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31700000101

第101章

六年。诏重建庐山东林寺。追谥远法师曰辩觉。会昌毁寺二僧负文殊像。藏之锦绣谷之峰顶。至是寺复访之不获。二僧相疑以为匿去。忽见圆光瑞相涌于空表。自是峰顶佛手岩天池常见光相。云天池者崇峻尤甚。去东林三十里。夜间见空中圣镫自远而至。初明一炬。顷之至百千万镫。或云中见文殊大士。出没无常。至心礼叩必见圣相宰臣言。度僧不精则戒法堕坏。造寺无节则费财过多。乞今后胜地名山许令修建。复旧宫度僧尼。仰本州律师精择有道性者。制可

七年。潭州沩山灵佑禅师示寂。谥大圆禅师(见百丈

八年敕三教首座辩章充左街僧录。沙门僧彻充右街僧录潭州岳麓寺沙门疏言(疏同)往太原求大藏经。河东节度使司空卢钧。副使韦宙。以经施之。节度巡官李节为之记曰。儒学之人喜排释氏。其论必曰。禹汤文武周孔之代皆无有释。释氏之兴源于汉。流于晋。弥漫于宋魏齐梁陈隋唐。此衰世之所奉也。宜一扫绝之使不得滋。论者之言粗矣。吾请精而言之。昔有一夫肤腯而色和。神清而气烈。怡然保顺。医与祷无用也(粗仓胡切腯音突肥也)复一夫而有风湿之痾。背癃而足躄。耳聩而目瞑。于是用攻熨焉事禳禬焉。是二夫者胡相反耶病不病异耳(躄音壁。不能行。聩五怪切。耳聋。瞑莫定切。目闭也)呜呼三代之前世康矣。三代之季世病矣。三代之前禹汤文武。德义播之。周公孔子。典教持之。道风虽微犹有渐渍。以故诈不胜信。而恶知避善也。暨三代之季。风俗大败。诈力相乘。废井田则唯务兼并。贪土宅则日事战争。奸邪于是肆其志。贤士不能容其身。以故上下相仇。而激为怨俗也。释氏之教以清净自居。柔和自抑。则怨争可得而息也。以因果为言。穷达为分。则贵贱可得而安也。怨争息则干戈盗贼之不兴贵贱安则君臣民庶之有别。此佛圣人所以救衰世之道也。不有释氏尚安救之哉。今论者不责衰世之俗为难移。而尤释氏之徒为无用。是不怜抱病之夫。而诟医祷之为何人也不思释氏救世行化之为大益。而且疾其宫墙之丽徒众之蕃。摘其猥庸无检者为口实。而欲一概以废弃之。是见其末而遗其本也。会昌季年武宗大剪释氏巾其徒彻其居。容貌于土木者沈诸水。言论于纸素者投诸火。分命御史乘驿走天下。察敢隐匿者罪之。于是天下名蓝真宇毁去若扫。今天子建号之初。雪释氏不当废也。亟下诏复之。而自湖以南远人畏法。体朝廷之严旨。焚彻经像殆无遗余。故今明命虽颁。莫能得其经籍。道林寺者湘西之胜游也。有释疏言独曰。太原府国家旧都佛祠为最多。大帅司空卢公天下仁人。我第往求遗书或可得也。既上谒军门。公果诺之。四驰以求逸文。月未几得经律论五千四十八卷。辇而归。嘻释氏救世之道。既言之矣。向非我明君洞鉴理源。何能复行其道。非司空公克崇大法。何能复全其书。非沙门疏言深识法运。何能不惮远求以遂兹盛典。奉圣上之令兴释氏之宗。惠及后人。其功用有不可胜言者。可无记焉

述曰。此文立言建理。足以晓世之不知佛者。使退之见之当愧服不暇。子厚浩初序。徒云与易论语合而不能如此明言救世之功。然则此记殆过之矣。李节名微唐史无闻

九年。洪州黄檗希运禅师示寂。谥断际禅师。师得法于百丈。相国裴休守新安。请师入郡。咨问禅法执弟子礼。以所闻述传心法要行于世(南岳下第四世

十年。敕每岁度僧依本教于戒定慧三学中。择有道性通法门者度之。此外杂艺一切禁止

十二年。敕天下诸寺修治诸祖师塔日本国沙门慧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道四明将归国。舟过补陀山附着石上不得进。众疑惧祷之曰。若尊像于海东机缘未熟。请留此山。舟即浮动。锷哀慕不能去。乃结庐海上以奉之(今山侧有新罗将)鄞人闻之。请其像归安开元寺(今人或称五台寺。又称不肯去观音)其后有异僧。持嘉木至寺。仿其制刻之。扃户施功弥月成像。忽失僧所在。乃迎至补陀山。山在大海中。去鄞城东南水道六百里。即华严所谓南海岸孤绝处。有山名补怛落迦。观音菩萨住其中也。即大悲经所谓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是为对释迦佛说大悲心印之所。其山有潮音洞。海潮吞吐昼夜砰訇。洞前石桥。瞻礼者至此恳祷。或见大士宴坐。或见善财俯仰将迎。或但见碧玉净瓶。或唯见频伽飞舞。去洞六七里有大兰若。是为海东诸国朝觐商贾往来。致敬投诚莫不获济(草庵录

十三年。上饵道士丹疽发于背。八月帝崩

述曰。武宗毁佛信道饵丹发背而殂。世方以之为戒。宣宗避仇为僧。卒登宝位。愤会昌之沙汰诛窜李赵。立方等戒坛令僧尼重受戒法。其意甚至。至末年复用道士服。饵金丹疽发于背。其过在于好求长年而不达世相无常之义。故终蹈其祸为后人笑云

懿宗(漼宣宗长子

咸通三年。敕两街四寺各建戒坛度僧。帝于禁中设讲座自唱经题。手录梵文。数幸诸寺行施

六年。朗州德山宣鉴禅师示寂。谥见性禅师(见龙潭清源第五世

七年。临济义玄禅师示寂。谥慧照禅师。学者称临济宗(见黄檗南岳第四世

八年正月。永州湘山全真禅师端坐示寂。师郴人。游方至湘山创梵宇曰净土。四方禅众云集受教。会昌初忽谓其徒曰。僧当厄难宜易衣冠。一夕髭发俱长。披紫霞衣曰无量寿衣。顶青空冠曰真空法冠。既而武宗果去浮图。宣宗复佛法。师不复去衣冠。世称无量寿佛化现至此

十年。瑞州洞山良玠禅师示寂。谥悟本禅师(见云岩清源第五世)敕追谥南山道宣律师曰澄照

十一年。相国裴休薨。休学于黄檗得其旨。平居不御酒肉。作劝发菩提心文以激发世人。着释氏文。若圆觉经法界观禅源诠诸序。世服其精要十一月延庆节。敕两街入麟德殿讲论佛法。赐左街僧录清兰慧照大师。右街僧录彦楚明彻大师上素闻雪峰义存禅师名。敕赐真觉大师。师居山四十年。法席冠天下。众至一千五百。闽王王氏事以师礼(见德山清源第六世)十二年。上幸安国寺赐知玄国师沉香宝座上于禁中设万僧斋。自升座为赞呗。有长眉梵僧来应供。受嚫毕陵空而去(即宾头卢

十四年三月。造浮图宝帐彩幡华盖。敕两街往凤翔迎佛骨。三百里间车马不绝。群臣谏者至言。宪宗迎佛骨寻时宴驾。上曰。朕生得见之死无所恨。四月八日佛骨至。导以禁兵公私音乐仪卫之盛。过于南郊。帝御安福门。降楼迎拜。赐沙门及耆老曾见元和奉迎者金帛有差。佛骨留禁中三日供养。迎置安国崇化二寺。令士庶得瞻礼。十二月如前礼迎佛骨还凤翔

僖宗(儇懿宗第五子

乾符三年。外法师于国清为元琇法师说止观法门泉州龟洋无了禅师塔全身二十载。为山泉淹没。门人发视不坏。闽王闻之。遣使舁入府庭供养。忽臭气远闻。王焚香祝之。可还龟洋旧址建塔。即异香普熏。倾城瞻礼本道奏。上赐谥真寂大师。塔曰灵觉。弟子慧忠遇澄汰终于白衣。葬师塔东。今龟洋一真身士民依怙。若僧伽之遗化

中和元年。黄巢犯长安。自号大齐。上幸成都。诏知玄国师赴行在所引对大说。上自制号悟达国师。留行宫久之辞归九陇。定中见菩萨摩顶说法。言讫即隐。俄见一珠入玄左服。隆起痛甚。上有晁错二字。玄知夙业。即右胁安卧而逝。世言玄之前身乃汉川三学山知铉法师。临终感病与今正类(汉书。文帝时吴太子人见。得侍皇太子。饮傅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杀之。吴王由此称疾不朝。始有反谋。太子家令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吴王前有太子之却。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令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及楚赵胶西三王皆以罪削郡县。廷臣方议削吴。吴王因遣使。约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吴相袁盎入见。上方与错调兵食。上问盎。盎愿屏左右。错趋避东厢甚恨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其地。以故反。欲共诛错复故地。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良久曰。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上令丞相劾奏错要斩东市)隆兴琇师曰。世称知玄是袁盎后身。自汉文至僖宗七百余年。盎偿错亦应毕矣。今尚蒙恶报而毙何哉。盖盎与错始有私憾。及错议削七国而七国畔。盎因此时请遂斩错。景帝畏而从之。终非本意。及错诛而七国之兵不退。则是盎假畔人以报私憾耳。是宜历十生而宿对相寻不已。可不畏哉

述曰。周武废佛。法师知玄抗辨精壮。帝不能屈。唐武沙汰法师。知玄登论座。道流不能屈。两世俱名知玄。俱遇废教。俱在朝为法师。俱当辨论之席。意师有宿誓使之然乎。至为三学山知铉亦不异此名也。观其三世为有道沙门。而酬偿宿报未已者。当是晁错趋东厢以避盎。时此心已深恨。而载赴东市以就诛。时此心必大恨意。临刑之际必起恶愿为世世之报。故每当法师舍寿之日。必见此相者。亦玄师道力转为轻受之报也。天珠者诛也。昔盎请诛错。今错亦诛盎。玄袁也。寓名以见本年之姓。异哉

三年。泰山沙门大行诵弥陀经。至三七日。忽于夜中见流离宝地宝台之上佛及二大士无数化佛咸现其前。上闻殊异。诏入内。问所见赐号常精进菩萨。爵开国

四年。泗州刺史刘让言。修僧伽弟子木叉塔。得舍利八百粒进上。诏以其骨塑为像。谥曰真相

昭宗(护懿宗第七子

龙纪元年。圣诞敕两街僧道入内殿谈论琇法师于国清为清竦法师说止观法门

大顺二年。袁州仰山慧寂禅师入寂。师禀法为沩山。世称沩仰宗。初领徒住王莽山一日禅床陷于地。山神者以不堪居止。东南有大仰山。为世福地。遂迁居焉。久之众盛居隘。山神一夕移庙于堵田三十里。以避之(南岳下第五世

景福元年。吴越王钱镠于剡县石城山建瑞相寺。以奉弥勒三生石像

乾宁二年。文矩禅师谒西院大安禅师。遥见笑曰。入涅盘堂去。师应诺。即入。时五伯僧俱染时疾。师以杖次第点之。随点而起闽王敬异创国欢院以居之

三年。敕于罗什法师译经处。重建草堂寺四年。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示寂。寿百二十。谥真际禅师(见南泉。南岳第四世)赵帅王公入院瞻礼。赵州坐而问之曰。大王会么。王云。不会。师云。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尤加礼。翌日令客将传语。师下床接之。侍者问其意。师曰。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第二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山门外接敕沙门觉晖为左右街副僧录(副职始此)。光化二年。抚州言。曹山有梵僧群集山顶。乡民追之。皆飞行而去。遗其笠制甚奇古敕于其地建荷玉禅寺

天复元年。山贼许恩作乱。至杭州径山发国一禅师塔。见二瓮合藏肉身发长覆面。贼兵皆惊走。吴越王命重瘗之

二年。洪州云居道膺禅师示寂。谥弘觉(见洞山。清源第六世

三年。抚州曹山本寂禅师示寂。谥元证。师得法于洞山。世称曹洞宗云京兆鰕子和上。自印心于洞山。混迹闽中。日沿江岸拾鰕蚬以充食。暮卧白马庙纸钱中。华严静禅师夜入纸钱伺之。师至。静把住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神前酒台盘。静礼谢而退。后入京师佯狂人间。神异莫测韶州云门文偃禅师聚徒千人。汉主刘氏召入内殿(都广州)咨问法要。事以师礼。师得法于雪峰。号云门宗(清源第七世

景宗(机昭宗第九子

同类推荐
  • Jean of the Lazy A

    Jean of the Lazy 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养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刚仙论

    金刚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府十王拔度仪

    地府十王拔度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宋朝事实

    宋朝事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灵魂神谕

    灵魂神谕

    你明白的太少了!这个世界有太多神秘,我不是人,我也不是神,吃下神的血肉,我是半神半人,魂魄的觉醒,力量的回归,邪教的崛起,半神半人,终究不会平凡,
  • 格挡里传奇

    格挡里传奇

    单位里如鱼得水剩女周娜,特别羡慕不惑之年杨潇。面对同事宋烨的斗嘴,越是让周娜对自己的择偶观,坚信不疑的一一否定。
  • 冥殇之雪

    冥殇之雪

    生恒爱之,生恒敬之。宿命若此,必催之。。。。
  • 万寿王座

    万寿王座

    掌控生死,主宰寿命!诸天俯首,万物跪服!我是无上的真王,我是唯一的主宰!匍匐王座之下是赐予尔等之荣耀!虔诚信仰奉献一切是尔等之宿命!从我苏醒那一天起,注定要踏着诸神的尸骨,沐浴众生的鲜血,在无尽的赞颂与恐惧中屹立巅峰,仰望星空!
  • 半个圆

    半个圆

    [花雨授权]“她将来要成为你的妻子。”一出生,“他”就是她的一个符咒,无论她逃到哪里,和谁在一起,却总是摆脱不了要嫁给他的命运。她不知道要如何逃离自己的命运,她要如何跟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她最终摆脱了那个符咒了吗?
  • 养女成妻:限时追爱

    养女成妻:限时追爱

    一个身着可爱熊猫套装的小男孩,弯弯的眉毛像是夜空里皎洁的上弦月。润白的皮肤衬托着淡淡桃红色的嘴唇,俊美的五官,极致完美的脸型。莫约3岁左右。小男孩坐在沙发上,吃着薯片“老妈!我个问题一直想问你。”我伸手往薯片包里抓起几片,严肃的看着小男孩靠在自己的老公身上“杨杨阳你给我把那个老字去掉,什么问题?”“我该叫你男人,老爸呢?还是爷爷呢?”杨杨阳看着我坐远了一点,我又抓了一把薯片吃,杨阳立刻抓着薯片袋子子的口。一副委屈的样子看着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青年,你不觉得和小朋友抢东西吃很可耻吗?”好吧我竟无言以对了、、、、
  • 天降奇宝

    天降奇宝

    一名对生活失望乃至绝望的混混少年,突然得到神奇异宝相助,绝世异能怀身,受众多美女的青睐,而他又该何去何从?
  • 中国教育,还等什么?

    中国教育,还等什么?

    当今中国是什么如此狂热又如此持久地让全社会的人牵肠挂肚?是什么如此迷人又如此烦人地让一家家的人神魂颠倒?是什么如此优劣并存褒贬不一地引起全社会喋喋不休地争论?是什么如此长久地遭到遣责可你仍然无可奈何地跟着它的感觉走?是什么如此年复一年地让人爱也不能恨也不能地辗转反侧唏嘘感慨。
  •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15本)

    能言善辩的口才,妙语连珠的谈吐,是沟通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能言善辩,小则可以增添欢乐,大则可以成就一个的事业。能言善辩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能驰骋天下。因为现今的社会,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摆脱困境,都需要善辩的口才,灵活的头脑。看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是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准。
  •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分为绝代医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章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