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80800000013

第13章

释曰。此偈显三种通达唯识义。一通达唯量外尘实无所有故。二通达唯二相及见唯识故。三通达种种色生。但有种种相貌而无体异故。如此三相何人能通达。但观行人。观行人自有二种。一入见位菩萨。二得四空定等。观行人先已通达后为他说。此通达及说何位得成

论曰。通达唯识时。及伏离识位

释曰。从初地乃至正觉地。为通达唯识位。从空处乃至非想非非想无想定灭心定。为伏离识位。所取尘若无。云何说识为能取。则唯量义不成。是义不然。何以故。唯识义不失。亦不无能取所取义。为立此义故显三相入。唯量者为显唯识无尘。所识既无。云何成唯识。为立此义故说唯二及种种。唯二谓相及见。相是所取。见是能取。种种亦尔。是故唯识及能取所取。此义悉成。后半偈如前解

论曰。诸师说此意识。随种种依止生起。得种种名

释曰。诸师谓诸菩萨。成立一意识次第生起。意识虽一。若依止眼根生得眼识名。乃至依止身根生得身识名。此中更无余识异于意识。离阿黎耶识此本识入意识摄。以同类故。此意识由依止得别名

论曰。譬如作意业得身口等业名

释曰。此作意业虽复是一。若依身门起名身业。若依口门起名口业。意识亦尔。随依止得别名。若有人说眼等五根无有分别。若意识依止此生亦无分别。譬如依止意根惑所染污。由所依止有染污。能依止识生时亦有染污。意识亦尔

论曰。此识于一切依止生

释曰。谓依止眼等诸根生

论曰。种种相貌似二种法显现。一似尘显现。二似分别显现

释曰。意识依六根生显现似二种法。一多类法。二一类法。多类法此分属尘。一类法是分别属见。由此两句识。虽一法一分似尘显现。一分似分别尘显现。是故前说无失

论曰。一切处似触显现

释曰。一切处谓有色处。有色处必有身。若有身必似触显现

论曰。若在有色界。意识依身故生

释曰。何故有身处必似触。以意识必依身生故。似触显现。由此意识依身似触生故。观行人正入观时。五识虽复不起。中间于色身有喜乐受生

论曰。譬如有色诸根。依止身生

释曰。有色诸根。即眼等根异于色身。依止于身。由诸根依止身故。因此诸根。于身或损或益。意识亦尔。依止身故。似触显现。于身亦有损益。复次譬如身根依止于身。若有外触缘。身根似触而起。若似触起。于自依止中或损或益。意识亦尔。依止身故。似触而起

论曰。此中说偈

释曰。诸菩萨说。但有意识无别五识故。引法足经偈以成立此义

论曰

远行及独行  无身住空窟

调伏难调伏  则解脱魔缚

释曰。能缘一切境界故名远行。无第二识故名独行。无身有二义。一无色身。二无生身。身内名空窟。识在身内故名住空窟。二五藏中心藏其中有孔。意识在此孔中故名住空窟。三诸法实无所有。而执为有。识在此无所有中。故名住空窟。本来鄙恶烦恼为因故名难调伏。若人能调伏此识。令不随顺惑业而得自在故名调伏。三界惑障名魔缚。此人调伏难调伏则得解脱。复有别圣言以证此义

论曰。如经言此眼等五根。所缘境界一一境界。意识能取分别。意识为彼生因

释曰。此五根所缘色等境。若识能缘色则立为眼识。一一境意识既悉能取。又能分别。是故五识无用。又意识若乱眼等识则不生。由意识变异。生眼等根及识。是故意识为彼生因

论曰。复有别说。分别说十二入中。是六识聚说名意入

释曰。此更引圣言证唯有意识。无别有余识。如来于经中分别十二入。合六识聚以为意入。以此三义故知。唯有意识无别余识

论曰。是处安立本识为义识。此中一切识说名相识。意识及依止识应知名见识。何以故。此相识由是见生因。显现似尘故作见生依止事

释曰。是本识于二识中。可得安立为相识及见识。不是安立本识为尘识。此中一切识说名相识。本识可得安立于相见二识处。此本识以意识及依止识为见识。以眼识等识及一切法为相识。为此生因由缘缘故。于彼处中是见生因故。于彼法为见。显现似尘故意识见相续住不断因故。作此识依止事

论曰。如此诸识成立唯识。云何诸尘现前显现知其非有。如佛世尊说。若菩萨与四法相应。能寻能入一切识无尘

释曰。四法是智。菩萨若与四智相应。在方便中能寻理得正解能入理。故知一切唯识无尘

论曰。何者为四。一知相违识相。譬如饿鬼畜生人天。于同境界由见识有异

释曰。于一境界分别不同。故名相违相违识境名相。此境实无所有。但随识变异故分别不同。菩萨若通达此理则解唯识故名为智

论曰。二由见无境界识。譬如于过去未来梦影尘中

释曰。有时见离境界识得生。譬如识过去等境

论曰。三由知离功用无颠倒应成。譬如实有尘中缘尘起识。不成颠倒不由功用如实知故

释曰。菩萨作如此解。若尘如所显实有。离修对治自然应成无颠倒智。由如实知故既无此义。故知实无有尘。但于无中执有故成颠倒

论曰。四由知义随顺三慧

释曰。一切尘义悉随逐三慧。菩萨能如此知

论曰。云何如此

释曰。云何一切义随逐三慧

论曰。一切圣人入观

释曰。圣人谓声闻缘觉菩萨。此等圣人正在定中名为入观

论曰。得心自在

释曰。已得心随事成。谓入住出位中

论曰。由愿乐自在故

释曰。如所愿乐。诸尘皆随愿乐变异

论曰。如愿乐尘种种显现故

释曰。若欲令地界成水界。如意即成。火等界亦尔

论曰。若观行人已得奢摩他

释曰。观行人有二种。一得正思。二得正修。今明得正修人

论曰。修法观加行

释曰。法谓修多罗等十二部经。依十二部经所显法相。熟修行毗婆舍那

论曰。随唯思惟义显现故

释曰。于一五阴中随心思惟。或显现如不净苦无常空无我等乃至十六谛相悉随思惟。显现及余一切法相亦尔

论曰。若人得无分别智。未出无分别观。一切尘不显现故。由境界等义随顺三慧。由前引证成就唯识义。故知唯识无尘。此中有六偈重显前义。此偈后依智学中当广分别说。谓饿鬼畜生人天如是等

释曰。若菩萨已得无分别智。正在观中若尘如所显现实有。无分别智则不得成。既实有无分别智。故知道理实无所有

分别章第三

论曰。若唯识似尘显现。依止说名依他性。云何成依他何因缘说名依他

释曰。离尘唯有识。此识能生变异。显现似尘。如此体相及功能。乱识说名依他性。唯见乱识有自体。不见有他。云何成立此识为依他性。若言能生变异。变异依此识。乃是为他所依。云何说此识为依他性

论曰。从自熏习种子生故。系属因缘不得自在。若生无有功能。过一刹那得自住故。说名依他

释曰。由自因生故。生已无有自能停住。过一刹那自所取故。由约他说故名依他

论曰。若分别性依依他。实无所有似尘显现。云何成分别。何因缘说名分别

释曰。此问有三。一问依止。此分别性既依止于他。应成依他性。云何名分别。次问无所有。此分别既实无所有。无所有中有何分别。后问似尘。此分别既似尘显现。云何称分别。何因缘故。说名分别性

论曰。无量相貌。意识分别颠倒生因故成分别

释曰。一切尘相貌。是分别说名意识。意识颠倒生境界故名生因。由此道理故成分别

论曰。无有自相唯见分别故。说名分别

释曰。自体既无唯见乱识故。说名分别

论曰。若真实性分别性。永无所有为相云何成真实。何因缘说名真实

释曰。分别性于依他性一分永无。若以无所有为相。何故立为真实。不立为非真实。说亦如此

论曰。由如无不如。故成真实

释曰。此下三义答两问。此是第一以不相违义显真实。如世间说真实友

论曰。由成就清净境界

释曰。此是第二以无颠倒义显真实。由境界无颠倒故。得四种清净。如世间说真实物

论曰。由一切善法中最胜

释曰。此是第三以无分别义显真实。即五种无分别。谓五种真实。如世间说真实行

论曰。于胜义成就故说名真实

释曰。于前三胜无有坏失故说成就。由成就故真实

论曰。复次若有分别及所分别。分别性成

释曰。欲问此三种分别义。故先列出此三分别名

论曰。此中何法名分别。何法所分别。何法名分别性

释曰。一一别问。求其异相

论曰。意识是分别。具三种分别故

释曰。此下答三问此即答第一问。六识之中但以意识为分别。以意识具自性忆持显示三分别故五识则不尔

论曰。何以故

释曰。何以故。意识具三分别

论曰。此识自言熏习为种子

释曰。如说根尘名。数习此名熏习于本识。以为种子。由此种子后时意识。似根似尘而起名为色识自有二义。一如眼名熏习。唯生眼不生余法。余熏习亦尔故称自。二本无法体。言语是自分别所作故名自

论曰。及一切识言熏习为种子

释曰。如说六识名。数习此名熏习本识为种子。由此种子。意识后时似六识而起。名为识识

论曰。是故此生

释曰。由二种熏习种子故。此意识得生

论曰。由无边分别。一切处分别

释曰。意识为此二种种子所变。分别功能无边故。似一切境界起

论曰。但名分别说名分别

释曰。由此义故但意识名分别故。三种分别中说意识名分别

论曰。此依他但是所分别

释曰。此下答第二问。所分别一切法。离识无别体。故以依他为所分别

论曰。是因能成依他性。为所分别

释曰。若不藉因依他性不成。若无依他性则无所分别。由六种因成依他性。故得以依他性为所分别

论曰。此中名分别性

释曰。此中成依他性因。说此因为分别性

论曰。云何分别能计度。此依他性但如万物相

释曰。此下答第三问。先更问后次第答。此语先总问。云何意识由分别故。能计度此依他性。但如万物相貌。不但如一物相貌

论曰。缘何境界

释曰。此下别举六因为问。缘何法为境界。计度依他性

论曰。执何相貌

释曰。执何相貌。计度依他性

论曰。云何观见

释曰。先以何方便推寻。后决断计度依他性

论曰。云何缘起

释曰。藉何缘发起。计度依他性

论曰。云何言说

释曰。以何言说。计度依他性

论曰。云何增益

释曰。云何于无中执有。计度依他性。意识名分别。依他是所分别。由此六因意识能分别依他性今当显说此义

论曰。由名等境界

释曰。由依他性离一切分别。无分别为体故。立名等为境界。分别计度此性

论曰。于依他性中。由执着相

释曰。先约名分别串习此名故执着此名以为相貌。后时分别此相。谓为眼等诸根。色等诸尘。识等诸心。执相貌已

论曰。由决判起见

释曰。先思量是非。后时决判如我所见。眼等诸根乃至识等诸心。悉是实有所余妄言。由此见故意识计度依他坚实起执已

论曰。由觉观言说缘起

释曰。如自所执起觉观。思惟为自计度。或如自所执起觉观言说令他计度。云何言说令他计度

论曰。由见等四种言说

释曰。如所言说不出见等四种。此四种约根尘识成就故。摄一切所说分别品类皆尽。约此言说起颠倒

论曰。实无有尘。计实有为增益

释曰。如四种言说实无有法。此中起执谓为实有。此名增益执

论曰。由此因故能分别

释曰。由此六因意识。能分别依他性。令成所分别故。故以此因为分别性

论曰。此三种性云何

释曰。此问三性一异义云何

论曰。与他为异为不异

释曰。如依他性与余二性为一为异。余二性互论亦尔

论曰。不异非不异。应如此说

释曰。答问明亦一亦异应依此说

论曰。有别义依他性名依他

释曰。此下总标亦一亦异义唯是一识识即依他性。于依他性中以别道理成立为三性。三性互不相是。即是不异非不异义

论曰。有别义此成分别。有别义此成真实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浩天独行

    浩天独行

    愿这一世,浩浩荡荡。周天晋下,唯我一人独行。丝蒙雨倾的长生路上,既我孤独、永远的漫步着。没有人,可于我同行。大道渺渺,众生芸芸,谁主沉浮!天倾灭世一际,天道崩毁,三妙大陆一分为三。少年虚九折转在一场场天威难测的危难中,踏上一条与世径离的长生路。大道争锋,各陆天道应劫而起,无数天妖圣子橫空出世。圣人冷眼视众生,大帝独徘卫自身。长生路,冷眼看恩怨。千万里丝血映脸,泣悲满霜上两鬓。笑谈生,血凌剑寒似天阙,独独寻徊,堪堪徇忆。
  • 墨玉倾君心

    墨玉倾君心

    悲催人生路漫漫……好好的穿越就穿越吧,为什么会穿越成一块黑漆漆的玉佩!!!而且,别人还看不到自己!好吧,等到自己又可以被看到……嗯,于是某女展开了和主人旅游睡觉吃狗粮的快乐生活……
  • 天诛变..more

    天诛变..more

    一名少年从山上砍柴,拣到一把仙器,立志成为修真者~~~书QQ:454252770
  • 七灵宝鉴

    七灵宝鉴

    天外有天天几重,地载九州有穷时?千丈云,万顷风,坛烛明灭,逍遥影成空。否极泰来,天地易理。无即是有,有幻散作空。多少辉煌璀璨,终落凄迷困苦画中囚。远古的远古,起初的起初,搁置多少耸人听闻的隐衷。风云际会,一个人间少年却懵懂无知地一步步踏进未知的未知。求仙索道,成为终结的见证,新兴的创始。。。。。。
  • 焚冰颂歌

    焚冰颂歌

    我要变强,强到可以保护我想保护之人。少年天赋现惊起江湖一片血腥风雨。一冰冷如霜一炽热如火他们抽丝剥茧,在重重迷雾中寻找答案。愿与你携手共创傲世江湖焚冰颂歌。
  • 仙门第一剑

    仙门第一剑

    十年砺龙泉,于今可观否?会当击天际,一剑震九州。……少年风白,穿越到了一个仙侠世界,成了孤儿,幸被丹霞仙门的掌门君子剑楚正明收为二弟子。上有严肃的师傅,忠厚的大师兄,下有可爱的小师妹,生活极是舒适。然而此时,丹霞仙门却已经外强中干,外敌伺伏,波云鬼谲。风白以自己的剑,守护师门!剑气如电气如虹!气寒西北何人剑!
  • 斗灭星沉

    斗灭星沉

    《斗灭星沉》内容简介:突如其来的核子战争毁灭了整个世界,尘沙遮蔽天日,地球进入长达千年的核冬天,与此同时,火山喷发,地壳漂移,地球经历着一次新的造山运动,并最终形成四块相邻的大陆——东极神州,西极魔州,南极炎州,北极玄州。五千年后,幸存下来的人类在东极神州以及西极魔州开创了新的文明,然而,东西大陆文明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两大势力的不断冲突,战争绵延了数百年,直到北极玄州最大的极峰冰川崩塌沉没在北玄冰海中,一个被冰雪掩埋了数千年的人类的出现,就仿佛一个奇异的蝴蝶效应,一切都随之发生了改变。
  • 不曾解

    不曾解

    那年风起白骨边,颜落凡尘花满天。夜风残月遥传念,蝶舞翩跹辞忘川。往生路,犹可叹,半世流离终疯癫。华年不过弹指间,宁愿疯魔不成仙。
  • 屌丝少女妃

    屌丝少女妃

    英俊的白马王子、清新可人的农家少女,两段本该毫不相干的人生,因为一则古老的宗教预言,从此联结在一起。被改写了命运的少女,怀抱着对所爱之人单纯的倾慕与憧憬,登上风云变幻、华丽血腥的历史舞台。“圣女贞德”与“查理七世”,一场并不属于历史的浪漫爱情故事,就此慢慢展开……屌丝少女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忘初心:永爱易烊千玺

    不忘初心:永爱易烊千玺

    她第一次来到北京便遇上了小小可爱的他她看他第一眼便喜欢上了他(ps:这么小就喜欢太早熟了。)也许这就叫做一见钟情吧(ps:小小年纪还是说喜欢吧等到了打了再说爱!)上天开眼吗?她跟他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甚至一个初中这是不是太有缘了呵呵也许这也能叫做青梅竹马吧但是她一直暗恋着他他却不知但是他那懵懂的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