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84900000005

第5章 发展阶段论(3)

1998年论争之后,关于研究方法的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2004年6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表明国家开始重视学术规范,并将其制度化。2005年夏天,首届“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讲习班”举办,针对青年教师和在读博士生进行研究方法培训。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是《新闻大学》在2007年开展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体例、视野和方法——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该刊编辑在第1期《编者按》里写道: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进展迅猛,成就卓著,无论是其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仁们无不为此而感到欣喜和自豪。然而,从更高的要求看,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仍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大而言之,尤其在其体例、对象、视野、方法等方面,颇有进一步讨论之必要(70)。

该笔谈共刊载了新闻史学界10多位著名学者的笔谈文章,再次把新闻传播研究方法问题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研究方法的进一步规范,新闻传播研究必将走向深入。

以上是对新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考察,并以此宏观地、粗线条地勾勒出其整体状况。由于构成学术的各个要素,如研究者、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在历史进程中并非完全按照统一的口令“齐步走”,发展进程并不完全一致,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关系或因果关系,因此有必要分而述之,以期更精细地呈现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的脉络。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对新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给出如下判断:

第一,从整体和宏观上看,新闻传播研究在短短30年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具备了作为一个学科的面貌。从国家建制来看,1980年代初新闻学还戴着“无学”的帽子,1990被划入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1997年升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已经成为我国学科体系中独立的一员。从新闻传播教育来看,1978年开始硕士教育,1984年开始博士生培养,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新闻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并且增长迅速、规模庞大。从研究机构来看,1978年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成立,1985年复旦大学成立“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被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立,新闻传播研究有了组织和机构的保证。从研究基金来看,1988年成立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基金会。虽然此专门基金会后来被取消,但从“七五”开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就设有新闻传播类项目。从学科代表人物来看,王中、甘惜分、方汉奇等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成为认可度较高的代表性人物。从代表性著作来看,涌现出《中国近代报刊史》、《新闻采访方法论》、《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精神交往论》、《新记<大公报>史稿》、《华夏传播论》等一批力作。从新闻传播理论体系来看,从以党报刊为中心的党报新闻学到以新闻事业为中心的现代新闻学(71),再到以人类新闻、信息传播现象和活动为中心的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术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扩展而不断丰富。相应地,新闻学与传播学、心理学、管理学、语言学、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学科相融合形成的分支、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学科视野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在研究方法上,从比较随意的研究,到倡导学术规范;从以思辨为主,到定性定量结合,研究越来越科学化。从国际交流来看,从偶尔邀请国外专家到华讲学,到两岸三地共同研讨、合作,再到联合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中国学者与国际学术界对话的机会越来越多,再加上外文原著的译介、学术访问和大量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的加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越来越具有国际视野。

第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科学研究以及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伊始,新闻传播研究开始摆脱教条化、语录式研究,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学术立场和方法论。在1980年代整个社会改革的大潮中,新闻改革当仁不让地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中心——从业务、经营管理改革,到舆论监督、新闻体制改造。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传播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新闻学。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给新闻事业以巨大冲击和影响,新闻伦理道德、新闻商品性成了热门话题。1990年代后期,网络传播改变了传媒格局,网络传播研究成为一道学术景观。

第三,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分化的过程。研究主体上,新时期之初的研究者大多有业务经验。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学院学术训练的硕士、博士加入到研究队伍中,并逐渐成为学术骨干。与此相应,实务界与学术界的研究不断分化。今天我们所谓的新闻传播学术,更大程度上指向新闻传播学院的知识生产。研究内容上,随着多学科的融合、新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传统意义上的理论、业务、历史研究开始朝多元化发展,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文化学、符号学、现象学等学科与新闻传播学开始有所交叉,新的研究点和领域不断出现,新闻传播研究范畴不断扩大。

第四,作为一种建制意义上的学科,新闻传播学可以说已经初具形态,但从其理论体系来看,一些基本概念,如新闻、新闻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尚不稳定;分支学科多是跑马圈地,尚不成熟;研究层次上,描述性研究较多,教材所占比例很大,重复性研究较多,概念化、理论化不够。

注释:

(1)陈力丹:《新闻学:从传统意识到现代意识》,《新闻学刊》,1988(6):5-13

(2)陈力丹:《中国新闻工作改革开放的起点——纪念1979年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20周年》,《新闻学论集》,总第18辑

(3)该校于1984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1998年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合并。

(4)资料显示,1981-1983年三届毕业的218名新闻学研究生中有55名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占总人数的25%。参见《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50页。

(5)参见洪一龙:《新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概况》[A],载于《中国新闻年鉴》(1982),第59页。

(6)《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28页。

(7)方汉奇、李矗主编:《中国新闻学之最》,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495页。

(8)198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人大、复旦、暨南大学新闻专业第一线的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参见《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2页。

(9)数据来自《中国新闻年鉴》(1982)第393-395、399页。

(10)数据来自《中国新闻年鉴》(1983),第53页。

(11)《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30页。

(12)本书所谓“传统新闻学”既是时间上的概念——1978年传播学导入之前的新闻学统称传统新闻学,又有特定涵义。张昆(1997:294)认为传统新闻学,“是以报刊等印刷媒介为主要研究对象,偏重于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历史三板块研究的新闻学体系”,“就其阶级性质而言,又可以称之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张昆认为,中国传统新闻学的重大缺陷有:(1)满意于定性研究,忽视了定量分析;(2)满足于对现有新闻体制的论证,放弃了对现有传播体制的剖析和未来新闻传播的科学预测和设计;(3)满足于对新闻工作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思辨性;(4)满足于孤立地分析新闻现象与新闻规律,忽视了新闻现象同现实背景及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5)满足于新闻学本身的研究,忽视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建设;(6)习惯于单独研究个别新闻媒介,忽视了对不同媒介的综合研究;(7)满足于传者研究,忽视了受众分析;(8)重视传播内容的研究,忽视了传播过程与效果分析;(9)过分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忽视了新闻传播的其他属性与功能;(10)片面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忽视了新闻机构与党的正常关系的研究。本书所谓“传统新闻学”的涵义即在于此。参见张昆:《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1-305页。

(13)徐培汀:《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页。

(14)甘惜分:《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香港未名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15)沈莉:《中国新闻学科理论建构的反思——改革开放十八年(1979.1-1996.12)新闻理论专著与教材的宏观考察》,复旦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5月。

(16)甘惜分:《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香港未名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

(17)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Z],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862页。

(18)甘惜分:《新闻学术著作获奖后赘言》,《新闻战线》,1988(1):33-34

(19)成思行:《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20)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60页;甘惜分:《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香港未名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

(21)包括经营管理、舆论监督、新闻自由、新闻法等问题。

(22)《中国新闻年鉴》(1990),第4页。

(23)以上数据均据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计算得出。

(24)《中国新闻年鉴》(1989),第12页。

(25)《中国新闻年鉴》(1990),第14-15页。

(26)《中国新闻年鉴》(1988),第12页。

(27)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于1983年,“六五”期间设立的项目中并无新闻学。

(28)甘惜分:《新闻学术著作获奖后赘言》,《新闻战线》,1988(1):33-34。

(29)徐培汀:《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30)何湘:《关于新闻价值的讨论情况综述》,载《中国新闻年鉴》(1985),第71页。

(31)旭培整理:《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讨论情况综述》,载《中国新闻年鉴》(1985),第74页。

(32)徐培汀:《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页。

(33)参见《中国新闻年鉴》(1988),第12-13页。

(34)甘惜分:《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香港未名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2页。

(35)《中国新闻年鉴》(1990),第16页。

(36)《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下)》,第2232、2251页。

(37)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I页。

(38)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天涯》,1997(5):133-150。

(39)陈力丹:《陈力丹自选集——新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40)数据来自《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下)》,第2321页。本段中的数据均来自《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下)》。

(41)第一家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是《贵州都市报》,创办于1993年8月;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诞生,但它们都没有在业界产生多大影响。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1995年1月创办的《华西都市报》。

(42)黄瑚:《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289页。

(43)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页。

(44)《中国新闻年鉴》(2002),第59页。

(45)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334页。

(46)《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第2457页。

(47)《新闻学大辞典》序,第2页。

(48)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3月。笔者认为这种转变是由研究者的自觉和国家的引导机制共同造成的。课题、项目的设立即可以看作是引导机制之一。

(49)《中国新闻年鉴》(1998),第44页。

(50)陈力丹:《写在前面》,载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年8月版。

(51)转引自徐培汀:《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52)方汉奇:《1949年以来大陆的新闻史研究(二)》,《新闻与写作》,2007(2):32-37

(53)参见方汉奇为《新记<大公报>史稿》写的《序》。

(54)屠忠俊:《网络多媒体传播——媒介进化史上新的里程碑》,《新闻大学》,1999(春):21-26

(55)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56)该数据不包括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地方宣布成立的报业集团。

(57)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3):62-95

(58)分别是《新闻事实论》(杨保军)、《花环与荆棘——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彭兰)。

(59)何梓华:《控制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兼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新闻战线》,2005(7):64-65。

(60)张晓锋、马汇莹:《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中国社会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高层圆桌会议综述》,《新闻记者》,2007(1):62-64。

(61)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2]202号)。

(62)此时间为第一届会议时间。下同。

(63)参见方汉奇为该书写的《序》,第2-3页。

(64)如周宪、许均主编的“文化和传播译丛”、李陀主编的“大众文化研究译丛”、张一兵主编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常昌富主编的“传播与文化译丛”、黄旦主编的“传播文?社化会译丛”等,不仅数量大,且涵盖美国、欧洲传播学研究经典著作,不再以美国为主,政治经济学、文化学、符号学等传播流派得以引入国内。

(65)区别于按照西方已有的框架、理论和方法的验证性研究,而是关注自我,甚至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

(66)赵莉:《十年来我国网络传播研究的进步与不足》,《国际新闻界》,2006(11):54-58。

(67)方汉奇的鉴定意见。参见屠忠俊、吴廷俊:《网络新闻传播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I页。

(68)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69)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70)《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第28页。

(71)吴廷俊(2002b)认为,现代新闻学的含义包括:(1)媒介功能理论:走出“喉舌论”的局限,确立“信息服务”论;(2)运作机制原理:变单一“行政运作”为“专业运作”与“市场运作”相结合;(3)发展动力理论:从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4)新闻控制理论:从纪律控制转向法律控制;(5)研究方法:从单一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并举。本书即是在这一层面使用“现代新闻学”这一概念。但从今天新闻学发展的状况来看,尚不具备现代新闻学的形态,只是实现了部分的转变。

同类推荐
  •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

    《新编社会学大纲》按照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新要求,根据作者20年的社会学概论教学经验,参加国内外同类最新和最成熟的研究成果,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集国内外业内关注的最前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重组。全书共18章(每周1章),每章以核心核念为主导,知识点系统、清晰,构筑线索新颖,信息量大,既适应学生自学,又为课堂教学留下空间,是社会学概论的创新版。本教材既适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也可以用于新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教学。
  • 楚辞选评

    楚辞选评

    本书是对伟大诗人屈原作品的研究和介绍。其方式是除对各篇作品作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具有较高的学习及研究价值……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热门推荐
  • 走进科学·奇案推理

    走进科学·奇案推理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小区来了个极品女业主

    小区来了个极品女业主

    03年超级畅销书作家三十写下纯爱小说《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掀起纯爱阅读风,15半梦树写下纯爱小说《小区来了个极品女业主》企图再度掀起新一轮的纯爱阅读风。虽然不敢与前辈作比较,但依然希望大家会喜欢,希望让大家相信这个世界还会有最最纯真的爱情的存在!此间,仅以此文献给还在相信爱情并且为之不断付出的你们!
  • 弃妃逍遥:王爷,你被休了!

    弃妃逍遥:王爷,你被休了!

    “啊……”直冲云霄的尖叫声,顿时让整个皇宫都沸腾了。“鬼叫什么?”宿醉后,被人吵醒的当今二皇子,皇上册封的康王,双眼未睁,就怒斥出口。可是……触手可及,一片嫩滑温润。双眸爆睁,入眼之人,竟然是该成为他弟媳的当朝相府三小姐冷夜儿。……纷沓而至的脚步声来不及阻挡,已经全都冲进了敞开的殿门。“荒唐!”“无耻!”“唉……”“二弟,你也……”当朝太子无奈喟叹,转身离去。“滚出去……”终于清醒了的康王恼怒的吩咐,猛的抽出了一直被身旁女子做枕的手臂。
  • 阳光下的背影是你吗——鹿晗

    阳光下的背影是你吗——鹿晗

    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我遇见了你。——陌烟人群熙熙攘攘,但我很开心我找到了你。——鹿晗为什么?鹿晗爱上的是你——陌烟?——陆金岩
  • 古武称帝

    古武称帝

    背负一把巨剑,手持破阵霸王枪,行走在这上古的世界,你以为我是那西楚霸王项羽呢吗?那么你错了,我就是超越九帝,高于五皇的七宗罪古帝之首
  • 现代神人

    现代神人

    一次意外使他有了强壮的身体一次事故使他来到异界,在异界经过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成了异界的神,在突破了异界神界的结界来到仙界,用自己在异界获得的不同的仙元力大战群仙,使他在仙界成了无人敢管的逍遥仙,突破禁地获得了混沌神的传承,来到在神界受到众神的排挤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了一个小小的星球守护神,过上了逍遥的生活。
  • 属于她们的三段路

    属于她们的三段路

    青涩的少年少女,或许爱意与离别都是在一天一点的累积.三个如同亲人般的女孩唤醒了花季的爱情,最好的结局呢,到时是什么呢?我想着她们,那两个总是爱着我护着我一直为了我的好女孩,同时我也在怀念你;我还记得离开她们的时候自己落下的泪,如今在旅途中的我最大的心愿竟然是遇见你;没想到三个里面最坚强的人竟然是我,过去的记忆太残忍了,所以你要原谅我不得不先松开手;对她们/他们而言,最好的结局,便是我们爱过了,而如今也爱着.
  • 都市异能系统

    都市异能系统

    武术宗师,超级黑客,华夏守护者,世界第一人……这些都是凌天的尊称。一个被称为全能王者的男人。一个被誉为一百年来对世界的影响力排名第一的男人。(雅阁提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2——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2——战场篇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天命扑克牌

    天命扑克牌

    自从上课斗地主被老师发现,扑克牌离奇消失在屁股之中,洛天泽的人生便走向了奇怪的方向。打出红心三化身成为特种兵协助警察破案;打出黑桃七化身运动健儿引领国家体育各种夺冠;打出红心七化身赌神赢光澳门所有赌场;打出梅花八化身黑道大佬驰骋黑道笑傲天下;紧揣手中的一对王对着全世界喊道: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所有职业的巅峰,如果谁在我上头,你会被日的我跟你讲!我叫洛天泽只是一枚普通的学渣。