒。成吉思汗夺取的西夏力吉里寨,就是今宁夏中卫县城。

——《西夏纪》

成吉思汗整集军队去征讨被称做唐兀惕的合申地区(他们进入该地区后),先到了力卜勒乞寨(即力吉里寨)……在短时间内攻了下来,将寨墙和基础全部平毁。

——《史集》

成吉思汗对唐兀惕(西夏)发动了战争。在该城境内有一座十分险要的堡寨,名为里乞(liki),还有一座名为阿撒一轻鲁思的大城,蒙古攻占了他们,进行了洗劫。此后第三年成吉思汗出征占领了那个地区。

——《史集》

(黄河)东北行一日,洮河水南来入河。又一日,至兰州,过北卜渡。至鸣沙州,过应吉里,正东行。至宁夏府南。

——《元史·河源附录》

应理州。与兰州接境,东阻大河,西据沙山。考之图志,乃唐灵武郡地。其州城未详建立之始,元初仍立州。

——《元史·地理志》

上述“力吉里”“力卜勒乞”“里乞”“应吉里”“应理州”,都是今中卫在西夏蒙元时期的名字,但中卫为何叫此名字?我百思不得其解。多少年来,我请教探寻,无人能说得清。

2007年9月10日,我偶然认识了一位会说蒙语的先生,向他请教。因他听汉语不甚清楚,我只好将“力吉里”“里乞”“应吉里”“应理州”诸名称均写于纸上,请他研究。他思考了许久,回答我说:这几个名字的意思是“皇帝的草原,也就是皇帝放牧牲畜的地方”。我又惊又喜,信然!因为我知道,香山等陇右地区先秦以来就是帝王的牧场。他说的是“皇帝”,《史记·五帝本纪》所载最早的“皇帝”是“黄帝”。“皇帝的草原”实源自“黄帝的草原”,也是后来许多皇帝、王爷的草原。

香山作为炎帝、黄帝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圣迹,对后世帝王影响深远。以香山为象征的陇右地区,不仅是炎帝、黄帝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所在地,也是后世帝王追踪炎黄圣迹,饲养繁殖牲畜首选的国家牧场。

西周时期,秦人先祖非子为周孝王牧马于此,“马大蕃息”(《秦集史》)。

战国时期,乌氏倮在此地大养牛羊,“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史记·货殖列传》)。

隋唐之时,朝廷设监牧于陇右,为国家大养其马(《唐会要》)。

明代,香山属“庆藩王牧场”(《明实录》)。

由此反证上溯,香山(崇吾山)是炎帝、黄帝狩猎和图腾崇拜的神山并非只是神话传说,而是自有其历史渊源的,其神山圣迹一直为后代敬仰追踪,延续至今。

香山(崇吾山)南邻陇山(今六盘山),陇右、陇西、陇东、陇坂均以“陇山”得名。传说伏羲生于陇右成纪,其形象是“蛇身人首”“龙身牛首”,由是观之,抑或是上述“陇”名均源于伏羲之“龙”图腾。追溯“陇”名之来龙去脉,应是伏羲、炎帝、黄帝族系早期发祥于“陇山”以西的陇右地区,他们以“龙”为图腾,故其发祥地以“龙”命名之。“陇山”最早应叫“龙山”,后人造字,因表示地名,在“龙”字的左边加了个示意土丘的“阜”旁,就变成了“陇”字,写做“陇山”了。

大麦地发现的神龙岩画,龙尾与神人头像相交,四条小龙相绕,观其图形,绘制的应是与三皇五帝有关的“龙首蛇身”“蛇身人面”“人面蛇身”“乘龙升天”“轩辕之丘”等神圣事迹。上述“神圣事迹”,虽有神话成份,但也不乏三皇五帝时代真实历史的折光。大麦地神龙岩画,很可能就是三皇的族徽,也可能是黄帝族群的图腾或记事。

龙是华夏族群的先民以蛇为原形创造的许多族群共有的图腾形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龙”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积淀凝聚,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象征。大麦地神龙岩画的发现,对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最古老的形象证据。大麦地遗存的史前维纳斯、史前神龙等岩画,在华夏大地上闪烁着人类文明的曙光!

香山以“炎黄神山”见载于《山海经》,以“皇帝的草原(“应理州的蒙语解释”)”名扬后世。“皇帝的草原”成了古代中卫畜牧业兴旺发达的标志,“应理州”成了中卫的历史记忆,香山、大麦地的龙岩画接通了中卫与炎黄古族的地脉史脉,香山荷载着炎黄古帝狩猎与图腾崇拜的灵光圣迹。

同类推荐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州民间故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州民间故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本书是近两年来国内外文化领域内顶尖专家在北大表述与传达关于“文化产业”主题精彩观点的文本形式。
  •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分国记事的历史名才。该书以诸侯国为单位叙述史实,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终于东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卿智伯被韩、赵、魏联合所灭,前后共五百三十八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共二十一篇。《国语》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关于《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在《国语解叙》中也认为《国语》是左丘明所作,与《左传》是姊妹篇。《国语》是我国第一部议论精辟、独具史识的国别史。它通过对话的形式阐发政治、军事、外交、经济、
热门推荐
  • 烈火天辰

    烈火天辰

    一念万物,瞬间永恒,轮回,万界轮回,愿化作一片烈火,焚烧漫天星辰,然后坠落。
  •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只有埋头才能出头

    只有埋头才能出头

    本书简要阐述了“埋头”和“出头”的辩证关系,从而启示人们:只有先做到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才能将来出人头地。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 修仙之最强君子

    修仙之最强君子

    “毒从何来?”陈小生问。“悲天悯人,赤子之心。”蓝如烟答。“这是毒?”陈小生皱眉道。蓝如烟轻轻吐出八个字:“世间至毒,害己利人。”陈小生哑然。罢了,那就做个君子,顶天立地!执笔春秋,宰执岁月。天下谁人不服君!
  • 异世玄光

    异世玄光

    他是天生废材体内却有一个强大灵魂世人冷眼他要逆天创造自己的道路他兄弟最多他宝贝最多他是佣兵团长他要佣兵天下看废材怎么争霸异世
  • 为汝筑座城

    为汝筑座城

    两个世界。一个是玄奇界一文不名,孤僻慎行,扬国最穷城镇的最穷村民,事事让人的“好先生”。他拥有的只是一穷二白的世界。一个是玄奇界养尊处优,扬国首富云起之女,却为人谦逊,事事为人着想的“好小姐”。她拥有的是锦衣玉食的世界。当,一场战乱。她气运不济,父亲失踪,亲人反目,她在府中的地位变得比下人还不如。夕日荣光不再。他阴差阳错撞上好运,偶得一座科技城,他为拯救她而来。他取玄奇界强者之位,只为守护她。“纵使世界弃你若尘,吾,亦愿为汝筑座叛世城。”——程锦
  • 职业服务高校

    职业服务高校

    虽然这本书写的不太成熟,但他就像是书中的主角一样,青涩。如果你看到这里,请你看一看吧,能够看完这介绍,也算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很多人都不喜欢服务这两个字眼,但是服务却是无处不在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就算是总统,也要服务于人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拿多少钱,都是服务,所以,服务业也等于职业。一个一开始就让你实习的高中学校,一个让你每月月考都是工作实习的学校,一个创造公司让你们去实习的学校,但是它的宗旨却是服务第一。
  • 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阴差阳错嫁给未来宰相,众清穿小说万年路人,顾三姑娘眼前一黑。九龙夺嫡与她何干?她只是混吃等死——奈何嫁得太糟,不是她找事儿,是事儿找她!从人人鄙夷的官二代,到万人之上的一代名臣,宰相爷告诉你:大清第一秘书是怎样炼成的。【和稀泥和出来的吧】宰相爷日常:吃饭、睡觉、宠老婆。相夫人日常:吃饭、睡觉、打宰相。一句话简介:大清第一秘书及其夫人的厚黑哲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武无极

    极武无极

    一个偏僻乡下的孩子,对外面惊奇的世界向往着,父亲遗传的简陋武学,如何使他一步步走进外面精彩缤纷的世界。在离奇的世界里陷入一次次的险境,该如何走出迷离般的深渊............,实力只要有实力,我才有这个世界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