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7400000021

第21章 同一治而明一统

对于夏文化的内涵,学术界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但大致都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夏”命名的国家,其实只是以一个活动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部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商文化的影响北至大漠边缘,南至长江以南,周边各方国都受到其影响,然而商王直接统属的地区,依然只限于黄河中游。周王朝据说进行了“一统天下”的事业,然而事实上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关系相当松散,随着宗法制度的逐渐崩坏,又出现了“诸侯多畔(叛)王命”的局面。

正是在割据与****最剧的春秋战国时期,向往与要求“大一统”的呼声最高。

《论语·宪问》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吕氏春秋·贵信》也说到管仲辅佐齐桓公实现了所谓“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听”。《新序·杂事》也赞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墨子》中则又有“一同天下”的说法。《尚同中》:“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又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圻,列国一同。”《易·系辞下》还曾提出天下“一致”的说法。同样的意思,后来在《淮南子·主术》中被表述为“天下一齐”,“天下一俗”。

《公羊传·隐公元年》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何休解释说:“云政教之始。”徐彦《疏》:“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孟子见梁襄王,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对曰:“定于一。”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呢?孟子回答:“天下归于一统,就会安定。”《荀子·王制》提出理想的政治形态,是“四海之内若一家”,“全道德,致隆高,綦文理,一天下,振毫末,使天下莫不顺比从服,天王之事也”,“天下不一,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夫尧舜者,一天下也”,令天下一统,是圣王之圣事。荀子还说,“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儒学的政治理想,已经是辅佐人主实现“一天下”的伟业了。《韩非子》中,更明确提出“霸天下”、“制天下”“治天下”、“王天下”、“一匡天下”、“强匡天下”、“兼有天下”皕瑏瑠的政治要求。“天下一力以共载之”皕瑏瑡,几乎成为政治家们共同的理想。《吕氏春秋·谨听》说,“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吕氏春秋·喻大》引《夏书》曰:“天子之德,广运,乃神,乃武乃文。”指出“凡谋物之成也,必由广大众多长久”,“定贱小在于贵大”,鼓吹有识者当进说“王术”,辅佐王者“以安天下”。

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起规模空前的中央集权的****主义帝国,开创了历史的******。“天下大定”,群臣“议帝号”时说: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在讨论封建诸子之议时,廷尉李斯又指出: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秦始皇以为“廷尉议是”,决定以郡县制度维护这种高度“一统”的政治局面。

历史发展有时表现出“近似于螺旋的曲线”的特征,经过西汉初年不得不分封诸侯的历史回旋,到汉武帝时代,“大一统”政治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汉武帝行“推恩令”,又“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并以种种罪名夺爵削地,削减可能割据分权的政治力量,还竭力打击“强宗豪右”,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政治形势,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积极的修正与改造。这一工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使儒学可以为“大一统”政治进行理性的说明。

建元元年(前140),刚刚即位,年仅16岁的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书面方式和他们讨论古今治道,应对者百余人。广川儒士董仲舒以“贤良”身份从容对策,以他的政治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董仲舒指出: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他认为,寻求治道,应当认识其中的规律,并借《春秋》中“春王正月”语阐述自己的政治观:“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治道之奥秘全在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然而他认为“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后”,应当适当调整自己的政治方针。

至于具体的政治原则,他提出了令天下归结为“大一统”的****主义秩序的主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颜师古为这段话作注时指出:“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

显然,为汉武帝欣赏的董仲舒的“一统”观,较秦始皇、李斯的“一统”观又前进了一大步。

自汉武帝、董仲舒之后,“大一统”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结构的定式;“大一统”观念,已经成为世代不移的正统的政治思想。

新莽末年,各地义军纷起。隗嚣为当地豪强拥立,割据天水、陇西。他曾与避难往从的班彪讨论天下形势,问道:“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愿生试论之。”天下大势,是重新出现战国并立的局面,还是由某人继承汉家帝运,维持一统呢?班彪回答说,战国并立,是由于周人分封,“本根既微,枝叶强大”,而“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王莽窃位,“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所以“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隗嚣虽然不相信“汉家复兴”的预言,但承认班彪“言周、汉之势可也”,天下终将归于一统,可能已经是政治活动家们共同的信念了。

东汉政权衰亡,魏、蜀、吴呈鼎足之势三分天下。然而这三个政治集团都以“大一统”为口号,自称正统,力争在统一战争中取得政治优势。曹氏集团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平天下”为己任,曹操自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丕代汉自立后,仍以“保大定功,海内为一”作为政治目标。诸葛亮更是始终不渝地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自己的“职分”。孙吴集团也以“普天一统”作为政治号召。

视“大一统”为绝对的正统,而视分治、割据为绝对的悖逆的这种严格说来也属于迷信意识的政治观念的形成,与历史上各地区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的发展有关,与有些学者所指出的中华民族的“内聚力”有关,然而也与政治家们对最高政治权力的渴求有关。

汉宣帝时,谏大夫王吉上疏曾说道:“《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由此则可以“明王制”。蔡邕在《明堂论》中说:“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万象翼之,政教之所由生,变化之所由来,明一统也”,而“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人君之位,莫正于此焉。”有了“大一统”的政治,才有君主至高无上的权位。陆贾在《新语·怀虑》中更明确地说明了政治权力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

举一事而天下从,出一政而诸侯靡。故圣人执一政以绳百姓,持一槩以等万民,所以同一治而明一统也。

在“大一统”的形势下,可以实现最高程度的专权。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高度的集权也有利于强化“大一统”政治,有利于实现《礼记·乐记》所谓“政以一其行”,《荀子·议兵》所谓“政令以定,风俗以一”,《新语·明诫》所谓“平四海,分九州,同好恶,一风俗”。

同类推荐
  •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并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姓“社”,而是说我们要搞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它告诉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际上,我国14年的改革,也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等。
  •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作者以犀利的文笔、理性的语言,通过深度调查报道的方式,为中国权力场作了全身的X光扫瞄,关注领域从驻京办到培训中心,从公车改革到公务接待,从官员出书到官员出国,从干部挂职到干部年轻化,从秘书升迁到秘书腐败,从公务员收入到公务员工资……本书视线扫描之处都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其报道将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深入解开涉及事件的内幕,并借用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解读,启发读者有深度的思考。
  • 转折年代

    转折年代

    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
  • 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本书把1949年后德国联邦制的演变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德国联邦制具体的制度安排、联邦与各州的复杂的职能划分、联邦制实践中的运作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热门推荐
  • 仙凤王

    仙凤王

    一代杀手之王,回归都市!无意中接触到神秘的修真界。为了保护众多美女,他修灵气,凝圣体,踏上无上大道!
  • 让所有漂泊迷茫的心靠岸:懂得一点糊涂

    让所有漂泊迷茫的心靠岸:懂得一点糊涂

    世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岂不知自以为聪明者却未尝不会犯糊涂;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犯糊涂,岂不知有时犯糊涂者未必不是聪明人。很多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推崇的“装糊涂”,其实质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说也不过是为了藉此避免犯糊涂。 概而言之,糊涂有装糊涂和犯糊涂之分。心里明白而表面糊涂则是装糊涂,表面明白而心里糊涂则是犯糊涂。装糊涂是“明知故犯”,是韬光养晦的智慧体现;而犯糊涂是“事后方知”,是悔之无及的愚蠢表现。自古而今,真正的智者其实大都是以装糊涂的办法而尽力避免做出犯糊涂的事情。
  • 第一新作

    第一新作

    天宇乱,神之殇,烽烟征战起。骨积山,血成海,幽冥世纷乱。万辰散,众星降,人间群雄战。冥界荒,神界断,人间万年轮回转。再生路,妖娆叹,一曲万魂散。续万年之战,谁兴殇,谁沉浮。
  • 神魔人道

    神魔人道

    馄饨初开,宇宙刚立,天道初醒,苍天复苏,大地一片荒芜,没有丝毫的生机……“太凄凉了,看来我们需要找点乐子了!”一身白衣的男子对着旁边一人说道。“确实,省得你天天烦我!”另一个男子闻言,笑了一声说道。……不过在两人的玩笑中,却是诞生了大地上第一个种族‘神族’。但是神族稀少,世界看起来仍是过于单调,于是神族创造了人族。随着人族的快速繁衍,大地上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不过随后发生了‘灾难’,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神族与人族为了对抗这场‘灾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这场‘灾难’过后,诞生了一个新的种族‘魔族’……罗兰,一个猎魔者,由于身体内同时存在圣光与暗属性,所以注定了他的不平凡,面对这个世界一次一次被‘魔族’入侵,他走上了成神之路……最终罗兰能否揭示‘魔族’的秘密,而‘神族’又是如何产生的,并且‘人族’是否能够真正强大起来,一切尽在《神魔人道》。
  •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本书分为柏林的阴谋、阴郁的“狼穴”、燃烧的母亲河、浴血奋战、坚如磐石的城堡、无力回天、末日残阳七部分。
  • 魔女异闻录

    魔女异闻录

    东方魔女,西方阎王。而她却是第鬼界历史上最弱的第15任魔女候补。自认为没志向,没前途,没希望,除了成绩啥都拿不出来的普通女孩却是未来鬼界的统治者之一。这种吃力又不讨好的工作看起来风光,实际上完全是在找虐。帅哥美女什么的全是妖怪,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认命还是不认命,全在一念之间。
  • 悠闲异界

    悠闲异界

    一个外太空甲板维修员加一辆殖民拓荒基地车在人类未发现的新世界开始一段悠闲生活的轻松故事。
  • TFBOYS之十年之约我等你

    TFBOYS之十年之约我等你

    当任性四叶草遇上冷酷王俊凯,腹黑行星饭遇上呆萌王源,甜美小学渣遇上高冷学霸千。他们在几次碰撞后,爱情的种子悄悄在心中萌芽,但他们是舞台上耀眼的星星,而她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女孩,他们注定不能在一起吗他们注定要悲痛终生吗?
  • 霸道总裁的甜美娇妻

    霸道总裁的甜美娇妻

    一位跨国集团的总裁,在一家高档的娱乐场所看到了一个长相普通的女人,可他的直觉告诉他,那个女人他要留她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这家高档娱乐场所的总经理,一个长相甜美却始终把自己打扮的其貌不扬!他们的爱情就在这个富丽堂皇的南宫娱乐会所浪漫霸道上演!
  • 公子小心:魔女来袭

    公子小心:魔女来袭

    痴情魔女,孝道少年,为了爱,他们忍辱负重,为了爱,她愿和天下为敌!这份被世人唾骂的感情能否开花结果?纷乱的江湖能否因为他们的守护而宁静?隐匿多年的宝刀能否再入英雄之手,重显往日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