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12100000067

第67章 中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

王夫之

【传略】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著名哲学家。生活于明万历末至清乾隆期间,历经乱世而目睹盛世。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著书潜研40余年,自称船山遗老,船山病叟等,学者称其为船山先生。

王夫之出生在小地主家庭,先祖习武,至太祖始习文,以后几代饱读诗书,使王氏成为以文章著称的书香门第世家。祖上的文武遗风,熏陶了王夫之的品性。王夫之幼小聪明过人,4岁即入私塾,10岁能晓五经经义,博览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自称读书不下十万卷,名重一方。但王夫之科场并不如意,连续三次乡试不第,直到1642年,24岁的王夫之才中举人。此时,社会****大起。1643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衡阳,邀请王夫之参加农民起义军,王夫之毁面伤腕而拒绝。1644年清军入关,王夫之在家乡举兵抗清,失败后前去广东肇庆投奔明永历政权,担任行人司行人小官,因不满南明政权的腐败,上书要求改革,受到当权者的迫害,几丧性命。但王夫之并未灰心,仍积极投入抗清斗争,后因母病返回家乡。此时清军下令“?发”,许多名士遁入空门。王夫之既不“?发”,亦不出家,而是隐姓埋名,颠沛流离于荒山野岭之中,自称瑶人,住瑶洞,其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王夫之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埋头学问,求索不辍。1675年起,在石船山下结草庐定居,号“湘西草堂”,17年后,于1692年因病溘然逝于草堂。

王夫之博学,除哲学外,还精于史学、文学、经学,并对天文、数学、历法、地理等都有研究。著书100余种,400余卷,现存73种,后人总汇为《船山遗书》。

【影响】王夫之哲学思想是其研究著述中的主要部分,其他如对史学、文学、经学的研究皆以其哲学思想为指导。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丰富、精深,涉及中国古代哲学的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次全面性总结。他的哲学著作主要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张子正蒙注》等。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两种明显的倾向,一是倾向于回归。如佛教认为一切皆空,人只有认清一切皆空而不执著,才能回溯至光明的佛境。另一倾向与回归性倾向相反,是向前进性的。这一倾向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精神,如荀子、王充、张载等。具有此种倾向的哲学家多主张世界的本体是物质的、实有的,认为人应努力前进,运用自己的才智去达到自己追求的理想,表现出了人创造世界的雄心。

王夫之的哲学与佛老不同,又与宋儒有区别,它属于前进性的哲学。这一特点在王夫之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以及王夫之对社会、历史、个人的观点上都得到了反映。

王夫之哲学的本体论。在王夫之的哲学体系中,“诚”是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诚是《中庸》的最主要的概念,王夫之赋予“诚”以实有的新义,表达他对宇宙世界为实有的观念。王夫之说:“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也。”(《尚书引义?说命上》)这是指事物的存在性。又说,是有形而能为人认识的事物。

“诚”他说:“实有者,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诚”又是事物存在及其(同上)。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既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是统帅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是万事万物和人类必须遵守的依据。

在王夫之的论述中,“诚”是实在、实有的范畴,不是虚无的理念,它具体化为充塞宇宙的气。气分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气无处、无时不在,气是无限的、普遍的,气是极其微细的物质。王夫之说:“气,有质者也。”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感受这种微细的气,“虚空者,气之量;气弥沦天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

气是实在的,是有,所以王夫之的哲学“有”是无限的、绝对的。除物质的气之外,本体上没有如宋儒所说的“理”。“理”在王夫之的哲学中只是气的一种属性,理气又是统一的,所以王夫之提出了有名的论点――“理在气中”。简单地说,气是万物之形,理是万物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王夫之哲学的认识论。王夫之是古代第一个全面阐述认识的思想家。他提出了“能”“所”等概念。“能”,指“能知”,说的是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亦即“所以知”。“所”,指“所知”,说的是被认识的客观对象。王夫之说:“境之俟用者曰‘所’,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能’。”(《尚书引义?召诰无逸》)“能”“所”是从佛教那里借来的概念,王夫之从中提出“能必副其所”的观点,揭示认识必须符合实际的境界,强调了人的认识依赖于外在事物的唯物主义观点。

认识的方法,王夫之借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来说明有两种认识方法。格物为感性认识,致知为理性认识。王夫之说:心官与耳目均用,学问为主,“大抵格物之功,而思辨辅之。所思所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读四书大全说?大学》)心官的认识即思维,耳目的认识即感知。二者有别而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认识方法。

王夫之的社会历史观。王夫之的气运动不息且日新和强调行的思想,使他在社会观、历史观上表现出了进步的思想。王夫之认为社会应该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是后代超过前代。王夫之说,春秋时代远远超过唐虞三代,汉唐又超过春秋,现今又超过汉唐。这样,王夫之肯定了现实的重要性,人只有在现实中踏实地进行奋斗才是正确的,复古与倒退的思想是错误的。

王夫之关于个人发展及人欲的观点。王夫之说:“性日生而日成”,即性不是先验的,它处在向前运动变动之中。王夫之认为人是在不断改造自己、培养德性、完善自我之中,“命”是“理之流行”,人的行为不能违背“命”,但人可以“造命”,不仅“君相可以造命”,而且人人都可以“造命”,“一介之士,莫不有造焉”。也就是说,人具有很大的自主性。

王夫之对人的“欲”怎么看待呢?王夫之反对宋儒道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王夫之认为人欲需要合理的满足,不能简单地消灭,“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存天理”离不开人欲,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他说:“色声味之授我也以道,吾之爱之也以性。”“吾授色声味也以性,色声味之爱我也各以其道。”在这里王夫之表现出了一定的辩证性。

王夫之气动理论以及关于认识、社会、历史、个人的理论都表现出了人应该认识清楚一切都是变化的,而变化的方向是向前的,而且是日新月异。所以要以自己的头脑把握现实,从现实出发,因为现实是最重要的。王夫之这种具有积极进取的思想在历史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余论】王夫之思想一反宋明儒学的唯心主义,倡导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在哲学上吹起了一股有力的、进取的风。王夫之对以前的唯心主义“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通过批判,“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反之实”(王?《姜齐公行述》),提升了哲学的水平。其思想“推故而别致其新”,对后世影响深远。

(张奇虹)

同类推荐
  •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

    她能歌善舞,诗词歌赋样样精通。12岁被卖入相府,因周道登贪图其美色,最终再度轮落红尘。而后亦师亦友的李代问,因世俗观念抛弃她。梦中情人张溥,只是她人生路上的匆匆过客。再恋宋徵舆,让她再度深陷苦海。而最爱陈子龙,在她心上划下深深伤痕。花甲老人钱谦益,给了她依靠,却非她所爱……她是“秦淮八艳”之首,也是中国一代文人的红颜知己,更是秦淮河畔传为佳话的红颜传奇。透过柳如是的一段段非常的经历,托举出了那个斑驳岁月里的薄命红颜。
  •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

    历史学者张宏杰倾心推出《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实战篇,展现曾国藩为官处世的最高智慧。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李元度、沈葆桢等人之间的亦敌亦友、似敌实友的关系独家揭晓。曾国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是在翔实的历史史材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了精确到位的描述,使曾国藩这个人真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

    本书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选取了一组反映周恩来在“文革”时期重要思想和活动的文章,包括他倾尽心力、辗转周旋地保护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费劲心思地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保证特殊时期的生产建设正常进行;他不遗余力地协助毛泽东粉碎林彪、江青等人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他全力辅助毛泽东积极落实和促成邓小平接管中央工作,促使中央日常工作一如既往地运行;他用高超巧妙的外交政策开启中美两国的友好之路,促使中日走向正常的外交交往。
  • 半生流离半生爱

    半生流离半生爱

    雒尘编著的《半生流离半生爱》用最深情、最动人的讲述,为您婉约呈现一代词宗李清照的诗词与爱情之美。与您于历史遗章里,轻诉那一幕幕的远景旧事。浅尝那一些字节间埋藏的,被珍惜或辜负的心事情意。讲述易安在那些错落动乱的华年岁月里,拥有与失去的全部经过。越过所有冰凉的时光,那个住在久远时光尽头的女子,她安静地端坐于古雅的木窗下,为遥远时空的探访者留落下一路婉约含蓄的封藏,一路内蕴深远的欢喜与悲凉。
  • 楚材秦用:李斯

    楚材秦用:李斯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李斯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李斯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蛮荒征途

    蛮荒征途

    少年狂,欲飞翔,挥斥方遵斗志昂;破天罡,踏风浪,戮尽恩仇我为王!演绎无尽的野蛮,踏上征服蛮荒之途!新书上传,骆驼恳请大家收藏;觉得本书还行的,别忘了帮忙推荐一下;诸君请与骆驼一道,踏上《蛮荒征途》!
  • 早日懂事

    早日懂事

    出身农村的女孩舒岩,步入社会就找到了一份银行的好工作,本以为一切顺利,前景美满,却遭遇了大学男友移情别恋,以及经济压力下的种种煎熬。高中同学龚程多年来对舒岩情有独钟,默默关注着舒岩的生活……
  • 平行时空下的少年

    平行时空下的少年

    高中的苦涩,烦躁的天气,不理想的成绩,构成了我那年的开始。
  • 情亦天下

    情亦天下

    天地万物孕育而生,万法皆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恒然也。世人追求长生不老道法,一直不得停息,于是生死解秘的疑问,飞升逍遥之说,便永流于世,神仙之说也流行起来。然而修真之道,便也是众生向往之路,却有人性泯灭之辈,勾心斗角,迷失人性,怒杀万物,傲视人情,一切为己所用。自古以来,情愫缚束着人类的思想,感天泣地的爱恋传说为痴情男女倾颂,为天下,为情爱不顾一切,放弃生命者而时有发生。却也有,维护天道者,亘古不变。主角经历一次一次的磨难,体验爱恨交织,人性幻灭,唯爱不变,唯情至真,天下恒也,万物和谐!
  • 饮天仙少

    饮天仙少

    一个曾经的天才,一次机遇,得到一本惊天功法,从此,开始了逆天之路
  • 血恋:吸血鬼的后裔

    血恋:吸血鬼的后裔

    玫是一个流淌着一半吸血鬼血液的猎人,憎恨着屠杀自己家族的吸血鬼;一个是狼族少年,一个是吸血鬼王子,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心爱的人,可是当十年前的屠杀真相揭幕之时,玫却措手不及,当初最为信任的人拿着匕首捅向自己之时,她内心满是愤懑;吸血鬼始祖为何处处维护玫?五大恶魔的现身又是为了什么?玫的命运到底该何去何从……真爱其实是背叛的粉饰,阴谋和爱情交织,悲伤和欢乐共存。【此篇小说主要以吸血鬼背景展开】
  • 乘风逝星空

    乘风逝星空

    上下四方为宇,往古来今曰宙,浩瀚星河,种族难以计数,人类不过是其中沧海一栗。“你们知道宇宙各族是怎么划分的吗?”“自然凭借实力划分疆域,就像我们人族的宇宙战士,听说厉害者甚至可以谈笑颠日夜,乘风逝星空。”“我的意思是,各个种族如何区分,比如,什么样的种族叫做人族?”“碳水化合物就是人类!”“白痴,万物之灵才是人类,你没见好多种族幻化成人吗?”“你们都错,人者,性无,不分善恶,育善则善,教恶为恶,是以才称之为创造奇迹之种族。”PS:主角穿越的戏码想必诸位都厌烦了吧,作者带着满满诚意,从未来穿回来,给你讲解宇宙万族错综复杂的实力和关系,还不赶紧滚进来投票,收藏。啪,不要打脸,啪,好吧,票留下。
  • 只有神才能存活的学校

    只有神才能存活的学校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所学校这里并没有所谓的教书育人,老师只会教学生如何杀死人,以及如何不被人杀死。学生并没有所谓的和睦相处,看你不惯,杀了便是,哪怕你是教导我的老师。在这个残酷的学校里,只有伶俐的头脑,冷血的手段,令人畏惧的实力才能活下去。而弱者只不过是那群登顶巅峰人的垫脚石,只能被当做畜生绞杀。你强我任你宰割,你弱便怨不得我。十万个学生的厮杀,又有谁能活到最后成为神?这里是只有神才能存活的学校
  • 最是一抹温情

    最是一抹温情

    一场邂逅,他助她解燃眉之急。为表谢意,她当他的救世主,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谁知错落的年华竟在心里开出一地花瓣…然而,也许只是缘分未满,又或者彼此生命中,注定没有这样一个人相伴...本是生性刚烈的她,自命自己的“春天”只能开在糜荼。一个转身,却在莽莽撞撞中,爱上曾经一向水火不容的同桌。十七岁仲夏,她把自己交给他,幼稚的以为这就是将来要陪自己试婚纱的真命天子…七年之后,当两双眼眸在黑暗里交汇,他在耳边喃喃的说:“你是我的第六个女人,就让我再疯狂一次,好不好?”这个留着清浅寸头、外表风流不羁的男人,他的直爽他的粗俗,终于让她不劣方头奋不顾身…致那些爱到飞蛾扑火的时光。致那段想爱却没能爱的感情。致时隔多年后又相见的他们。致我们流过的泪,离别的悲,重逢的苦涩,回忆的甘甜。这么些年,愿不悔相爱一场。PS:故事正处于全方位修改中,若发现有任何章节对不上之前的故事便说明此章节正处于修改的状态,还请各位粉耐心等待系统章节审核。敬请期待蜕变后的《最是一抹温情》…少不了粉们大大的支持,喜欢就好好收藏好好观阅好好推荐哦!黄昏QQ:591505240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修养提升全集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修养提升全集

    本书通过一些积极观念的引导,帮助青少年在心智层面上不断完善,在行为方式上不断优化,在行为效果上不断提高,不断登上新的修养境界,收获人生最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