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7800000020

第20章 君子之交淡若水

[原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外篇·山木》)

[译文]

品格高尚的人相互的交往是道义之交,他们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小人的交情甜的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

“好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天天在一起?常常通电话?如果不能黏在一起,是不是就只能算作泛泛之交?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从古流传至今的那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其意义何在?事实上,好朋友贵在交心,深厚的友谊无需靠丰盛的宴席作为铺垫。为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的伙伴,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追求,因此也对彼此有着深深的理解。这种友情,是工作顺利时的快乐分享,是患难与共时的相依相偎,更是遭遇困难时的鼎力相助。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上的协调一致,即使时时相伴左右也是面和心不和。

有的人认为同事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其实同事之间共同为事业奋斗,即使个性、爱好不大一致,但只要有大体相同的理想,为共同的目标工作,也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如果觉得性格志趣合得来就每天形影不离,合不来就慢慢相互疏远,这样的做法只能在同事之间形成小团体,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气氛。

“君子之交淡若水”,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推崇的理想交友境界;甚至奉为交友的准则,舍此莫取。“纯洁而伟大的友谊”被捧上了天,仿佛美神维纳斯一样理想和完美。确实,诸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刘、关、张的义交,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己之遇,确实堪称“淡若水”的“君子之交”。无论富也罢,穷也罢,都能够同甘共苦,心灵相通,道貌岸然义相砥,为了朋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毕竟很少。固然“人间自有真情在”,但视友情至高无上,努力达到“君子之交”的境界,为此甚至抛去前程富贵,这样的人为数毕竟甚少,以典型代替一般,以理想的特例代替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毕竟太片面了。

真正的君子之交

“管鲍之谊”,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逸事。其实司马迁写《管晏列传》,主要还是想赞扬鲍叔牙,对管仲则用了一点“春秋笔法”,贬而不露。和管仲在一起,吃亏的永远是鲍叔牙这样的老实人:跟朋友合伙做生意,甘愿拿最少的利润;朋友生活穷困潦倒,不惜重金屡屡资助;朋友官场仕途不得志,从不狗眼看人低,最后干脆把自己的位子拱手送给了朋友。管仲没有辜负鲍叔牙的一片情谊,在相国任上,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康物阜。

因此,“管鲍之谊”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另外,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交朋友要交真心的,要忠诚的,要正直的,要善良的,要智慧的。能一下子就跟你嘻哈打笑,相处过密的,往往最容易分开。朋友,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如果连尊重都没有了,世间的许多感情,恐怕都不能维持。所以,君子之交淡若水。

太甜太近的朋友,发现其人品不如意,趣味不相投,也是悲哀,所以相亲不如远观,分开了,是更好。真正的朋友,不在乎平时多么亲密,多么无间,而在于危难之际,是否还能如一地站在你身边。真正的友谊像淡淡的茶香,有清香就够,不须多浓,却已是无尽回味。

真正的朋友彼此间能达成相同的默契。相处的时刻,可以忘记所有的烦恼和忧愁,所有的纷争与不平。

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和舒伯特之间的友谊被传为千古佳话:两人共同生活在维也纳35年之久,虽然只见过一次面,但却成为知己。在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事业如日中天时,舒伯特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音乐创作者。贝多芬生性孤僻,舒伯特深知他的个性且两人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所以从不敢贸然拜访。直到后来,因为一位出版商的盛情邀请,舒伯特才带着一册自己的作品前去登门拜访,不巧的是恰逢贝多芬外出,舒伯特只好留下作品,怅然而回。

然而,当贝多芬患病后,有一天,友人想调解他的寂寞,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册书放在他的枕边,让他翻阅消遣,这册书正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贝多芬马上被其中的作品吸引住了,细心吟味了一会儿,大声叫道:“这里有神圣的闪光!这是谁做的?”友人告诉了他舒伯特的名字,贝多芬大加赞赏,大叹素昧平生。当贝多芬弥留之际,托人把舒伯特召至床前说:“我的灵魂是属于舒伯特的!”贝多芬死后,舒伯特终日郁闷。一****与三四个友人入酒店饮酒,一友人举杯提议:“为席上先逝者干杯!”舒伯特应声站起,一饮而尽,仿佛是应验了可悲的谶语。18个月后,舒伯特也告别了人世。临终的时候,他向亲友交待:“请将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后人对他们之间的友谊给予了最美好的赞誉,并为他们铸起了并立的铜像,至今仍屹立于维也纳广场。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交活动,这些形形色色的活动必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为了节省时间而完全远离社交活动,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愚蠢做法。但如果把自己的时间全部花在和朋友游玩、谈心上,那也根本没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一位作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清晨,他正在埋头疾书,思绪如从蚕茧中抽丝一样,有条不紊。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开门一看,是他的一位好友,他只好把这位朋友让进房间。尽管看到作家正在进行创作,但这位朋友却依然十分健谈,自顾自地讲着自己的故事。作家沉默不语,但也不好打断他,只好静静地听着。不一会儿,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这位朋友非常热情,拉着作家一起出去吃饭,一顿饭又花了两个多小时,作家满腹牢骚但又碍着朋友的面子不好发作。等到吃完饭,朋友终于心满意足非常高兴地离开了。作家回到家里,重新坐回书桌旁,却再也找不到创作的灵感了。想想看,这样的友谊多可怕!

毕竟社会是一个团体,它不能以一个人的存在而存在,所以,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朋友,没有朋友的私生活是空虚的,是无聊的。交往和交友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在交往中得到互利;生活在交往中得到互助;知识在交往中得到丰富;感情在交往中得到交流……可以说,离开交往,人们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每个人都应十分重视交往活动,珍惜相互间的友谊。

王某是一位刚退休的老干部,他原来是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没退休时找上门的人每天应接不暇,下班后到家看望问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可是他退休后,一切都变样了,用他的话说:“一切都变的那么突然,不仅没人来看望问候,连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都打起官腔。唉!真是世态炎凉,人情似纸啊!”

其实,这种“人在情在,人走茶凉”的事实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庄子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正说明了这种现象。品德高尚的人与朋友的交往清淡如水,所以能长久相亲,而品德卑劣的人与朋友交往只求名利之甘美,因而容易断绝。那么,为什么古人要把“淡若水”视为“君子之交”而把“甘若醴”称为“小人之交”呢?理由有三:其一,水是维持生命之必需物质,寓意人对交往之需要如同对水的需要一样;其二,水无色透明,一眼见底,寓意人交往像水一样透明圣洁,心心相映;其三,水无添加剂和杂质,不易腐蚀变质,寓意人的交往真挚无私,纯净持久。而酒或蜜等物质是不具备这些特性的。正如《论语》说的那样:“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似蜜,转眼成仇人。”

很多人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们能以德为本,上交不诲,下交不渎,道义相砥,过失相规,学问相补,困难共担,所以感情真挚,友谊长存。

也应看到,在现实交往中还有一种人却是另一副模样,他们把朋友“交往”看作商品“交易”,把交往的目的定位在赚取最大的“好处”上。他们对有职有权的领导视作靠山,投其所好,送其所要,百般奉迎,一旦该领导权移势消,就迅即移情,另攀高枝;对同级,他们平时称兄道弟,吃喝不分,有时也信誓旦旦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在节骨眼上却“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而对下级,他们排斥异己,培植亲信,封官许愿,网罗党羽,甚至买官卖官,大发不义之财。可见,在他们之间,感情是虚伪的,友谊是不会长久的。

人世间真正的友谊淡的像清水一样,它不以金钱、地位等为基础。所以对于那些在饭桌上面红耳赤地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动不动就为了“伟大的友谊”连干三碗的人们,不是真正的朋友。

不与小人为友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公平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至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种看起来似乎是“不等价的交换”,其间也有无形的感情作为砝码来平衡天平两端的重量。

小人之交,只会博得一时之快,只会在酒足饭饱时畅谈庸俗的话题。而酒足饭饱之后,需要朋友两肋插刀时,所谓的朋友任何一个都是靠不住的。如果在人际关系网中有这样的小人,最好谨言慎行。交朋友就应该平平淡淡,如一杯清水一般的朋友才能长久。

做人就要做一个行的正,站得直的人,一个人只有一身的正气,才是一个走到哪儿都不怕的人!进入社会后,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是要学会如何开拓一片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远离身边的小人。

那么,小人有哪些行为特征呢?

小人见不得美好。小人也能发现美好,有时眼光甚至比别人还敏锐,但不可能对美好投以由衷的虔诚。他们总是眯缝着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时而发红时而发绿,时而死盯时而躲闪,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要去扰乱,竭力作为某种隐潜交易的筹码加以利用。美好的事物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但最消受不住的却是小人的作为。蒙昧者可能致使明珠暗投,强蛮者可能致使玉石俱焚,而小人则鬼鬼祟祟地把一切美事变为丑闻。因此,美好的事物可以埋没于荒草黑夜间,可以展露于江湖莽汉前,却断断不能让小人染指和过眼。

小人见不得权力。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小人的注意力总会拐弯抹角地绕向权力的天平,在旁人看来根本绕不通的地方,他们也能飞檐走壁绕进去。他们表面上是历尽艰险为当权者着想,实际上只想着当权者手上的权力,但作为小人他们对权力本身又不迷醉,只迷醉权力背后自己有可能得到的利益。因此,乍一看他们是在投靠谁、背叛谁、效忠谁、出卖谁,其实他们压根儿就没有人的概念,只有实际私利。小人对别人没有人的概念,对自己也一样,因此千万不能以人品和人格来要求他们,小人之小,就小在人品人格上,小在一个人字上,这可能就是小人这一命题的原始含义所在。

在大家面前假装很讲义气、够朋友,但在私底下却揭人隐私,到处告状。这种人就是使别人充分相信他,并安然不动,在暗中却谋划致胜的方案,经过充分准备后,突然行动,不让别人察觉而采取措施,这就是外表友善、内藏杀机、阴险狠毒而又笑里藏刀的人的作为。小人的脾气也让人摸不清楚,分不清哪一句是真话,哪一句是假话。在这纷扰的大千世界里,处处隐藏着这样的人。别看他有一副美丽的外表和令人为之激动的言语,但是在他的背后尽是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阴谋尽在不言中。如果与这种人交朋友,你就得不偿失了。

在如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学会做人做事之道。如果你不懂得做人做事的“精明”之道,你就会四处碰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不仅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谐程序,还影响自身事业的发展,如果你想避免这些本不该有的麻烦和挫折,就从现在开始学会精明的处事之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

同类推荐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四书经纬

    四书经纬

    一个布衣之身,在艰难的人生旅途跋涉中,谁为河广,一苇航之,谁为宋远,跂而望焉,博览群书,广采众长,历二十余年研究整理编纂《四书经纬》一书。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历代解释
  • 庄子的享受

    庄子的享受

    大师王蒙快意解读,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庄子。跨越时空,老王俨然庄子的隔代知音,老王如庄子笔下的鲲鹏在神游在翱翔在激情燃烧,老王在解读庄子,老王在享受庄子,读者在享受老王。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之丧尸复仇

    末世重生之丧尸复仇

    末世后,叶芫成了精神异能者,但是她妈妈为了救弟弟果断的牺牲了她,把她推入了丧尸群。哦,不,这女人其实只是个上位的小三,气死了她亲妈。但是爸爸和这个女人联合欺骗了她,认贼做母十八年。成为丧尸的叶芫决定复仇,奈何仇未报身先死。重生了,叶芫重生却成了丧尸。带着仇恨的叶芫路遇类似遭遇的丧尸同伴,决定联手复仇。复仇路上还遇到节操尽毁的丧尸王邀请她做丧尸后。
  • 我和他的她

    我和他的她

    我和他的她,教室的嘈杂,深入他的她的心怀
  • 嫁给你爸做你妈

    嫁给你爸做你妈

    “你...是你”男子一脸惊讶的瞪着门外。“怎么,你就是这么对待你家的客人么。我现在的身份是你爸的未婚妻子,你该改改你对我的态度了哦。”女子摘下墨镜,挑了挑双眉。“不,你不能这么对我。”男子震惊无比的后退摔倒在地上......
  • 无情将军霸丑妻

    无情将军霸丑妻

    被安排与鸢尾公主一起下嫁南风瑾。她却在婚前失身,残花名声传遍皇城……可他,还是把她这只破鞋给——娶了,只为泄愤。将军和鸢尾,床上旖旎春情,她却要床前看戏。后鸢尾无法生育,她又沦为替鸢尾生孩子的代孕夫人。婚后不久,一个妓女带着个婴儿来找她,说孩子是将军在外面生的野种,要她替孩子作主,到底是该同情孩子,还是同情不得宠的她?一切的一切,把她伤得伤痕累累。无奈,只能选择逃离,可是肚子已经渐渐大起来。五年后,她是东陵王后,他已是北冥邪皇,她恢复公主身份,却因知道真相再次出走,消失在人间。江湖传闻,有一俊美翩翩公子手段凌厉,处事果断,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破东阳,灭南沧、尹夏,人称罗刹真主。
  • 万劫罪

    万劫罪

    在一个恐怖的密室里,有六个人被困在这里,他们有着记者、学生、富商、健身教练、护士和白领,即将面对的恐惧和杀戮,游戏规则是每个人都写下自己心里最黑暗的秘密,逃脱的方法就在这些每个人心里最阴暗的部分里,他们只有四个小时,而午夜十二点之前只有一个人可以逃出这里,每杀掉一个人他们就会获取相应的奖励时间,就这样一场心理密室的游戏开始了......究竟为什么他们被困在这里,又是谁最终逃了出去,谁又是操纵这场游戏的幕后凶手,答案开始揭晓...
  •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猫巷女孩

    猫巷女孩

    苏猫儿后来一直在想,当初为何不紧紧抓牢眼前所有的一切不管亲情也好还是爱情......“你爱过我吗?陆芊安?""你觉得呢!我会喜欢你吗?”陆芊安,我想告诉你,可能我没机会告诉你,我在努力变成你所喜欢的样子,我知道你不喜欢酗酒的女孩子,我为你狠狠地戒掉了,我也知道你不喜欢麻木不仁,一成不变的我,我开始留长头发,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很陌生,但一切都是为了你啊....但是,我无法否认一点,你还是爱着她.....
  • 洪古龙仙

    洪古龙仙

    神州世界,那一片神魔并起,福祸相依的大地......一个捕鱼的少年,获惊天机缘,翻云覆海,腾化神龙。从此踏上了一条万古不变的仙途。(若是喜欢小晞的《洪古龙仙》,别忘了将它介绍给你的朋友和亲人哟!在此谢过.....)
  • 万世仙秋

    万世仙秋

    仙?神?魔?一切事物皆有因,有因便有果,仙—从何而来?神—从何而来?魔—从何而来?魔,并不是魔,仙,也不是仙,神,皆不是神。一切仙魔,皆为苍天的脚下,苍天要你死,全世界的皆要你死,苍天要你活,阎王也拿不走你的命。然而,有一个少年却说:“命于天定,我就破了这个天!”
  • 境元圣上

    境元圣上

    盘古开天地,成就三千大世界,境元大陆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以境位元气为主导的世界,王境以下聚炼本源真气,为人道。王境以上,灵境开始,凭自身造化感悟天地,炼元气,行自然之道。一个流浪少年,意外被帝尊魂魄入侵身体,不服死,意抗衡,智斗勇,得玉牌,修功法。从此搅四海风云,动八方土地,完天下之裂,成境元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